本文系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7dc043)研究成果
地方院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研究
李蓉蓉 陈美良 郭春涵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陕西宝鸡 721016)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认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存在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有无男或女朋友、
月生活费、家庭平均月收入等差异;消费行为存在性别、有无男或女朋友方面的差异。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的建议:要开设理性消费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鼓励大学生组织模拟消费素质拓展活动,培育大学生具有合理的、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是祖国的朝阳、祖国未来的栋梁,将为祖国接班引航。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社会活动,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不仅直接影响其在校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状况,也对社会中健康消费、科学消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不同的消费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购买行为,当今大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自身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稳步上升,其消费行为存在非理性,消费结构不合理及理财意识淡薄等问题,需要我们寻找其影响因素,从根本上改变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使大学生能更健康、合理、适度、科学地消费。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1、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现状,探讨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调查方法对宝鸡文理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80份,剔除无效问卷65份,剩余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64%。
3、研究工具与方法
(1)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问卷。采用李涵于2008年编制而成的问卷。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611,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6804-0.8273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324,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在0.6515-0.8172之间。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结构效度都很好。该量表共有26道题目,包含五个维度。每个题目的自我衡量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3的位置代表中立,每个维度计算总分,其中第9题和第20题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这一维度的消费心理越明显。[1]
(2)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问卷。采用由李涵编制的自评量表,用于调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895,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7726-0.8432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031,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在0.6907-0.7518之间,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大学生消费行为问卷比较稳定可靠。量表由26个题目组成,包含五个维度。每个题目的自我衡量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3的位置代表中立,每个维度计算总分,其中第19题和第22题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这一维度的消费行为越突出。[2]
4、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48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9月中旬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情况
(1)性别差异比较。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出大学生在理性消费行为、务实性消费行为上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得分高于女大学生。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性别差异情况
性别男(n=45)女(n=70)男(n=45)女(n=70)
均值23.3621.7723.3821.79
标准差4.2913.9134.1853.930
t2.0402.067
P0.0440.041
理性消费行为务实性消费行为
(2)年级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进行年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随心所欲型消费心理上主效应明显(F=6.464,P<0.01),在其余维度上不明显。通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随心所欲型消费心理维度上,大三与大一、大二学生均存在显著差异,大三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大一与大二学生不存在差异。
(3)生源地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在生源地变量上进行差异分析,得出不同生源地对大学生节约型消费心理(F=3.960,P<0.05)及享乐型消费心理(F=3.912,P<0.05)有显著差异影响,对其他维度没有影响。通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节约型消费心理上,城市和农村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大学生,城市和乡镇、乡镇和农村均不存在差异。在享乐型消费心理上,城市和农村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城市和乡镇、乡镇和农村均不存在差异。
(4)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进行差异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随心所欲型消费心理维度上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其他维度上得分没有差异。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与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情况
是否独生子女是(n=29)随心所欲型消
费心理否(n=86)
均值
13.3111.26
标准差3.4753.992
t2.472
P0.015
(5)是否有男或女朋友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情况在是否有男或女朋友变量上进行差异分析,我们得出,有无男或女朋友对大学生随心所欲型消费心理及情感性消费行为有差异影响,对其他维度没有影响。通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随心所欲型消费心理上,有男或女朋友的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无男或女朋友的大学生。在情感性消费行为上,有男或女朋友的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无男或女朋友的大学生。具体结果见表3。
丨西部教育MX
表3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与是否有男/女朋友差异情况
随心所欲型消
费心理情感性消费行
为
是否有男/女朋友
是(n=40)否(n=75)是(n=40)否(n=75)
均值12.8511.2011.339.89
标准差3.6903.9973.2062.714
t2.1642.527
P0.0330.013
(6)月生活费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在月生活费变量上进行差异分析,由于月生活费高于3000元以上只有一组数据,所以剔除该组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得出不同月生活费对大学生节约型消费心理(F=12.904,P<0.001)及享乐型消费心理(F=3.097,P<0.05)有显著差异影响,对其他维度没有影响。通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节约型消费心理上,月生活费1000元以下与月生活费1000-1500元和月生活费2000-3000元均存在显著差异,月生活费1000元以下得分高于月生活费1000-1500元和月生活费2000-3000元。在享乐型消费心理上,月生活费1000元以下与月生活费2000-3000元存在显著差异,月生活费2000-3000元得分高于月生活费1000元以下;月生活费1000-1500元与月生活费2000-3000元存在显著差异,月生活费2000-3000元得分高于月生活费1000-1500元;月生活费1500-2000元与月生活费2000-3000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月生活费2000-3000元得分高于月生活费1500-2000元。
(7)家庭平均月收入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在家庭平均月收入变量上进行差异分析,得出不同家庭平均月收入对大学生节约型消费心理(F=5.315,P<0.01)有显著差异影响,对其他维度没有影响。通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节约型消费心理上,家庭平均月收入0.3万元以下与家庭平均月收入0.3-0.6万元、家庭平均月收入1-2万元、家庭平均月收入2万元以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平均月收入0.3万元以下得分高于家庭平均月收入1-2万元和2万元以上;家庭平均月收入0.3-0.6万元与家庭平均月收入1-2万元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平均月收入0.3-0.6万元得分高于家庭平均月收入1-2万元;家庭平均月收入0.6-1万元与家庭平均月收入1-2万元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平均月收入0.6-1万元得分高于家庭平均月收入1-2万元。
2、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相关关系
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关系密切,大学生消费心理各维度与消费行为各维度大体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节约型消费心理和超前性消费行为、情感性消费行为没有相关关系。
四、讨论
1、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状况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地方院校大学生有着一定的节约意识,理性与务实性消费行为更突出。但仍存在享乐、随心所欲以及爱慕虚荣等非理性消费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消费行为在理性消费行为、务实性消费行为总分上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得分高于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享乐性、超前性、情感性消费行为在性别这一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在理性消费行为和务实性消费行为上得分越高,该行为越突出、明显。男生的理性和务实性消费行为明显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男女生在大脑思维上的差异导致,男性更偏向理性思维,女性更偏向感性思维。
(2)关于年级差异,在随心所欲型消费心理维度上,大三得分高于大一、大二。说明与大一大二学生相比较,大三学生更加偏向于随心所欲的消费。这可能是因为大三学生经过两年的适应对大学生活更加熟悉,有了自己的观念,对课业学习也会相应的得心应手一些,再加上父母经济上的保证,又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就业和进入社会的事。就使得大三
学生在思想上压力更少一些,能力和时间上更充足一些,也就导致了随心所欲型消费心理更突出。
(3)关于生源地差异,在节约型消费心理上,农村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大学生;在享乐型消费心理上,城市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可见,农村大学生消费更加节约、朴素,相反城市大学生更加偏向享乐型消费。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孩子物质条件充足,所以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而农村孩子相对于城市孩子物质生活上没有那么富裕,所以更加偏向节约型消费。
(4)关于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在随心所欲型消费心理维度上,独生子女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比较宽松,没有太多机会为他人操心,所以更偏向随心所欲的生活,导致随心所欲型的消费心理更突出。
(5)关于在有无男或女朋友上的差异,在随心所欲型消费心理上,有男或女朋友的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无男或女朋友的大学生。在情感性消费行为上,有男或女朋友的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无男或女朋友的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面子效应所引起的差异。也可能是大学生的恋爱更多的没有和社会、家庭相接轨,导致他们只是考虑到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愉快,对未来的计划比较少。
(6)关于在月生活费上的差异情况,月生活费的多少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着明显的影响,月生活费越低会更加偏向节约型消费,月生活费越高会更加偏向享乐型消费。一个人生活费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影响,生活费越少就会省着花,会想办法节约以维持生活。生活费越多就会偏向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7)关于家庭平均月收入差异,大学生家庭平均月收入越低,就越偏向节约型消费。家庭是一个人的基石,在没有经济独立之前,家庭给与一个人经济上的支持可以说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家庭经济的是否宽裕直接会影响一个的消费行为。
2、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关系密切,大学生消费心理各维度与消费行为各维度大体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节约型消费心理和超前性消费行为、情感性消费行为没有相关关系。这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有着密切的影响。开展正确消费的讲座和适当引导是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拥有正确的消费观才能有合适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大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轻松、保证财务自由,包括在未来进入社会,正确合理的处理自己的财政,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五、结论与建议1、结论
大学生消费心理存在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有无男或女朋友、月生活费、家庭平均月收入差异;消费行为存在性别、有无男或女朋友的差异。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2、建议
注重大学生消费合理性的提升,开展理性消费教育,使得大学生具有合理的,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好的完成学业。
第一,开展理性消费教育。研究显示,独生子女和大三学生更加偏向随心所欲的消费,因此,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首先应分别通过这两个群体开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起来,完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第二,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对大学生开展团体的心理辅导,各院系可配备心理辅导员,组建心理辅导队伍,全方位开展合理消费教育。
第三,消费教育多渠道并举,鼓励大(下转第42页)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9月中旬刊
49
MX西部教育丨
1、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老西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中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不管是老西藏精神的继承发扬还是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应当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要载体,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以此作为其思想行为的指向标。基于此,高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将老西藏精神的具体内容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将实际教学内容与老西藏精神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高校也可以根据老西藏精神的实际内容,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把握老西藏精神的内涵,从而自觉践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老西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通过课堂融合起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将“老西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及氛围营造中
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校园文化的健全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推动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风气,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理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设,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情况,融入老西藏精神,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关于老西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报告,举办相应的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等,同时可以对老西藏人的优秀事迹进行全面跟踪报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明确自身价值追求,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3、基于社会实践活动将“老西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之中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具备扎实理论知识,还应当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而社会实践作为一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当代大学生的知行统一,继承并发扬老西藏精神,深刻认知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对老西藏精神的内涵价值进行充分有效的梳理和提炼,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入博物馆、革命遗址等等一系列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同时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西部地区进行新西藏的开发建设,或是引导学生结合老西藏精神积极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那些曾经参与西藏建设
(上接第49页)
的中国共产党及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以这样一批老西藏精神的实践者为榜样,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并且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坚定信念,明确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伟大理念。同时在后期工作过程中积极进取,艰苦创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可靠的前提基础。
4、基于自媒体将“老西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之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推进,自媒体也逐渐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广泛运用。相比其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自媒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好奇心,因此,高校相关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贴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元化的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对当前社会中的热点和时事新闻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继承并发扬老西藏精神、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高效性、时效性。
总之,高校应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采用社会实践活动、运用自媒体将“老西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和践行中。
【参考文献】
[1] 曾永平.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 2018.
[2] 申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17.23.12-13.
[3] 聂鑫. 高校新媒体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度融合之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 2017.10.97-101.
[4] 王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活化路向[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03.156-159.
[5] 董良.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的四大结合[J].黑河学刊, 2017.5.160-162.
[6] 平措郎杰. 老西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J].西藏发展论坛, 2014.4.15-17.
[7] 宋景原. 传承“老西藏精神” 培育核心价值观[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9.10(2).
[8] 徐宝慧.西藏高校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西藏研究,2014.5.
【作者简介】
田宇婷(1987—)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组织模拟消费素质拓展活动,合理消费自己手中的钱;
参加挫折训练和社会公益活动,体会钱财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注 释】
[1][2] 李涵.川渝两地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D]. 西南大学. 2008.
【参考文献】
[1] 张丰采. 内蒙古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 罗雪.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3] 高林琴.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2(4).
42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9月中旬刊
[4] 田义江,戢运丽. 消费心理学[M]. 科学出版社, 2006.
[5] 张立昆.女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6] 毛立盟. 双十一购物节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李蓉蓉(1996—)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宝鸡文理学院本科生.
陈美良(1996—)男,汉族,陕西汉中人,宝鸡文理学院本科生.
郭春涵(1976—)女,汉族,陕西勉县人,硕士,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本文指导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