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临朐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2021-04-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山东省临朐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5分)

1. (3分) (2019高二上·安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辉煌历史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审美内涵,在漫长的岁月中,以凝练为中国精神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分。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叫做《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令世人________________。这一巨作是如何穿越近千年的历史。近乎完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从材料物性的角度分析一是载体的质量上乘,二是原料及绘画手段的独特性。( ),大众则会惊叹,中国古代的绘画色彩是如此鲜艳美丽、绚烂多彩,和脑海里出现的水墨山水、梅兰竹菊等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国人的色彩观身受老子和庄子的影响。他们认为,______________令人眼花缭乱,苍茫的天空并非其本来色彩,而是因为太远了无法看清。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把终极一切概念归为“黑”与“白”,将引导中国人过早的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我们如果不能从技法和材料的角度领悟古人,就难以领略双林寺_______________的彩塑,难以理解《游春图》和《千里江山图》内在的美学意蕴与独特的表达技巧。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中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可或缺 叹为观止 五光十色 精彩绝伦 B . 举足轻重 叹为观止 万紫千红 精彩绝伦 C . 不可或缺 拍手称快 万紫千红 出神入化 D . 举足轻重 拍手称快 五光十色 出神入化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专业人士看到这幅画,着眼于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 B . 看到这幅画,专业人士着眼于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 C . 对于这幅画,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被专业人士看重 D . 专业人士着眼于这幅画的技法揣摩、色彩渲染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 1 页 共 15 页

A . 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把终极一切概念归为“黑”与“白”,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

B . 把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使中国人过早地导致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

C . 这两种哲学色彩和色彩观,把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

D . 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会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

2. (1分) (2017·烟台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坚信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在接下来的5到10年里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B . 珍藏于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馆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由数十个 著名寺庙的画师集体创作而成,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C . 2017年国际自行车赛于本月6日在云南昆明开赛,来自中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千余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加了比赛。

D . 部分地方政府尝试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家,采用查阅资料和现场谈、定性分析 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估和成效评估相结合,对政治协商工作进行考核。

3. (1分) 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 . 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 . 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 .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8分)

4. (3分) (2016高三·惠安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 2 页 共 15 页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l97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幸福——收入之谜”。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幸福悖论”并不是真正的逻辑悖论,其之所以作为悖论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恰恰体现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统一性,同时也提示我们,人类对幸福的认知仍处于启蒙阶段。

(选自《求实》,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幸福悖论”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幸福悖论”指人在获得更多的财富后,没有得到与财富增加相应的幸福快乐增加。

第 3 页 共 15 页

B . “幸福悖论”最早是由美国伊斯特林提出的,这个概念也可以表述为“幸福一收入之谜”。 C . “幸福悖论”产生的条件是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

D . “幸福悖论”不是逻辑悖论,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体现出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统一性。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将许多人当做生活的最终目标的内心平静和幸福等纳入社会福利衡量体系中。 B . 研究表明,平均快乐水平与人均收入的高低没有明显的关系,决定人们快乐的因素是文化特征。 C . 物质本身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物质的丰富性并不是生活幸福的唯一条件。 D . 有学者认为有些人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是因为他们把赚钱作为唯一目标,作者也认同学者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于“幸福悖论”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既有对一个国家内部的研究,也有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 B . 当今社会变富了,可人们却没有更快乐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忽略了精神追求。 C . 研究表明,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D . “幸福悖论”问题既有理论根源,也有经验依据,比如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其主要根源之一。 5. (3分) (2017高二上·长安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小题。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清贫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便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

第 4 页 共 15 页

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宣言》上签了字,并

第 5 页 共 15 页

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根据多则材料改编)

【相关链接】《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

B .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C . “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

D . 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

E . 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可见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

(2) 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 文中两处画线句作者分别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6. (2分) (2017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 6 页 共 15 页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201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第 7 页 共 15 页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有删改)

(1) 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 .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 .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第 8 页 共 15 页

D .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2)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A .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 .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 .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 .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 .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

7. (4分) (2017·湛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贺拔岳字阿斗泥,少有大志,骁果绝人。不读兵书,而暗与之合。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州陷,投尔朱荣,每帐下与计事,多与荣意合。荣与元天穆谋入匡朝廷,岳曰:“将军士马精强,位望隆重,若首举义旗,伐叛匡救,何往不克,何向不摧。古人云: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此之谓矣。”未几,孝明帝暴崩 , 荣疑有故,乃举兵赴洛。荣既杀朝士,因欲称帝。岳乃从容致谏,荣寻亦自悟,乃尊立孝庄。时万俟丑奴僭称大号,荣将遣岳讨之。私谓其兄胜曰:“若岳往无功,罪责立至。假令克定,恐谗诉生焉。”乃请尔朱氏一人为元帅,岳副贰之。时赤水蜀贼兵断路,天光众不满二千。及军次潼关,天光有难色,岳乃进破之于渭北,军容大振。时丑奴自围岐州,遣其大行台尉迟菩萨南度渭水,攻围趋栅。天光遣岳率千骑赴援。岳于渭南傍水,分精兵数十为一处,随地形势置之。明日,岳渐前进,至水浅可济处,岳便驰马东出。贼谓岳走,乃弃步兵,南度渭水,轻骑追岳。岳依横冈设伏兵以待之,身先士卒,急击之,贼便退走。俄虏三千人,遂禽菩萨。及孝武即位,加关中大行台。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岳图齐神武。神武乃遣左丞翟嵩使至关中,间岳及侯莫陈悦。岳召悦会于高平,而悦受神武指,密图岳。岳弗之知而先又轻悦,悦乃诱岳入营,

第 9 页 共 15 页

令其婿元洪景斩岳于幕中。朝野莫不痛惜之。子纬嗣,周保定中,录岳旧德,进爵霍国公,尚周文帝女。

(节选自《北史•贺拔岳传》)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B . 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C . 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D . 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崩又称崩驾、崩殂,常用于比喻帝王之死,也可用于太后、皇后和太子。 B . 僭有超越本分之义,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 C . 加是加官授职的意思,即是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 D . 尚,承奉、奉事或仰攀,后专指娶帝王之女,尚主即娶公主为妻。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贺拔岳胸怀大志,谋略超出众人。他不读兵书,谋略却与兵书不谋而合;在军中议事,见解往往与将领尔朱荣相吻合;在战场御敌,也能以少胜多。

B . 贺拔岳深谋远虑,一向处事严谨。他曾建议尔朱荣尽快举起义旗,拯救国难,并劝说尔朱荣放弃称帝,他还能在讨伐万俟丑奴之前就预测事态发展。

第 10 页 共 15 页

C . 贺拔岳骁勇善战,屡次建立奇功。他在渭河一带假装逃跑诱敌深入,并设下伏兵等待敌人,然后身先士卒攻其不备,俘虏了数千敌军和将领尉迟菩萨。

D . 贺拔岳百密一疏,以致身死人手。侯莫陈悦受神武指使图谋杀死他,他却毫不知情,又轻视对方,结果被元洪景诱骗杀死在军帐中,朝野上下人人惋惜。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人云: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此之谓矣。

②及军次潼关,天光有难色,岳乃进破之于渭北,军容大振。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8. (2分) (2017高三下·泰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游边 尚颜

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1) 简述“饥马嗅枯丛”这一细节的丰富内涵。 (2) 诗歌反映了战士怎样的艰苦生活?请简要概括。 (3)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9. (2分) (2016·广东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进取或咀丧的句子是“________ ②李白《蜀道难》表明蜀国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③陆游《游山西村》表面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

第 11 页 共 15 页

________ ,”。10. (1分) (2019高二上·潍坊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11年4月24日,革命志士林觉民面对旧中国血腥统治,在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中写道:“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汝体吾此心,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随后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从容就义,年仅24岁。

②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一起森林火灾,27名森林消防队员直面险情,在与烈火的搏斗中英勇牺牲。他们中24人是“90后”,2人是“00后”。网友为这些牺牲的消防队员留下感动的话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③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挑战,由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90后”组成的“龙江二号”微卫星团队,成功拍摄“地月合影”照片。他们说:集体协作、攻克难关的过程是最美好的青春回忆。

④市场转型中,某新兴企业面对关键技术研发中的瓶颈,选择依靠购买他人技术生存,结果处处受制于人,在市场环境恶化的冲击下濒临破产。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 12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5分)

1-1、

1-2、

1-3、

2-1、

3-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8分)

4-1、

4-2、

4-3、

5-1、5-2

5-3

6-1、

第 13 页 共 15 页

6-2、6-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

7-1、

7-2、

7-3、 7-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8-1、

8-2、8-3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9-1、

第 14 页 共 15 页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

10-1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