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反思作文之在城市幼儿园实施幼儿体质监测的反思与调整

2021-08-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在城市幼儿园实施幼儿体质监测的反思

与调整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之中,而反观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我园在运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在某些身体素质方面存在明显低于或高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所列的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比如悬吊能力明显不足,跳跃能力远高于目标等。华东师范大学的柳倩教授在《基于的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研究》一文中也指出:学前运动课程的趣味性、开放性有所增强,但是重形式、轻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现象较为普遍。

如何有针对性地跟进课程促进不同幼儿获得身体素质的发展?首先需要了解每一位幼儿当前身体素质的水平。因此,我园立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以下简称《标准》),结合本园“幼儿挑战性运动课程”的实践需要,启动了园本化的幼儿体质监测工作。

一般,大多数幼儿园开展幼儿体质监测工作容易存在卫生保健主导的现象,且多为传统的幼儿基本身体形态的测量,而对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监测不足。为什幺会这样?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目前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对幼儿进行体质监测或者指导幼儿园开展监测工作,所以一般幼儿园未按照《标准》进行监测。

二是幼儿园对体质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对幼儿和课程评价时,往往更多依赖经验性的描述分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比较淡薄。得到身体形态数据后,一般也只是初步了解幼儿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除了对体弱儿和肥胖儿进行关注外,对其他多数幼儿,则很少将监测数据与课程实施结合在一起。

三是幼儿园体质监测对测试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如测试人员要在测试前进行统一的培训,要充分了解测试的标准、分工、数据收集、记录方法,要尽量保证检测过程标准的一致性等,具体实施时存在困难。面对数量较多的幼儿,面对《标准》中有诸多要求的多项测试,一般幼儿园仅针对幼儿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由保

健人员进行常规性的监测,而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一般也只是由电

脑统计系统直接生成,并未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更谈不上运用了。 经过反复论证,我园一方面有针对性地确立了适合本园的十项幼儿体质监测内容,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三个方面;另一方面,改革了传统的幼儿体质监测的测定方法,探究如何利用体质监测的数据分析结果,促进课程的有效调整。 监测内容的调整

十项幼儿体质监测内容涵盖了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三个方面。身体形态测试包括测试反映人体骨骼纵向生长水平的身高,反映人体发育程度和营养状况的体重等两个项目;身体素质测试包括测试反映人体下肢肌肉爆发力的20米跑,反映人体的灵敏素质的10米折返跑,反映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弹跳素质的立定跳远,反映人体上肢和腰腹肌肉力量的网球掷远,反映人体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单(双)脚连续跳,反映人体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和反映人体平衡能力的走平衡木等七个项目;身体机能测试包括测试反映幼儿肺通气功能的肺活量项目。

园本化的幼儿体质监测内容与《标准》有三处不同。

一是增加了反映幼儿下肢肌肉爆发力的20米跑。依据是《指南》中明确了“小班能快跑15米左右;中班能快跑20米左右;大班能快跑25米左右”的关键经验,而《标准》中并无对应的监测项目。

二是将《标准》中的双脚连续跳项目调整为单(双)脚连续跳。依据是《指南》中预设的关键经验为“单脚连续跳”。但在实际监测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小班幼儿不会“单脚连续跳”。因此,小班沿用《标准》的“双脚连续跳”,中大班调整为“单脚连续跳”。

三是增加了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重要机能指标的肺活量测试,从整体上了解幼儿心肺发育水平情况,弥补《标准》中身体机能测试的缺失。另外,基于对心率指标意义的认识,我们开始尝试对个体幼儿心率的监测,以评定幼儿运动时保持目标心率范围的时间有多久,从而探讨运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体质监测方法的调整

首先,园本化体质监测各项目的测试方法以《标准》中的测定方法为参照,为增加幼儿主动参与测试的兴趣,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测试规则,更多地以游戏化的形式呈现测试。比如,网球掷远,要求幼儿手持网球,扮演“小飞机”飞

到“云朵”中,引导幼儿根据出手高度向“云朵”上投掷网球。不同年龄段的“云朵”悬挂的距离不同:小班2米,中班4米,大班5米。 其次,我们改良某些不分年龄段的统一标准,以提升幼儿体质监测标准的适宜性。例如,体质监测内容部分提到“双脚连续跳”项目。基于我园幼儿动作发展的现状,并结合《指南》的发展目标要求,我们赋予不同年龄段以分层标准:小班测试“双脚连续跳”3米,中班测试“单脚连续跳”6米,大班测试“单脚连续跳”9米。 监测结果数据分析的科学化与系统化

2016年2月,我园正式启动“幼儿挑战性运动课程”的实践研究。为确立项目实验班,我们对大、中、小所有年龄班进行了园本化的体质监测工作,作为项目前测。(见表1)

在监测结果无差异的自然班级中,随机选择大、中、小各两个班级分别作为项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项目进行一学期后,于2016年6月对6个班级的幼儿进行体质监测的后测工作。(见表2) 过去,进行体质监测的数据分析时,通常是将幼儿个体的测试值换算成国家《标准》的分值,与全国常模相比较;前后测数据进行整体对比,也不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基本上采

用绝对平均值进行比较,计算整体提高或者降低的百分比。

我们发现,这种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不足以反映幼儿发展的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前后测的绝对平均值比较不能作为课程实施是否有效的充分证据。为提高数据分析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我们尝试做出了一些调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