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需要
【摘 要】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对孩子教育时不能只用经济的手段,孩子内心的诉求是爸爸妈妈能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可以不要有趣的玩具,可以不穿名牌的衣服,但他们希望被家长被老师时时刻刻的关注,他们有这样的内心需要。
春晚上一曲《爱我你就抱抱我》唱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孩子对爱的理解和解读,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我们的家长不妨试着多抱抱,多陪陪,多亲亲,多夸夸我们的孩子。工作繁忙的家长,不能对孩子的爱打折扣。
【关键词】需要;关注;爱
【案例描述】
在2010年的秋学期,我班转来了两名浙江的学生,他们是双胞胎,长相极为相似,性格也颇为相近。孩子的家长平时忙于生意上的事情。家长双方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母亲是小学毕业,而父亲小学都没有毕业,所以对孩子的管教方面来说,只停留在对孩子生活上的照料,而谈不上学科上的辅导。
这对双胞胎,兄弟俩的脾气都比较暴躁,遇事沉不住气,生气时情绪激动,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嚎啕大哭。对于五年级的男生来说,这样的现象还是不多见的。(以下双胞胎哥哥以小快,弟弟以小乐来代替。)有一次,小快在自习课上多次与他人说话,影响他人学习。当我找到小快了解情况时,他一边狡辩,一边嚎啕大哭起来。在询问了他们周围的几个同学时,同学们都反映是小快主动找其他人讲话,影响别人学习的。听到其他同学的反映,小快怒目相对,像受了极大委屈一样,这次哭得更加肆无忌惮了。
课后,我与家长取得了联系,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我到小快宿舍帮他拿了换洗的衣服并把他带回了家。由于在教室里哭闹,还在地上打滚,上车的时候小快已经安静许多。到家后,小快洗了澡,我把他安顿到家里的一张小床上,小快的心情慢慢平静小来。他和我谈了许多关于他家庭的事情。爸爸妈妈平时很忙,根本就管不了自己和弟弟。爸爸妈妈辛苦了一天,晚上就约上几个生意上的伙伴在一起打麻将,之后就去吃夜宵,午夜之后才睡觉。孩子的房间就在打麻将屋子的隔壁,所以孩子经常睡不着或者经常被吵醒。由于家长的疏于管理,小快和小乐慢慢地迷上了电脑,盼着周末回家能痛痛快快地玩电脑游戏,所以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到这里,我感觉这两个孩子周末在家中的生活是孤独的,这样的年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关心和疼爱,而他们却没有得到。交流了一会,小快渐露疲惫的神态,所以我也就没有再去打扰他,让他安心地睡觉吧。
五年级下半学期的一个下午的课间活动时间,在班级门口走廊,小快和小乐,还有另外三个孩子一起玩游戏时,由于不慎小乐摔倒,导致其一颗大门牙(恒牙)
断裂,学校分管领导及时安排班主任于第一时间送小乐到市口腔医院治疗并通知双方家长。
在陪同小乐去医院的路上,他一直因为与同学玩奔跑的游戏而内疚。同时,他又不停地在问我,我爸爸怎么还不来啊?我想是孩子太想爸爸妈妈了吧。校车把我们送到医院之后,我带着他挂急诊、排队、看医生……这期间他又多次问道,”我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啊?”而其脸上表现出来的是期盼和喜悦。小乐的家长来到医院后,我除了向其家长介绍事情发生的经过,以及孩子的就诊情况后,我还时不时观察着小乐,一个五年级的大男生竟然一直抱着他的妈妈,一脸的幸福与满足。
家长为孩子请了两天假,来到学校以后,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脾气不是那么太暴躁了,而且也不再违反班级的纪律了。看到了孩子的变化,我满心欢喜。找他聊天之后,才发现原来小乐的家长在孩子休息的两天里,除了挤时间给孩子看医生以外,还带了孩子去了一些公园玩。小乐脸上露初了久违的笑容。小乐回校以后,把他愉快的经历和小快交流后,小快总是跑来问我,“老师,是不是我生病去医院,爸爸妈妈也能好好陪陪我啊?” 有一次,小快发热回家了,爸妈来接的时候,他很开心,可爱的大男生牵着妈妈的手幸福地走了。后来有同学说,小快为了回家,故意晚上不盖被子睡觉而导致了感冒发烧。孩子向家长索取爱的愿望由来已久,只不过小快和小乐的愿望一直处在被压抑的状态。
在经常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我也时不时的找他们一起或者单独聊天。并在班级里为他们量身制定了两个小岗位,让他们在融入班级的同时,也参与班级的管理当中来。慢慢的,小快和小乐的脾气改变了许多,也不再经常发脾气了。看到这兄弟俩的转变,我很欣慰。学生的需要是被关注。其实,不能一味追求学生的成绩,比学生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精神方面的关注。
【案例分析】
1943年,马斯洛(Abraham.h.maslow)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
1.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2.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3.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4.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结合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导致小快和小乐两兄弟脾气暴躁,经常违反纪律,有时还采用暴力手段攻击其他同学等。其实这都是他们为了引起老师或家长的注意采用的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小快和小乐,一直处在一个做生意的家庭,平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根本无法多关注孩子,大人不在家,孩子的自觉性差,还子被家长“逼”到了电脑游戏一端。更何况家长知识水平的短板限制了家长在知识领域对学生的指导和关注。家长时间的不自由,导致了家长与孩子沟通的缺失,但是孩子需要与家长情感上的交流,需要家长多关心自己,多关注自己,这里的关心已经不再是物质基础上的满足,而是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孩子对爱的需求和索取一处处于被压抑的状态,所以孩子会想方设法,用各种非常规的手段,哪怕是打架、不写作业、上课违反纪律等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从而间接的引起家长的注意。当约谈家长时,他们认为此时的爸爸妈妈是关心自己的,爱自己的。所以,他们的表现时好时坏,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从中体验被关注的感觉。然后再一次犯错再一次被关注。所以孩子进入了一个成长的怪圈。一个正常的对爱的诉求被解读为是个坏孩子。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对孩子教育时不能只用经济的手段,孩子内心的诉求是爸爸妈妈能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可以不要有趣的玩具,可以不穿名牌的衣服,但他们希望被家长被老师时时刻刻的关注,他们有这样的内心需要。只有当内心的需求,被爱的需求,被关注的需求被满足时,学生的心理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否则,学生的成长是不健全,这样不关注学习心理需求的教育也不是成功的教育。
春晚上一曲《爱我你就抱抱我》唱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孩子对爱的理解和解读,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我们的家长不妨试着多抱抱,多陪陪,多亲亲,多夸夸我们的孩子。工作繁忙的家长,不能对孩子的爱打折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