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葡萄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2023-07-24 来源:客趣旅游网


白腐病(又名腐烂病)

1. 为害及发生特点:

病害发生部位: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为害新梢、叶片等部位。

病害发生时间:在潮湿、高温的气候下容易发生。一般6月中下旬首先从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开始发病,7、8月份高温多雨湿度大,特别是遇暴风雨或冰雹,常引起大流行。每次雨后出现一次发病高峰。降雨早,发病也早,雨量大,发病重。

2. 症状

果实:发病初期,果梗果柄上生有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穗尖的果粒,甚至整穗果实变褐腐烂。此时果面生有灰白色小粒点。一般受振动时,病果甚至病穗极易脱落,也有时病果干缩成深褐色有明显棱角的僵果,长久不落。在潮湿条件下,病组织有土腥味。

叶片:多在叶缘、叶尖或破裂处发生,逐渐向叶片中部蔓延,形成深浅不同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干枯易破裂,潮湿时,在叶背和叶脉两侧产生稀疏的灰白色至灰黑色小粒点。

3.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a、清除越冬菌源,减少初侵染源;合理使用除草剂。

b、加强肥水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c、提高结果部位,植株基部40厘米以下不留果穗,减少侵染机会。若留果穗最好套袋。

药剂防治: 芽眼萌动期:a、对植株喷一次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

b、用0.5%五氯酚钠喷布地面。

生长季节定期喷药预防,掌握病害始发期(一般为6月中下旬)喷第一次药,以后根据病情及天气情况,每隔10—15天喷1次,共需喷4—5次。常用药剂,世高1500—2000倍液,达科宁600—800倍液。

炭疽病(又名:黑腐病)

1. 为害及发生特点

为害果实的重要病害。流行年份易引起果实大量腐烂,造成丰产不丰收。幼果期(6月中下旬)开始侵染,但不表现症状,潜伏至果粒着色期开始发病,着色至果实成熟期为发病高峰。

2. 症状

发病初,果面产生针尖大小水渍状褐色圆形斑点,但不发展,病部仅限于表皮。当果实着色后扩大下陷,色泽加深,呈轮纹状,病斑里长出小黑点,在潮湿的情况下,小黑点涌出桔红色粘状液体,在果实近成熟时蔓延迅速,病斑可扩大到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软腐,易脱落。侵染新梢和叶片时,一般不表现症状。

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a、冬季修剪后清园并烧毁病残体;

b、防止果实日灼(日灼后易发此病);果穗套袋;

c、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

药剂防治:

a、在叶片发病初期或开花后2周开始喷药,用75%达科宁600~750倍液喷雾,以后视病情而定,一般每隔7~10天喷1次。

b、发病初期喷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效果的世高1500~2000倍液。

黑痘病(又名:疮痂病)

1. 为害及发生特点

主要为害幼嫩绿色部分,对生产影响很大,可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枝梢干枯,停止生长,萎缩,甚至死亡。自发芽开始,直到采收后期均可为害,7、8月份雨季病情显著加剧,10月以后停止发生。

2. 症状

叶片、叶柄、嫩梢:幼叶初染病,开始出现针尖大小的褐色斑点,扩大后周围有黄色晕圈,并逐渐呈不规则形,中央浅褐色或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最后干枯穿孔。叶脉受害时,叶片扭曲皱缩。病斑直径2—4毫米,大小比较一致。叶柄、嫩梢受害,病斑呈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后期病斑中央稍淡,边缘深褐色,严重时病斑连成大斑,病梢枯死。

果实:幼果感病是从落花后开始至浆果膨大期结束。幼果初染病时,呈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稍凹陷,边缘紫褐色,看似“鸟眼”,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而酸,不能食用。

3. 防治方法

a、 在叶片发病初期或开花后2周开始喷药,用75%达科宁600~750倍液喷雾,以后视病情而定,一般每隔7~10天喷1次。

b、 发病初期喷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效果的世高1500~2000倍液。

穗轴褐枯病(又名:轴枯病)

1. 为害及发生特点

为害花序和幼果,造成大量落花落果,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减产40%以上。当果粒长到黄豆粒大小时,病害停止侵染发病。

2. 症状

花梗、果梗、穗轴感病,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扩展后使果梗或穗轴的一段或绕梗一周变褐坏死,不久变褐失水干枯变为黑褐色凹陷病斑,其上面的花蕾或幼果萎缩干枯、脱落。

幼果感病,病斑呈黑褐色圆型斑点,直径2—3毫米,病斑仅限于表皮,随果粒逐渐膨大,病斑结痂脱落,对果实生长影响不大。

3. 防治方法

喷雾:从穗轴抽生到果实膨大以前,喷药2—3次。选用药剂:

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世高2000倍液。

灰霉病

1. 为害及发生特点:

为害花序和果实。流行时感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

2. 症状

花序,幼果感病,先在花梗和小果梗上或穗轴上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暗褐色软腐,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绒毛状鼠灰色霉层。天气干燥时,果面不产生霉层,果实外皮变薄,失水皱缩、最后干枯脱落。

新梢、叶片感病后产生不规则褐色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规则轮纹,产生灰白色霉层。稍加震动,病菌呈烟雾状飞散。

3. 防治方法

开花前后对花序和幼果喷药保护,可只喷花序或果穗。常用药剂有:世高1500~2000倍液。初发病时可喷40%施佳乐悬浮剂10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50%速克灵800。有速克灵抗性的地方用65%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霜霉病

1、 为害及发生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嫩梢、果实等幼嫩绿色组织。造成叶片焦枯早落;枝梢扭曲畸形,果实瘦化酸涩,降低当年产量;枝条不充实,冬芽不饱满,降低次年产量,诱发黄叶病。一般6—7月份开始发生,8—9月份达到发病高峰。潮湿、冷凉、多雨、多雾露的天气发病重。

2、 症状

叶片:染病初期,叶片上有半透明油渍状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病斑,限于叶脉。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

嫩梢:上端肥厚、弯曲,最后变褐色,生长停滞,扭曲甚至枯死。

果实:幼嫩果粒高度感病。果色变灰色,并生有白色霉层,后期皱缩脱落。

3、 防治方法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亩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50~100升,间隔10~12天。如果病情严重可缩短间隔期,或加大用药量。施药应选早晚风小气温低时进行。晴天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气温高于28度、风速大于每秒5米停止施药;一般上午9时到下午5时停止施药 。接近采收期要防止果面药斑污染,选用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为好。

褐斑病

1、 为害及发生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削弱树势,影响花芽分化和第二年产量。

一般6月份开始发生,条件适宜时,可发生多次侵染,7—9月份为发病盛期,多在近地面的叶片发病,逐渐向上蔓延。管理粗放、肥力不足、植株衰弱时发病重。

2、 症状

分大褐斑、小褐斑两种:大褐斑直径3—10毫米,中央色深,边缘色淡;小褐斑直径2—3毫米,

边缘色深,中央略淡。两种褐斑后期,病部背面均生有褐色霉层。

3、 防治方法

7-8月份各喷一次药。选用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发现零星病斑时,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喷雾。严重时连喷两次,间隔10-14天。喷药时注意着重喷下部叶片和叶背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