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
复习要点及目标:
①概括故事情节 ②把握人物形象
③分析环境描写 ④理解小说主题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
一、知识梳理:
1.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
第1页 共15页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 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
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为人物的出场(出现、活动)设置背景。如《孔乙己》《故乡》③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孔乙己》《变色龙》《故乡》④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⑤渲染气氛。⑥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第2页 共15页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常见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
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
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第3页 共15页
二、实战演练:阅读下面小说,回答文后题目。
(一)《槐树花真香》
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得见被它烤焦的树梢在噼啪作响,小山显得更加恬静了;村头上有一棵洋槐树,槐花开得正盛,粉嘟嘟的,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洋槐树下坐着一位老奶奶。她已经很苍老了,头发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后脑勺处还有一绺乱麻似的白发,脸上的皱纹纵在一起,眼窝很深,颧骨很高,像一块褐色的石头。她那裸露的瘦胳膊上,皮肉松懈地耷拉下来,上边沾着一块块栗子皮似的老年斑。她手里抚弄着两只毛茸茸的小雏鸡,冲着落日安详地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也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
在她身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这姑娘长得像晚霞一样光彩动人。光润润的小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潮平平的红嘴唇,都如含苞未绽的洋槐花一样的鲜嫩。她正伏身在一块平展展的大石头上,面前放着铅笔盒、作业本,还有几块口香糖.她那只捏着钢笔的右手支着下巴,歪着头向远处凝望着,像是看着满天的彩霞,又像看着老奶奶。
在她们的脚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镀了金的溪水静静地流着,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女孩突然说话了,那声音像是从无边的遐想中寻找出来的:“姥姥您说,人为什么活着?” “这大阳真美,槐树花真香。”老奶奶喃喃地说。
“姥姥,您给我说说呀。要不,我的作文完不成了。”
“真是的,我活了快八十多岁.怎么就没工夫看看这太阳,闻闻这槐花呢?”
第4页 共15页
“姥姥,您快说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女孩显得有些焦急了。
“活着就是活着呗,还管它为什么?”老奶奶漫不经心地说。
“姥姥,您是怎么活过来的? ”
“我那会儿也不想活。你姥爷死了,我本想跟他一块去,可放不下你妈,你妈才这么大……”
“为了你妈,我活了下来。这不,也是一辈子……”
女孩不再发问了。她望着山顶的落日,又陷入了静静的沉思。那大阳很大,很红。
老奶奶又喃喃自语:“这太阳真美,槐花真香。”
忽然,女孩那稚气的脸颊上闪过一道霞光。她似乎悟出了什么,埋下头在作业本上唰唰地写下了两行字:落山的太阳真美,盛开的槐花真香。
1.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2.文中第二段对“老奶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老奶奶似乎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这句话的含义?(每条不能超过30个字)
第5页 共15页
3.作者为什么在女孩再度陷入沉思时,特意写道:“那太阳很大,很红”?(不超过30个字)
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中老奶奶反复赞叹“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从行文上看,它与第二段末“……冲着落日安祥地坐着,一动不动,似乎得到一种永恒的满足”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刻画人物集中。
B.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歌颂了老奶奶的母爱和奉献精神。
C.小说以“槐树花真香”为标题;一是因为槐树花是本文的线索,能使作品集中,更紧凑;二是因为新颖、醒目,能吸引读者。
D.文中“槐树花”代表小女孩(或下一代),“晚霞”和“落日’代表老奶奶(或老一辈)采用的是拟人手法,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诗意。
第6页 共15页
E.本文描写细腻,叙事简约,情节简单,却内涵丰富;结尾语言含蓄,意味深长。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二)《扳着手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要回单位上班。其实也没啥东西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一双新布鞋。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苕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白天狐狸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爹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说:“爹,你几时回来?”
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就去了。
我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十天。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儿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
第7页 共15页
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途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了三个十,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有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到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用泥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东西给我吃。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我便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咋还不回来?我的小狗已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咱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娘也并不识字,她记日子的办法和我一样。
日子过得很慢。
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拿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
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还多了三只呢。”
第8页 共15页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三十四个半边,刚好三十四天呢。”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了言:“狗娃,你是不是偷了娘的鸡蛋?我就揣摩着不对劲,数来数去咋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里烧着吃了。
1.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有浓浓的亲情,但各有个性,试分别说明三个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狗娃:
娘:
爹:
2.“狗娃”偷泥,偷偷多做小狗,还偷了鸡蛋烧着吃等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第9页 共15页
3.对本文评价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盼望团聚的日子里,一家人各有不同的盘点日子的方式:狗娃捏小狗,数小狗;母亲喂鸡,数鸡蛋;父亲省馍馍,数馍馍。写得很有震撼力。
B.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小说就是尺幅波澜的佳作,情节迷离跌宕多姿。
C.本文给人一种意境美,营造了一种氛围,一种独特的情趣,一种可感的温馨,读罢耐人寻味。
D.小说中不仅具有一家亲情的重笔描写,而且还有乡情友情的点染。
E.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人物个性和细节描写都饱含深情,为读者展示一幅清新、朴实、纯真的亲情图;其次,还运用了比拟和象征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 病 人
(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第10页 共15页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7)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第11页 共15页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2.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第12页 共15页
5. 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说答案:
《槐树花真香》
1、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烘托宁静的气氛,为小女孩的思考创造条件;(3)暗示着“老奶奶”把一切都给了下一代,下一代的成长渗透着她的心血。(文字可简约些)。
2、作用:(1)表明“老奶奶”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2)“老奶奶”为下一代献出了毕生精力,让读者从内心敬佩“老奶奶”。
3、这句话一语双关:(1)如实地写出了落日的景象,与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2)暗示“老奶奶”的形象是高大的,她的精神“很红”,仍在指引人们的生活道路。
4、CD
《扳着手指头数到十》
第13页 共15页
1、“狗娃”:天真、幼稚、调皮、可爱、诚实、爱父母。“娘”:善良、勤俭、朴实。“爹”:充满亲情、乐于助人、朴实厚道、勤劳爱家等。【解析】这篇微型小说没有跃宕起伏的情节。只是靠几个细节来支撑整篇小说的构架,来抒写人间的真情。这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应从细节描写中分析出来。
2、细节描写刻画了“狗娃”盼爹回家的急切心情,折射出了童心的幼稚和纯真,流露亲情方式不乏笨拙和顽皮。细节描写使狗娃的个性更鲜明,文章更富生活气息。【解析】狗娃盼爹回来的那份亲情、那颗童心写得很感人。他“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他用泥捏小狗计数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他招供“那个鸡蛋是我偷的”……几个“偷”字,让一个叫狗娃的孩子活灵活现地站到了读者面前,招人喜欢惹人爱,足以看出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的功力。
3、BE【解析】这篇微型小说情节十分单纯,谈不上“跌宕多姿”,故B项错。小说也没有运用象征等手法,E项的分析也不妥当。
病人
1.答:四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热心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为精神病人。
2答: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美好和典雅的气质 。
3答: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推动情节发展。
第14页 共15页
4答: 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5答:通过鲜明的对比,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
第15页 共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