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乡村旅游发展用地规划探究

2020-08-24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乡村旅游发展用地规划探究

作者:张铃脯 刘新平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4期

【摘脠】蜠章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安宁渠乡镇旅游经济现状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相关对策:加强乡村旅游及其用地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维护农民权益,释放农村宅基地的土地价值;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愠兎旅游;现状;问题;对策 一、相关概念 1、乡村旅游

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称之为乡村旅游,城郊居民围绕着城郊农业,将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内容而开展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旅游地点在乡村区域,二者结合才称谓真正意义上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用地

乡村旅游用地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按照农村集体土地用途而言,可分为农用地、非农用地两类。乡村旅游用地是农村集体土地具有旅游性质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于旅游发展目的而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合法利用。乡村旅游用地同样具有合法性、综合性、持续性。乡村旅游用地要求更高,必须在保护土地用途的基础上进行可逆转性的土地利用。

二、安宁渠乡镇旅游经济现状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

该镇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光热条件充足,土壤肥沃,较为适合一般的农作物、果蔬生长。安宁渠水资源丰富,拥有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又有乌鲁木齐和平渠提供的地表径流,形成井渠双灌的地方特色,为当地农牧业的丰收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所叙述的安宁渠乡镇包含安宁渠镇、六十户乡、青格达湖乡。 2、安宁渠乡镇旅游发展现状

现如今安宁区乡镇乡村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其资源主要以农家乐、游园采摘、休闲垂钓、农果产品、农家美食等为主。2000年被自治区列为20家重点建设示范城镇;同时被自治区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委确定为全疆首家依靠科技发展特色示范小城镇。每年5月29日举办的草莓节吸引大批周边游客前来休闲度假,2010年徽庄水乡举办了全国钓鱼锦标赛大大提高了安宁渠乡镇旅游知名度。虽然安宁区乡镇个别旅游景点有较完善的餐饮设施,但是在安宁渠乡镇范围内乡村旅游点餐饮服务设施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乡镇范围内其他旅游娱乐设施和项目开发程度不高,乡村旅游住宿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开发,让旅游者参与消费的项目较少。在从事旅游项目的村民较少,有的只是作为时令季节的副业,农业种植仍为当地主要经济收入,从现实情况来说,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还是相对比较薄弱,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其发展潜力巨大。

三、浅析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无序化发展明显,缺少统一规划

调查发现,在旅游用地发展过程中,无序化发展、自由发展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使得辖区内旅游用地发展错综复杂,杂乱无章,既影响了区域品牌的塑造,又给交通、出行带来了不变,导致区域内部发展良莠不齐。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小农式发展面临着发展瓶颈,阻碍了旅游用地利用的合理化、布局的科学化发展。 2、政策支持较少,监管困难

区域内旅游用地的发展基本处于“散养”阶段,政府支持较少。农户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由于耕地、宅基地权属的不完全性,又无法顺利进行信用社贷款,因此只能靠亲属、朋友间的相互拆借甚至向利息高昂的民间组织借贷,进一步限制了旅游用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相关政策规定未能及时出台和健全,加之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差,也加大了卫生、工商等部门监管的难度,使得监管缺失的灰色地带有逐年增大的势头。卫生、管理隐患的累积,也提升了“主、客”冲突的风险,不利于品牌的塑造。 3、旅游内容单一,服务水平有限

调查发现,农户在旅游用地的使用方面较为单一,多集中于生态大棚采摘、垂钓、农家乐等经营模式,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客源进行持续性消费,大多游客处于“当天去当天回”的状态,无法吸引客源进行住宿等二次消费,从而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升空间。而家庭式的经营模式,造成服务水平有限,较难达到顾客的服务要求期望,也是造成了客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4、参与机制不健全

在实际走访中发现,安宁渠乡镇里的村民不愿意参与旅游是占大多数的,现实中实际参与旅游开发也只有少部分人,原因一:从事旅游需要经营意识与经验、同时要有劳动力。而目前留守在村里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和儿童,收入比较单一,也比较少,他们的意识比较保守和陈旧,就需要对村民进行相关知识以及经营综合素质的培训。原因之二旅游是需要投入的,前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设施等投入、运行经营与人员成本以及成本,没有资金和经商意识的农户是很难办成的,需要得到各方资金支持;原因三是需要加强沟通。当地一些村民对本地资源和人文比较熟知,没有和当地居民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好的建议和意见白白错失,政府搭建、公众参与、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没有形成,政府的决策前应多参与到村民的生产生活中去了解村民对旅游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加强村民代表机制。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咨询沟通中心,及时从村民代表那得到相关信息和发展意愿。

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相关对策

在极其严格的土地政策限制下,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国家与地区相关政策积极跟进与其相适应。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和农民等相关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是各方利用均衡。然而,每年的党的“一号文件”都是围绕着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而展开的,这些信息无疑告知我们,只要有利用“三农”发展,党和国家都会大力支持的,在惠民、亲民政策作用下,乡村旅游经济会得到长足发展,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积极有效的调控措施是乡村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与壮大的保障。

1、加强乡村旅游及其用地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乡村旅游规划与建设应与当前新农村建设一并考虑,旅游规划与用地规划相互结合、协调,规划是否符合实际,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必须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相关政策法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景观建筑、乡村游乐项目、民俗村度假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按照居民点分布及规模等的不同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据产业发展与居民点体系建设互动协调的理念,进行有区别的规划,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研究乡村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合理安排生产用地,促进优化休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采摘度假区、乡村旅游景区功能形成。旅游离不开土地的保障,要制订乡村旅游规划及其用地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来对乡村旅游及其用地进行规划,对其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的组合优化,加上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保证规划成果的实施。乡村旅游应尽量集中,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遵循旅游发展规律。旅游区要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区景观质量要求兼顾居民生活和旅游上的需求。村落要严格控制生产生活用地的过度扩张,居住用地要在解决居住地开发强度的前提下解决农户的住房问题;乡村旅游区应重点发展那些交通条件好,用地条件较为合理,同时在用地上保障节约集约、符合规划的乡村旅游业。 2、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促进乡村生态旅游

安宁渠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退耕,建立有自身特色的以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不仅推动旅游业经济向前发展,还可以维持农村旅游资源的永续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更好的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和环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改变当地落后面貌,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生态旅游可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农民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有效的使可持续发展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而且成本相对较低见效快,是帮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对繁荣农村经济,推进乡村旅游用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维护农民权益,释放农村宅基地的土地价值

把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居民点整治相结合,改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无序、低效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优化集体建设用地的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用地布局的集中集聚,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正确协调好农业用地与农业旅游观光、公共建筑设施用地、农户宅基地与农家乐旅游关系,保持生态经济系统平衡与更新过程的统一,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用地布局优化。 4、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发展和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仅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公众的生态旅游意识与积极参与。公众参与旅游经济发展和用地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指公众在参与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大小与参与的比例;其次是公众在旅游区经济发展和用地持续利用的过程中的某些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开发决策、经营行为和监督等。公众除了参与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旅游规划外,更重要的是参与到旅游用地的保护中。要加强对公众旅游保护意识和旅游用地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环保、资源节约和适度消费的意识,自觉行动积极地参与旅游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因此,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促进农村经济以及乡村旅游经济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丠魧.旅游用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 [2]∠俊奇.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1999.4.35-38. [3]脠栋栋,陆林.旅游用地的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5.462-464.

[4]脠栋栋,陆林.古村落型旅游地土地利用的初步研究—世界文化遗产黟县西递村案例分析[J].经济地理,2005.4.562-564.

[5]张兆福,李玥睿.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1.201-2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