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研究 饶柳廖洋 (华中师范大学430079)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作为金融产业纵深发展的产物——互联网金 其新的内涵。对网络融资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分别 融吸引着众多投资人的目光。其中,众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以其“小、 快、灵、惠”的特点,成为了投资者的新的投资标的。大学生群体作为 为融资实现模式、发展对策以及风险控制与政府监管。何娟、沈迎 红(2012)在其文中总结出了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 同时,他们对该理论做出了创新,提出了新模式,也就是主要在产 业链金融中运用的“云仓”,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与场外市场资金融 通新结合的体现,是一种新的模式。 在线金融服务研究上,由于新事物发展极快,相关监管政策没 有落地,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对于在线金融服务模式和特点,以 及对发展前景的探讨。 2、研究意义: 拥有一定投资知识储备和极强学习能力的群体,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 主要使用群体。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仅指本科生)互联网金融产品 使用情况调查为基础,通过分析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需求特征, 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供给状况,为推动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大学生群 体中的普及,以及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的进步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学生;供给;需求;建议 大学生理财行为和互联网金融两个领域,学界都进行了较多 近年来,一股互联网投资理财的热潮涌人校园。不少大学生 从使用余额宝开始,不断尝试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互联网金 融理财。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群体,也是一个 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研究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状 的研究。但针对大学生通过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理财的行为 特征的研究较少,并缺乏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需求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80后、90后作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受众,研究 其运用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理财的行为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大 学生是80后和90后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产 品创新的主体。以大学生群体为代表进行研究,一方面,得出大学 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实际需求,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进一步创 况,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使用现状,可为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进一步在大学生中推广提供思路。同时,了解 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理财方式,研究其理财行为特征,帮助 他们树立适度、科学的理财观念,引导其进行互联网金融理性投资 有着重要的意义。 1、研究背景: 新提供可行思路。另一方面,发现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为特 征,为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提供建议。 3、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大学生理财行为在国外研究较早,这与西方国家较为重视学 生理财意识的培养有关。Yamauchi,K. ̄ndTemple(r1982)通过研 定性研究: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出互联网金融 理财方式的种类、特征、问题及创新点,大学生理财行为的特点、 问题。 究权利威信、焦虑、不信任和保留时间等几个因素的基础上,得出 了金钱态度量表(MAS);J.A.&Jones,E(.2o01)透析了美国大学 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通过 线上(抽样对象为全国各地在校本科生)发放问卷、线下(抽样对 象为武汉市高校在校本科生)个别访谈两种调研方式,对大学生 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4、研究现状: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现状分析 (1)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学生群体特征:人口特征:使用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学生主要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群体,教育程 度都相对较高,拥有一定的知识和理财知识。从性别上看,使用互 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人群是女性。从大学生的收入和消费状况来 分析,很多大学生目前手中有一定的闲散资金,可以用来作为互联 网金融产品投资。行为特征: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学生群体 主要是基于网购的需求来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于互联网金融 产品的理财相关的应用相对较小,对于相关互联网产品的认知程 度不是很高。而且从大学生的对于互联网产品的使用情况来看, 主要是集中在和网购和社交软件相关性较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生的理财与消费,指出金钱的态度、权力、威望、信任和焦虑密切相 关,反映在强迫性购买与经常使用信用卡上。国内对大学生理财 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国人忽视了对大学生理财理念的 教育,缺乏对其理财行为特征的研究。近几年来,随着校园理财人 数的剧增,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理财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 注,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类型:一、对大学生理 财行为的调查研究;黄伟明等(2010年)在广东部分高校学生抽样 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大学生理财行为类型,拟定了富裕型、温 饱型、贫困型三种理财模式。二、大学生理财教育的研究。姜艳 (2011年)提出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是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 途径。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方支付、网络融资和 在线金融服务研究。学界对第三方支付的研究内容多为第三方支 付产业升级、业务模式创新及政府监管等方面,钱文彬(2012)指 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拓展了银行业支付业务的范围,并赋予 比如说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从大学生的使用现状来看,使用互 38— 联网金融产品的普及度较高,大多数同学都或多或少的使用过互 联网金融产品,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的深度还不够,大 多只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购物需求层面。对于相关理财和投资, 园一卡通的充值;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中,嵌入大学 生理财经验的沟通交流区,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教育区。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金安全系数。在调查中,大学生们最大 的顾虑是资金的安全。一是技术风险,即账号和资金被盗,二是投 资风险。针对这两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供给方需进一步完善互 以及借贷的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程度相对较低。使用互联 网金融产品的大学生群体,风险安全问题是她们考虑最多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问题值得去关注。 心理特征: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和从众心理较为突出,接受能力 较强,所以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和接受较为容易。从忠诚 度来看,大学生的转化成本并不是很高,所以忠诚度较低,较为容 易接受各种品种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2)互联网金融产品市场和大学生群体的供求特征: 联网技术,进一步降低资金被盗风险,并做好被盗资金准备和及时 做好盗后理赔服务;同时,运用大数据优势,强调收益率时也要注 重资金安全性。3)加大互联网金融理财线下宣传。调查中,很多 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理解还处于网络购物支付的层面,通 过线下宣传,加深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大学生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参与度。 (2)对大学生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建议。加强理财知识学 习,提高理财能力。调查显示,互联网金融产品给大学生带来了理 财意识的觉醒,但理财能力的不足是他们深入进行互联网金融理 财的主要障碍,而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可能导致大学生盲 目进行互联网金融投资,上当受骗。因此,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的 供给产品特征:互联网金融产品拥有“快捷,便利,门槛低”等 等适合大学生金融投资的特点。而且互联网本身的种类多样,拥 有针对不同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服务于大学 生投资,可以服务大学生创业等等。而且互联网金融产品拥有较 好的客户体验和用户至上的感觉以及大数据平台带来的便利性。 需求特征分析:从大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收入等方面来看, 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的潜在需求,而且大 自我教育能力的群体,可通过自学的方式加强理财知识学习,特别 是互联网金融理财知识的学习。通过参加模拟投资比赛等比赛, 实际互联网金融理财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增强互联网金融的多元化理财战略。在调查中,大多数大学 生将资金投放于银行活期储蓄或余额宝类互联网直销货币基金, 学生的心理特征中的好奇和从众心理,较强的接受能力和较低的 又为大学生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学生对于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兴趣和未来的前景预测较好。 供需分析:在互联网金融产品和大学生这一市场并没有将供 求统一起来,互联网金融市场并没有很好的挖掘大学生这一潜在 理财方式比较单一。对于闲置资金较少的大学生来说,仅通过余 额宝类金融产品进行理财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对于拥有较多 闲置资金的大学生,则需进一步优化投资战略,适当增加收益较大 的用户需求,在这一市场达到将潜在的顾客需求转换成实际需求。 而且对于大学生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宣传不够,大学生对于互 联网金融产品的认知程度不够,而且对于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用户 的专门性和针对性不是很强,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深度方面还需 要进一步扩展。另外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的相关防范措施 需要进一步深化。 5、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政策建议 的互联网金融投资,如人人贷等。 (1)对互联网金融产品供给方的建议。从调查来看,大学生 是具有一定投资能力及投资理财需求的群体,是一个值得深挖的 市场。并且,具有极强好奇心和学习能力的大学生群体大多体验 过或正在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并且,他们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具 有较大需求。结合调查结果,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供给方需加强以 下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黄伟明,周源源.我国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广东地 区部分高校为例[J].教育探索,2010(11) [2]姜艳.大学生理财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J].大家,2011 (15) 建设专属大学生的用户平台,增加用户粘性。从产品来看,目 前市场上,互联网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 只是收益率的差异。因此,个性化专属化服务成为新的突破点。 [3]钱文彬,李小波.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第三方支付的研究[J].金融会 计,2012(09) . 现实调查中,不少大学生有大学生平台的需求。如何加强平台建 设呢?一方面,可通过与大学生日常所需的消费场景相联系,如校 [4]何娟,沈迎红.基于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 新一云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 一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