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 B.大庇(pì)天下寒士俱欢颜 C.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 D.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 2.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唇焦口躁呼不得 B.布衾多年冷似铁 C.心忧炭贱愿天寒 D.半匹红纱一丈绫
3.下面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B.突兀(高耸的样子) 何由彻(到天亮)
C.何所营(谋求) 翩翩两骑(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 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 4.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袒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达胸襟和恤民情怀。
(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练习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都是韵脚。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出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境况。 3.品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练习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人名),他的诗素有“_____”之称。 (2)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1.(河北中考,5-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南怀化中考,11-12)诗歌鉴赏。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弟兄羁旅②各西东。 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⑤,辞根散作九秋蓬⑥。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千里雁:离群孤雁。⑥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
(1)“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苏宿迁中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晴① 杜甫
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综合性学习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____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唐诗三首 基础练习 1.B庇bì。 2.A躁→燥。
3.C 翩翩:轻快的样子。
4.答案(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提升练习
1.D正确的划分是: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C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并无此种想法。
3.答案(1)“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辛劳。
(2)“翩翩”指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模拟练习
1.答案(1)唐 杜甫 诗史
(2)此三句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2.答案(1)D
(2)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的鞭挞与抨击,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1)“整个过程”表述有误。“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人苦。(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能力。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开
篇用简练的笔墨对卖炭翁的外貌进行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的生存状态,接着用“可怜身上衣正单”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催人泪下。诗中将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表现得活灵活现,抨击了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 中考链接 1.答案(1)D
(2)(示例)加线句子用“飞”“渡”“洒”“挂罥”“飘转”“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痛惜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这首诗的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并没有“叙述”,故D项错误。(2)赏析句子的角度包括修辞、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选择什么角度来赏析,需要分析句子最大的特色在哪里。这两句的显著特点是用了一系列动词,所以赏析可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进行。在解答的过程中要分析出这些动词的含义及表现出的画面:“飞”写出了茅草的状态,“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的“洒”在“江郊”,“挂罥”表示很难弄下来,“飘转”也表示很难收回来。之后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一个接一个的动词不仅组成一幅幅图画,而且将诗人的处境和心境都表现了出来。
2.答案(1)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3.答案(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 (2)“急纷纷”写出了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综合性学习
1.AD B项写夏季,C项写冬季,E项写秋季。
2.答案(示例)选D组,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中,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景物。这里用听到的黄鹂声来反衬涧边青草的幽静,表达出诗
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之情。
解析感官描写的角度主要是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A项从“触觉、视觉”角度,D项从“视觉、听觉”角度来描写景物。第二问可从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感官描写的效果,抒发诗人情感等角度回答。 3.答案 随
要点:溪流清澈平缓(溪流清澈,没有大的波浪)
(示例)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