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七十几年前日本侵略我们的那不堪回首的血泪史: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人成为日军刀下的亡魂,细菌战中中国人被蚕食的躯体,轰炸机,机枪,大炮轰炸下血流成河的城市......日本的烧杀抢掠在中国抗战的屈辱史中,写下一笔又一笔,血与泪铸成的印记。更不能忘记的,是全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奋起,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谱写着抗战史上一篇篇壮丽的乐章。在当时,海宁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将士。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血洒海宁,为国捐躯的陈士伯。
陈士伯,湖南省桑植县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国民党军六十二师三百六十八团二营中校营长,出身于一个贫穷家庭,自有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他8岁时就读于当地私塾。1921年,19岁的他来到省城长沙读初中,因家庭无力负担而辍学。时值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陈士伯毅然从军,并考入国民革命军第4路总指挥部军官教导总队,后被编入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师三百六十八团。由于他英勇善战,很快就被提升为第二营营长。陈士伯治军严格,统率有力,从不滋扰百姓,深受群众和士兵的拥戴。据人回忆,陈士伯带人在荷叶村打鬼子时,"从不欺负群众,他们每需要生活用品,都会向我们掏钱买,从没有白吃白喝,所以深受群众爱戴。当年开战的时候,村里不少热心的群众冒着枪林弹雨给战士们送粽子、糕点,救护伤员,支援战斗!"。日军"九一八"入侵中国,陈士伯十分憎恨。 1936年,六十二师奉命进驻浙江。1937年6月前往绍兴整编。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凇沪事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1938年1月,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十、第六十三师奉命相继渡江(钱塘江)开赴抗日前线,驻防海宁。陈士伯所部进驻海宁马桥,准备对日军组织反攻。
7月31日,驻硖石日军得悉陈士伯营驻防马桥,逐渐集中千余人,沿袁硖公路大举向南进犯。陈士伯率部在马桥一带阻击,以300名士兵与1000余日军展开激战......战斗中,陈士伯营炸毁公路,利用水乡河港交错的复杂地形,对日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战斗从当天傍晚打响,一直打到第二天下午4点。日军两次水路支援,均被击退。此役共毙伤日军100余人。8月 1日中午,营长陈士伯在平陵庙北、小陈桥南的一座小坟旁侦查敌情、指挥战斗时,不料被敌人的狙击手发现,并朝他的肩部、胸部开了3枪。陈士伯弥留之际,把指挥权交给了一位姓罗的副营长,继续指挥部队向敌军进攻......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就在交出指挥
1
权后,陈士伯掏出了身上仅存的已被鲜血染红的300多元法币,让罗副营长把钱分给弟兄们,为死去的战友们报仇。最终,日军被打退了,陈士伯却壮烈殉国,年仅33岁。陈士伯殉国的当晚,其遗体被兄弟们移至黄湾368团团部收殓,点烛焚香的民众夹满道路,无不悲伤。抗战胜利后,海宁人民为纪念这位英雄,还在他牺牲地马桥的一座庙里,修建了"陈士伯纪念堂",并将马桥乡更名为"士伯乡",直到建国后。文革时纪念堂被毁。1950年5月,乡镇调整时才复名马桥。
望着马桥今日繁华的街道,当年陈士伯奋力抗战似乎依然历历在目。如若不是抗战当年革命英烈的浴血奋战,怎会有现在我们如此安逸的生活?国旗的红色,是英烈们用鲜血染成的,望着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舍己为人的英烈们?永远怀念他们,是对英烈们在天之灵最好的慰籍。
记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2
海宁市丁桥镇新仓初中 八(4)班石丹莹
转眼来到七月,在七月的骄阳下,走过一些企业单位,抬头就能看到鲜红的国旗正迎风飘扬。每到此时,总会想起老师教过的一句话:“国旗是由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思及此,便意识到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时间回到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炮轰卢沟桥,发动侵华战争,我国军民奋起反抗。
1938年(民国27年)1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在海宁一带调动频繁。日军行经丁桥时大肆奸淫掳掠,残杀我县人民,敌军头目大仁因为非作歹而与大部队脱离,在王庄庙东北为当地青年徐观清(一名顾景水)等人打死,缴获手枪一支,步枪一支,并从其身上抄出从附近农家抢来的银元50多元,银镯8只,是为本县人民自动奋起杀敌的先例。其后日本侵略军搜寻大仁尸体不得,纵火焚烧丁桥镇。 在海宁的抗战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烈士为了我们的民族尊严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1938年1月,国民革命军第62师、63师相继由浙东渡过钱塘江,开赴抗日前线,驻防海宁、海盐、平湖,陈士伯部进驻海宁马桥,准备对日军进行反攻。1938年7月,侵华日军调集两万余兵力,动用30多架飞机、百余艘汽艇,分水陆空三路向钱塘江北岸的嘉善、嘉兴、海宁、海盐猖狂进攻,企图合围消灭这一带的抗日武装。
7月31日,驻陕日军获悉陈士伯营驻守马桥,遂出动涩谷部队日伪军1000多人沿硖袁公路大举南犯,并对沿途村庄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无恶不作。368团2营少校营长陈士伯奉命率部在硖袁公路平陵庙小陈桥一带布阵阻击来犯之敌,并以300名士兵与1000余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中,陈士伯营炸毁公路桥,利用水乡河港交错的复杂地形,对日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战斗从当天傍晚打响,一直打到第二天下午四点,日军两次水路增援,均被击退。
在这次战斗中,作为日军联对象涩谷老对手的陈士伯,屡败涩谷调兵围攻,他曾以两排之众杀退涩谷亲自指挥的200余人于大陈桥。第二天中午,陈士伯在沈家堰的一座坟地上手握望远镜观察敌情时,不料被日军的一名狙击手发现,并朝他的肩部、胸部开了三枪,陈士伯弥留之际,把指挥权交给一位姓罗的副营长,并掏出身上仅存的被鲜血染红的300多元法币,让他把钱分给弟兄们,为死去的
3
战友们报仇。最终,日军被打退了,陈士伯却壮烈殉国,年仅33岁。 陈士伯与日军英勇抗争,这也在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
缅怀英烈
弘扬革命精神
4
海宁市丁桥镇新仓初中 八(3)班 徐 佳
让我们打开历史的纪念册,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他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勋,永远值得我们铭记,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向前。
我们都会记得英勇堵枪口的黄继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但有多少人会记得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在和平建设时期的革命烈士呢?今天我就要来说一说我们自己村的革命烈士——计张顺。
计张顺,男,1930年6月出生于海宁朝阳乡朝阳村南大树下)一个贫农家庭,从小给资本家做工,1951年6月,在抗美援朝时志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进入空军第二航空学校学习,195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月7日,在山东莱阳军事学习时,因飞机故障失事,壮烈牺牲,年仅48岁。
在自己村上,只要提到他,无人不识,都说他是老好人。他处处关心别人,在回家探亲时也不闲着,不管天晴,雨天,天天帮助嘉兴宣公桥的过往船只拉纤。在经济上无论是部队的同事,还是地方的老百姓都给予无私的帮助。在家中主动承担抚养其余几个兄弟的生活,非常孝敬父母。
在部队上,刻苦钻研,由于热爱航空飞行事业,在身患眼球玻璃体浑浊,白内障,白血球偏低等疾病的情况下,组织上多次要求他停飞,可是他恳切要求治疗,积极求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积极锻炼身体,为了提高耐力,每天坚持长跑,不久恢复了飞行。为了适应现代条件下的战争,积极钻研飞行技术,不耻下问,谦虚好学,不怕苦和累,不怕飞行公式的复杂,在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后,计算和编印了供训练用的莱阳地区日出日落的时间表。这表就是他牺牲前的一个晚上,发到了每一个飞行员手中。他从事飞行事业24年,经历并完成了各种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飞行任务,飞行时间长达1000多小时,对革命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执行过无数次战斗。例如侦察外国船只,战斗演戏,调查\"跃进号\"等光荣任务。此外,他也非常关心领航班办公室的建设,改编了领航、侦察等军事教材,他政治责任心强,组织部队飞行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海军航空兵的建设上,呕心沥血,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有人认为,在和平年代,从事现代化建设,革命先烈的精神用不上了。这种看法是偏颇的、有害的。革命先烈的精神,在于他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我们弘扬这种精神,就是要激励大家继续保持那股革命热情、那种拼搏精神。我们
5
用辛勤的汗水和百倍的努力来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是在继承他们的遗志,实现他们的未竟事业,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继续阔步前进。
计张顺烈士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前进。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