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学广角》案例

2022-01-16 来源:客趣旅游网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中的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罗列、连线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数学广角”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教科书的编排是:例题1属于排列。按照“从具体情景中引入(激趣)——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两位数)——在比较中提升知识(小结)”的顺序,由易到难,让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把新的知识纳入“待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再创造”。先用1、2两个数字卡片摆两位数,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摆的方法以后,再用1、2、3三个数字卡片摆两位数,并让学生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通过“摆一摆”——用1、2两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比一比”——看谁摆得好;“考一考”——用l、2、3三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看谁摆得妙;“说一说”——把不同的排列两位数的方法与购门票的组合方法比较、交流,提升知识。

例题l下面的“做一做”两题属于组合,选定的一组事物与顺序无关,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渗透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这些都是选取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设计能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触景生思,并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把生活中的现象转化成数学问题,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产生更多的数学联想,主动呼唤学生头脑中正在休眠的已有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衣服的搭配、路线、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彩票的中奖号码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说起数字,每天我们都在接触:例如今天星期几?(生齐答)现在正在上第几节课?(生齐答)还有学号。

42号请起立,你是由那些数字组成? 那24请起立!你又是由那些数字组成?

老师不明白了,同样的数字2和4组成的两位数,起立的人怎么就有两个? 预设:1、这两个数字的位置不同(课件展示)

师:在想一下,位置的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数位) 2、因为这两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

师:真能干,能联系到数位。也就是说两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数。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数字引入,并联系到每个学生学号的唯一性,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读讲探究、体验新知

现在老师给你两张卡片1和2,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你是怎么摆的?

预设:1、先摆出12,在交换位置就是21.

那我们用课件来演示你的想法,先把1确定在十位,那么2就在个位,接下来,另一个两位数怎么摆呢?

2、先把1放在十位,个位就是2,再把2放在十位,个位就是1. 哦!你懂得先确定一个数,再摆另一个数,真了不起!

那如果老师在增加一个卡片3,用1、2、3你又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先别急着说,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好不好?(学生此时可能开始摆,师:摆之前得听明白老师要求)请看:同桌合作把用数字1、2、3摆出不同的两位数,并记录在白纸上。开始!

学生合作摆数,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一些作品。

都有结果了吗?我们看这个小组已经非常认真的等着老师了。 随机问几个小朋友:你摆出几种?

学生汇报:1、无序且不全(如四个)。他摆出了四个不同的两位,你们同意吗?

也就是说他摆漏了。

2、无序且重复的(如8个)。刚才老师还看到有同学是摆出了8个不同的数。你来给同学们汇报汇报。

((1)学生没有将重复的划掉。)你来说说你的摆法?这里有一个12,前面还有个12(教师用笔将重复的圈起来),这就摆重复了。

((2)学生将重复的已经去掉。)你摆的不是8个嘛!为什么要改?

也就是说摆重复了是吧!那摆出几种才是正确的摆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个小组的。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笔画出来)先写出1在十位上的有12、13;再写出2在十位上的有21、23;再写出3在十位上的有31、32。

1、2、3都是先固定在十位,并且数字之间是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在来确定个位,谁能用自己的话在说一遍?

先固定其中一个数在十位,在确定个位,这样就组成了不同的两位数,这就是一种有序思考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新知形成的过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三、拓展应用,深化理解

1、如果增加的是0,不是3,用0、1、2你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这时我们还是按照摆1、2、3的想法摆出来,但是考虑到0不能放在数的前面,所以去掉两个就应该是4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有序思考的同时,又考虑到0不能放在数的前面,从而加深练习层次,便于学生深化理解新知。

2、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这么快就将有序思考应用起来了,来同桌间相互祝贺下,一起握下手。你们发现了吗?两个人之间握了几次手?(先规定两个人之间握手只能算作一次)

可以让老师也加入祝贺的行列吗?(并在台上演示)

(与学生握手并祝贺)大家看,我们3个人每两个人之间握一次手,结果得了(生一起回答)3次。

此时,老师用个小三角形表示握手的人,三个人就是(三个三角形),来看屏幕:三个三角之间有三条线,也就代表着三个人握了3次手。

【设计意图】学生在祝贺中体验相互合作的乐趣,同时又从将生活化的东西进行符号化,让学生去感受组合是与顺序无关的。

老师就纳闷了,3个人握手可以握3次,而3个数组成两位数却有6个? 也就是说考虑问题时要想明白,有时候是要考虑有序,而有时候是不用考虑顺序的。

四、本课总结

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每一位学生都可能获得了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生活经验。

在磨课中收获 在磨课中成长

一、二年级教研团队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如此,磨课也是如此。一次次的磨课,是对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检测,而这样的检测必然带来经验和教训,只有将经验进行提升、将教训进行转变,课才会越磨越精细。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

感悟一:宝剑锋从磨砺出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骆宏斌老师对这句话是深有感触的。他一接到赛课的任务,便开始积极筹备,认真备课。出于男生比较直爽干脆的性格,刚开始,骆老师在教案中对教学中重难点突破只是以学生的几句预设带过。在试教中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小,课堂动态资源也未能很好地挖掘、利用。对于试教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骆老师作了认真总结。他深刻认识到教师既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非预设生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力。只有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才能出现课堂上精彩的生成。在接下来的研课中,骆老师严谨教学,从学生的立场来推敲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预测他们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的对策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执教老师收获着成长,收获着快乐。

感悟二:反复切磋求成形

磨课活动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推敲、打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磨课自身的形式就决定我们参与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层面提出自己的见解。经过团队研磨,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收获着,也一起进步着。刚开始研讨中,我们组内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李慧萍、马超老师认为这节课应该模仿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学问》,展示学生的多种答案,让学生充分交流出从不全到全的方法。因为这两节课在数学思想方法上有着相似性。但杨俊文、苏振炎老师却认为无需达到那样的要求,只要让孩子能感知到不重复、不遗漏即可。针对出现的分歧,我们组内老师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这样的研磨让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思想不断受到碰撞,学术气氛异常活跃;磨课让教师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体现出一种务实、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使教师获得心领神会的氛围感染和心理鼓舞。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最后组内老师达成了共识。对于组内成员来说,大家获得一笔不小的财富。

感悟三 :蚕蛹破茧终化蝶

我身为年段组长,需要组织大家进行课的研磨。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年轻老师,在刚开始分配任务的时候,我的心是悬着的,该如何让老师们在研课中各司其职?该怎么样把老师们组织起来?老师们都有会对我的安排不满吗?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组内经验丰富的老师让我望而生畏,距离感油然而生。但是老师们的表现让我喜出望外,大家都很积极的承担任务,我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布置了不同的工作。原来,只要我真正从组员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表率,在一个这样团结互助的团体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呢?就这样任务分配下去了,但是在写汇报的时候,有老师提出这部分内容繁杂,难以下笔。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中,难题就这样被攻克了。当天晚上,杨老师一直到晚上10点钟才写完课前汇报。在接下来的每一次试教,不管是要试哪个班级,苏老师、杨老师和胡老师都很积极的配合,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骆老师的课堂。还有李老师和赵老师每次对教案的再三推敲,马老师对学生的充分预设,这怎么能不

说是真正的“人和”呢?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团队内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的分享和给予让我慢慢成长,感谢学校领导,让我能跟我的团队一起成长!

回首过去的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有过希望与欣赏。有过困惑与彷徨。这种经历了“磨”的痛苦后的幸福,就像蚕蛹化蝶一样的美丽。这种经历过苦之后收获来的甜,犹如甘霖让人回味不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