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2024-03-03 来源:客趣旅游网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指导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建议学时:42-58学时 建议学分:2-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择业、就业、创业做准备。其任务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指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培养创业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正确选择职业,顺利就业,为成才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授课形式

本课程应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课程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与实践等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一部分职业生涯准备

(本、专科一年级讲授,10-12学时)

(一)大学生活与职业准备

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目标,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主动性,练就扎实的专业功底,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步入社会、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专业发展与就业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专业介绍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概况、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综合技能,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去向,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为学好专业、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内容:专业概况、课程体系;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需求状况;专业就业动态和趋势;职业对所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要求。 (三)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职业特别分析,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内容;常用职业测评方法介绍;自我评价的原则;自我评价方法。

(四)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合理的只是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社会职业及其分类;职业素质内涵和要求;影响职业素质的因素;职业素质的实现与拓展。

第二部分职业生涯规划

(本、专科二年级讲授,14-18学时)

(五)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关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六)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了解有关职业理想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了解职业发展理论,明确大学阶段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洞悉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内容:职业理想的内涵与特征;职业理想的树立与影响因素;职业评价与职业流动;职业发展理论;当代职业发展的趋势;大学生职业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七)职业选择与生涯决策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掌握职业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择业决策。

教学内容:就业流向与职业选择;职业选择的原则;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匹配;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职业选择的决策及过程分析。 (八)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实施步骤和原则,并根据社会发展、职业需要和个人特点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独立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

教学内容: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内容、原则、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因素;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

第三部分创业教育

(本科三年级、专科二年级讲授,4-8学时)

(九)创业准备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相关知识,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大学生创业的内涵与意义;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创业形势分析;创业心理准备、团队准备、知识与技能准备、项目选择与资金筹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创业能力的培养。 (十)创业实务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企业的不同法律形态、企业法律环境和责任,熟悉创办企业所需条件、企业创办程序,使大学生了解怎样进行创业实践。

教学内容:企业的法律形态、法律环境和责任;创办企业的基本条件及创业流程;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第四部分择业就业指导

(本科三四年级、专科二三年级讲授,14-20学时)

(十一)就业形势与政策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教学内容:当前就业环境与形势;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就业流程。

(十二)理性就业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立足现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就业预期。

教学内容:就业的含义;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与特点;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的确立;确定合理的就业预期;就业中的认识误区。 (十三)求职技巧

教学目的:掌握求职择业的相关技巧,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教学内容:求职途径与方法;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求职材料的准备;求职礼仪;求职成本分析;面试技巧。 (十四)就业心理调适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就业中的心理问题,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指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调适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积极就业心态的确立;特殊群体择业心态调整。 (十五)就业基本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增强依法就业意识,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内容:毕业生的基本权益;常见的侵权行为;毕业生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十六)适应社会,走向成功

教学目的:使学生尽快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实现岗位创业。 教学内容:大学生就业后的社会角色转换;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职场挫折;立足岗位、艰苦创业、奋斗成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