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4

2022-12-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4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擞o) 化装 健壮 (sǒu) 确凿(zá..B.荫蔽(yīn) 侍弄(sì) 曲肱 博学 ..C.欹斜(qī ) 蝉蜕(tuì) 蓑笠 祷告 ..D.徘徊i) 棱ng) 桑椹 感慨 (huá镜(lí..2.下面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国庆节前夕,首都北京处处花团锦簇、喜气洋洋。 ....B.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C.现如今,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

D.“一年之计在于春”,趁今年春天雨水充足,赶紧安排好春耕生产,千万不要误了.......农时。

3.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词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B.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母亲因病刚刚去世时,立即语气沉重地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C.今年研究宋词,完成拙作一本,恳请舍兄不吝赐教。 D.师恩难忘,学生惠赠老师一枚贺卡。

4.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无常》里讲到作者在故乡看大戏,戏里的无常颇具人情味,阿嫂死了儿子十分悲伤,无常同情阿嫂,就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试卷第1页,共6页

评卷人 得分 二、句子默写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③《观沧海》中,动静结合描写俯瞰沧海全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④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性学习

6.综合性学习

荀子曰: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网友的标准 比例 凭感觉交网友 19% 看重才华 17% 看重外貌 19% 看重人品 45% 材料二:

①与善人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②一个“朋”字,“二月”相照,朋友之交,互取光芒。 ③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交友之道也。

(1)从材料一的调查表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 (2)材料二中,你最欣赏哪种交友之道?说说你的理由。 评卷人 得分 四、名著阅读

试卷第2页,共6页

7.《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不超过20字)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诗的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评卷人 得分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②(乙)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③

时年七八岁著④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⑤,何可作此!”奕于是改

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

(注释)①令:指县令。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谢安,字安石,谢奕的弟弟。④著:穿。⑤可念:同怜。⑥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⑦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 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3)谢以醇酒罚之 以: (4)阿奴欲放去邪 去: ..

试卷第3页,共6页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标三处。 太 傅 时 年 七 八 岁 著 青 布 裤 在 兄 膝 边 坐 谏 曰 12.翻译下面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13.通过甲乙两则小故事,你认为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评卷人 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三、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A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了,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试卷第4页,共6页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泥土,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而背阴山坡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B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 14.请用原文的话回答,题目是“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有什么含义? 15.文章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这一特点的?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从AB两处划线句子中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17.如果让你朗读文章第⑤段首句“我爱这迟来的春天”,你会把朗读的重音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父亲洗澡泪长流

①三年前,父亲得了偏瘫,我们想尽办法给他治疗,陪他锻炼,希望他能康复如初,有个幸福的晚年。

②那一天,我终于忙完了手头繁琐的工作,回家看望父母。母亲说:“给你父亲洗个澡吧,我实在扶不动他了。”母亲放好了热水,洗澡间里雾气腾腾。我赤膊上阵,小心地搓擦父亲日渐消瘦的身躯。父亲长期卧床,皮肤弹性很差,来不得半点马虎。看着父亲曾经高大魁梧的身躯,如今像一段枯树,一股酸楚的泪涌入眼眶。

③父亲那条右腿,明显比左腿细了许多,肌肉开始萎缩,他再站起来是不可能的了。我开始给他按摩,希望能减缓它萎缩的进程。父亲抬起头来看着我,眼里带着歉意,费力地说:“自——己——弄。”我的眼泪终于流下来,我知道他要自己洗。父亲大脑受到损伤,现在连“洗”这个字都不会说了,很多动作都用“弄”这个词来代替。

④“我自己洗。”以前我也说过,那时父亲正是健壮如牛的汉子,用肩膀扛着我去河里洗澡。我先玩一会儿水,再扑腾着学狗刨,父亲扯着我给我搓澡,我最怕痒了,笑着、躲着,大声喊:“我自己洗,我自己洗!”挣脱之后,朝父亲头上击水,父亲就过来捉我,于是父子俩叽叽喳喳地闹起来。

试卷第5页,共6页

⑤一转眼,那些幸福的时光.......溜走了,现在我们互换了位置,是我为父亲洗澡了,人都是这样一路走过来,无论当年多么强壮,多么意气风发,早晚都有老得走不动或者疾病缠身的时候。

⑥洗完澡,我一手抓住它那只失去功能的右手放在我的肩头,令一只手揽住他的腰把他扶到床上。我明白,我要更加努力地撑起这个家了,我也人到中年,却正像一个挑着担子走路的脚夫,担子两头都很重,但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刮风下雨,我都要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选自《燕赵都市报》

18.请说一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为父亲洗澡泪长流”? 19.文章第⑤自然段中“那些幸福的时光.......”指什么? 2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2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 评卷人 得分 八、作文

22.有一种甜

要求:(1)有真情实感,说真话,舒真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化装——化妆; B.侍弄(sì)——shì; .D.棱ng)——léng; 镜(lí.故选C。 2.B 【详解】

A.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不求甚解: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与后文“反复仔细地阅读”语义矛盾,使用不当;

C.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3.A 【详解】

B.“令尊”是尊称对方的父亲,此处应用“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C.“舍兄”指自己的哥哥,此处可用“大兄”;

D.“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此处可用“谨赠”; 故选A。 4.B 【详解】

B.《无常》记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故选B

5.影入平羌江水流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答案第1页,共8页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羌、蛉、蟋蟀、琴、澹、竦峙、义”等字词容易写错。 6.

(1)大部分人结交网友时看重对方人品。

(2)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②互相吸取优点,共成长、共进步。③相处的过程,会考验彼此,增进感情,获得一份真友谊。 【分析】 (1)

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材料一的调查表可知,选择网友的标准,其中着重看人品的占45%,占比最大,说明大多数人交友看重对方人品。凭感觉交网友和着重看外貌的占19%。据此概括总结即可,注意不能出现具体数据,所以可得出结论如:大多数人交网友看重对方人品。 (2)

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观点表达。材料二中第①句“与善人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知,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它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提醒我们要谨慎交友,主要讲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第②句由“朋友之交,互取光芒”可知,真正的交友之道,就是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共同成长;第③句由“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可知,主要讲交友的过程,一份获得考验的友谊才是长久的。根据这三种观点,选择其中一种作答即可。 7.先想“弃中西学西医”后决定“弃医从文”。 【详解】

(1)《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寻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让鲁迅“有了弃中西学西医”的思想转变。

答案第2页,共8页

(2)《藤野先生》——记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文章中的“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的事件,让鲁迅认为第一要务是改变国人的精神,以文做刀扫除愚昧,来改变中国人的麻木思想,因而决定“弃医从文”。

8. 杨花; 子规

9.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解析】 8.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做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相关语句具体分析所描述的景象,本题很容易就能找出所写的景物:杨花,子规。前两句“杨花”为柳絮,意为飘泊不定,“子规”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诗歌中常常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因此诗人借这两个景物渲染了一种哀伤悲凉的气氛,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节。 9.

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将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把她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10.⑴骤:急;⑵因:趁、乘;⑶以:用、拿;⑷去:离开 11.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 12.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⑵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怎么可以这样做呢) 13.重视教育,尊重孩子,和蔼平易(任写一点即可),善良。 【解析】 10.

答案第3页,共8页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紧。 (2)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因:趁、乘。 (3)句意:谢奕就拿烈性酒罚他。以:用、拿。 (4)句意:你要把他放走吗?去:离开。 11.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意: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太傅时年七八岁”介绍了谢安的年龄,应断开;“著青布裤”,介绍了谢安的穿着,应断开;“在兄膝边坐”做状语修饰“谏”,应断开,故断句: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 12.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①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②兄,哥哥;老翁,老人;念,可怜;何,怎么。 13.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甲文中的“与儿女讲论文义”,又“欣然”问他们“白雪纷纷何所似”,针对各自回答,“公大笑乐”,可知谢安家庭气氛温暖、和谐、愉快,他也是一个非常爱护子侄辈,重视教育,尊重孩子,和蔼可亲的长辈。根据乙文中的“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谢安劝自己的哥哥放过那个老人,可知他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

答案第4页,共8页

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烈性酒罚他喝,甚至到醉得很厉害,却还不肯罢手。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14.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而是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的。 15.霜花、草芽(春草)、残雪、春水(答出三点即可)

16.A:拟人,将霜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霜花随着积雪的消融而消失的样子。 B:比喻,将波痕比喻成鱼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水被暖风吹拂的形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这一点可有可无)。

17.“爱”重读,能表达作者对北国迟来春天的喜爱之情;或者:“迟来”重读,强调作者喜欢的春天是“迟来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而是拼争、苦熬而来的。(意对即可)。 【解析】 14.

本题考查题目含义理解。阅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结合第⑤段“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分析,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据此得出答案。 1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结合第②段“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第④段“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泥土,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而背阴山坡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分析,可概括为作者描写的景物有:霜花、草芽、残雪、春水。 16.

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A句。“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霜花以人的情感,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霜花随着积雪的消融而消失北方状态,体现了春天到来的缓慢、艰难。

答案第5页,共8页

B句“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将“一道道春水”比作“鱼苗似的波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水被暖风吹拂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春水喜爱和赞美之情。 17.

本题考查句子朗读重音的把握。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子中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也就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在朗读中需要着意强调的词或词组。“重音”这种技巧它可以使语句的目的更加突出,使逻辑关系更加严密,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结合具体语境和文章主旨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根据第⑤段“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分析,朗读的重音应放在“迟来的”。因为重读“迟来的”,可以体现出北国春天的特点: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搏。根据文章的主旨分析,全文主要描写了杭州、北纬五十度地方、中国北方、大兴安岭等地的春天,突出春天到来过程漫长、曲折、艰难,写出了顽强拼搏、英勇无畏的内在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由此分析,“我爱这迟来的春天”也可以重读“爱”,突出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18.内容上:“为父洗澡”是本文的主要事件,“泪长流”表达了“我”为父亲洗澡时的情感。结构上:全文的线索(或者可以说文章围绕“为父亲洗澡”而展开),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9.父亲扛我去河里洗澡,给我搓澡,以及在河里洗澡时与父亲嬉笑打闹的美好时光。 20.细节描写(或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形象细致地描写出父亲病情的严重,以及感觉拖累“我”的歉疚之情。

21.人到中年既有繁琐的工作(自己的生活),又有家庭、父母的负担,但无论生活怎样艰难,都要努力地走下去。 【分析】 18.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分析。要从文章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为父亲洗澡”是本文的主要事件,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泪长流”,是因为看到父亲被病痛折磨得瘦弱变形的身体而惊醒悲伤,表达了“我”为父亲洗澡时的情感。结构上:“为父亲洗澡”是全文的叙事线索,情节是围绕“为父亲洗澡”而展开的;“泪长流”点明了要感恩、要负起家庭的责任

答案第6页,共8页

这一主旨。 19.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第⑤段中“一转眼,那些幸福的时光溜走了”,指的是上文中与父亲去河里洗澡的快乐往事。第④段中,“那时父亲正是健壮如牛的汉子,用肩膀扛着我去河里洗澡。我先玩一会儿水,再扑腾着学狗刨,父亲扯着我给我搓澡,我最怕痒了,笑着、躲着,大声喊……于是父子俩叽叽喳喳地闹起来”,即“那些快乐的时光”。根据这些语句概括事件即可。 20.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父亲抬起头来看着我”是动作描写,“自——己——弄”是语言描写,“歉意”是神态描写,这些都属于细节描写。父亲“费力地说”,可见他病情之严重。父亲之所以拒绝“我”给他按摩,还满含“歉意”,是因为他觉得因自己的病情拖累了“我”,成了儿子的负担而惭愧,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21.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我也人到中年,却正像一个挑着担子走路的脚夫,担子两头都很重”意思是人到中年既有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做繁琐的工作,又有养育子女、照顾父母的负担;“但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刮风下雨,我都要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意思是但无论生活怎样劳累艰难,都要努力地坚持下去,担负起肩上的重任。 22.范文:

有一种甜

活中,有一种甜,叫做不甜也甜。

刚入初中时,我的攀比心与虚荣心开始逐渐显露:布鞋要穿匡威;写字的钢笔不但要实用,外观还要美观,价格也要高些……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撑起一个华丽的皮囊,可以和同学炫耀一番。

那个周末我去老师家学琴,顺路去奶奶家吃一顿丰盛的午饭。奶奶平时不吃水果,但只要是我去了,就会拿出积攒许久的水果,洗好了再拿给我吃。今天准备的是葡萄。一颗颗诱人的葡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颗颗浑圆饱满,深紫色的外衣上点缀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如钻石般闪闪发亮,令人垂涎三尺。奶奶笑盈盈地将它端上来,放在我的面前,说,我已经吃过了,葡萄很甜,并催促我快吃一个。我立刻拿起一颗最大、最紫的葡萄,剥开皮,放在嘴里。

但预料之中的香甜并未到来,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浓厚并纯正的酸。那股酸味势不可挡地

答案第7页,共8页

在我嘴里游荡,直至心间;又好似一群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我一皱眉,眉心立马拧成了一个结,心想:怎么这么酸?奶奶忙问:很酸吗?那我再给你拿个橙子吃吧!她转身进屋,取了一个黄澄澄的橙子,放在我的手里,她说,你再尝尝这个,这个是刚买的,也很!我剥了一瓣,放进嘴里,这次,刚舒展开的眉毛又拧到一起了。这次只是微微甜,或许是葡萄太酸了吧。

我心中纳闷,吃饭的时候就想:奶奶的味觉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呢?几乎我每次来,吃到的水果都不甜。即便如此,我并未开口问奶奶,只是将这个疑问埋在了心里。

回家后,我与父亲探讨了几个问题,想起在奶奶家吃的酸葡萄,我便问起了原因。父亲听后,犹豫了一下,似乎是在考虑要不要告诉我,但还是把事实讲给我听。原来奶奶患有糖尿病,所以平时几乎不吃水果,只是偶尔吃一点。由于常年不吃水果,所以每当吃到一点水果时,就觉得格外的甜,心里觉得很满足。听完后,我恍然大悟。我也突然明白,当人的欲望小时,就特别容易满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即便是酸也觉得很甜。

自此以后,我就不再追求品牌了,尽量穿得用得简朴。如果人的欲望小,简朴的生活也会觉得分外美好。因为我知道,生活中有一种甜——不甜也甜。 【详解】

考查全命题作文。如何理解“甜”,甜蜜的味道,甜蜜的事,好事,幸福事,快乐事都可下笔。这里的“甜”是感觉,是记忆,是美好。再就是注意修饰词“有一种”,这种甜是有故事的,是和平常不一样的,是有独特体验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让每一位考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甜蜜、幸福、快乐的回忆和人生体验。以“我”为中心或见证人,叙述亲情、友情、师生情、自然情。不但要具体生动地呈现事情本身,还要体现出自己在这个经历中的心路历程是什么?一开始就觉得甜蜜幸福,还是渐入佳境,还是先苦后甜。选材:校园类、家庭类、社会类的素材都可以用,选材广泛,不论是哪类选材,一定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最贴合题目的材料来写。可以写作记叙文。采用倒叙还是插叙。故事情节要曲折一些,生动一些,在“甜”之前来点“苦”或者“酸”,通过添加波折,为文章添彩。“甜”是一种心理感受,所以在在写作方法上,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学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会突出作文主题,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

答案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