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话题作文专题

2020-12-18 来源:客趣旅游网


窗体顶端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话题作文专题

什么是话题作文?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围绕着所给话题,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内容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纵观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话题作文从1999年进入中考考坛,每年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话题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二、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话题作文和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相比,给了大家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自由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试可以自拟题目。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我们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

4.想像自由。丰富的想象力是佳作的特征之一。

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我们广泛的自由度也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中我们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不能写。想象的自由中还要提到一点,就是思维的深度。作文的深度就是思维的深刻性。看透所写事物的本质,把握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辨证的分析事物,写出的文章才能使读者觉得有厚重感,有震撼力。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的宽泛性和文体的自由性使考生可在很宽阔的范围内去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并可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表达方式行文,使考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写我文,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可由于考生不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总难写出理想的作文。我认为对此问题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话题作文如何立意。

话题作文的实质是在开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限制。其限制性体现在材料所提供的话题上,它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要求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此话题写作;其开放性体现在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的自主性上,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手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这种“有限制的大撒把”体现了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命题新思路。

二、选好角度,拟个好题。

古人云:“题者,额也。”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可见,标题在文章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拟好一个标题,对写好一篇又是多么的重要。作为话题作文,普遍要求学生自拟题目,这就更引起了广大师生对拟题训练的重视。

1.用化小了的话题作标题。这是一种与话题有关而未完全脱离话题的标题,可在话题前后加修饰、限制或补充成分,从而把话题变“长”,成为一个恰好反映作者观点或理念的标题。如“吃亏才是福”、“多子一定多福吗 ”、“幸福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2.完全抛开话题文字的标题。这种标题可以是文章所反映的中心(主题),如“一切都靠自己来把握”、“珍惜拥有”等;也可以是文章所涉及的时间或与人物相关的东西,如批判“放羊娶妻养儿让儿子放羊”这种小农意识的幸福观的文章,可拟题为“牧羊世家”;批判玛蒂尔德式的虚荣的文章可拟题为“都是项链惹的祸”、“拜金者的下场”。

三、构建话题作文“健美的四肢”。

1.一线串珠法。也叫“冰糖葫芦法”,就是以话题为线索,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将与话题有关的材料,按时间、空间或逻辑的次序连缀成文。这种结构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思接千载,在广袤的心田中自由驰骋,可以说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减少了选材的重复性,让创新成为可能。

2.一问多答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与主旨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再分几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这种结构方法入题快,容易打开思路,形式也显得活泼,它能广泛用于众多文体,在抒情散文、随笔短论等各类文章中都可找到它的身影。

3.领起下文法。就是将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分类,每一类内容寻一句话作首领。首领句可能是文章主旨中的一层意思,也可能是对一段内容的概括。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领起句也可以独立成行。领起下文法有很多变法,如小标题法、排比段法、总结上文法等等。将领起句居中设置,那就成了小标题法;将领起句放在每一节的第一句位置上,那就成了排比段法;将领起句放在每一段的最末一句,那就成了总结上文法。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可

作不同的尝试。

4.环环相扣法。此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明显的语言标志来连缀全文,而是通过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构思全文结构。但组成文章结构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关系必须十分紧密,不能有任何的不协调。

四、要有好的表现形式。

话题作文最忌讳千人一面式的材料作文常用的那种以议论为主的表现形式,因其限制性小、开放性强,可采用各种表达方式和手法。最常见而又能体现创新意识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记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散文。可选取不少于两件能反映主题的事件,两个事件可以互相互为因果。通过对事件的阐述,从而较好地反映主题。

2.每段都有中心句的散文形式。为了抒情及表达主旨的需要,全文可采用总分式结构,中间几段可采用并列或递进结构,每段段首设置一个中心句起统领作用,这样既深化了主题,又能串紧文章,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3.主题明确集中的多幕剧形式。剧本可有序幕、事件全程、尾声等部分,通过对几个场景的白描式刻画,再加上旁白的点化或映衬,最终清晰明了地表现出主题。

此外,还可采用小小说、故事、寓言等形式,不拘一格、生动活泼地表现主题,从而体现话题作文开放性、创新性的特色。

五、给自己的语言加把“味精”,让作文语言“出彩”。

1.向课本学习。中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中学设置的各门功课的用语甚至一些术语,都为他们语言提炼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加之他们天天与课本打交道,对课文耳熟能详,按理说,他们完全可以从中吸收一些亮丽而鲜活的语言,为自己的文章抹上一层绚丽的颜色。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对此无动于衷,作文语言并未因此而增光添彩。只要我们关注课本,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以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各门功课的形式或术语写作文,灵活化用,作文语言的改观是大有希望的。

2.向生活学习。生活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作家,无不把生活作为自己提炼作品的源头活水。作为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更应关心生活,让生活为自己酿造丰富多彩的语言。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留心周围,注意积累,是可以写出生活气息浓郁的文章来的。

诚然,方法是死的,考生如能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灵活运用,把翔实的内容、隽永的语言和华美的结构完美结合,定能写出精彩华章!

一、古往今来,文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动人的风景:早莺新燕的蓬勃生机,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肥胖父亲的蹒跚背影,福楼拜家的欢声笑语;镰刀头羊的坚定步伐,愚公移山的刚毅执着……

那么,现实生活里,你眼中、心中的风景又是怎样的呢?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要求:

1.自拟题目。

2.文章贴近生活,真情实感,禁止抄袭。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答案】范文:

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风景

走遍青山绿水,惯看秋月春风,唯有你——开在严寒中的一株腊梅,成为了我记忆深处的风景,历久弥新,越开越旺,越陈越香。

第一次注视你,是在一次考试失利后。清早,烦闷、压抑如一团破败的棉絮堵塞在心头,挥之不去。无奈下,便去家后的一处僻静处散心。于是,便有了与你的第一次邂逅。

你体型瘦小,不似松的粗犷,却有松的遒劲;不似竹的苍翠,却有竹的挺秀。还未接近仔细端详,远远的,随着寒风,一股清醇的香味已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更惊诧于你枝头鼓满了繁星一般的花苞,有几朵已经迫不及待地凌寒绽放了。这寒冬的腊梅啊,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心便踏实许多。折一枝枝丫下来,花瓣上有些许晶莹圆润的晨露。诗意地联想,这该不会是它感伤的泪吧?不是!坚强的它既然能在严寒中生存,就定然无悔而无泪!

我把那枝丫置于书桌,闻梅香而书写,看梅艳而怡神。不知不觉间,梅的精神,似乎也掺和在那芬芳中,滋润我心了。

那些日子,有了你的陪伴,我在书山学海中尽情地拼搏。终于,我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拿到月考试卷,我不禁为之欣喜。回到书桌前,我猛然一惊——那陪我度过月考复习,激励我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腊梅,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枯萎了,鲜艳的颜色也变得惨黄了。无奈下,我第二次走向那个无人问津的一隅,去与你谈心絮语。

我又是猛地一惊——枝丫上,盛开的梅花朵朵簇拥,那娇艳欲滴的黄,那柔嫩晶莹的花瓣,无不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在最孤寂的角落,没有人关注你的生死与否,更没有人给你精心照料。你独自奋斗,与寒冷作斗争,悉心照料好自己,捧出了最动人、最绚丽、最高贵、最纯洁的梅花!

久久的,我站在原地,任凭巷口北风呼啸,无怨、无悔。

久久的,我仍在凝视,凝视独树成景的你,情不自禁地便想起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坚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淡定;“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高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矢志不渝;“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超然……

于是,折一根开满金梅的枝丫,种在心底,让它开成海,且永不凋零。

从此,你就成了我留在记忆深处的最美的风景。

【解析】这是一则话题作文。1.审题与立意。从作文要求中,可以看出话题中心“风景”可以是“早莺新燕的蓬勃生机,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也可以是“肥胖父亲的蹒跚背影,福楼拜家的欢声笑语”;还可以是“镰刀头羊的坚定步伐,愚公移山的刚毅执着”……因此,可以确定“风景”的含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如果从

这个角度出发,可将文章写成游记、写景抒情类作品;二是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这是从“风景”的比喻意义立意的,其中前者虚指美好的情感(执着、坚韧等),后者借指美好且让人难忘的生活场景,可以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或场景,也可以是自己因为不满足于现实而虚构的或将来的风景。也就是说,使用“风景”的比喻意义写作时,既可以写实(生活场景),也可以写虚(人间真情);可以写风景给我留下的难忘印象,影响力深刻,也可以写风景让我强烈向往,更加热爱大自然等。2.选材与构思。对于“风景”的两类含义,无疑,把文中的“风景”写虚,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更容易得高分。文体上适合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散文。选材上要注意“风景”的深刻意义,也就是说,所绘的“风景”不应该是泛泛而谈、平常所见,应该是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印象或影响力的,即那些留在心中的美好的事物或记忆进行写作,叙真事,抒真情。

二、作文。

雨过天晴,阳光甚好,走出家门享受阳光,感觉唯有阳光不可辜负。其实,生活中不可辜负的人和事物很多,亲情、理想、青春……

请围绕“辜负”这一话题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请以“ 不可辜负”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8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800字以上。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

唯语言不可辜负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处处有语言。语言的创立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语言的存在演绎了生命的缤纷多彩,语言的交流传承了华夏古国的千年文明。生命,唯语言不可辜负。

语言丰富生活。在原始社会,由于氏族采集和狩猎等集体活动中人们沟通和交流的需要,语言便产生了。语言的产生,是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闲庭信步下,人们可以相互交流,抒发自己内心的体会;花前月下,情人之间的相互呢喃见证着爱情。语言的产生使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人,人们可以相互倾诉,不论烦恼,不论忧愁。那些由语言构成的书籍更丰富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前人的智慧,古人的博思,无一不在今天闪烁着理性的光辉,那些前世的爱恨情仇也激励劝勉着人们。语言的产生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唯语言不可辜负。

语言演绎生命。唯有语言能够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婴儿划破长空的第一声啼哭就宣告着他已经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伴随着他成长的一生的轨迹都将通过语言来演绎。许多名人会在弥留之际准备自己的自传,用来讲述自己的一生,这就是用语言证明自己曾经来到这个世界,并仗剑走天涯,鲜衣怒马,浪迹一生的真实写照。随着时间历史长河的推移,生命会消逝,唯有语言能够长存,在今生演绎着前世的生命,演绎着生命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演绎着生命的爱恨情仇,嬉笑怒骂。唯有语言能够演绎生命的轨迹,在历史长河中永存,唯语言不可辜负。

语言传承文明。《包法利夫人》中提到:“语言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华夏古国悠悠五千年的文明都是语言这一工具来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传承。因为语言,我国优秀的服饰文明,茶文明,瓷器文明,戏剧文明,刺绣文明,书法文明等才得以流传,并远播世界。因为语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样的视死如归,悲凉无奈,凄婉哀愁的情感绵延至今。唯有语言能够肩负起传承文明的重任,唯语言不可辜负。

语言,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唯有它能够在历史中永存,丰富今人的生活,演绎前世的生命,传承千古的文明。世界,唯语言不可辜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采用了“引导语+写作任务”的形式。分析引导语:引导语共两句话。第一句话强调了阳光不可辜负,第二句话由景及人,强调在生活中,有很多是我们不能辜负的,比如:亲情、理想、青春等。引导语意在引起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写作任务一:为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空白处填写的应是不可辜负的具体对象,文体要求写成记叙文。在生活中,有哪此进我们不能辜负的呢?自然之美不可辜负,因为在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审美的愉悦,可以让身心都得到放松,自然之美是上天给我们最大的恩赐;亲情不可辜负,因为亲情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是我们成长的保证,永远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尽己所能回报亲情的馈赠,是做人的根本所在;友情不可辜负,因为友情可以在我们最失意的时候给我们以抚慰,可以在我们成功的时候与我们一起分享喜悦,唯其真诚,所以不可辜负;青春不可辜负,青春如同小鸟,飞去就再不回来。青春短暂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辜负,唯有坚定志向,抓紧时间,才会让我们青春丰富多彩……写作时,应以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不可辜负的原因,文末适宜用抒情或议论来点明主旨,抒发真情。写作任务二:要求根据材料确定立意,文体选择议论文。材料强调的是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物是我们不能辜负的,这些都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确定不能辜负的对象,然后以“××不能辜负”为中心论点,加以充分论证,证明中心论点

的正确即可。如:拟题为“青春不能辜负”,并将其作为中心论点。首段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依次论述“为什么青春不能辜负,怎样做才能不辜负青春”等内容,末段得出结论,再次强调“青春不能辜负”的观点,并向读者发出“让青春更有意义”的正面号召。

三、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变”是一个神奇的词,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流动慢慢变化的过程。有些变化,让人无奈,时隔二十年,“少年英雄”闰土变得“辛苦麻木”;有些变化,让人感动;有些变化,让人憧憬,你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付出的努力,让你离梦想更近了……点点变化积攒起来,才有了现在的不同!

请围绕“变”这个话题,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我的变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这些年你所发生的变化。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常用来比喻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主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800字以上。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

改变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许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

议论着。有人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却要说:“是修枝剪叶的改变让它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因而,我们只能去改变,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曳尾于涂”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以文字为良药,治愈当时国人麻木的心灵;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聆听《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沐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当为官仅八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去职、归隐山林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后人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出游拜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于是寄情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创作了半个盛唐的诗歌,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那些不能改变自己的人,只能被环境淘汰。高尔斯华绥笔下《品质》中的老鞋匠虽然拥有全城最好的制鞋手艺,但却不愿改变自己,致使无法跟上机器化的时代,最终饿死在自己的鞋铺中。改变自己,方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方能不被环境淘汰。

唯有改变,方可以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历久弥香的琼浆;唯有改变,方可

以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梦想编织绚丽辉煌的彩虹;唯有改变,方可以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儿筑起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此作文题通俗简单,易于把握,考生只需要围绕“变”字来写即可,但要注意对“变”字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变”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说到“变”,可能绝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物质方面的变化,如生活由贫穷变为富裕,交通由闭塞变为畅通等,这样难免陷入内容雷同、千文一面的窠臼;如果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写人们精神方面的变化,如思想由悲观变得乐观,观念由僵化保守变得与时俱进等,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任务一:要注意选材的新颖和典型。可以从平凡细微的小事上去反映主题,这样既容易把控,又容易打动人心。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文章要写出变化前后的具体情况,以此形成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变”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变”既指物质上的变化,又指精神上的变化。任务二:写议论文,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环境对人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可用故事或名言警句来引出观点。其次,注意议论文的结构要清晰,要言之有理,能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

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言有国界,但美好的事物不分国界。在陶渊明笔下,这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在梭罗笔下,这是“托身森林、不染声色的人,是不会忧郁结滞的”瓦尔登湖。围观了李子柒的生活,许多人才明白了中国式审美的诗情画意,并因此而爱上中国文化。正如央视评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正是因为李子柒向往中国的传统文化,她才能塑造出一种中国古人式的诗情画意的生活情景;正是因为人们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李子柒才能在海外圈粉无数。

请同学们围绕“向往”这一话题,在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任务A:紧扣“向往”,向往田园生活,向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任务B: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描绘未来的美好生活,写一篇想象作文。

任务C:以“向往”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演讲比赛。

要求:(1)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套作;(2)不少于8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范文:

没有灾害打扰的世界

河南暴雨天气洪水肆虐,人们提心吊胆艰难度日。我梦想的生活没有灾害,诗情画意。

如果可以,我要那绿水青山、明月古桥皆在我眼中,没有灾害,一切安好。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云雾轻罩着对面的山,但它的轮廓却清晰可见,像是一块白板上画家勾的线,有深有浅,有弯有直,望不到尽头。山前是一潭清澈的湖水,偶有伶仃的飞鸟掠过水面,嬉戏的野鸭大惊失色地向岸上游去。青山绿水,恍若仙境。湖上的桥更是别有一番韵味。趁着月光正好,散步于小桥上。偶然瞥见那桥上的纹理,像是褪去了它的绚丽夺目,流露出的是经历了百年的沧桑。桥的尽头杂草丛生,它们肆意生长,茂盛得自在坦荡。周围的老柏树更加猖狂,它的枝干向四周延伸,树叶绿得发亮。下雨时便悄然自得地躲在树下,春雨连绵而下融入泥土中,润了惆怅的心情。天晴时,桥上赏景岂非一件乐事?如果可以,我要就这样诗意地栖居。

有一小屋立正湖水边,被翠竹包围着,一起倒体进湖水里。岸边的芦苇倒是长得起劲儿,风一拂,它们便轻轻摇晃,似乎在倾诉自己的愁苦。屋里的人,却是最自在的。某一日,她可以种花种菜,然后在屋内品茶,看清风明月;某一日,她提笔两行,伏案写信,美信使将这信笺寄与友人:又或某一日,她踏上停泊已久的小船,悠悠划着船去拜访那友人;再或某一日,她就这样躺在竹椅上,兴起时可以哼一曲:“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依水而居。

如果可以,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那信笺啊,一寄出去便再查无音信了。所以,我盼着某一日,多年未见的老友,踏着青石小路,走进这竹屋,再一起作诗一首。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若是来了请屋内小憩,一起叙叙旧,物茶一盅,还请细细品尝清香还萦绕在四周,撷几朵别在袖前,任花香盈袖。那远处的炊烟袅袅几许,切莫忘了这柴米油盐。闲暇之余,不知可否作诗一首留下今日足迹,若是你不来,也请记住,有梦枕清风,有我念良人。

细呷几杯清茶,几分画意:青林翠竹,悠悠芦苇,袅袅炊烟,流水今朝,深庭栀子案前提笔,红叶信笺,我与友人。诗人向往诗和远方,我却偏爱这烟火人间。毕竟这人间没有烦恼,幸福喜乐,是我想象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审题立意。本题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进行作文创作。首先应仔细分析理解材料,判断立意角度。材料先以美好的事物做引,引出了陶渊明桃花源中和谐安定的生活;继而写梭罗笔下瓦尔登湖的美妙;从而引出写作方向中国文化的诗情画意,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立意。又以现代人李子柒用自身行动展示朴素的生活,展现中华文化的韵味;引出写作方向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可围绕田园牧歌生活的美好立意。立意应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展现学生的新风采。第二,

文体选择。本篇习作分为三个任务,每个任务对文体选择都有明确要求。应根据不同任务,选择写作方向进行创作。任务一:要求“向往”的两个方面(田园生活、中华传统文化),写一篇叙事性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是叙事性散文。若写成记叙文,尽量从自己家发生的事情中,选取典型事例进行创作,更容易抒发真情实感,感动读者;适合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进行创作,在选材上要突出“小”的特点,表达积极健康的主题。若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立意点,事例可为:和父母去剧场听京剧,感受到京剧带给我的震撼,京剧演员身上华美的服饰,一张张脸上五颜六色的脸谱,各不相同,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他们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低吟,抑扬顿挫,我被深深吸引,然而从父母的口中我得知,戏剧的传承并不乐观,戏剧演员青黄不接,我喜爱的传统文化终要成为课本里晦涩难懂的知识么?我向往中华传统文化,我希望其可以发扬光大,我要为此努力等。事件内容要详略得当,应体现我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它对我的影响来写。若以“田园生活”作为立意点,事例可为:生活在城市的我,总是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母亲要带我回乡村的老家体验生活,刚开始我极不情愿,认为就是要让我过苦日子,给我点苦头尝尝,然而真正接触了,姥姥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我竟然心生喜爱,心生向往;姥姥家很简朴,一桌几椅,几乎变成了全部家当,然而那木柱的挺拔,杨柳依依的唯美,时而狗吠,时而鸡鸣,时而蛙叫,时而鸟鸣,交错起伏的声音仿佛让我置身于自然音乐会,饭看似简单,却是真正一道道程序做出来的,清香味美,口齿垂涎,这是我向往的生活,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等,应体现我对田园生活的感受,它对我的影响,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来写。任务二:要求发挥想象和联想。联想就是根据现有的生活联想到未来的生活,是可能实现的愿望,可能两者之间很相似,似曾相识,却未真正实现。想象就是天马行空的,未来可能实现,也可能实现不了,可以有现实依据,也可以没有现实依据,行文自由但注意要围绕“生活”来写。若以“联想的生活”作为立意点,内容可为:我的生活是一桌一椅一诗一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没有洪水的肆虐,没有新冠病毒等病菌的影响,医生警察没有那么劳累,有的是在自然中的享受,不被繁重的学业所扰,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学习不断成长等。未来的生活应是和谐美好的。错误方向:未来生活充满河水的恶

臭,动物和植物快速的灭绝,启示我们珍惜现有生活。错误原因:要求描绘未来美好生活。注意要审清题目要求,立意可围绕“不断为未来生活努力”展开。任务三:要求写成演讲稿,以“向往”为主题,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其次是内容。演讲稿实质上是议论文,即文中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可以围绕“我向往的生活是什么”“为什么我向往这样的生活”“我向往的生活的意义”等方向进行创作选择的事例要能够突出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题展开论述,做到不偏题不跑题。例如:我向往的生活是平安喜乐,没有战乱,现在的非洲等国家还深受贫困、饥饿所扰,因饥饿死亡的人,瘦骨嶙峋的人比比皆是;西方有些国家无端挑起事端,肆意插手别国事务,挑起战乱,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向往的生活是百家争鸣,百家齐放,世界就是大同的社会;然而现实如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才能不断实现未来的生活,向往的生活等。在议论文创作过程中可用到道理论据增加文章说服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