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_十二五_发展规划

2020-07-13 来源:客趣旅游网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目 录

一、基础与背景 .................................................................................................................- 1 -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 1 -

(二)基本经验 ............................................................................................................. 3 (三)存在问题 ............................................................................................................. 4 (四)面临的新形势 ..................................................................................................... 5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 7 (一)指导思想 ............................................................................................................. 7

(二)发展目标 ............................................................................................................. 7 (三)发展思路 ............................................................................................................. 8 三、主要任务 ........................................................................................................................ 9

(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 9 (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10 (三)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 ................................................................................11 (四)学生工作创新与发展 ....................................................................................... 12 (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 13 (六)校园规划与建设 ............................................................................................... 14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15 (八)校园文化建设 ................................................................................................... 16 四、重点举措 ...................................................................................................................... 16

(一)创新办学体制,完善办学机制,激发办学活力 ........................................... 16

(二)以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职业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学院整体发展水平 ............................................................................................................... 17 (三)继续深入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加强具有现代先进职教观念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 ....................................................................... 18 (四)创建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 19 (五)改革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培养适应市场、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 19 (六)积极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学院基础办学能力和水平 ............... 20 五、保障措施 ...................................................................................................................... 21

(一)政治和思想保障 ............................................................................................... 21

(二)组织保障 ........................................................................................................... 21 (三)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 ....................................................................................... 22 (四)建立目标责任制度 ........................................................................................... 22 (五)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22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明确未来五年学院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文件精神和高职教育发展形势,结合学院实际与发展潜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背景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五年来,学院坚持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水利和电力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办学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办学特色彰显,办学成绩突出,办学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学院被列为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评为广西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示范院校。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1.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办学保障体系。五年来,校园建筑面积增至30.9万平方米。办学资源充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05.17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29.2万册。新校区建设快速推进,占地896.79亩的里建校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

2.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学生从2006年的6320人发展到2010年的7268人。成人教育学生从2006年的1605人发展到2010年的3464人。设计所、水工实验所承接技术服务项目能力不断增强。技能鉴定与培训规模持续扩大,

- 1 -

培训鉴定工种近168个。

3.师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支乐于奉献、勤于工作、善于创新、符合高职特点的师资队伍已初具规模。目前,教师总数501人。其中专任教师249人,硕士及研究生以上学历10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2.13%,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占73.44%。

4.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水利、电力、机电、汽车、信息工程等工科类专业为主、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目前拥有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重点建设专业6个,广西高职高专优质专业1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1门。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5.13%,连续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5.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有长足进步,基本实现科研和社会服务性质向多功能、开放式、应用型转变,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向出精品、出效益、出品牌转变。2006年以来,与企业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16个,合作开发课程52门。从企业或行业聘请兼职158人。成立了校企合作与发展理事会。组建了以我院为龙头,多家院校及企业参与的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与中锐教育集团启动华汽教育项目合作。2006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多项,承接各级各类技术服务项目161项。多次参加自治区水利厅组织的病险水库检查和水利工程大会战。2010年,100多名师生直接参与了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

6.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形成了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党风、校风、学风、教风。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优良的党风引领校风,以优良的师德形成教风,以优良的教风促进学风。基层党组织不断健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

- 2 -

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学院和师生利益得到较好地维护、实现和发展。学院多次被评为“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和“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2009年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称号和“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

(二)基本经验

总结五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实践,有以下基本经验:

1.必须突出为水利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学院只有把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同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推动学院发展向着更深层次、更好水平、更高阶段迈进。

2.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内涵是学院发展的硬道理。只有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转移到内涵与规范建设上来,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探索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必须强化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学院只有在专业设臵、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学生活动等方面,主动配合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紧密围绕行业发展需要,才能打造特色精品,才能培育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和强化办学优势。

4.必须注重人本发展的办学目标。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学、为师生发展服务,把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更加关注师生素质的提高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注意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办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形成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5.必须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机制。院校办学必须勇于改革,

- 3 -

善于创新。通过改革创新,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使学院事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存在问题

尽管学院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特色与成效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专业设臵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二,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仍不能完全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急需要建立和不断健全。

第三,学院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

第四,经费投入不足,办学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 (四)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期间,学院作为广西唯一的水利电力类高职院校,势必要紧跟国家和广西高等教育继续迅猛发展的趋势,为区域经济和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也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面对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学院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西是水资源大省,水利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

- 4 -

展的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院作为广西唯一一所水利类高等职业院校,在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的工作中肩负着提供水利技能人才和技术支持的双重责任,责任重大,发展潜力巨大。

2.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及地方发展战略要求,学院必须致力于培养社会急需的现代化高技能人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学院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阵地,必须及时调整专业发展和社会服务方向,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养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服务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为加强水利和电力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3. 面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学院必须抓住机遇,为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提供服务。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以技能为主向以技术技能为主转变,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学生、教师、教室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要素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学院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并积极围绕职业性、区域性、开放性等特征,打造职业技能终身教育体系,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成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技能培训、新技术推广、先进文化传播的中心。

4.面对国内外和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学院必须在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进步,促进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企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为学院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学院要充分发挥区域性、行业性等优势,全

- 5 -

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改善民生;要加大对水电扶贫工程的技术和人力的支持力度,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使社会更加和谐;要积极融入产业企业“走出去”国家战略,将相关行业(企业)产品和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在各类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强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采取共同培养人才、师生互派等形式,不断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示范建设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5年内,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具有显著示范和骨干作用的,有特色、现代化、创新型示范性高职院校。

(二)发展目标

1.学院建设目标:经过3年的建设,顺利通过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评估验收。进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行列。

2.人才培养目标: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000人,各类成人教育在册生达到4000人。

- 6 -

3.专业与课程建设目标:建成5-8个省部级以上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专业群);建成12个以上院内重点专业(专业群)。每个专业建成不少于3门专业核心课程。

4.校企合作建设目标:每个专业至少建立3-4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引企入系、引企入园”,力争每个专业(群)在校内建设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到2015年,按生师比16:1的比例,配备专兼职教师总数750人,其中专任教师375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达到50%。

6.校园建设目标:完成里建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满足10000--12000人在校生的使用。

7.社会服务能力目标: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年均培训规模超过10000人次。

(三)发展思路 1.发挥“四种优势”:

(1)生源好、师资好、教学软硬件基础好的“三好”办学资源优势;

(2)教育教学质量高、社会评价高的“两高”办学质量优势; (3)专业设臵与地方发展规划高度一致的专业优势; (4)与广西水利、电力两大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行业优势。 2.推进“五个建设”:一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二是深入推进校园发展环境建设;三是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四是深入推进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五是深入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实现“三大和谐”: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能力和谐互动,师生成长与学院发展和谐促进,学院事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 7 -

三、主要任务

(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1.推进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全面创新;以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和学生专业协会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生产性、开放性、创新性为标志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以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教学改革为驱动,推进学院教学管理、科研、人事和学生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

2.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严格教学环节管理,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成立院系两级督导队伍。改进教学评价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全面引入外部因素,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过程控制与管理。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评价标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适应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

3.加强科研工作。以教育教学研究为重点,加大产学研工作力度,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究与开发、科研攻关。努力使课题立项和科研经费有重大突破。成立学院职业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举办高职教育论坛。创办《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加强专业系和专业建设。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对现有专业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建设汽车工程系和建筑工程系。形成以水利、电力为主体,机电、汽车、建筑、信息工程、经济管理为主干,适应市场的专业系建设构架。主动适应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需要,

- 8 -

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6个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支持经济管理、服务类专业创新发展。

2.深化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符合高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实现能力本位、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造。加强精品教材、规划教材、校本教材建设。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加大力度引进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3.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体制与机制,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设互利双赢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围绕6个重点建设专业,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在里建校区新建融水利类专业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科研服务为一体的水利建筑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岗位特点和行业特色的电工实训基地,建设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机电实训基地。加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力度。力争各重点专业建立1-2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依托行业和社会资源,在保持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建50个校外实训基地,使每个重点专业都有3~4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4.开展实训教学建设与改革,努力建设一批以学生自主管理为特色的实训中心、创业创新中心、素质拓展中心。

(三)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生师比16:1比例,配备专兼职教师总数750人,其中专任教师375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注

- 9 -

重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与企事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和学习,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使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聘任大量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达到50%。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促进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到2015年,青年教师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达到专任教师数70%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数35%以上。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组建跨专业、跨院系、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参与的课程教学团队。创建合理的制度环境,扩大团队的自主管理权。改革考评激励机制,由重视个人业绩考核向重视团队发展的绩效考核转变。

3.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职结合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把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列入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构建有利于辅导员、班主任干事业、求发展的选聘机制和培养、培训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结构科学、专业结构合理、智能结构互补、气质结构和谐,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以及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四)学生工作创新与发展

1.坚持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做好日常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学生管理、评优表彰、学生资助、勤工助学和生源地助学贷款

- 10 -

等工作程序。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有效结合的新模式,强化学生工作目标责任管理,不断完善院系两级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科学编制招生计划,使招生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加强就业工作环境软、硬件建设,开拓就业新市场,提升就业水平。

2.围绕“第一课堂抓校园文化、专业发展抓素质拓展”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构建“学院活动精品化、班级活动精彩化、社团活动经常化”的社团文化活动格局。

3.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形势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

(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在较松散的理事会基础上,建立合作契约,细化分类合作,加强实质性紧密合作。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在新型校企合作框架下,每个专业至少与业内一家主流企业深度合作,每个专业教师至少联系一家业内企业,力争“建成一个专业,办好一个实体,创出一个品牌”。

2.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强化合作过程中的督导、反馈、监管机制,建立深度、全程、紧密、持久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合作保障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议事制度。完善项目合作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与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取更广泛的联系,争取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不断研究和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

- 11 -

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3.开发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校企合作平台。强化与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华汽教育项目的示范作用,拓展校企合作办学空间。利用“广西水利电力职教集团”平台,发挥理事会会员单位在产业规划、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优势。利用里建校区坐落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在校内开辟创业创新园区,引企入校、引企入系、引企入园,使学院成为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生产型学校,使企业成为既是企业又是学校的学习型企业,不断提升合作层面、层次和拓展合作领域、方式及渠道,真正达到校企深度交融,互惠双赢。

(六)校园规划与建设

1.加快推进里建校区建设。在全面完成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扎实有序推进二期工程项目建设。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合格标准,满足10000--12000人在校生的使用。

2.科学规划校区功能。把里建校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绿色环保的新校区。把把长堽校区建设成为学院的职业培训基地、继续教育基地和生活基地。妥善处臵大沙田校区。

3.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校区以及校区之间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以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为重点,逐步完善校园网络社区服务系统的建设。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开展技能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稳定和逐步扩大本、专科函

- 12 -

授学历教育规模,探索开设研究生班函授学历教育,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建成集“政策与信息交流、知识与技能传授、培训与考核结合”功能于一体的培训服务信息平台,面向行业企业和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

2.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师生积极投身于抗旱抗洪、病险水库治理等重点工程,到电厂电站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在学院内设立企业科技研发与试验中心,探索建立社会服务、教学、科研“三位一体”校企合作科技服务模式。

3.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社会服务。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面向社会建立大容量、开放式、交互性、适应网络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主动为北海职业学院等对口支援院校培训师资。加强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联系,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强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

(八)校园文化建设

1.建设学院精神文化。加强对学院精神文化的培育,充分挖掘学院办学历史上的精神品质。以凝练学院精神、校训,营造优良教风、学风为重点,深入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获得全国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单位和自治区文明单位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2.建设物质文化。以创建清幽秀雅、富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校园环境为目标,按照“绿色、高雅、优美、和谐”的原则,建设主题突出、水电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提升学院的文化品位和格调。

3.建设制度文化。以完善学院行政管理和民主制度为重点,加强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注重科学化、规范化和人

- 13 -

性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完善各类制度,提高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学院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四、重要举措

(一)创新办学体制,完善办学机制,激发办学活力。 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以校企合作体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个别专业或班级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建新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享办学效益。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职能机构,促进减员增效。进一步完善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增强教学部门自我发展和管理的自主性,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激励机制。

持续完善办学机制。在资源优化与配臵方面,完善经费管理及使用办法,根据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有效配臵人财物资源。在专业设臵与结构调整方面,主动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特殊行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新机制。在校内外沟通协调方面,要加强同自治区、南宁市政府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和更为有利的支持政策;加强同行业、企业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学院内部的沟通,做到党政同心,上下同心,干群同心,师生同心,为学院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

(二)以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职业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学院整体发展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学院建设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

- 14 -

院校和国家骨干职业院校的关键机遇期和攻坚时期。根据建设方案,学院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内涵建设。依托水利电力行业,依托区位优势,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引领,带动相关专业建设,形成相关专业群,构建适应水利电力产业和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岗位任务为导向,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和针对性。充分利用水利电力技术人才密集的优势,以引进培养为抓手,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继续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职教集团、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等三大社会服务平台,强化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最终促进学院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继续深入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加强具有现代先进职教观念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高水平不仅是指高职称、高学历,更主要的是应具有现代先进职教观念和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目前我院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培训和测评活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入开展,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完成所教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两年内所有专业教师、所有专业课程均要通过测评。

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是学院教学改革内涵建设的一个抓手,是学院整体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结合学院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充实完善课程整体设计。鼓励创新,

- 15 -

提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鼓励教师在现代先进职教观念指导下,采用以能力为目标的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现场法、案例法、头脑风暴法、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

(四)积极创建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围绕国家产业振兴计划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选择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类专业,与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的知名企业开展紧密合作,积极创建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示范基地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管理机制,明确利益相关方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确保示范基地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与专科学历证书相互融合的“双证书”制度。以校企共建专业为载体,以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抓手,将技师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专业课程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

(五)改革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培养适应市场、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社会产品,直接为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权理应属于社会和企业。要创建人才培养评价新体系,建立完善符合市场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坚持对人才培养评价重在社会和行业企业认可的改革取向,扬弃单纯以“证书”衡量评价人才的做法。创新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尽快引入和完善企业评价机制,

- 16 -

适当开展社会化技能鉴定、行业企业考评、职业中介机构评价、专业能力考核等评价方式,基本实现“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极化”。建立健全评价流程规范化程序,设立考核指标,制定量化的、可操作性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指标体系。

(六)积极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学院基础办学能力和水平。

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争取行业企业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实训基地的运行引入市场机制,使实训基地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积极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校企合作系统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补充设备、师资、技术、管理。探索基地可持续运行机制的要求,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增强学院办学装备水平与基础能力。

提升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层次与水平。按照优化布局、凸显特色的原则,重点支持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扩大学院实训基地成为自治区级、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数量,形成实训基地建设优势。

- 17 -

五、保障措施

(一)政治和思想保障

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总支(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学院、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部门和学习型个人活动。建立以加强廉洁从教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为重点廉政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进一步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方法,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二)组织保障

组织成立规划实施领导机构。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组成学院规划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各部门要以本规划为基础,制订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重点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规划有效落实。

(三)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保障

创建宽松的政策支持环境。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把学院重点建设项目上升为广西教育发展规划和水利事业发展规划,为学院发展赢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拓宽办学经费筹集渠道。健全以争取政府投入为主、行业企业支持、面向全社会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争取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列入财政专项经费年度预算。

(四)建立目标责任制度

根据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指标,转化为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责任到人,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

- 18 -

度,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检查,年年有成绩。

(五)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实施本规划的重大战略思想、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提高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学院的认识。要组织各部门学习,深刻领会本规划在建设有特色、现代化、创新型示范性高职院校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及时总结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学院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 1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