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一课时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感悟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加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增进关心社会、关心世界的兴趣,进而加深对党的感情;
能力目标: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间的辨证关系;全面理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真正懂得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教学难点: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间的辨证关系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对外开放的事例,同学们都能例举,但对外开放的实际数据、开放的程度、对外开放的性质等认识上,学生存在明显的不足。
2、学生的需要:初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辩能力。因此《课程标准》强调,根据事实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如果教师能储备大量的数据、事例让学生进行主题探究,既能落实学生对“对外开放”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感受开放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感受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活动一:身边的故事
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发现身边的生活由于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改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对外开放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深刻体会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活动二:谈古论今
欣赏反映古代中国积极进行对外交流的图片。着重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圆明园遗址”两幅图片,让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主题: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哭泣的圆明园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并让学生联系书本47页邓小平的话,思考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旨在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发现中国历史上那些比较强盛的时期,都是以开放的胸怀来吸纳百川的。在师生共同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开放与兴盛相伴,封闭与落后并存;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就要开放,就要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之中去。
活动三:时不我待,抓住机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经过我们二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欣赏图片,“对外开放 硕果累累”。
活动四:你说我说
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例子或数据,谈谈对“开放”一词的理解?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都存在着广泛的交往和合作,感受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认识到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所有方面的开放。
活动五:
观看“中国入世”的视频,阅读“中国入世的历程”,引发学生思考:①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掌声和拥抱说明了什么?②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和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方面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另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辛过程,感受中国融入世界的坚定步伐。
活动六:观察与思考
学生阅读资料:“平湖服装制造名城寻求突围”、“纺织贸易战 中国绝地反击”。
开展合作探究:
1、面对他国的“倾销”与“反倾销”,我国企业该怎么办?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有什么关系?
3、上述材料说明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4、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入世带给我们的挑战?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干任何事情,都要立足于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但同时又必须善于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有益经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才能用“规则”保护自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四、教学中的困惑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我们教学的领域也应与时俱进,更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眼睛不应仅瞄准于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而应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就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而言,教学的领域涉及到wto时代下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变化,但是wto的知识对于许多同学来说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师除了发掘学生生活中有用的教学资源外,如何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第二课时 计划生育政策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增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能力目标: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我国人口的现状、特点及引起的问题;了解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各种表现及其严峻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学生对计划生育问题的态度基本是一偪事不关己的样子,而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落实在行动上和自觉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
2、学生的需要:学生对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缺乏忧患意识。因此要确立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忧患意识,对环境问题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深刻领悟自然和人类休戚与共的和谐关系。
三、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图片欣赏
引导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思考目前全球和我国的人口问题,树立忧患意识,从心中敲响“人口警钟”。
活动一:观察与分析
阅读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和“世界人口已达64亿”等图表。
谈谈世界人口现状以及我国人口现状有哪些特点?
活动二:合作探究
请看漫画《祖孙三代的“井”》和图片《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
思考:1、这些向我们了反映了我国哪些重要国情?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探究人口现状造成的资源短缺问题以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来探究人口现状造成的其他问题,如环境问题、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就业、教育、治安等等,最后达成“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的共识。
相关链接: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图。
2、面对这些国情,我们应该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活动三:你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观看录像《迟来的13亿人口》,旨在用事实证明,让学生体会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益处: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以我们杭州为例,人口自然增长率(2.31‰)大大降低,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们的物质条件、精神风貌、社会环境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为此获得了许多的殊荣: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请学生结合身边的社会生活现实,谈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真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出我国人口的政策以及具体内容。
活动四:你我践行
①美丽的西湖要靠我们每一个西湖人来保护、来建设。请同学们事先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个小调查,看看你生活的社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良影响?面对种种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办?请你根据身边具体的环境问题谈谈解决的方法。
意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调查,使学生对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个感性的认识,同时,教师在对学生看法加以总结提升时,还要适当补充一些国家近几年对环境治理所采取的措施与成效。使学生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②倡议书
以《我的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积极投身于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活动之中。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能力,履行社会责任。
四、教学中的困惑
“行万里路,历万端事,与读万卷书同等重要!”,生活如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将读“有字书”与“无字书”唤醒并融合,将课内与课外的障壁洞穿并贯通。切实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贯彻到日常的生活中,并起到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第三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树立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
能力目标:理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知识目标:懂得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引导学生认识“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的道理;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应对世界竞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教学难点: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学生对“科教兴国”的认识还只是停留于“概念”。如果没有详实的资料和事实,既不会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从而失却了责任感教育的机会。因此,让数据、统计资料充实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对我国的科技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学生的需要:学生对“科技创新”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紧迫感,还仅认为创新、发明是科学家的事,这些是对于自己是高不可攀的,缺乏创新的信心。针对于此,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终身学习型人才。
三、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到月亮上去,“嫦娥奔月”的故事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其中包含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梦想。此外人类还有许多梦想,现在其中的很多梦想都已变成了现实。中国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观看“神州”飞船成功发射的视频。追问学生:你们知道飞天梦想是靠什么实现的呢?
活动一:沐浴科技之光的现代生活
列举并讨论科技进步(交通工具、信息技术…… ),给我们生活(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等)所带来的显著变化。意在使学生真切感受科技是如何改变中国社会面貌的。
活动二:科技推着中国跑
欣赏图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畅谈国家实施“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措施后,科技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意在使学生体会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力量。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在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的差距。
活动三:科技跑道上的思考
阅读资料:详见附录。
根据材料,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我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谈谈你的理解。
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的发展。而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实现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活动四:你我携手,共建创新型国家
观看录像《科教兴国战略》,意在用事实让学生体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益处: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请学生结合身边的社会生活现实,谈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素质真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地位和作用;教育对国民素质提高的作用。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出我国科教兴国基本战略的内容、意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
活动五:让梦想与科技一同飞翔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作。切实感受科技创新的乐趣,并畅谈自己将如何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为打造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束语:
建设学习型社会,使21世纪的中国真正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们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后来居上,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教学中的困惑
第四课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全面看待问题能力、归纳思维的能力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懂得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必要性;了解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意识地浪费资源、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引入典型的事例,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再引入数字资料,来增强学生对地球生存环境的危机、忧患意识。
2、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必须让学生对当前世界的环境现状,特别是对自己国家的环境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落实环保行为,培养环保习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育目的。
三、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
欣赏flash《美丽新世界》,意在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一:七嘴八舌
①短片中列举了哪些破坏我们美丽家园的行为?
②你觉得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不利于我们地球母亲的做法?
在学生议论、交流之后,教师呈现“痛心的生活”一组图片,意在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严重危害。
活动二:热点聚焦——关注家乡的发展。
教师出示阅读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艰难的抉择》
在杭州市建委前天召开的会议上,传出信息:杭州初步定于9月底前,湖墅路上的电车线路将全部拆除。至于文晖路以北的电车线网,令作方案。是否在其他道路上架设电车线网,暂不清楚。
留下“电车”?还是拆除“电车”?这是个艰难的抉择!
活动三:模拟听证会
活动规则:
(1)将全班分为六组,分别扮演居民、政府官员、环保专家、企业经营者、工人、外来游客。
(2)分组讨论,各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3)观点陈述分为主题发言和自由辩论两个阶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①尽可能从上述案例的各个角度提出观点,分析理由。②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加让人接受?为什么?③从“生产的发展”,“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
设计这个活动提供两种可选择的情形,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如何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是从个人的、暂时的利益出发?还是从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出发?以此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确立科学发展观。
相关链接:可持续发展战略
活动四:理性思考
观看视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引发学生思考:
①我们生产生活需要的资源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数量吗?
草地 耕地 矿产 森林 河流年径流量
总量居世界位次 3 4 3 6 6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 1/3 1/3 3/5 1/5 1/4
②中国水资源的有关数据表
资源总量 人均占有量 空间分布 有效利用率 污染程度
居世界第六位 世界人均的1/4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 全国2/3的河流受污染
③我国的资源利用情况于发达国家的比较:
资源 我国利用情况 发达国家利用情况
农业用水 有效利用30—40% 70—80%
工业用水 重复利用50% 80%
矿产 回采率30—50% 40—80%
能源 利用率30% 40%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展示一组我们身边浪费资源,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资料,(必须课前事先布置课外调查),敲响我们生存危机的警钟。
活动五:我的未来我做主(放飞想像的翅膀,续写故事。)
为使我们的家—— “地球”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议,请在故事续写中呈现出来。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小事,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六:你我践行
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节约型社会,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介绍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小事。
结束语:
1971年美国宇航员詹姆斯•欧文返回地球后说:
“站在月球上远远望去,我第一次惊异发现,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渺小而脆弱!……造化赐给我们人类的竟是一个如此狭小的生存空间,她太宝贵了!我突然扪心自问,我们从前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有些自私?那一刻,我最迫切的想法是重返地球并告诉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好好地照料我们的地球,珍惜我们的地球,加倍爱护环境,爱护生命,爱护生活吧!”
歌曲欣赏《只有一个地球》
四、教学中的困惑
思想性和人文性是本课程的主要特点,但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采用单一的说教是不可能达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使教学内容活动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内化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习得和养成人文精神,在本节课,通过设计六个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