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2.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攀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紧急军事公文,插有鸟羽,表示要迅速传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E.后两句承上写军士出征应战,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内容从战事转抒情,豪放中有缠绵。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
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②清商:指秋天。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
C.“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2.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忆秦娥
房舜卿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梅花发,凄凉南浦,断桥斜月。
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天涯阔。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上阕开头两句,词人借梅花一夜绽放似乎是因词人相思之苦而形成的结果,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与佳人离别后的思念愁苦之情。
B.上阕后面三句,借用南浦、断桥、斜月这些在古诗词中一般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意象,描写自己在与佳人离别后无限的惆怅凄凉之情。
C.下阕前两句通过“盈盈微步凌波袜”,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佳人步履轻盈婀娜多姿的美感形象,“东风笑倚”写佳人在东风中的微笑,足以慰藉词人远走天涯的悲凉心情。
D.下阕后三句着“愁绝”两字,赋予暮云以人的情态,恰当描写出自己远走天涯,羌管悠悠,暮霭沉沉的羁旅愁思。
E.这是一首怅别词。词人写的不是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凄恻,而是描写刚刚作别、乍然离去时的旅途相思情怀。
2.请结合全词,赏析本词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出于《战国策》“冯谖弹铁而歌。”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下句\"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
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 “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⑴对自身病痛的感伤。自己精神状态不好,只能借酒消愁,却又体弱多病;
⑵对官场失意的愤懑(不满)。自己本受皇帝器重,现受权臣排挤而被贬,无名无位;
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原本就羡慕那些真正的隐士,在不得志的境况下希望追寻隐逸的归宿。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说法错误,这是诗人对官场失意的不满而说出的无奈和激愤之辞。
2.“此夕襟怀深自多”在颔联第二句,提示“襟怀”应该从下文寻找。“格是厌厌饶酒病”中“厌厌”用来形容病态,有病在身又借酒浇愁,可知这句诗中有作者对自己病痛的感伤。“无名无位堪休去”结合写作背景,可知诗人本受皇帝器重,但因权臣排挤而被贬,因此心中有对官场失意的愤懑。“终须的的学渔歌”“犹拟朝衣换钓蓑”两句中的“渔歌”“钓蓑”都是隐士的特征,从“学”“换”两个动词可看出作者向往隐逸生活。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E; 2.①望月,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表现征人怀念家乡的愁情;
②夜月之下无数“征人”“马上”驰骋,雄壮的场面也表达了将士们立功边塞的豪情;
③又蕴含了诗人希望元美勉力边务,不辱使命的感情。
解析: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B项,“运用拟人”错误,“胡烽不断接长安”应是运用借代,“胡烽不断”借指异族频频入侵,“长安”代指明朝都城北京。E项,“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应为“节奏由急促变舒缓”。
2.此题考查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月是边塞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月照边关,使塞外景色更显壮阔、悲凉、朦胧、凄清。诗中的“一片西山月”,不仅能衬托情意,而且能暗示时间,渲染气氛。天下共一月,何必有西山东山、家乡异地之分。诗中的“西山月”含意很深,其中“西山”与“边塞”“胡烽”暗自相连,“月”又同下句“征人看月”情融意合,构成佳境。征人看月,蕴含着征人怀念家乡的愁情与立功边塞的雄心。“马上看”写战士们骑马奔赴塞外途中或巡逻边境时,抬头看见高悬空中的明月,表明他们思念远方的家乡,留恋美好的人生,但又时刻准备着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誓死战斗。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①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或原因,与人事无关,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
②而这一问曲折地表现词人惊喜,欣慰的感情:“今岁花时”词人却未能欣赏到“国艳带酒,天香染袂”的美景,“泪洒尊前”,充满了遗憾,却在秋日发现“忽开千叶一朵”不由发出
惊喜的询问,蕴涵着缺憾得以填补后的欣慰。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曲解词意,词中“闻道”二字表明词人并未在春季花开时欣赏到牡丹盛放的美景。
2.本题考查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无理而有情”是答题的关键,解答时主要从为何“无理”, 而又为何“有情”入手。之所以说“无理”,是因为花开花落自有规律,词人这样问自然是“无理”的。而“有情”则需要从词作中包含的情感入手。“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错过了花开,词人心中充满了失落和遗憾,但见“忽开千叶一朵”又凸显了词人的惊喜和欣慰。由此可知,这—问确实是“无理而有情”。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AC; 2.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词人通过对“梅花”“南浦”“断桥斜月”“羌管暮云”等羁旅天涯中所见景物的描写,渲染烘托了一幅游子远走天涯的萧瑟凄清的画面,表达词人羁旅途中对佳人的无尽相思之苦。
②虚实结合。“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通过想象,细腻生动地写出佳人步履轻盈婀娜多姿,在春光烂漫中微笑美丽的形象,而自己在现实中却与佳人离别、远走天涯,虚实结合,更添相思痛苦之情。
③象征(比喻也可)。词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借一夜全部开放的梅花
象征自己在春天远走天涯与佳人渐行渐远的浓厚的相思离愁。通过对梅花的反复咏叹,更加生动形象表达了词人行旅中的那种难言的相思惆怅思念之苦。
解析:1.A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间接抒情,借梅花发写相思之苦。
C项,“东风笑倚天涯阔”写词人想象美丽佳人如在眼前而自己却远走天涯,更添相思痛苦之情。
2.略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感;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人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解析:1.D项,曲解文意。“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抵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家书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遇离乱的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始终不能实现,于是
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由此可得二者异同。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AD; 2.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解析:1.A.律诗是近体诗;
D.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2.【参考译文】
可怜那天上的一轮明月,在战乱中仍是那样的耀眼夺目,它宁静的倒映在水中安静的看着这世上发生的一切,我想就是战乱中我那憔悴的容颜和凄凉的内心它估计也能同感通知。抬眼望去,洞庭一代星光将尽,远处岳阳楼中传来凄厉的鼓角之声,好像战斗马上就要打响。我借酒消愁,可在酒的作用下,愁绪更浓。洞庭湖浪涛滚滚,自己惊奇于自己那浓郁的思乡之情。今日的朝廷迁移不定,想要打探它的消息,可眼前却是强盗与贼寇。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解析:1.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
2.本题考查表达诗人情感的手法。“长年忽得南来鲤”一句是借物抒情,“恐有音书作急烹”是用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