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图书资料考试大纲及解答

2021-01-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及解答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包括《图书馆工作概论》(约占50%)、《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约占50%)两部分

《图书馆工作概论》

第一章

1、图书馆的概念 P3

图书馆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包括:①图书馆的工作对象--文献信息和读者;②图书馆的工作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③图书馆活动的目的--提供利用与服务,以用为主;④图书馆的性质--学术性、文化性、教育性和服务性。 2、构成图书馆的五要素 P4 3、现代图书馆的标志 P11

现代图书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为标志(1954年)。 4、现代图书馆的五个特点 P11

①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②图书馆除继续收藏印刷型的图书文献外,也收藏缩微品、录像带、磁盘、光盘等非印刷型资料,大大改变和丰富了图书馆藏书的载体成分,也势必导致传统图书馆形态的改观;

③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服务逐步深化;

④现代图书馆时期,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图书馆组织向网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⑤图书馆除继续具有保存文化典籍、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等职能外,还增加了信息的选择、传递、交流以及智力资源的开发等职能。 5、图书馆的七个本质属性 P12

①阶级性;②中介性;③服务性;④知识性;⑤检索性;⑥传递性;⑦实用性 6、图书馆的三个基本职能 P16-17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收集、整理和提供使用

①藏书;②馆员;③读者;④建筑和设备;⑤技术方法

第二章

7、读者的概念 P37

读者是指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并从事阅读活动的社会成员。广义上凡是利用图书馆从事阅读的一切社会成员,包括个人、集体、单位,都是图书馆的读者。

1

8、按图书馆读者管理方式划分读者的种类P37

正式读者:领有借阅证件,或建立借阅关系,并经常固定地利用图书馆的读者; 临时读者:无借阅证件,或未建立借阅关系,偶尔利用图书馆的读者 9、图书馆工作的五个基本原则P45-48

①整体性原则;②标准化原则;③网络化原则;④以人为本原则;⑤以人为本原则。 10、外借的方式

P53

①个人外借;②集体外借;③馆际互借 11、阅读指导的主要任务P54

是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 12、参考咨询的概念 P54-55

参考咨询是图书馆为读者或用户利用文献和查寻资料提供帮助的一系列工作,以协助检索、解答咨询和文献研究等方式向用户提供事实、数据、文献线索和研究报告,是图书馆开发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 13、参考咨询主要服务内容 P55

①编制书目;②解答咨询 14、情报研究的概念 P58

情报研究是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一种服务,主要是通过对某一时期或某一领域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与归纳,并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第三章

15、文献保障率 P67

文献保障率又称“藏书保障率”、“图书保障率”。指居民或某一图书馆的读者,人均占有图书馆藏书的数量。文献保障率=馆藏总册(件)/数者总人数*100% 16、文献流通率 P68

又称“文献周转率”、“藏书周转率”。反映图书馆藏书在某一时期内的平均利用强度。文献流通率=一定时间内流通总册数/馆藏供流通文献总册数*100% 17、评价课题服务的三个方面 P70

①完成课题的数量;②服务评价;③课题效益 18、图书馆评估方法的种类 P72

①计量评估法;②等级计分评估法;③调查评估法 19、挖掘图书馆服务潜能的四个途径P80-84

①发挥文献效益;

②改革服务方式,广泛吸引读者; ③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产业; ④强化内部管理,发挥人才优势。

20、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主要包括的七个方面P86

①实现文献分工购藏,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保障体系;

②发展区域性、系统性文献联合编目,加快全国文献联合编目的步伐;

③共建数据库,集中各图书情报单位的力量,合作开发二次文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

2

和多媒体数据库等;

④规范馆际互借,发展馆际互借工作;

⑤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的信息咨询协作网,开展联合咨询工作; ⑥相互开放网络资源,促进网上资源共享;

⑦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与培训,提高图书情报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服务的整体水平。 21、特色馆藏 P87

特色馆藏是以某一学科领域及相关文献的收藏为显著特点的藏书体系。确定特色馆藏首先要考虑地域特点和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其次是要保证特色馆藏有一定数量和质量,能满足读者的特殊需要。

第四章

22、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划分的六大系统

23、图书馆网的概念 P100

图书馆网是一些图书馆通过计划或采用联合步骤进行合作,分担服务项目,共享资料,以改进对读者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

24、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的概念 P101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是用计算机联结和控制众多的图书馆而形成的现代化图书馆网,又称图书馆计算机网络。

25、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成立年代及性质 P125

简称国际图联,成立于1927年。该联合会的宗旨是促进图书馆事业所有领域,包括书目和情报服务等方面的国际了解、协作、研究和发展,在国际有关事务中作为图书馆界代表机构从事活动。

第五章

26、图书馆学的概念 P129

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27、现代图书馆学的三大门类 P130

①理论图书馆学;②实用图书馆学;③专门图书馆学 28、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主要内容 P135

①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②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图书馆学思想发展史、学科发展趋势;

③图书馆系统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 ④图书馆的属性与特征;

⑤图书馆的整体功能与作用及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协作关系;

3

⑥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⑦图书馆建设的原理;

⑧图书馆新问题、新现象、新理论的研究; ⑨区域图书馆、国际图书馆间的比较研究; ⑩图书馆未来研究。

29、图书馆工作研究的五个内容 P139

①藏书建设; ②文献分类与标引; ③读者工作; ④参考咨询; ⑤图书馆现代化技术 30、在版编目(CIP)的优点 P151-152

首先,在版编目是实现国家书目控制,加强出版、发行与图书馆联系和合作的一项有力措施; 第二,在版编目可以减轻图书馆的编目负担,加快图书馆处理文献的速度;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为经费等原因不能享用集中编目服务所带来的问题; 第四,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国际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第六章

31、数字图书馆的准确定义 P166

数字图书馆定义包含如下几层含义:

①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大型知识库,即以分布式海量数据库为支撑,基于智能检索技术和宽带高速网络技术的大型、开放、分布式信息库群。

②数字图书馆是现代高新技术和文献知识信息以及传统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的体现。

③数字图书馆依附于网络而存在,其对内的业务组织和对外的服务都是以网络为载体,得益于网络也受制于网络。

32、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主要影响 P179

①改变了图书馆馆藏结构; ②打破了图书馆服务的地域界限; ③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 33、电子出版物的类型 P181

①数据库; ②电子图书; ③电子期刊; ④电子软件

34、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图书馆信息网络资源的类型 P185-186

定义:网络信息资源系指经由信息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存贮和传递的所有传播内容的总和。 类型:①邮件型信息资源; ②电话型信息资源; ③公告板型信息资源; ④广播型信息资源; ⑤图书馆型;⑥书目型。

《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第一章

1、文献资源的概念 P16

4

文献资源是相对于天然资源的一种社会智力资源,是物化了的知识财富,它是人们迄今为止收集积

累贮存下来的文献资料的总和。 2、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 P19

文献资源建设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它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全部活动。 3、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内容P19

①对现有文献资源开展调研;②确定目标,制定规划;③馆藏文献的收集与选择;④建立有权威的文献资源管理或协调机构,确定成员单位、建立各种协作关系;⑤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文献资源建设与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区别与联系P21

“文献资源建设”与“图书馆藏书”比较,其工作的立足点更高,涵盖面更广,能更好地概括文献的本质,反映文献信息工作的实际。目前,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并没有完全取代藏书建设的概念,二者之间有时可以交替使用,有时又有所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藏书建设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分支,它一般指具体文献信息部门的藏书规划、组织、发展、采选、评价、剔除等工作;而文献资源建设这一概念主要用于对跨部门跨地域的全局性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宏观规划、组织、布局、协作、协调等。 5、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基本任务P26-30

①确定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②加强藏书发展政策研究;③合理布局与优化配置文献资源

6、文献资源布局的概念 P30

文献资源布局就是人们有意识地控制文献收藏与分布的活动。具体地说,文献资源布局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文献资源按学科或按文献类型在地域空间分布的状况或形成的格局;其二是指研究和建设合理、方便、经济的分布格局的设计与实际工作。

第二章

7、馆藏文献结构的概念P34

是指图书馆藏书体系中不同藏书成分、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收藏水平的藏书间的关联组合形式,它反映藏书体系各部分的组织形式及相互关系,规定着不同学科、类型、水平的文献在藏书体系中所占的比例。

8、馆藏文献的5种结构 P34

①学科结构;②等级结构;③时间结构;④文种结构;⑤类型结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实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区域性原则、互补性原则等,这些9、文献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P45-56

基本的原则,既符合文献资源自身发展的规律,又符合图书馆提出的“一切为了读者”的图书馆发展方向。

第三章

10、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P77-78

5

网络信息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网络上发布、查询与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和。 11、当前网络资源建设应开展的工作P84

①对现有网络文献资源进行跟踪和调研;

②对网络文献资源发布、查询、利用技术与工具的研究; ③确定网络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提出规划和布局模式;

④建立有权威的网络文献资源管理和协调机构,统筹规划网络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 ⑤开展网络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章

12、文献选择的概念 P85

文献选择是指图书馆遵循一定的方针、原则、标准,对众多的文献进行鉴别、判断,从中挑选出适合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目标及用户需要的文献的过程。 13、文献选择适用的标准 P87

①文献内容的主题;②文献的用户对象;③文献的责任者;④文献的出版者;⑤文献的价格。 14、文献选择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P89

①重点与一般的关系;②品种与复本的关系;③文献的有效使用期;④文献的类型、专业和价格;⑤图书馆复制文献的能力;⑥图书馆的网络化程度。 15、文献采集的概念 P97

文献采集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获取经过选择的文献的过程。它要求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规则去采集所需的文献,并主动地寻找文献的来源,利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通过各种途径,以保证所选文献能及时获得。同时,还要收集各种文献出版信息提供给文献选择人员以扩大选择范围。

16、文献采集的方式P98

文献采集主要有购入方式和非购入方式二种:

购入方式:①订购;②现货选购;③委托代购;④邮购;⑤复制; 非购入方式:①呈缴;②调拨;③征集;④交换;⑤捐赠;

第五章

17、馆藏文献的布局原则 P123

主要有三个原则:①藏书方便利用;②功能明确且实用;③运转灵活 18、馆藏文献的空间结构形式 P124

主要有三种形式:①水平布局;②垂直布局;③混合布局 19、书库划分的两种基本方法 P126

我国图书馆界习惯按藏书的用途及使用方式,把书库划分为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专门书库。 国外图书馆注重按藏书利用率来组织藏书,将书库划分为一线藏书、二线藏书和三线藏书。 20、三线典藏制的概念P130

6

三线典藏制是按照藏书的新旧程度及利用率的高低来组织藏书的一种布局方式。一般把全馆藏书分为利用率最高的、利用率比较高的和利用率较低的三部分,将利用率最高的藏书组织到一线书库,实行开架借阅;将利用率较高的藏书组织到二线书库,一般实行半开架借阅、部分开架借阅或限制开架借阅;将利用率较低的藏书组织到三线书库,基本上实行闭架借阅。 21、馆藏文献管理应做好的主要工作 P146

①馆藏文献的登记;②馆藏文献的调配;③馆藏文献的清点;④馆藏文献的注销;⑤典藏目录的编制;⑥馆藏文献的保护

第六章

22、馆藏文献评估的概念P150

是对图书馆文献的采集、入藏情况以及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作出评判和测定的具体过程。

23、馆藏文献评估的内容 P150

①藏书数量;②藏书质量; 24、读者满足率的概念 P151

指馆藏文献满足读者需求的程度,即一定时期内,读者已借到的文献册数与读者合理要求借书总数之间的比率。

25、藏书利用率的概念 P155

指一定时间内,读者借阅的文献数量占馆藏总数量的比率。 26、馆藏文献剔除或“复选”的概念 P166

馆藏文献剔除是图书馆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长期滞留在书架上的,读者不用或少用的,陈旧过时或失去价值的文献进行筛选处理的过程。 27、藏书剔除的一般范围 P174

①复本过多长期压架的书刊;②内容陈旧过时的书刊;③内容有错误,不宜公开流通的书刊;④残缺破损不堪使用的书刊;⑤实用性差、流通率很低的书刊。

第七章

28、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的概念 P192

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是指在全国各类型图书情报机构中合理地配置文献资源,使全国各类型图书情报单位收藏的文献资源形成一个整体,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29、文献资源布局模式的概念 P196

文献资源布局模式是指文献资源的宏观构成和地理分布格局。 30、我国文献资源布局的几种模式 P197

系统布局模式:是由一系列按行政系统划分的图书馆网络构成的文献保障体系。 地区布局模式:是一种重视文献资源在地理位置上合理分布的横向结构模式。

学科布局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应按文献的学科属性对所有学科的文献加以完整收藏,从学科体系上建立国家的文献保障体系。

7

31、如何加强我国整体化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P201-207

1.我国整体化文献资源建设的保障条件:①更新文献资源建设理念,树立宏观文献观;②理顺体制,加强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管理;③创建高效的技术支持系统,使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加强公共图书馆在整体化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3. 加强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组织领导。

第八章

32、文献采访工作的基本流程P213

文献采访工作的基本流程是:①确定文献采访工作原则和文

献采集标准;②收集各种文献征订目录;③圈选或是直接到书店、出版发行部门、各种书市以及访问网上书店初选书刊;④查重、确定需要补充的文献,其中超出权限或重要问题,需提交有关领导或采访委员会通过; ⑤填发订单,办理采集手续;⑥编制预订书目或建立预订书目数据库;⑦验收新书、登记造册;⑧报帐等。

33、文献典藏工作的基本流程P217-218

典藏工作的基本流程是:①确定文献典藏工作原则和工作标准; 接收已分编加工好的各种文献并进行登记;③确定文献下库地点; 下库文献交接; 编制典藏目录; 清点馆藏,调节馆藏; 剔除、注销文献等。

8

第二部分 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文献标引工作》(约占50%)、《图书馆信息技术工作》(约占50%)两部分。

《文献标引工作》

第一章

1、文献标引语言定义及作用P2

定义:是专为标引文献与检索文献的需要而创制的一种人工语言。它是用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词汇或代码,描述文献的内容特征以及某些外表特征概念,并揭示概念之间的相关性的一种概念标识系统。

作用:①保证标引用语和检索用语的一致性;②较大程度地保证检索效率; 2、《中图法》的编制原则 P15-16

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献出版的实际为基础,将科学性、实用性、思想性有机地统一。

第二,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依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应用的原则构建逻辑系统。

第三,标记符号力求简明、易懂、易记、易用;标记制度力求灵活实用,有较好的结构性,以揭示体系分类法的本质特征。

第四,兼顾作为编制分类检索工具的规范与作为文献分类排架的规范的双重职能。 第五,兼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机构类分不同类型文献的需要。 3、《中图法》的五大部类及22个基本大类P19-20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4、《中图法》标识符号及辅助符号排序规则 P20

《中图法》标记符号的排列是,一般类号的排列采用由左至右逐位对比的方法进行排列。先比较字母部分,再比较数字部分。字母部分按字母固有的次序排列,数字依小数制排列;分类号中如涉及多种辅助符号的使用,一般按 - 、()、“”、=、<>的顺序排列。 5、《中图法》的标识制度,八分法、双位法的含义P21-22

《中图法》的基本标记制度是层累制,以号码的位数反映类目的级别。但基本大类以字母为序, 此外还采用了其他多种变通方法,以克服层累制的局限。

八分法,是为了解决同位类过多而采用的一种配号方法。

双位法,又称双位制或百分法,是为了解决同位类过多而采用的一种配号方法。

9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K N—X Z综合性图书 6、《中图法》的微观结构P24

《中图法》各组成部分的微观结构各不相同,以主表的微观结构较为复杂。主表由成千上万个类目组成,类目是构成分类表主表的基本单元。一个类目通常代表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文献集合。类目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与参照等要素组成。见下例:

①标记符号:是类目的代号,决定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标记符号用作文献分类排架的排架标识、组织分类检索工具的检索标识。

②类名:是类目的名称,用描述文献信息内容的术语直接或间接表达类目的含义和内容范围。

③类级:是类目的级别,在印刷版中用排版的缩格和字体表示,代表该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等级(划分的层次),显示类目间的等级关系。

④注释和参照:对类目的含义及内容范围、分类方法与其他类目的关系等进行说明。 7、《汉语主题词表》中正式叙词的款目结构和非正式叙词款目的结构P30-31 8、《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结构P35-37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总体结构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编制说明和使用规则;二是卷一:分类号一主题词对应表;三是卷二:主题词一分类号对应表。 9、《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在文献标引工作中的使用方法P38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能分别或同时用于文献的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在分类标引中的应用:①从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入手进行分类标引;②从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入手进行分类标引。

在主题标引中的应用:①从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入手进行主题标引;②从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入手进行主题标引。

第二章

10、文献标引、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的概念P46

文献标引:从文献内容特征揭示文献的标引。

分类标引:以分类表为工具,赋予文献码号标识的过程。

主题标引:主题词表(叙词表)、标题表等为工具,赋予文献语词标识的过程。 11、文献标引工作的一般程序P51-52

①查找并利用已有标引成果;②主题分析;③转换标识;④标引记录;⑤标引成果著录、审核。

10

第三章

12、单主题、多主题概念P61-62

单主题是指文献只研究或论述一个中心内容或中心问题,即一个主题。 多主题是指文献研究论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中心内容或中心 问题,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 13、单元主题、复合主题的概念P62

单元主题是指文献主题中只含有一个主题因素,也称单因素主题。

复合主题是指文献主题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因素,也称多元主题或多因素主题。

14、刘湘生的文献主题标引公式P65-67

刘湘生提出的文献主题标引公式,已经被国家标准GB3860-1983《文献主题标引规则》、GB/T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所采用。它是把主题因素分成5个面,即5层,其排列次序和构成如下:

①主体面:是能反映出主题中主要特征属性的一组主题概念。它所含的主题因素称主体因素,一般包括研究对象、材料、方法、过程、条件等具有独立检索意义的一些基本概念。

②通用面:是反映文献主题中一般通用特征属性的一组概念因素,即通用因素,例如文物修复,其概念因素为主体因素:“文物”、“器物修复”。。

③空间面即空间因素或位置面、位置因素,它是反映文献主题中的空间地理位置属性的一组概念因素,例如“中国通史”的“中国”为主体因素;。

④时间面即时间因素,它是反映文献主题中所处的时间属性的一组概念因素,即文献主题的时间属性,如:年代、时代、朝代等。

⑤文献类型面即文献类型因素,表现该主题的文献类型因素,例如期刊、手册、词典等。 15、文献主题分析步骤 P67-68

①审读文献;②提炼主题概念;③主题概念的取舍 16、文献主题分析方法 P68

文献主题分析方法取决于文献标引单元、文献内容和系统要求,文献标引单元、文献内容和系统要求不同,采取的分析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方法有:

①宏观分析:是指当标引对象为一套、多卷或一种、一册文献时,文献主题分析也采取以一套、多卷或一种、一册文献为单元的一种主题分析方法。

②微观分析是对一册文献的章、节,对一套、多卷文献中的一册等作为分析单元进行主题分析的过程。

③概括分析是指对文献主题进行粗略分析,仅分析出文献主题的主体事物或整体主题,用简单概念来表达,对文献进行概括性标引。

④描述分析是对文献主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不仅要指出文献主题的主体事物,还要分析文献主题的相关的事物,对局部主题要揭示,要分析出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组成部分或事物的某一方面,用复杂概念来表达,对文献进行全面标引,充分揭示文献中有情报价值的主题。

11

17、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对文献主题分析要求的差异P74-75

①文献主题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主题标引要求分析出文献的研究对象,即事物及事物要素之间的关系;分类标引要求分析出文献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专业属性。

②文献主题分析的专指度不同:文献分类标引的依据是分类表;主题标引的依据是主题词表。

③文献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主题分析结构模式、主题提纲有所不同:文献主题结构模式分析范围和次序、主题提纲分析范围和次序与文献主题的学科专业属性和分类表的分类标准的选择和引用次序密切相关,而主题标引则需要依据一般文献主题结构模式、主题提纲分析模式进行。

第四章

18、组配复分区分符号在组号和系统中的排序规则。P91

①总论复分区分符号:短横- ②国家地区区分符号:圆括号() ③民族区分符号:双引号“”④时代区分符号:等号= ⑤通用时间、地点区分符号:尖括号<> ⑥主类号组配区分符号:冒号:

19、分类标引中的多元标引规则。P97

①视分类法的具体规定处理;②依重点属性处理;③视读者的检索需要和机读数据的分类标引规则处理。

20、主题标引中的多元标引规则。P99

是指当文献的内容主题涉及多主题、多重特征属性时,则需要从多个内容主题、多个特征角度给出多个或多组主题词进行标引 ,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描述和揭示文献的内容主题。

21、分类标引中的特殊概念关系主题的标引规则。P100

①相互关系主题的文献,依在前的或作者所要说明的主体对象的学科属性归类。 ②比较关系主题的文献,依作者所要说明的主体对象的学科属性归类。 ③影响关系主题的文献,依受影响主题的学科属性归类。 ④应用关系主题的文献,依应用到的主题的学科属性归类。 ⑤因果关系主题的文献,依所产生结果的学科属性归类。

第五章

22、分类目录的款目构成及其编制方法P122-126

分类目录分两种:一是读者分类目录。读者分类目录是由三种类型的款目构成:分类款目、分类指导款目、分类参照款目。二种是公务分类目录,公务分类目录只由分类主要款目和分类指导款目构成。

编制方法:①分类主要款目的编制;②分类分析款目的编制;③分类附加款目的编制;

④分类综合款目的编制;⑤分类目录指导款目的编制 23、分类目录款目的组织规则P128

12

①各种款目排序方法;②各种款目分类号的排序规则;③同类书排列依据。

第六章

24、个人名称主题字段的标引方法。P151 一、个人名称主题字段的结构 二、个人名称主题字段著录要点 25、学科名称字段的标引方法。P162 一、学科名称主题字段的结构 二、学科名称主题字段著录要点

第七章

26、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类著作的标引方法P178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原著的标引方法 二、革命领袖原著或学说的研究著作的标引方法 27、文艺著作的标引方法 P194 一、文艺理论著作的标引方法 二、文艺评论著作的标引方法 三、某部文艺作品评论著作的标引方法

四、对某位文学家或艺术家进行评论的著作的标引方法 五、文艺作品的标引方法 六、作品时代的区分方法 七、作品的国家区分方法 八、改写作品的标引方法 九、民间文学作品的标引方法 十、报告文学的标引方法 28、教育用书的标引方法 P201

一、有关教育理论、教育事业文献的标引方法 二、各级教育用书的标引方法 三、各类教育用书的标引方法

四、各行业继续教育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的标引方法 五、非学校教育的自学教材的标引方法 29、多卷书、丛书的标引方法 P206 一、多卷书的标引方法 二、丛书的标引方法 30、词典的标引方法 P213 一、语文词典的标引方法

13

二、综合性词典的标引方法 三、专科词典的标引方法

31、百科全书、年鉴的标引方法 P217 一、百科全书的标引方法 二、年鉴的标引方法

32、特种性质文献的标引方法 P227 一、专利文献的标引方法 二、标准文献的标引方法

14

《图书馆信息技术工作》

第一章

1、 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概念P2

图书馆信息技术,通常指利用排版印刷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自动化处理。其中计算机技术既是新技术革命的标志,又是变革图降馆工作的核心技术。 2、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P5

多媒体技术是指能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使多种媒体建立联系,并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处理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特点P6

①集成性,即将多种媒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共同表达事物,做到图文声像一体化。 ②交互性,即人机交互,在播放多媒体节目时,能够进行人工干预,通过人机文换信息来完成任务。

③数字化,即多媒体中各类媒体都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信息,便于计算机对各类信息进行统一加工、处理和传播。 4、数字技术的概念P6

数字技术是随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门新的技术,即指将各种采集到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动画等原始信息,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再经转换后输出。 5、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的定义P14

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体,与其他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行程序控制下的自动化管理,对文献信息实现快速查询与提供,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的全过程。建立图名馆现代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设备,完成各种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使用,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6、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P14

①建立图恬馆现代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②建设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③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的选择和配置; ④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评价;

⑤书目数据库和多种类型数据库的建设,以及电子出版物在图书馆的运用; ⑥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科学管理; ⑦适应计算机管理的内外环境建设; ⑧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网络的建立和管理。 7、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的实现目标P15

15

①让读者以最快速度查到所斋要的文献资料; ②图书馆之间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亨; ③图书馆实施汁算机化的科学管理。 8、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的功能P15

图书馆应用计算机主要是进行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电子文献服务和图书馆办公事务处理。一般包括以下细化的功能:图书采访、图书编目、公共目录查询、图书流通、连续出版物、馆际互借、情报检索、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应用于服务、办公自动化、数字化图书馆„„建立能完成这些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是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9、系统软件的概念P29

系统软件是一系列程序,这些程序都是由计算机的设计者提供的,其着眼点是利用计算机本身的逻辑功能,合理地组织整个解题和处理流程,简化或代替用户在各个环节上所承担的工作,达到充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率,便于用户使用和管理、维修的目的。这些程序的总称就是系统软件。 10、编译程序的概念P29

将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的程序称为编译程序。编译程序由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代码优化、存储分配、目标生成和汇编输出等部分组成。编译以后的目标程序,可以通过运行系统运行,从而得到计算结果。 11、操作系统的构成P30

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应由监控程序、设备调度模块、作业调度模块几部分组成。 12、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P30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对多道程序进行控制、虑拟存储、资源分配、文件系统、分时系统和对机器进行控制,进行人--机对话等。 13、应用软件的概念P30

用户利用计算机以及它所提供的各种系统软件,编制解决用户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这些程序统称为应用软件。 14、数据库定义 P31

数据库是指计算机存储器中合理组织、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可为多个用户共亨,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数据统—管理,可以方便灵活地为用户使用。 15、ISO2709格式结构 P42

这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ISO2709格式结构分为三16、汉字信息处理的概念P46

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照相排版等信息技术,对于汉字信息进行输入、存储、整理、加工、转换、传输、印刷等处理的一项新的技术。 17、GB2312-80、GBK、ISO10646 P52-54

区:数据记录的头标区、目次区和数据区。

16

GB2312-80:我国国家标准总局于1981年颁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是使用最普遍的中文代码。该标准共收录了汉字和图形符号7455个。

GBK:GBK是国标汉字代码集的扩展规范,是在保证与GB2312-80完全兼容的前提下将汉字扩至21003个,并包括852个非汉字符号。

ISO10646: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年发布的《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该标准是对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文宁)进行统一分组编码,ISO10646是该标准的编号。

第三章

18、图书馆业务工作自动化的内容P57

业务工作自动化是图书馆自动化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及其他设备,自动或半自动地完成图书馆的采访、编目、流通、典藏等传统活动。随着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的发展,传统的业务也在发生着变化,信息开发和对外服务在图书馆业务自动比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自动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业务管理自动化、信息开发自动化、读者服务自动化。 19、图书馆业务工作自动化的作用和意义P59

①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提高效率; ②规范图书馆业务工作; ③提高图书馆业务管理的水平; ④拓展图书馆服务的领域;

⑤使图书馆走向集中化和协作化的道路; ⑥适应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需要。 20、采访工作自动化的基本功能 P62-64

①订购;②验收;③产品输出;④统计;⑤经费控制;⑥选订与报订。

①分编;②审校;③产品输出;④统计;⑤规范处理;⑥回溯建库;⑦联机编目。 22、流通工作自动化的基本功能 P74-77

①读者管理;②流通管理;③罚款与押金管理;④典藏管理;⑤阅览管理;⑥流通统计;⑦网上续借与预约;⑧馆际互借。

23、连续出版物管理工作自动化的基本功能P82-86

①编目;②订购;③记到管理;④装订管理;⑤入藏管理;⑥现刊流通;⑦目次管理;⑧统计;⑨经费控制。

21、编目工作自动化的基本功能P68-70

第四章

24、SDI的中文含义 P110 25电子出版物的特点 P118

①体积小,容量大;②图、文、声、像并茂;③成本低、效率高;④查阅快速、方便;⑤创作、发行非常容易。

17

26、电子阅览室的定义P130

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为读者提供利用电子型文献的场所。

第六章

27、计算机网络的概念P169

就是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位置不同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网络管理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8、异种机局域网的概念 P172/174/185

就是运行不同种操作系统的不同档次的计算机的联网。 29、计算机病毒的定义P199

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汁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也可以说,凡是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均为计算机病毒。 30、计算机病毒的特征P199

①传染性;②隐蔽性;③潜伏性;④破坏性。

第七章

31、数字图书馆的特征P223

①文献内容数字化;②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已数字化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③一座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④文献信息存贮、检索、传递网络化;⑤广泛的可存取性;⑥资源共享性 32、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P244

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之一。受国外和网络上信息的冲击,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它是占领internet上中文信息资源阵地的有力工具和后盾,是抵御西方经济文化渗透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全民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部分。总之,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我国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3、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P247

以因特网络为依托,建成数字化的超大规模的中文信息资源群体,实现资源共享,支持国家整体知识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总体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总体技术与国际信息技术接轨,最终成为世界知识资源的一部分。 基本教材

1 程亚男主编.图书馆工作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 常书智主编.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3 刘湘生,汪东波主编.文献标引工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18

4 沈迪飞主编.图书馆信息技术工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