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探微

2022-05-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28卷第5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8 No.5 2015年9月 Journal of Nani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Sev.2O15 高校众创空问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探微 王 涛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众创空间的提出,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新局面。为全民 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和 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加强高校众创空间 和创客文化建设,不断壮大高校创客队伍,将众创空间打造成为集成化、跨学科的创新教育、创 新实践与创新孵化平台,形成校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 关键词:高校;众创空间;功能定位;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5)05—0041—03 2014年被誉为“中国创业元年”以及“创业最 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提出 好的时代”。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 了加快构建众创空间、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 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等 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为鼓励和帮助 八大重大任务,是推进众创空间快速发展的纲领 大学生积极创业,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 性文件。和传统的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更多的 许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涉及培训、 是一种创业文化、氛围、环境和社区的概念,注重 融资、房屋补贴、小额贷款等多个方面。在创业环 的是综合服务能力,另外还应包括创业指导、技术 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 支持、资源整合以及多方面的服务,众创空间的建 识不断增强,大学生创客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提高, 立,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 创业成功典型也不断涌现。但是,大学生创业的 络空间和社交空间。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建设 成功率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比较低,大学生在 众创空间,对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 创业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创 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和推动大众创业、 业实践平台建设相对落后,服务成本较高;大学生 万众创新的持续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始创业缺少资金,融资渠道不畅;大学生初创企 一业多处于市场失灵的真空地带,政府资金对大学 、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独特优势 生创业者难以做到雪中送炭;大学生创业与市场 1.高校的学科门类齐全,有利于学科交叉融 需求脱节,缺少与市场有效融合的机制和平台 合进行知识的创新。高校拥有比较齐全的学科门 等 。 类,依靠高水平的研究学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前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2015年3月,国 沿的信息资源成为先进知识的创新源泉,通过针 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 对国际前沿的学科知识开展大量的深人研究,有 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 利于提出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促进科学知 收稿日期:2015—07—28 作者简介:王涛(1982一),男,山东淄博人,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 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41---—— 识的创新和知识体系的完善。 2.高校的学习氛围浓厚,有利于创新创业型 人才培养。高校是先进思想、创新文化和科技资 源的聚集地,担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 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拥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和大量的教育资源,在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优秀人 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高校为科技创 新培养一流的科学家等拔尖人才,另一方面,为社 会培养、输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和从事高端技术管理的技工人才。 3.高校的科研条件优越,有利于产出大量科 研创新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高校拥有各类重点 实验室、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科研团队,有较为充 足的科研经费和先进的科研设备,科研成果也十 分丰硕,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支持,使高校 成为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具备大量的科学研究成 果,利用高校的产学研平台、技术转移、专利代理 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机构,将高校的科研成果及时 转化利用,转化成生产力。 4.高校是创新思想的生产基地,有利于引领 创新的社会文化。高校是学术大师、思想精英云 集之地,应通过高校创业文化活动开展、组织创业 学术交流活动、创新创业理论研究等措施,营造浓 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创 新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传递给学生,并将 文化工作的成果向全社会进行传播和辐射,对国 家和民族的文化创新产生重大的影响。 5.高校能够利用资源平台培育和孵化高新技 术企业。高校是创新成果的凝聚载体和创新人才 的集聚高地,对于高校的科研成果,要通过高校的 科技园或产学研基地,帮助科技含量高、与专业学 科结合紧密、市场前景好的科研项目成立公司进 行市场化运作,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与成长,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成长为区域经济 增长的新引擎。 二、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 1.科技创新的先行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 源头之一,加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科技资源的同 时,通过“众创空间”的建设,构建开放的创新创 业平台,加强跨区域、跨院校的技术合作,整合利 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 资源开放共享,使“众创空间”成为自主创新的战 ....——42....—— 略高地,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 载体,成为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L2 J。 2.创新人才的培育区。高校是国家高层次人 才的培育基地,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场 所。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具有强烈的计划性、组织 性和实践性,通过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能够 为有创业意愿的教师和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 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技能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训 提供全面的引导与训练,有效提升毕业生的科技 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成为大学生投身 创业活动的重要培育区。 3.创业项目的先导区。高校要主动强化科研 活动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 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通过支持众创空间举办创新 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鼓 励有优秀创业项目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开展创业 实践,挖掘优秀创业团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 大赛,提高创业团队的实战能力、综合素质和制定 决策的能力:众创空间具备良好的支撑服务能力, 能够重点扶持成长潜力好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成立 创业公司,根据创新创业公司的个性化、多样性和 差异化的需求,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 在在的创业活动,更好地帮助高校创客在“创业 摇篮”中起步。 4.创业文化的辐射区。众创空间能够将高校 年龄相仿、目标相近、志向相同的创新创业者凝聚 在一起,营造起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鼓励的 “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各类媒体对创新创 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培育和宣传创新创业 典型人物,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营造 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5.初创企业的服务区。通过众创空间的信息 网络、小型制造空间等软硬件公共服务平台,在场 地、设施、设备等方面能够为高校创客开展创新创 业活动提供基本硬件支撑力;依托高校的科研服 务机构,能够为大学生初创型企业提供法律、知识 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 务;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为高 校创客“加油助力”¨ 。 6.创业资源的聚集区。创业需要环境,需要 创客聚集起来分享创业经验,探讨创业模式,所以 一定要汇集各种资源,把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叠 加在一起,这样才能为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众创 空间能够将创业人才、优秀创业项目、投资人聚集 在一起,搭建交流的平台,加强风险投资基金、股 权投资基金与大学生创业企业对接,以多种形式 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 使用效益。 三、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实现路径 1.落实政策,优化环境,加强高校众创空间的 创业承载能力。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 间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 展众创空间、推进高校创新创业的具体要求,高校 应当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完成加快建设众创空间、 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和 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等要求。 2.完善机制,实践育人,突出高校众创空间的 人才培养能力。通过高校、国内外企业以及创客 社群等活动主题的积极参与,使高校众创空间成 为一个更具创造力的学习空间 J。 3.拓宽渠道,多措并举,提升高校众创空间的 创业服务能力。依托高校科研服务机构建立众创 空间“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高校创客提供硬件 (办公场所、网络设备、办公设备)和软件(系统培 训、政策法规咨询、工商税务、投融资、法律咨询和 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设立创业指导站,针对 高校创客在不同创业时期出现的企业融资、企业 运营和财务管理等问题,邀请专家开展“一对一” 服务指导,帮助高校创客在事业发展中寻求外部 支持,减少创业风险。 4.深化改革,内外联动,注重高校众创空间的 资源整合能力。充分利用高校校友资源多渠道募 集创新创业基金,完善“校友基金+风险投资”的 新型投融资模式,支持高校创客开展创新创业活 动和助推优质创业项目孵化,为高校创客开展创 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内单 位、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根据高校的发展定 位、学科专业特色,结合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的新要求,聚合高校的教育、科研和创新实践 资源,依托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产学研基地打造具有学 校特点和专业、行业特色的众创空间。 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升高校众创空间的 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创业导师库,通过报告会、座 谈会、杰出校友访谈等多种形式,发挥优秀创业校 友的典型引领作用,开展创新创业论坛、创业文化 节、演讲赛、辩论赛、征文等活动,形成敢于创新、 善于创业的浓厚文化氛围,增加众创空间活动的 可信度和感召力;开展创业教育学术交流活动,积 极组织创业教育学术研讨会、创业论坛等活动,加 强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L5 通过众创空间带动高 校校园创业文化的宣传,努力造就一批大学生创 业典型,从舆论导向、社会宣传、价值观念上鼓励 创业,崇尚创业,努力营造积极创业的良好环境和 氛围 。 6.强化优势,创造条件,增强高校众创空间的 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众创空间与产学研基地、协 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和校企联合实验 室的资源整合,利用高校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帮 助高校创客的初创型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研 发水平和降低研发成本,推动初创型企业快速成 长;建设网络“中小项目交易平台”,深化与地区 产业园、高新园区和科技园的合作,促进初创型企 业需求与创业者需要的中小项目对接,推进社会 资源与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有机转化;将众创空 间与传统的孵化器、创业服务机构进行深度融合, 联合建立“创业苗圃一孵化器一转化器一加速 器”的孵化链条,积极推动高校创客的重大基础 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能性,以较为超 前的技术手段引领市场需求,加快企业向市场化、 专业化、网络化和开放化发展,通过成果应用体现 创新,通过成果转化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肖俊夫,胡娜,李华.高校促进区域创新:发展趋势 与行动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13. [2] 任长见,田志文.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 高等学校的作用与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5 (1o):19. [3] 赵雷康.高校融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 [4] 王琪.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J]. 高等理科教育,2011(5):31. [5] 陈石清,伊文斌.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力促大学生就 业[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O08(5):132. [6]楚琼湘.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与对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O8(3):111. (责任编辑、校对:陈东林) (下转第92页) ---——43.—-—— [5] 吕炳斌.国防专利的特殊性研究——兼谈知识产 权保护制度之创新[J].时代法学,2007(2):78— 82. [11]张玉敏.侵害知识产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研究[J]. 法学论坛,2003(3):20—28. [12]程永顺.中国专利诉讼[J].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207. [6] 李振亚,孟凡生.国防专利制度内在矛盾冲突分析 [J].情报杂志,2010(4):189—192. [13]吴汉东.知识产权总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13:9. [7] 张轶研.国防专利归属制度研究[D].长沙:国防科 学技术大学,2008:14. [8]郑成思.侵害知识产权的无过错责任[J].中国法 学,1998(1):81—90. [14]崔国斌.专利法原理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2:701. [15]邓建志.(TRIPS协定》对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规定 及其启示[J].知识产权,2013(1):86—91. [9]郑成思.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J].云南 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3):29—42. [10]汤宗舜.专利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32. (责任编辑、校对:臧莉娟) A Study on Protec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Patent Right TANG Daisheng .MENG Rui (1.School ofIntellectual Property, ̄njing University fScio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94; 2.Patent Center,Nanjing University fScoeicen and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94) Abstract:The Ordinance and System of National Defense Patents,modiifed and implementd in 2004,are greately signiifcant not only for protecting scientiif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national defense but also for enhancing the quantities of grante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patents.However,because of confidentiliaty and non—disclosure mechanism,judieila remedies are inadequate when relevant infringement disputes occur.Without legal authorization,the executive organizations of national de- fense patents often have no right to deal with defense patent infringements.Therefore,the inadequat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de— fense patents can be ascribed to their peculir charactaeristics.After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peculir charactaeristics of national defense patents and the causes,this paper proposes a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national defense patents. Key words:national defense patent irght;peculir acharacteristics;patent object;protection mechanism (上接第43页) A Probe into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Constructi0n l ute of University GIS WANG Tao (Dept.ofStudent Afairs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fScio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94) Abstract:The new concept of Group Innovation Space(GIS)relfects constant emergence of new economic modes and business formats in China,which provides a benevolent policy environment for nationwid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s a chief ofr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good advantage of their researchers and esrearches,engineering practice education centers,key laboratories,as well as thei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It is also obligato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 tion of university innovation space and maker culture,and to expand university maker community,SO as to develop GIS into a platform trgetiang at an integrat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education,practice and incubation.It is meant to form a neo— normalization of“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nationwide innovation”. Key words:universities;group innovation space(GIS);function orientation;construction route 一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