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贵州省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要点 陈 训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550000) 最近,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贵 州要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使贵卅l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贵州 省十届十次全会确定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 动跨越”是我省“十二五”时期主基调,“工业强省”、 “城镇化带动”是重点实施的战略,公布了《中共贵 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 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有关 精神,特对贵州省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 支撑要点提出如下意见。 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做到以科技支撑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和更好更快发展。 指导方针:《贵州省科技进步条例》明确我省的 科技发展指导方针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加强 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本方针符合贵州十二 五发展的实际。 2发展目标 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科技创新 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科技基础设 施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共享机制基 1指导思想、指导方针 本形成;科技人才队伍得到较快发展;形成较为完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 和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会议精神,按照《中共贵州 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科技进 步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的关 键技术实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改造 和提升传统产业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 明显成效:科技成果转化率、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率 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军民两用技术向民用领域 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要求,“必须把科技进步和 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 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 一的转化加快;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升,科技支撑和 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科技投入持续 增长。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年均增长20% 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引 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占全省生 2oiI阜第J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产出指标除少数特别困 难的以外,总体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以上。 3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个围绕,二个强化,三个着力”,即紧紧围绕贵 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强化科技自身能力 和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推进科技成 果的转化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 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1强化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发挥高等院校在创新体系中的生 力军作用;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深化科研院所改 革,推动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 自主创新中的骨干作用。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 的主体地位和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引导 和支持企业建立自主研发基地和联合研发平台,提 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围绕我省现 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 干企业为重点,加快企业产业化平台建设,促进企 业成果转化和工程化能力的大幅提高。 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和成果 转化以增强创新能力为Et标,加快三大创新服务平 台建设,夯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 大力发展创新园区和特色产业化基地,充分发 挥园区产业集聚和创新示范作用。大力发展以生 产力促进中心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和 发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 图书文献资源和科技网络五个方面的资源共享的 共享平台体系。 3.2强化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01 J年第J期 ・鞣还・ 围绕发展目标和重点需求,集中科技资源,重 点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发展、现代农业、民生科 技、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科技基 础能力提升等方面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重大科 技攻关,推进关键领域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 成创新,集中攻克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共性关 键技术,加快形成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3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经济增长和综合 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历 史性跨越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要坚持市场导 向机制。要加快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 3.4着力推进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围绕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计划的目 标,在资源与原材料、装备制造业、轻工业(烟酒、特 色食品)、电子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加快信息 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快新材料与制造业的融合, 加快各种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基 础产业的渗透、融合、改造、提升,通过重大共性关 键技术的攻关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延长产业 链,增加附加值,实现传统产业、基础产业的改造 和提升。 3.5着力推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在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信息、新材料、 新能源、生物育种等领域,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地研究制定,加强具有基础性、 战略性、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国 家和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为依托,调动优势 创新资源,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凝聚一批高水平的创 新和创业人才,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 心关键技术,实现一批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为我省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琢还’ 4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 4.1现代农业 发。重点支持开展种草养畜与石漠化山区生态治 理配套技术,成草山改良与建植工程技术、山地人 特色农业:支持蔬菜、花卉、果树种质资源创新 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加快园艺作物优良品种换代升 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开展产业 化研究与开发。引进适应我省气候生态条件的反 工草地建植工程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主栽牧草引 种评价与鉴选、山区草地可持续高效利用工程技术 研究及示范;畜禽水产清洁生产技术和畜禽主要疫 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积极推广集约、 季节蔬菜和其它名优特产蔬菜、喀斯特山地果树及 名优茶叶新品种。高产种植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 高产生育诊断指标、生物和生理调控技术、资源高 效利用技术和信息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园地土壤 培肥技术、病虫害安全高效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大面 积应用示范;特色农作物现代设施生产及现代工厂 化育苗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免耕或少耕等轻简栽 培技术及高品质产品生产的生长发育调控技术研 究及示范。 种植业:重点支持主要农作物良种培育及产业 化开发,大力推动现代育种技术在种质创新和新品 种培育中的应用,加速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油 菜、马铃薯、烟草、小麦)高产、优质、多抗及专用不 育系和新品种、新组合选育。加强良种与良法相配 套,开展超高产栽培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集成组 装一批主要作物高效简化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国内 外成熟的节水抗旱技术,开展节水抗旱技术集成与 示范、农作物调亏灌溉技术开发与示范;中低产田 改造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结 合;开展有害生物成灾机理和监测技术研究,探索 主要农作物病虫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区域 粮食作物病虫草害预警技术示范;加大环境友好型 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研制和推广力度,大幅 度减少区域农业生物灾害损失及面源污染。 畜牧养殖业:引进优异的畜禽种质资源,借助 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保护、创新和有效利用我省优 异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开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关 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强饲料、兽药和疫苗等主要 投入品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 高效、生态、标准化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 和能源消耗;支持研发养殖场污染控制关键技术、 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及配套设备。 林业:重点解决主要针叶树种、乡土珍贵阔叶 用材树种、特色经济林树种、生物质能源树种、木 本药用植物和木本花卉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开 展优质、高产、高效、抗逆林木新品种的选育,重点 支持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创新与利用技术,生态 安全技术研究与生态体系建设,开展以林木花卉、 山野菜、木本药用植物、木本饲料植物为重点的非 木质林产品的培育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森林资源 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森林木材产 品、经济林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加工新技术、 新工艺研发。加强林木生物灾害形成机制、检测技 术和综合治理研究,进一步发挥林业在保护生态、 粮食安全和降耗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支持粮油、畜禽、果蔬、 乳品、薯类等主要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关键技术及 装备研发:加强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增值和循 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主要农产品的综合利用 与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展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与 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示范与推广。 农业装备:引进或开发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 物生产装备和节能环保型作业机械,开发畜禽养 殖、设施农业、农林产品加工与贮运关键机械和设 备;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结合,推进农业机械化 进程,显著提高农业装备技术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农业防灾减灾: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 预警、预报和定量评估技术研究,开展人工增雨消 ・综述・ 雹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策 研究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 技术支撑,提高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 农业信息化:应用推广农业专家服务系统及农 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农情 发泡技术、复合共混改性技术及成型技术;电子功 能材料方面,开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平板电器关键 材料研发;新能源材料方面,开展锂离子电池、生 物质能源开发;循环经济方面,针对三废及共伴生 资源,开展废弃物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 监测技术、精准农业等农业信息技术。 4.2高新技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空 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数字广播电视技 术、计算机软件和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 统及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智能交通、信 息安全和智能仪器仪表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网络融 合和数字媒体技术平台建设,支持建立面向现代服 务业的服务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具有贵州特色的中药 材及民族药材、中成药及民族药品、生物制品和天 然保健品等;加快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GAP 规范种植技术推广,中成药及民族药研发,血液制 品及生物制剂的研发和产业化,天然保健品开发; 发展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重点支持道地中药材研 究,道地中药材深加工、中药饮片、经方开发和传 统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优先发展动植物生物育 种技术、药物分子设计技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干细胞技术、 生物工程制药技术。 新材料产业:发挥贵州矿产资源的特色优势, 发展金属及合金材料、无机金属材料、化工材料、 聚合物材料、电子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金属 及合金材料方面,利用铝、锰、钛、钢,加强高性能 合金及其制造工艺、新型粉体材料、大型成套生产 设备研发;无机非金属方面,利用铝矾土、重晶石、 石英等资源优势,加强超微细粉体材料、陶瓷材料、 耐火材料、隔热材料、高纯非金属材料研发:化工 材料方面,开展磷化工、煤化工和植物化工新材料 研发;聚合物材料方面,突破无卤阻燃技术、微孔 2011阜第1期 资源勘探与采选冶方面,加强对铁、磷、铝、钛、煤 等资源的勘探技术、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及无废开采 综合技术、低品位矿采选冶和矿石共伴生元素提取 的关键技术公关和成果应用转换;材料成型技术及 应用方面。 新能源产业: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太 阳能等领域开发和利用技术研究。生物质能源方 面,沼气生产利用技术、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垃圾 发电技术;风能利用技术;地热能方面,地源热泵 冷热联供技术、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方 面,太阳能热水器新产品研发(热水及供暖)、晶体 硅电池技术、薄膜电池技术、新型高效电池技术、 光伏发电应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煤机、节能、煤化工、冶 金、环保等成套装备,引导企业向“大型、高端”发 展,形成产业集群。重点研发整机系统集成,支持 高成长性的飞机及飞机零配件制造业、汽车及汽车 零部件产业、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及通 信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及成套装备业,关键 机械基础件;培育壮大有较大市场空间的专用设备 制造业、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业、电气机械及 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机械制造业,铁路车辆及配 件制造业。优先发展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 资源能源:重点加强矿产资源保障关键技术的 研究与应用。重点支持资源快速勘察技术、深部资 源勘察技术、矿产资源高效开采和综合利用技术、 煤层气开采利用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利用;大力开展 能源、非能源重要矿产战略性资源潜力评价与勘 查、重点成矿带成矿地球动力学与成矿预测、重要 矿产资源采选技术优选与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等研 ・ 还・ 究,扩大现有资源储量,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 益;支持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地质灾害预警与防 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节能环保:重点围绕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整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强关键技 术研究与应用。重点支持开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 术,解决工程性缺水。 公共安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技术、地质灾害 防治、预警及紧急救援技术。煤矿和非煤矿的安全 生产技术、煤矿和非煤矿等的安全应急救援技术; 食品原辅料生产安全评价技术、食品安全先进检测 技术、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及病原生物 技术、重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水处理和再 利用技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技术、大 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大气污染综合控制技 术、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水源地保护及生态治理 技术,引导和支撑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支持研发适 合国情的重大环保装备及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4_3民生科技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喀斯特地区“三 位一体”规划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喀斯特地区地下 水资源勘查与利用关键技术;不同岩溶类型地下水 赋存规律深化研究;喀斯特生态环境水资源安全利 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喀斯特山地退化森林生态 系统恢复重建技术和石漠化植被恢复树种选育研 究: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观测和碳循环研 究;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 控;喀斯特洼地复杂渗流场封堵成库研究;石漠化 治理评价技术研究;“三位一体”技术集成与持续 发展模式示范。 人口与健康:重点围绕地方病、计划生育、重大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防治,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 范;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及预防、保健、 康复技术研究。 水利:重点支持研发水资源安全供给、优化配 置及开发技术,防洪抗旱与减灾关键技术与设备、 水旱灾情预警预测和综合调度技术、水环境自然生 态保护技术、城市综合节水技术、农业节水灌溉技 术与关键设备、水循环利用技术、非传统水资源利 用技术、城市水系与生态水利景观设计及施工技术 等;支持高耗水行业开发节水及再生水回用新技 芯片检测技术的研究、贵州特色食品保真、原产地 保护及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刑侦技术、突 发事件预警技术研究。 城镇发展:重点支持开发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和 系统设计技术,城镇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备 规划设计、一体化配置与共享技术,城镇区域规划 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互动模拟预测和动 态监测技术;开发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绿色建筑设 计及施工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 装置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 筑防水材料与施工技术、建筑物立体绿化技术,居 住区和室内环境改善技术;支持研发重大建筑旌工 装备。加快推广应用化学建材、钢结构、高性能砼 等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建筑材料。 交通运输: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出发点、深 化喀斯特山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路基 技术、桥梁关键技术、既有线维护技术、大型养路 机械关键技术;艰险困难山区高速铁路综合技术研 究;高速铁路检测监测技术研究:高速铁路养护维 修技术研究;铁路物流发展相关技术研究;智能铁 路发展战略及关键技术研究;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 护管理及后评价技术研究;高速公路智能化交通指 挥控制中心技术研究。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特点, 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研 究及实验示范。加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创新, 修订完善实验区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 实验区建设评价考核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实验 区建设。 201j阜第1期 ・综述・ 4.4现代服务业 物流:重点支持建立具备企业内部物流体系和 第三方物流体系信息共享功能的现代化物流信息 平台,支持建立采购管理系统、储备管理系统、物 流配送系统、资金结算系统,确保物资流、资金流、 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领导班子 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以干事识人才、以发展 论英雄、以实绩评优秀,重用勇于开拓创新、敢于 担当责任、善于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建设团结、 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落实和完善鼓励 信息流快速有序流动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支持物 流企业开发应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 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快速响应系统、电子订货 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等研究。 旅游:加强旅游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用信息化 的手段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开发音频转换等图像 与音频视频处理软件、数字地图技术、视频可视技 术,开发快速导航地图技术、基于数字地图数据采 集维护技术、后台管理技术:支持开发旅游资源新 技术和旅游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文化产业:重点支持三维动画技术研发及其平 台建设和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视觉艺术创作技术 开发,支持开发基于三维动画的CG(电脑图形)技 术,研发三维动画软件,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传统 文化产业。 制造技术服务:支持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工业 设计技术,开发应用概念设计技术、概念建模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产品造型技术、人机工程技术、色 彩设计技术、产品形象技术、设计管理技术;支持 开发工业设计应用软件,实现产品概念、零部件设 计、结构设计、机构设计、装配、外观造型、动画演 示、三维动态仿真及工程制造全过程计算机化。 5保障措施 5.1创新体制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把自主(合作)创新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创新教育,使自主 创新成为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重要发展理念。强 化领导。“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围绕实现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深化干部人事 2DJ1阜第1期 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加快落实《贵州省科学技术 进步条例》,并酝酿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逐 步建立有效的科技政策法律制度实施与监督机制, 加强执法监督。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 立统筹的科技管理体系。加快建立适合科技自身 规律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大幅度提高科研院所的 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5.2完善支持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逐年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 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投、贷、 保、证、补”并举,促进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设立 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5.3 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 团队的建设和科技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全省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继续推进创新型科 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 设,抓好“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培养造就自 主创新人才队伍。 5.4加强市县科技工作,促进市县科技进步 加强科技兴县(市)工作。加强科技富民强县 试点县建设,开展绩效考评,加大宣传推广,争取 国家的专项支持。加强农村科技培训。以星火培 训学校、农村星火课堂为基地,积极开展农村先进 适用技术、农民转移就业技术、职业技能等培训, 培养一批农村科技种养大王、种养能手和种养专业 大户,帮助农民群众创新创业。 5.5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广泛利用各类科技资源 深入推进部省会商、厅市(州、地)会商工作。推 进技术转移和合作创新、利用技术溢出,(下转l7页) ・农业科技・ 3.8.1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对接市场相结合,把 3.8.2抓好秋种与冬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构,把 ‘订单”生产配套到位 涉及项目配套到位 我镇从2004年8月份开始动员马坎村、勤乐 发展沼气池建设项目是我镇农村产业结构调 村的农户种植无公害蔬菜,作稻田开沟排水的准备 整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 工作,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对接市场相结合,按照“公 环境,我镇沼气池建设空前高涨,现已完成沼气池 司+协会+农户+基地”的模式,把订单蔬菜生产 建设1230口,已投入资金183万元。继续搞好“四 配套服务到位,并与三隆无公害蔬菜销售公司、蔬 在农家”创建活动。沼液是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好肥 菜经销商签订了蔬菜购销协议,并适当收取保证 料,促进了今年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实施猪一沼 金,以解决农户担心无人收购蔬菜的后顾之忧。 菜一条龙种植经营模式。既节约了能源,又节约了 2009年遵义市兴旺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勤乐村马兰 肥料;既发展了养殖业,又促进了种植业。 蔬菜协会签订了150亩密本南瓜、130亩订单白菜 3.8.3抓好秋种与农产品基地建设相结合,把技术措 和40亩订单萝卜生产基地合作建设协议:勤乐村 施配套到位 马兰蔬菜协会与遵义市西郊供销社在勤乐村大窝 我镇明年狠抓草莓、葡萄等水果基地建设,明 头组、马兰组发展了300亩订单超霸辣椒。又由于 年种植草莓1000亩,葡萄种植1700亩,派专职农 这三个村民组的农民卖菜难,信息闭塞,田土面积 技人员到各村指导技术。 宽,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余下老弱病残的 3.8.4抓好试点示范与带动相结合,把干部定点配套 劳动力在家务农,为了这部分农民能增收致富,引 到位 导农民种植订单辣椒,亩纯收入预计2000元,种植 2010年继续抓好勤乐村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 300亩订单辣椒,纯收入可达60万元。勤乐村冷 示范;勤乐村马兰组果桑种植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 水堰、朝阳地处山顶,适宜种植秋淡菜和养殖山羊、 范项目。优质葡萄、草莓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 家禽。勤乐村同心、和平、龙坑、马兰、共兴、银安 范,加大培训力度。 庄、主要以种植葡萄、草莓为主,扩大同心组生姜 种植面积,勤乐村增加以鲜果为主的农家乐。 (I-接8页)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科普工作新的内涵,全面贯彻落实《科普法》、《全 5.6提升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水平,发挥战略研究的 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 决策支撑作用 政策文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创新 进一步加强资源集成,建立贵州省科技发展战 教育,增强全民创新意识,大力开展各类小发明、 略研究院,逐步形成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建立决 小创造活动。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 策科学化支撑智库,提高科技发展战略决策信息收 氛围,强化科技道德、诚信体系建设。 集、研究、传递效率,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5.7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升科技创新意 识 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认识,赋予 2011丰第1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