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导言
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研究方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
第一章
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家应继承和弘扬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更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趋势,这是二人文学创作论的主要思想。2、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包括文学理论研究的原理、原则、方法和问题等。他们科学地总结文学发展规律,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学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也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第二章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在这点上,他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他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因此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应该更多地从现实生活 中汲取营养。
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毛泽东关于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六个更”即文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思想,是对前人关于艺术美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深刻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既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正确方法,又为我们鉴赏和评价文艺作品提供了美学原则。
第三章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审美属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 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2、 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活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 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对人自我的超越。
语言艺术:文学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1、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2、文学的精神性,是指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之中。3、文学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学和其他艺术一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世界在人类观念领域的反映,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那些主要特征
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1、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 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3、 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1、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
2、 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1、 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2、 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3、 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第四章 文学价值 文学功能
何为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文学价值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家的创造为文学价值提供了基础,读者的阅读接受使文学价值成为现实,因此文学价值的生成包含两个重要环节,即文学价值的创造和文学价值的实现。
文学价值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从客观方面讲,文学的价值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变现与升华。从主观方面讲,文学是人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文学价值的最终实现是通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的。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
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具有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为什么说审美功能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使人获得精神对现实的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功能。文学审美功能是由文学的审美本性决定的。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讲,审美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第五章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过程:1、行程作品整体构架2、设计具体艺术形象3、安排情节的演变 主要方式是艺术概括。艺术概括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和艺术变形三种方式。
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简化是作家对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
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艺术情感是指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统摄作用:1、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2、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文学创作的核心。3、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成分。艺术情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如何。
创作个性是作家具有的独特的创作心理特征,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为什么说生活体验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体验是指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察与感受。一般来说,作家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对生活的理解就越深刻,这对他的创作就越有利。鲁迅的人生经历和独到体验是他下小说的前提条件。作为
晚清破落家庭出身的人,鲁迅亲眼目睹了旧式文人的迂腐不堪及其对科举的热衷,如此才能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孔乙己这样不朽的文学形象。他曾经成活在农村,接触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对它们的触景有着深刻的同情和了解,如此才可以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这样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大有成就的创作者都是有着极为深刻的人生体验的人。
如何处理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作家的创作需要自由,但并不意味着不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既要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看上去是矛盾的。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在于,作家要通过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使社会责任成为自己的内心使命而不是外在强制。当作家的人格立项与社会进步的趋势相一致时,当他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时,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在他身上也就自然地统一起来了。责任和义乌不会限制自由,而且只有通过责任和义乌,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