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2022-05-02 来源:客趣旅游网


授课班级:14级护理班

××× 二○一四年九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1章 第一节

课课

题: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时:2课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概念

(2)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特点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其点特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其点特点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概念

(1)概念: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字化电子设备,它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写的程序自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输出人们所需要的结果。

(2)微型计算机也称为“微机”或“微电脑” 2.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第一台计算机名称: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诞生时间:1946年2月 诞生地点:美国宾州大学 (2)第一台计算机的特点:

①采用的电子元件:188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 ②点地面积:170m2 ③重量:30t

④耗电量:150KW

⑤运算速度: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3.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 (1)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46年~1958年 ②主要电子元件:电子管

③存储设备落后,输入输出主要用穿孔卡 ③没有操作系统

④运算速度第秒仅几千次,内存容量仅几KB ⑤体积庞大,造价很高,仅限于军事和科学研究 (2)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58年~1964年 ②主要电子元件:晶体管

③内存以磁芯为主,外存开始使用磁盘、磁带 ③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汇编语言代替了机器语言

④运算速度大大提高,达第秒几十万次,内存扩大到几十KB ⑤其应用除科学计算外,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3)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65年~1970年

②主要电子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③内存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容量增大 ③软件开始完善,出现了操作系统和会话式语言 ④运算速度加快,达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⑤体积变小,耗电量减少,性能和稳定性提高

⑥计算机开始走向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4)第四代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71年至今

②主要电子元件: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③内存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

③外存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使用光盘 ④运算速度加快,达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⑤外部设备有了很大发展,采用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各种给图仪等 ⑥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网络时代 4.课堂小结 5.作业

(1)简述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2)简述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名称、诞生时间、地点及其特点。 (3)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元器件。 6.课后反思想

第1章 第一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题: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特点

(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域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其点特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特点、应用领域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运算速度已从最初的第秒几千次发展到每秒几十成次、几百万次,甚至每秒几百亿次,计算速度是传统计算工具无法比拟的。 (2)计算精度高

①计算机的精确度主要表现为数据表示的位数,一般称为字长,字长越长精度越高。

②微型计算机字长一般有8位、16位、32位、64位等。 ③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理论上不受限制,可以满足任何精度要求。 (3)记忆能力强

计算机不仅能进行计算,还能把原始数据、中间结果、运算指令等信息存储起来,以方便用户调用。 (4)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是个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电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能自动执行存放在存储器中的程序。 (5)复杂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功能

计算机已经不是一种单线纯的计算工具,它还具有逻辑推理能和判断能力,可以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决定以后执行的命令。 2.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数学计算问题,称为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又称数据处理,是指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分类、统计、查询等操作,从而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3)计算机辅助工作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BE: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MI:计算机管理教学 (4)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是利用模型来模仿真实系统的技术。 (5)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也称系统控制,是指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和其他过程做出控制处理。

(6)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像电庆系统连接电话那样把计算机和计算机资源连接到一起,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达室输。 (7)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又称智能模拟,是指如何设计有智能性的计算机,让计算机具有人类的智能特性,如识别图形、声音、学习过程、探索过程、推理过程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过程等。 (8)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在Internet上时行的商务活动,可以改善企业组织的操作流程,降低成本,增加商务处理的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3.课常小结 4.作业

(1)简述计算机的特点。 (2)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3)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

① CAD ② CBE ③ CAI ④ CAT ⑤ CMI 5.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一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题: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教学重点: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发展高速、大储量和强功能的超大型计算机。 (2)微型化

因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微型化。 (3)多媒体化

多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图像、声音与计算机、通信等融为一体的信息环境”的总称。

多媒体技术的目标是:无论在何时何地,只需要简单的设备就能自由地以交互和对话的方式交流信息。 (4)网络化

计算机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5)智能化

智能化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感觉、行为、思维过程,从而使计算机具备和人一样的思维和能力,形成智能型和超智能型的计算机。 2.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1)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 (2)原始数据经过系统的组织及处理后就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3)数据信息分为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 3.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1)输入

负责将数据、用户的指令送入计算机。 (2)记忆

①负责存储数据、档案、程序。输入的数据、指令存储在主存器中。 ②主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3)逻辑运算

负责处理计算机数字或逻辑关系,可以执行数学运算、逻辑运算和比较判断。 (4)控制

负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运算、记忆等四大部分的联系与控制,使各部件能彼此协调运作。数据并没有控制单元中处理,只接受控制单元来控制流向。 (5)输出

计算机将输入的数据、程序等处理后,最后通过输出部件将结果显示出来。

4.课常小结(略) 5.作业

(1)简述计算机的主要发展趋势。 (2)简述什么是数据以及数据的分类。 (3)简述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4)简述计算机的五大功能部件。 6.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二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功能部件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功能部件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硬件

外存储器

主机

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

控制器 运算器

系统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 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软件

科学计算程序 信息管理程序 辅助设计程序 文字处理程序 过程控制程序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1)运算器

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 (2)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人们预先确定的操作步骤,控制微机各部分步调一致地处动工作。 (3)内存储器

①存储器是计算机和用来存储信息的重要功能部件。

②内存储器:即主存储器,由半导体材料组成,存储速度快,但容量小。 ③外存储器:即辅助存储器,其存储速度慢,但容量很大。 ④存储容量单位:

位(bit):是指存储的二进制数据的每一位,简写为小写字母b。 字节(Byte):1B=8bit,是计算机的基本存储单位。 千字节(KB):1KB=1024B 兆字节(MB):1MB=1024KB 吉字节(GB):1GB=1024MB 太字节(TB):1TB=1024GB 拍字节(PB):1PB=1024TB (4)输入设备

①输入设备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二进制数)存放到内存中。

②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5)输出设备

①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②常用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3.课常小结(略) 4.作业

(1)画出计算机生系统的基本组成图。 (2)简述计算机五大功能部件的作用。 (3)简述存储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5.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二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题: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2)了解各软件的功能

教学重点: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软件的概念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上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有关资料。 2.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其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1)操作系统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就必须有一人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2)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就是用户用来编写程序的语言,它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的工具。程序设计语言是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主要应用于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及仓库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处理。 3.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计算机用户利用计算机及其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某一专门的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应用软件主要包括科学计算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辅助设计程序、文字处理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4.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位数

①位数:即字长,是计算机处理器一次能处理、保存数据的位数。 ②字长值越大,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的信息就越多,速度越快。 ③计算机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之分。 (2)速度

①速度是指计算机处理速度的快慢,它可以用每秒处理指令的多少来表示,也可以用每处理事务的多少来表示。

②速度单位:MIPS,即每秒执行一百条指令。 (3)容量

容量通常指存储器容量。 (4)带宽

①带宽是指计算机的数据传输率,主要针对网络通信,它反映了计算机的通信能力,与通信相关的设备、线路都有带宽指标。

②数据传速率的单位:bit/s、Kbit/s、Mbit/s、Gbit/s等。 (5)版本

一般来说,版本越高其性能越优越。 (6)可靠性

可靠性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表示。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可靠性越高。 5.课堂小结(略) 6.作业

(1)简述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2)简述软件的分类。

(3)简述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指标。 7.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

课课

题:二进制及数制转换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二进制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二进制数的特点

(3)掌握常用数制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常用数制及特点、位权、位权展开式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演示、提问、学生练习 教学内容: 一.常见数制 1.十二进制

表示年份和月份的数制 特点:

(1)基本数字十二个,即基数为十二 (2)月份满十二,年份增加一 2.六十进制

表示时间的数制 特点:

(1)基本数字:0到59六十个,即基数为60 (2)秒满六十,分增加一;分满六十,小时增加一 3.十进制

特点:

(1)基本数字:0到9十个,即基数为10 (2)进行加法运算时,满十进一,即逢十进一

(3)进行减法运算时,向高位借一相当于十,即借一当十 (4)十进制数的位权: 如:十进制数1353.75 整数部分:

个位数的位权为1,即10,个位数字3表示的值为:3×1=3×10

111010十位数的位权为10,即,十位数字5表示的值为:5×10=5×

00百位数的位权为100,即10,百位数字3表示的值为:3×100=3×10 千位数的位权为1000,即10,千位数字1表示的值为:1×1000=1×10 ……

依次类推,整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10 小数部分:

第一位为十分位,位权为十分之一,即10,十分位数字7的值为7×10 第二们为百分位,位权为百分之一,即10,百分位数字5的值为5×10 ……

依次类推,小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10

321012101010101010十进制数1353.75=1×+3×+5×+3×+7×+5×

2211n13322n二、二进制

二进制数的特点:

(1)基本数字:0和1两个,即基数为2 (2)进行加法运算时,满二进一,即逢二进一

(3)进行减法运算时,向高位借一相当于二,即借一当二

(4)二进制数的位权:

整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2 小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2

例:二进制数1011.101=1×2+0×2+1×2+1×2+12+0×2+1×2 (5)二进制的数的书写形式

①将二进制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的右下角用数字2标识。 如:1011.1012

②在二进制数的右边加上大写字母B进行标识。 如:1011.101B 二进制加减法计算 三、其它进制

1.八进制数 特点:

(1)有0到7八个基本数字,基数为8 (2)逢八进一,借一当八 (3)位权为8的若干次幂 2.十六进制数 特点:

(1)基数为16,有十六个基本数字,分别为0、1、2、3、4、5、6、7、8、9、A、B、C、D、E、F

(2)逢十六进一,借一当十六 (3)位权为16的若干次幂 四、各数制的共同特点

3210123nn1根据以上数制的特点,不论哪一种数制,其共同特点如下: (1)N进制数有N个基本数字,其基数为N (2)N进制数逢N进一,借一当N (3)N进制数各位数字的位权为: 整数部分第J位数字的位权为Nj1

小数部分第J位数字的位权为N 举例:(略)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简述二进制的特点。 (2)简述八进制的特点。 (3)简述十六进制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

j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

课课

题:常用数制转换及ASCII码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二进制转十进制数

(2)掌握八进制转十进制数 (3)掌握十六进制转十进制数

教学重点:常用数制转换方法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演示、提问、学生练习 教学内容:

一、N进制数转十进制数

转换方法:将N进制数写成按位权展开的式子,然后以十进制方法计算出结果,就是对应的十进制数。

(1)二制数转十进制

1011.1012=1×23+0×22+1×21+1×20+1×21+0×22+1×23

=1×8+0×4+1×2+1×1+1×0.5+0×0.25+1×0.125 =11.625

(2)八进制转十进制

1011.1018=10

(3)十六进制转十进制

1011.10116=10

二、十进制转其它进制(N进制)

1.整数部分的转换方法:除N取余法

将十进制整数除以N(N为基数),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余数,将得到的余数再除以N,又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余数,继续该过程,直到余数为0为直,然后将得到的所有余数按逆序写出来,就是对应的N进制数。

(1)十进制整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整数除2取余 (2)八进制整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整数除8取余 (3)十六进制整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整数除16取余 举例:(略)

2.小数部分转方法:乘N取整法

将十进制小数乘以N(N为基数),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小数,将得到的小数再乘以N,又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小数,继续该过程,直到小数部分为0或精确到指位数为止,然后将得到的所有整数按顺序写出来就是对应的N进制数。

(1)十进制小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小数乘2取整 (2)八进制小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小数乘8取整 (3)十六进制小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小数乘16取整 举例:(略) 三、ASCII码 1.概念

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用标准码,是一种表示字符的编码。 2.ASCII码分类

(1)标准ASCII码 ①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

②表示27=128个字符。

③048~057:表示0~9十个数字 065~090:表示大写字母AZ 097~122:表示小定字母a~z (2)扩充ASCII码

①采用8位二进制编码,最高位为1,编码范围为128~255,表示128个字符。

②最高位为0的ASCII码为标准ASCII码,7位编码在存储时在最位加0。 四、BIOS的作用

1.BIOS的概念

①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写。 ②BIOS程序通常固化在ROM芯片中,只能读出,不允许改变。 2.BIOS程序的组成部分 ①基本输入输出程序 ②系统设置信息 ③开机上电自检程序 ④系统启动自检程序 3.BIOS程序的重要作用

BIOS的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是连接软件程序与硬件设备的一座“桥梁”,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简述二进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2)简述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的方法。 (3)简述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的方法。 (4)计算题 七、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三节

课课

题:常用计算机设备 时:2课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 常用计算机设备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了解存储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了解输入设备的作用,能够正确连接和使用这些设备; (4)了解通用外设接口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连接常用外部设备。

教学重点: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主机中的主要部件 (1)中央处理器CPU (2)内存

①随机存储器 ②只读存储器 (3)主板

是连接各部件的一块多层印刷电路板。 (4)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

①硬盘驱动器:简称硬盘 ②光盘驱动器:简称光盘 (5)各种接口适配器

①显示适配器:简称为显示卡或显卡 ②音频适配器:简称为声卡 ③网络适配器:简称为网卡 (6)机箱和电源

①机箱:用于安装和固定各部件,起到保护各部件的作用。

②电源: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为各部件提供工作所需电能。 2.显示器

①是计算机的重要输出设备之一 ②分为CRT显示器和LCD显示器两大类 ③显示器尺寸、分辨率 3.键盘 4.鼠标 5.磁盘存储器

①U盘 ②移动硬盘 ③光盘 ④硬盘 ⑤软盘 6.打印机

①针式打印机:价格低、打印速度慢、噪音大。 ②喷墨打印机:价格高、打印速度快、噪音小。

③激光打印机:价格较高、打印速度高、精度高、低噪音。 7.通用外设接口的使用方法

(1)连接显示器

①连接显示器的电源 ②连接显示器的信号线 (2)连接鼠标、键盘 8.投影仪的使用 9.扫描仪的使用 10.摄像头的使用 11.课堂小结(略) 12.作业

(1)简述计算机主机中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2)简述磁盘存储器有哪些。 (3)简述打印机的分类及其特点。 13.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键盘操作

第四节

课课

题:键盘操作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键盘键位及功能;

(2)能够按照人体工学原理正确进行键盘操作; (3)能正确使用键盘录入字符;

教学重点:键位功能及按键指法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键盘分区

(1)标准字符键区 (2)功能键区 (3)编辑键区 (4)小键盘区 (5)状态指示 2.标准字符键区

(1)字母键 (2)数字键与符号键 (3)空格键 (4)上档键 (5)回车键

(6)退格键 (7)控制键 (8)转换键 3.功能键区

(1)操作功能键:F1~F12 (2)退出键

(3)控制功能键(简换控制键) Pause Print Screen 4.编辑键区

(1)方向键

(2)Home、End、PgUp、PgDn (3)Insert、Delete 5.小键盘区 6.键盘指法

(1)基准键位 (2)字键的击法 (3)空格的击法 (4)换行键的击法 7.课堂小结 8.作业

(1)简述退格键和删除键的英文名称及其异同点。 (2)简述键盘的基准键位及按键指法要领。

(3)简述打印屏幕控制键的功能。 9.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

第四节

课课

题:指纹识别、手写板、触摸屏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指纹识别技术;

(2)了解手写板的应用; (3)了解触摸屏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指纹识别 2.手写板 3.触摸屏 4.课堂小结 5.作业 6.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五节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

课课

题: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具有信息安全意识;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具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

识;

(3)了解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和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安全的要素

计算机信息安全包括5个基本要素

(1)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2)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3)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即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

(4)可控性:可能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5)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2.网络安全 3.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执行程序或文件中。 4.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 (1)传染性

是否具备传染性是判断一个程序是不是病毒程序的基本标志。 (2)隐蔽性 (3)破坏性 (4)扩散性

5.计算机病素毒的症状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 (2)运行速度降低

(3)系统心启动后自动运行某些程序,连续打开一些窗口 (4)经常出现“死机”现象 (5)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6)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 (7)内存占用明显过大 6.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1)不随便使用外来存储设备。

(2)不准将各种游戏软件随意装入计算机系统。 (3)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不用软盘启系统。 (4)不要在系统引导盘上存放用户数据和程序。

(5)重要软件要做备份,万一遇到系统崩溃时,可最限度地恢复系统。 (6)给系统设置使用权限及专人使用的保护机制,禁止来历不明的人和软件

进入系统。

(7)选用优秀的反病毒产品定期对磁盘作检查,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7.课常小结(略) 8.作业

(1)简述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简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简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9.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