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许丙贵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我们经常听到,新闻记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无疑给予我们新闻人莫大的鼓舞,同时这句话也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道德和业务要求,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给自己以鞭策。下面从1、多学政策、多读书,抓准党政精神要点;2、勤观察、善思考,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3、今日事、今日毕,不让任务堆积;4、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确保来之能战;5、摆正位置、戒骄戒躁,追求精益求精,五个方面浅谈一下“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新闻;素质;学习;思考;工作习惯;生活习惯;位置
新闻记者肩负着引导舆论,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的使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所以,社会对记者的要求很高。记者也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堪此重任。
1、多学政策、多读书,抓准党政精神要点
1.1 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不折不扣地传达好党政声音,指导下级单位工作,树立全地区人民发展的信心。在这方面,我们常见的采访任务主要有,传达党政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跟踪采访领导调研,报道新出台政策等等,在执行这些采访工作过程中,我们的任务非常重要、相当艰巨,稍不认真就会本末倒置,甚至传达错误,贻害本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1.2 要做好党政精神的宣传,笔者认为首先要熟悉政策,要始终怀着好奇心去关心政治,比如什么是“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域旅游”,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脱贫攻坚举措等等,要想听得懂领导讲话,传递好党政声音,我们要做足功课;其次要总结领导讲话习惯,这其中涉及领导方言口音、分管领域、逻辑习惯等等,要从中体会到领导特别强调什么,明确的重点任务,确保准确传达领导讲话精神,这要在工作之中慢慢体会,加强总结;此外,还要务必注意录音设备的使用和速记水平的提高,保证领导讲话的全程录制,以防不时之需,速记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省略,比如“全面建成热带雨林养生度假旅游城市”可以简化成“建热养旅城市”。
2、勤观察、善思考,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
2.1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新闻媒体承担着替党和政府倾听民意,协助党和政府更好为人民服务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想方设法听到百姓的真心话,并且真实地反映给党和政府,并为百姓提出他们的期盼,真正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进而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方面,我们常见的采访任务主要有,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新经验,展现基层模范人物事迹,关注弱势群体,了解群众诉求等等。
2.2 要做好这类报道工作,笔者认为,一要真实,当然“真实”是所有类别新闻的生命,而在民生类新闻里的“真实”要求,笔者认为不能自以为是、想当然,要正确传达老百姓的想法,不能为了“做”新闻而歪曲群众的意思,影响媒体的公信力;二要具体,笔者见过很多刚入行的同事包括自己起初所写报道,很多存在华而不实、高谈阔论,具体表现在形容词、副词过多的情况,笔者认为评价类的词语应少用,记者应该做的是把事实还原给受众,让受众来评判,尤其要注意数字的应用,让报道更有说服力;三是丰富,刚入行的记者要么是新闻敏感度低,要么是玩忽职守,往往造成内容太单一,整篇新闻价值量很小,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想观众想知道什么,进而增加新闻报道的厚度;四是接地气,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尽可能让更多的受众从中得到信息,所以我们的报道要力求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广播和电视报道还要尽量用短句,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接受。 3、今日事、今日毕,不让任务堆积
3.1 古语有云“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警言佳句道出了,拖沓的工作作风给事业带来的重大影响,其实这种把万事都推给明天的做法,对我们创造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也是巨大的绊脚石。
笔者有这样一个经历,采访一家山竹果企业“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通过吸纳就业带动附近村民脱贫致富”的做法,周六上午到现场进行了实地采访,因为自认为时效性不强,可以在下周一甚至拖在下周一后播出,所以周六下午和周日即使不忙也没有写稿,盘算着周一再撰稿。可是,再正常不过的是,周一有一天的采访任务,中午要赶上午的稿子,晚上还要赶下午的稿子,周一全天都觉得紧张和愧疚。所以在迅速完成当天下午的采访稿子后,又加班加点撰写上周六的那篇“企业精准扶贫”的稿子。但是,问题出来了,因为隔的时间太久,很多在实地采访时的思路已经不完整,写起来非常吃力,而且在这篇新闻播出后,看到成品突然会想起来少介绍了一些重要细节。可以说,这篇新闻在笔者这种拖沓的工作作风下,时间没少花,稿子没写好,心情也不平静,可以说是事倍功半。
3.2 事实上,笔者所谈的上述经历,还仅仅带来“事倍功半”的影响。我们知道,新鲜是新闻作品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民皆记者”时代的到来,给人民更快速获取新闻带来巨大便利,可以想见,拖沓的工作作风对新闻工作来说将是致命的伤害,我们除了要比普通群众传播的信息量更大,还应养成把事情做在前边,“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4、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确保来之能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1 前文我们提到,为了切实做好新闻工作,我们要尽可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以最佳的思路撰好稿子,以最快的速度向公众传递最新消息。然而,要想做到这点,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壮的体魄是先决条件。
近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自我革命,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节节攀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新闻工作者和惊世骇俗的新闻佳作,这是我们新闻业界的骄傲。然而,新闻工作具有时间要求紧,采编任务重的特点,给新闻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新闻行业队伍中 “过劳死”的悲剧屡见报端,需要引起业界同行的高度重视。
4.2 诚然,有时为了了解到最鲜活的信息,拍摄到最有说服力的影像,我们要起早贪黑、跋山涉水,为了把充分展示新闻信息,起到最佳的宣传效果,我们经常几乎要把椅子坐穿,新闻工作比其他工种更“伤身体”。然而,我们也要承认,“过劳肥”“过劳死”与我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常常会因为跑了一天了,实在太累,不想吃饭、不想运动;平常即使并没有什么任务追着,索性把自己锁在屋里,总觉得天天在外边采新闻,不缺运动,殊不知工作和锻炼两个概念。笔者就曾经有这样的误区,因为刚入行,除了有繁重的新闻采访任务,我还要不断地适应工作环境,学习工作方法,这样一来,每天有近10个小时都要老老实实交给事业,所以最盼望的就是周末,从周五晚上开始,我就不再出门,一呆可能就是周六全天,蜷缩在家里上网、看书,3个月左右的时间下来,身体开始发胖,上山或是跑步开始有了难度,行动很不便。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要求中有这样一条,“新闻工作者要有身体和环境适应能力”。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广大新闻同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管住嘴、迈开腿,养好身体,随时拥有打胜仗的体格!
5、摆正位置、戒骄戒躁,追求精益求精
5.1 我们时常会听到“记者是无冕之王”,甚至“防火防盗防记者”,似乎记者这个群体是社会应该畏惧的。笔者认为,“无冕之王”只能是新闻价值,而非新闻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确实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但是新闻人却只是普普通通的社会工作者,之所以会有这些负面的印象,我觉得这跟我们行业内一些害群之马的不良操守有关。
5.2 要消除这些不良影响,让社会各界正确看待媒体人,真诚愿意与媒体人打交道,进而有效提高舆论宣传效果,笔者认为,一是,新闻记者尽量不要给采访对象添麻烦,我们是采访者,只能提建议、不能提要求,应该积极征求采访对象的同意,尽量少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二是不要盛气凌人,力戒“无冕之王”的“威风”,讲究与不同人打交道的礼仪礼节和和说话方式,与对方平起平坐,创造平等交流的氛围;三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技海无涯”,新闻采访作为一项技术,水平永远没有止境,更何况作为反映新事物的事业更应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精益求精,不落俗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上是新闻晚辈的一些拙见,还望业界各位前辈不吝赐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以对新闻事业的无比热爱,砥砺前行,争取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闻佳作。 参考文献:
[1]《新闻报道写作》刘冰 著,南方日报出版社 [2]《电视新闻写作》汪黎黎 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新闻传播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二)》刘保全 编著,新华出版社
[5]《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最新重点难点解析》 北广在线编委会 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