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硕士生论文(作业)
学生:XX
专业:结构工程
学号:0503303017
指导老师:XX老师
日期: 2006 年 5月
日
1
21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05级研究生 XX 学号 0503303017
引言: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罗伯特·海尔布隆纳( Robert Heilbroner)在影响广泛的《纽约客》上宣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体制的竞争,在其正式开始后不到75年的时间内已经结束,资本主义获得了最终胜利。”
兰德公司的主要成员福山则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完结。 他断定: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状态。现在留待人类思考的基本问题不是别的,而是作为“历史终极状态”的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制度能否令人完全满意。问题的另一方面是,“1989年共产主义的垮台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这样一个政治问题:马克思主义者怎样回应自由主义者关于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而不是终结于社会主义的宣告。这种政治挑战迫切需要确立替代资本主义的其他选择,这些选择植根于人民的斗争。”因此, 同样也有许多学者以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崩溃为契机,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在这种重新认识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新观点、新学说,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形成了社会主义思想上一场新的大讨论。
通过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检讨、对新的时代特征和科技发展的分析,对不少约定俗成的观念和范式提出了挑战,在实践上,这场讨论正在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实进程产生影响。
主要讲授内容
一.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研究的整体状况 二.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研究的主要论题 三. 当代西方的“新社会主义观” 四.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研究的主要流派 五.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态势
一、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研究的整体状况
2
• 研究盛况:
第一,频繁举行国际性的社会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问题讨论会。 第二,研究社会主义的论题更加广泛。
第三,有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问题的著述纷纷涌现。 大致可分为三派,即“声讨派”、“反思派”、“乐观派” • 显著特征: 第一,浓厚的理论化倾向。 第二,明显的“趋同论”倾向。 第三,民主社会主义化倾向加强。
第四,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异军突起。 第五,具有一定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二、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研究的主要论题
(一)反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剧变 第一、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评价。 第二、对苏东社会主义失败原因的分析。 第三、关于苏东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 (二)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第一、美国学者J ·罗默的“政治民主”加“公平效率”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第二、法国的T·安德烈阿尼和M·费雷的企业自治社会主义模式。 第三、美国学者布洛克的剥夺金融资本权力的社会主义模式。 第四、美国学者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 第五、英国学者艾尔逊的市场社会化社会主义模式。 (三)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
国外学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 一种是以G ·拉比卡为首的一些左翼人士认为: • 另一种是以S·阿明为首的一些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 • 还有一种观点(以英国学者S ·塞耶斯为代表)则认为: 说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不等于说社会主义就要“消亡”。
“失败的是虚假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真实的社会主义;相反,失败了的资本主义是真实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虚假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失败是因为没有实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失败是因为实现了资本主义。” ——尼加拉瓜神父卡德纳尔 有一些论者认为,社会主义的锋芒已经磨灭,现行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作出了太多太多的让步。殊不知,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向社会主义作出了种种“退让”,人们可以从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看到社会主义的胜利。或者看作是社会主义因素的积累。 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没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起来,但是社会主义的价
3
值目标通过左翼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在资本主义的肌体内生成发展,从而逐渐改变着资本主义的制度特征。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的争论十分激烈,大致上可以分成三派:
• 一是“维护派”:苏东剧变与马克思主义没有什么关系 • 二是“声讨派”: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大失败” • 三是“死活派”:马克思主义有死去的和活着的之分 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元的,而是一个多元的体系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是完美无缺的,应当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发展 第三,马克思主义不是政治的装饰品,应将其与政治区分开 第四,马克思主义不是随便可以分割的,应从整体上去把握 第五,马克思主义不是经院哲学,它应面向现实 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死去的东西和活着的东西 • 死的东西
第一,关于市场经济的学说 第二,关于权力和国家的学说 • 活的东西
第一,关于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 第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第三,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 (五)关于社会主义的前途问题
• 悲观论者认为: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已经完结,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说法已成过去,科学社会主义再也不具备指导意义和具体的政治组织的作用。
• 乐观论者认为: 人类将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这如同资本主义在工业最发达国家取得胜利,成为一种世界性制度一样,社会主义也必将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制度建立起来。
(六)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
•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模式问题上: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单一发展模式论,不能用某一国家的单一模式去衡量和评价其它国家或民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在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上: 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图景,在发展道路上、发展模式上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有差别的,而这种差别是由各个国家具体情况决定的,因此是合理的、正常的。
4
评价:
第一,90年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的主流是进步的
第二,总结分析出的苏东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于我们有借鉴意义 第三,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所进行的深入的考察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是有益的
第四,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存在着大量的良莠同存、鱼目混珠、甚至极其错误的的现象
第五,90年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还存在着两股不容忽视的“左”的和右的思潮
三、当代西方的“新社会主义观”
• “新社会主义”并不是90年代才出现的新名词,它在六七十年代一度很时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就占有重要地位。
• 90年代以来西方独立左翼人士的“新社会主义观”,正是由苏东剧变所引发的世界性大反思的结果。
• “新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出发点不同,它的主要任务不是对资本主义批判,而是着眼于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反思,并通过这种反思来构建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
•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新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
——“新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摆脱了官僚主义的集中化统治,真正成为社会和自己生活的主人。为此,必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实现工人自治或社会自治。在这种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经济增长并不是主要的目的,人的自由、人的解放才是唯一目的。 • 90年代后所出现的“新社会主义”:
——是在新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理论主张是与左翼政党的斗争实践紧密相连的,“新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已成为一种社会主义运动。由于阶级基础和斗争目标不同,90年代的“新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没有统一模式,不同政党有不同的理解。
• 90年代后国外(主要指西方)独立左翼人士的“新社会主义观”: ——尽管这些左翼代表人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立场和理论局限,但仍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和目标,仍以否定和“替代”资本主义为己任。他们大多不受传统政党派别纲领的拘囿和限制,关注问题视野广阔,思考主题热点前沿,构建模式新颖独特,甚至形成了颇具特点的新理论流派,如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主义和自由社会主义等。 (一)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目标的认识
• 美国社会民主党思想家迈克·哈林顿 :“人们说只有一种社会主义,我们说社会主义有许多种。”
5
• 亚当·沙夫断定:“„社会主义‟一词是多义性的,其内涵缺乏明晰度。” • 经济学家勒茨克·巴塞罗维茨认为,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至少可以作出4种不同的界定,它们分别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体制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的社会主义和作为一种政治运动的社会主义。 • 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认为,社会主义始终意味着对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全方位保护。
•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历克·诺夫指出:“社会主义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在这里大多数公民对其生活和工作有相当程度的控制,富有者不能享有过分的权力。”
• 著名的英国政治学家拉尔夫·米利班德认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必须把社会主义看作既是对资本主义统治的社会秩序的延伸,又是对它的超越。……它们由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一系列政策组成。其一是生活的民主化。其二是实现生活条件的平等化。其三,最重要的是经济活动的主要部门实行不同形式的社会所有制。”
• 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斯提出了三要素的社会主义概念:
1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失去其经济社会进步作用这一历史进程的合法结果。 2 )经济基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为社会所有。 3 )社会主义将导致新秩序和旧秩序的决裂。
• 苏黎世大学经济学教授奥塔·锡克认为,必须把社会主义限定为一种社会体制,作为一种社会体制,“„社会主义‟这一术语是指刚刚脱胎于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低级阶段‟。社会主义意味着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代替私有制,从而防止作为其基本对立面的资本主义。” •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翰·罗默(John Roemer)认为,“不能把社会主义简单地定义为一种公有制体系,而应当把它定义为这样一种体制,这种体制保证积累起来的利润能按比例平等地分配。
•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弗里德里克·巴纳德说:广义地说,社会主义传统上代表着批判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的相互依附、社会的不平等和经济上的剥削。
• 生态社会主义者劳伦斯·怀尔德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制度,不是“科学设计”的结果,而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扬弃。
• 俄罗斯学者尤·克拉辛也认为,社会主义不是一种实现历史设定的目标的社会经济形态,而是向往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制度而产生的思想政治潮流,是人类探索和谐关系的永恒主题。 (1)社会主义仍然是一种制度或体制。
(2)社会主义是一种改革或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
6
(3)更多的论者把社会主义是价值综合体。 (4)社会主义是对人类基本生活权利的捍卫和保护。 (5)追求平等和效率是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价值
• 鉴于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重效率甚于平等的现实体制,越来越多的西方社会主义学者把强调的重点放在平等而不是效率上。
• 平等似乎是社会主义核心的和最主要的价值,“社会主义植根于平等主义”,社会主义始终与平等相联系。
• 对社会平等的信仰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征。” 学者们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平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
首先,平等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和基本政治权利,是民主政治的根本目标。 其次,社会的平等是每个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再次,效率与平等并不矛盾,追求效率未必要牺牲平等。
——因此,强调效率甚于平等,就难以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界线。 •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既应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全人类争取解放斗争的科学的理论武器,也是变革和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伟大的社会运动和实践,同时它还体现着人类亘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各种美好的社会愿望和价值追求,而它在现实社会和历史过程中必然要表现为一种社会制度,即现实的物质存在。
• 没有正确价值的追求是无畏的追求,空谈价值永远也不能够实现价值。 • “制度社会主义” 与“价值社会主义” 。 (二)对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方案的设计 关于所有制问题:
所有制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
• 第一种形式的社会所有制是混合所有制。
• 第二种社会所有制形式是资本和利润的社会化和公有化。 关于经济运行机制问题: 第一:计划体制的弊端
首先,排斥经济生活的民主化……
其次,必然滋长严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特权现象,它是专制独裁的经济基础。 关于经济运行机制问题: 第二,倡导市场经济:
概括地说,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
具体来说,对于市场和计划的关系大体上有三种情况: 其一、市场应在配置资源方面起主导作用 其二、计划和市场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同等重要
7
其三、社会主义不应放弃计划,而是使计划更为民主合理 关于经济分配问题:
• 绝大多数国外社会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的财富分配相差悬殊的不平等现象,认为社会主义应该保证经济平等。
• 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分配不是资本主义的完全按资分配和差别悬殊,也不是国家社会主义那样的绝对平均和不合理。 (三)对社会主义和民主之间关系的再认识
其一、社会主义与民主不可分离,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民主的。
其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根本基础。 亚当·沙夫认为,从社会主义的思想命题和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消极经验中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告诉我们,不可能存在没有民主的社会,也不可能存在没有持不同政见者的自由的民主,而没有一种由社会加以制度化的监督,没有政治多元化,就没有民主。如果不想民主变成空话,就必须使民主具有实际内容,这种内容以创造相应的经济条件为前提”。
• 西方社会主义者所向往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首先,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人民自治制度。 其次,社会主义必须推行多元主义政治。 最后,建立经济民主制度,确保经济生活民主化。 关于经济生活民主化:
“对经济生活民主化的承诺是今日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只有从制度上首先保证人民对经济生活的控制,进而扩展到对政治生活和机构的控制,才能推进自由、平等、正义,达到更大的平等。
——社会主义企业应由工人民主管理,工人们决定企业的生产和分配等一切事宜,这些事宜的决策必须民主制定,实行“一人一票制” 。 • 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的批判:
——他们对西方代议制民主的非代表性和虚伪性极为不满,认为它是被资本的权力所篡夺和扭曲的民主。
——他们对于资本主义民主扭曲性和虚伪性的揭露,是设身处地、直中症结的,而且他们将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努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四)对未来社会主义实现主体的重新界定
• 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 • 托派左翼人士认为:
• 工人阶级仍然是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 • 大多数国外左翼知识分子认为:
8
• 要依靠一切进步的社会力量,包括各种新社会运动力量。 • 也有一些左翼人士在工人阶级之外寻求社会变革的依靠力量: 知识分子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阶级和变革力量。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1.关于社会变革的动因: 2.关于社会变革的新的主体 :
3.关于社会变革的途径、战略及策略:
——社会主义的实现主体及当代西方社会变革的动因、途径等问题是一个争论甚多、非常复杂的问题。独立左翼人士敏锐地洞察到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变化对于社会主义实现主体的性质和成分范围的挑战,力求寻找适应新时代的新主体,这一努力颇具现实意义。他们重新评定工人阶级的性质及其政治行动能力和政治取向,力求扩大工人阶级范围,改变传统工人阶级的面貌,扩大工人阶级与其他社会阶级和运动之间的联盟,这些都值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参考借鉴。 (五)关于适合后工业时代的社会主义的预测 • 其基本理论主张是:
——以新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前途之间的关系为主题,从时代变换的宏观角度探讨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前景。 认为,迅速发展的新科技革命已经使世界由工业社会时代向后工业社会时代过渡,工业社会时代产生的工业资本主义和工业社会主义都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极限,必将被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新型社会制度所取代,这种新型社会制度就是与工业化没有联系的、以后工业思维重新塑造的新型社会主义范式。
• 新型的社会主义具有如下特征: ——在社会形态方面: ——在经济生产组织形式方面: ——在政治管理组织形式方面: ——在社会主体方面:
评价:
——国外独立左翼人士“新社会主义”观的内容丰富多彩,他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关系社会主义命运和未来的重大问题。这些学说和理论,事实上进一步丰富和提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资源和素材。
——尽管他们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持批判态度,试图运用温和的或激进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光谱”中处于左的一极,但是,这些“新社会主义”理论不能科学地指出超越和替代发达资本主义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达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境界。
——固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但是,
9
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和思潮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科学社会主义与所有其他社会主义流派在目标、性质、任务、价值取向上虽然有原则区别,但两者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在许多方面也有相通之处。 第一,从历史上,科学社会主义不仅从批判和吸取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产生,且从利用和改造其他社会主义流派中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壮大自己的组织力量。 第二,20世纪以来,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大都或多或少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与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与任务,因而有兴衰与共的共同命运,不宜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推向资产阶级阵营。
第三, 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重新振兴的基本前提是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创新,无论何种创新,科学社会主义都必须认真吸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所积淀的积极成果。
四、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研究的主要流派
• (一)民主社会主义(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主义(三)市场社会主义(四)生态社会主义(五)女权社会主义(六)现代托派社会主义 (七)总体性社会主义(八)欧洲共产主义(九)伊斯兰社会主义 (十)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十一)后社会主义 (十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构想的几种社会主义模式 (一)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流行于西欧北美,是西欧影响最大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以实现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思想民主和社会民主的社会主义为宗旨。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用和平渐进方式,利用民主、议会手段实行社会的改良。
——反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 ——社会主义不再是要努力建立的一种制度,而是关于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 民主社会主义是把资本主义民主手段与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揉的改良主义理论。 (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主义
——它是西方新左派为了把自己与老左派和新右派区别开来而量身定做的标签,是用以表明自己所走的是一条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新道路。 ——认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正义,应当建立合作包容型的新社会关系,主张应该由政府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激发市民社会活力,以之作为与政治国家相对的民间领域,对政治权力的滥用发挥制衡作用。奉行“中间路线”,主张走折中路线改革福利制度,强调个人对自己负责。
——“第三条道路”实质上是社会民主主义在现代条件下的新变种,体现着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试图融合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基本理论和价值观念,发展一种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的政治民主形式。
10
(三)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是在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受挫、西方世界凯恩斯主义失灵的情况下,西方一些左翼政党和理论家倡导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
——认为社会主义不但不排斥市场,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可或缺的,应从市场就是资本主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的误区中走出来,将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结合起来。
——市场社会主义在80年代以来受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的改革的影响,迅速扩大其影响范围,许多市场社会主义者也纷纷将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推向更深的层次,提出了许多所谓市场社会主义的模式。 ——市场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中基本理论主张有二:其一是依赖竞争的市场机制来交流商品,协调复杂的个体劳动。其二是坚持社会主义伦理原则,使社会成员平等的支配权和收入权制度化。 • (四)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的生态运动,80年代末90年代初臻于成熟,影响日益扩大,号称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之外的“第四种力量”。
——生态社会主义从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人文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人类生态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矛盾和危机的结果,为此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地球”的口号。
——生态社会主义谋求“绿色”和“红色”两种政治力量的汇合,主张把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结合起来,力图开辟一条既能消除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保护地球上人类生存的绿色环境,又能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最终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
1.对资本主义和“唯生产力论”的批判。 2.对新殖民主义的批判。 3.对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批判。 第二,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关于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异化问题2.关于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问题3.关于社会政治问题4.关于经济发展问题5.关于国际关系问题6.关于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问题 • 五)女权社会主义
——女权社会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包括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两个前后相继的流派。80年代末90年代初,女权社会主义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后现代主义对女权社会主义产生了广泛影响。 女权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1)妇女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依然没有摆脱受压迫的处境。
11
(2)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结合。 (3)妇女解放是以经济解放为主的整体性解放。
(4)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反对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斗争。 • (六)现代托派社会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是在20世纪20、30年代苏共内部斗争中形成的。1938年,他在巴黎领导建立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相对于共产国际,被称为第四国际。 ——托洛茨基认为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革命”, ——托洛茨基严词批评斯大林的个人集权化和苏联社会的官僚化,最早预言了苏共和苏联的解体,认为苏联是“由新的特权阶层来管理的并被他们叛卖了的国家”,认为“党内民主的死亡导致工会和其他所有非党群众组织内的一般民主的死亡”,而这样的政党和国家,迟早要灭亡。
——目前他们努力改变其激进、极左形象,更加务实、团结。他们全力为世界新秩序和世界社会主义而斗争,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世界贫苦工人的代言人,因而赢得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支持。 • (七)总体性社会主义
——总体性社会主义产生于西欧发达国家。它强调,应该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上实现社会主义,不仅要比资本主义生产出更多东西,而且要把这些东西分配得更合理;不仅要消灭贫困和对抗,而且要改变人类生存性质,真正充分地满足人的意识和情感、劳动和休闲、道德和美学等方面的需要;不仅要消灭阶级差别以实现人们自然和谐、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且要排除集权政治以实现全体的、自发的、自治的、直接的民主。在实现手段上,它主张推进生产发展和社会改良。 • (八)欧洲共产主义
——欧洲共产主义理论由曾担任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的社会主义理论家贝林格提出。其纲领主要是:用和平民主手段而非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对现成的国家机器进行改造更新,而非打碎废除;不实行共产党的绝对领导而建立多党联盟来领导国家,共产党在多党联盟中充当政治指导者;不实行工农联盟而建立一切民主力量、进步力量团结合作的广泛联盟。
——承认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以民主集中制为党的组织原则,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同时,它保留在丧失民主自由的特殊条件下使用暴力革命的权利。特别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具体道路。 • 九)伊斯兰社会主义
这是在第三世界国家流行的颇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潮:
——伊斯兰社会主义流行于阿拉伯地区一些国家,它承认实现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这种社会主义以阿拉伯民族意识和伊斯兰教义为依据,是既不侵犯私有制而又消灭剥削、人人平等、保护正义的社会状态。
12
——此外还有流行于非洲地区一些国家倡导的村社社会主义和南美洲地区一些国家提出的合作社会主义等等。 • (十)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
——这种思潮明显受当代的西方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启发和影响。是将西方流行一时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与共产主义思想信念结合起来,为后工业社会所作的制度、体制及价值观念的解释。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者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中,人类面临如生态环境、资本短缺、人口爆炸、核武器的威胁等问题,只有通过共产主义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共同归宿和必然规律。 • (十一)后社会主义
——所谓后社会主义一般是西方学者对原先实行以苏联模式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反省、改革后,所选择的新发展道路的称谓。
——后社会主义者认为,以往的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教条化的社会主义,而后社会主义则是相对成熟的、符合各社会主义国家实情,以社会发展、公平、民主、效率为理念的社会主义。
——后社会主义者既批判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承认东欧国家的巨变是资本主义性质,而将巨变后这些国家的发展道路和特征称之为“后社会主义”目前最有影响的几种“新社会主义”观点:
1.欧洲执政的社会党所提出的欧洲新社会主义思想
2.由前共产党改名的左翼政党和西欧共产党所提倡的“新社会主义” 3.以俄罗斯“争取新社会主义运动”为代表的新社会主义思想 • (十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构想的几种社会主义模式
主要有两种取向
其一、工人自治取向的社会主义模式 • 科尔施提出的“实践社会主义”模式 • 葛兰西提出的“工厂委员会的社会主义”模式 • 列斐伏尔提出的“工人自治的社会主义”模式 其二、人道主义取向的社会主义模式
• 马尔库塞提出的“自由社会主义”或“解放的社会主义”模式 • 弗洛姆提出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模式
• 萨特提出的“有人性的社会主义”或“非独裁型的社会主义”模式 • 当代西方社会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首先对现有理论的质疑:其次,苏联模式的教训:最后,社会发展的启示:
“新社会主义思潮”评价
1.“新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是历史和现实的反映,其产生具客观必然性。 2.90年代的“新社会主义”思潮,鱼龙混杂,派别纷呈,理论体系远未成熟。
13
3.“新社会主义”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反思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探讨,将进一步活跃世界社会主义理论革新和政策调整,有助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向纵深发展。 对待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 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势,区别情况,认真研究;既不能盲目赞赏,也不能武断否定。
• 多多吸取合理因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五、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态势
•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模式多样的社会主义。 第二,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第三,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建立更加完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四,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将在艰难中曲折前进。 • 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将会出现如下趋势与特征: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将作为共产党和人民大众追求的长远的奋斗目标,而不可能在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状况下完全实现。 2. 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是发展“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在21世纪,“制度社会主义”在数量上不会有大幅度增加,尤其不大可能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但“价值社会主义”将无时无地不在孕育、生长 4. 21世纪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将是市场取向的社会主义。
5. 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有望在21世纪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新高潮的强大推动力。 • 社会主义流派在21世纪将有四种不同的命运:
(1)一些流派如民主社会主义、欧洲共产主义原属各政党将会依据20世纪历史经验和21世纪的新的历史发展,不断地进行理论调整、组织调整和战略策略调整,以保存和伺机发展自身。
(2)一些流派如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主义等,由于提出和关注一些因时代发展变化而产生的、社会主义者必须认真对待的新课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一些流派会因僵化、“不合时宜”或是本来就仅仅是一种“附庸风雅”趋于消失。(4)出于对美好理想和更高级社会形态的向往与追求,新的社会主义流派会不断生成与发展,在世界形势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时期更是如此。
14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