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研究

2022-11-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研究

作者:储珩 纪春礼

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05期

内容摘要:随着“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的转化,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创业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却依然未在现有文献中得到揭示。本文在全面梳理有关创业与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的基础上,将创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与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整合,构建了创业与经济增长的机理模型,揭示了创业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 创业型经济 经济增长 引言

2009年10月,“第二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举行,曾连任八届联合国副秘书长、担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别顾问的莫里斯·斯特朗认为创业型经济和创业型企业家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巨大。全球创业型经济理事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马国湘认为,创业型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就业压力的缓解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创业型经济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主导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契机和新跳板!创业型经济的概念并非今日之产物,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中小企业开始逐渐取代大型企业,成为推动美国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创造着90%以上的新增就业。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最先注意到了这一趋势,他把这种具有创业力的中小企业所形成的新的经济态势称之为创业型经济,并认为“创业型经济形态,是近代经济和社会史上发生的最重要、最鼓舞人心的事件”。Larry Farrell(2001)甚至认为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打赢 21世纪这场全球经济战争的关键。理论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属于创业型经济时代。

在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创业被认为是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张青,2009)。Bygrave(1998)认为美国经济取得成功的秘密在于美国拥有着较好的创新与创业文化,这激发了大量的高水平创业活动,而这些创业活动是美国经济最重要的战略优势。因此,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创业型经济的研究和讨论也纷纷围绕创业及其相关主题展开。然而,在现有的创业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更多地关注创业过程、创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和如何进行创业等微观层面的问题,而宏观层面的创业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微观个体创业行为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更加缺乏(张青,2009)。对创业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研究的匮乏致使人们对创业型经济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从而引起新的困惑。鉴于此,本文将在创业型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剖析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做出贡献。 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一) 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的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支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经济细胞—企业的组织形态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形态有手工业经济和管理型经济,与之相对应的19世纪和20世纪分别被称为工业时代和管理时代(李政、李玲玉,2005)。在创业经济时代被提出并被广泛接受之前,由钱德勒所界定的管理型经济在西方国家的繁荣长达四分之三个世纪之久(李政、金晓彤,2008)。在管理型经济下,众多经济学家认为大企业的规模经济和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小企业将因其无效率而逐渐消失(Audretsch et al.,2006)。因此,管理型经济时代学者们主要围绕稳定性、专业化、同质性、规模、确定和可预测性等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的经济体系逐渐呈现出从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的态势:1976年,美国小企业创造的销售额仅占美国制造业销售额的1/5,而到1986年,这一比例已上升为1/4;大量的中小企业还为美国提供了90%以上的新增就业,中小企业的创业活动成为了繁荣美国经济的重要推手。管理学家德鲁克全面观察并深入分析了这一现象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创业型经济的概念。之后一些学者对美国之外的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背景和事实进行了研究,并对管理型经济与创业型经济进行了比较分析,他们发现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多数欧洲国家小企业的相对重要程度也持续增加(Audretsch et al.,2000;2001;2004)。鉴于创业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洲委员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着手研究各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途径,试图为各区域创业活动水平的提高提供解决方案。这些学者及机构的研究更加深化了人们对创业型经济的认识,也确立了创业型经济的地位。与管理型经济相比,创业型经济的研究学者们认为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创业及其提供的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发展,并且主要围绕着创业型经济中的灵活性、不稳定性、多样性、新颖性等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二)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于创业型经济认为大量的中小企业创业及创新活动是创业型经济的重要现象和特征,这极大地激发了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创业及其相关主题的关注和探讨。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有关微观层面的创业者以及创业行为的研究文献已经颇为丰富,但有关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却较为匮乏。从少量有关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以发达经济体为对象,对创业型经济下的创业表现及其作用进行描述和归纳。比如,Audretsch et al.(2000;2001;2004)对欧洲众多国家中小企业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他们发现同美国一样,欧洲的众多中小企业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荷兰小型制造企业的雇佣份额从1978年的68.3%上升到了1986年的71.8%;英国的比率从1979年的30.1%上升到了1986年的39.9%;德国的比率从1970年的54.8%上升到了1987年的57.9%;在葡萄牙,该比率从1982年的68.3%上升到了1986年的71.8%;在意大利南部,该比率从1981年的61.4%上升到1987年的68.4%。Audretsch(2002)对OECD国家的统计分析表明:那些拥有较多小企业和创业活动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失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率,而小企业和创业活动较少的国家具有较低的增长率和较高的失业率。Brich(1981)的研究表明美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超过80%的新工作岗位。

2.对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总体来看,这些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不同的研究学者发现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三种关系,即U型关系、线性关系和S型关系。Wennekers et al.(2005)采用全球创业观察2002年收集的数据,对OECD36个高收入国家的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以潜在的创业数据和以人均收入衡量的经济增长水平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在发达经济体中,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如图1A所示)。Bosma et al.(2008)的研究结论与此吻合。我国学者赵奉军与高波(2009)应用全球创业观察2005年的35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也发现按照创业意愿衡量的创业精神与按照人均 GDP 衡量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U型关系在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因此Acs et al.(2005)使用了“机会—生存比率”作为创业的衡量指标,对其与人均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有更多机会型创业活动的国家的人均收入更高。Virgill(2008)应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2003-2005年间不同国家的数据,回归分析了初创企业率(一年中新企业占总企业数的百分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如图1B所示)。赵奉军,高波(2009)利用我国2007年的截面数据进行研究,也发现创业精神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直线关系。Acs and Szerb(2007)提出了综合全球创业情境指数作为创业水平的衡量指标,以2003-2006年间54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数据研究了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类似S型的正相关关系(如图1C所示)。

综上所述,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的转变已经成为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创业型经济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有关创业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已经较为丰富,然而,有关创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而且已有的有关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仅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线性或非线性关系,但并没有深入的揭示创业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对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内在机理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就成为了本文后续探讨的重点问题。 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模型的构建及其解析 (一)创业的类型

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在国际创业研究和教育领域享有着极高的盛誉,该项目的研究报告是全球创业研究理论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项目组对创业的研究文献中,认为应该将创业划分为需求型创业(Necessity Entrepreneurship)和机会型创业(Opportunity Entrepreneurship)。这两种创业与创业者的动机密切相关。需求型创业是指创业者出于失业的压力,别无其他更好的选择,被迫参与创业活动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困难,因此属于一种生存性战略(肖建忠等,2005);机会型创业是指创业者感知到了一个尚未被利用或者正在被开发的机会(Acs et al.,2007),出于个人想要抓住现有创业机会的强烈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望,敢于承担一定的创业风险,为实现某种目标而主动进行的创业。Acs et al.(2007)认为需求型创业并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机会型创业则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为了能够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模型,我们将现有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揭示学者们有关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的研究脉络和理论精髓,为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奠定基础。在现有的创业研究中,Wennekers et al.(1999)最早对创业对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他们首先提出了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初步研究框架(见图2),认为创业受到诸如个人、文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创业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同时,创新和竞争在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初步研究框架基础上,他们对这一框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认为谈论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应该从三个层面,即个人层面、企业层面和宏观层面进行探讨;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的连接,而且创业还必须考虑一些关键要素的影响。创业者通过创业,将个体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其他创业特质转化到创业行动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创办进入新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创业者以及新创企业还必须不断地创新。创业活动的不断增加将带来宏观层面各种企业的出现,产生多样化并且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得以不断壮大发展而另一些则被淘汰出局,从而实现了市场的选择过程。同时,创业过程还存在反馈机制,即一些被淘汰的创业者在创业失败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创业技能、再次创业,实现新的创业循环。从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一方面,通过创业在宏观层面的多样化、竞争和选择过程将直接增强宏观层面的竞争力,推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创业的成功将为创业企业创造绩效,企业的绩效在满足创业者自我实现和财富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增长。依据上述逻辑链条,他们构建的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连接框架模型,见图3。

在Wennekers et al.(1999)的研究基础上,Thurik et al.(2002)也对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们的分析起始于个人层面的初生创业,初生创业者是指打算或者积极地尝试开创新事业的个人(比如工薪阶层、失业者、学生和家庭主妇)。当这些初生创业者正式进行创业并创建企业之后,就意味着新企业进入了市场。此时,这些新生企业将通过创新(比如引入新产品、发现新的生产方式等)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新创企业还将通过一系列的适应性调整引发经济的重构,比如企业的退出、合并、再造以及债权人的创新等等。这些发生在企业层面的变化将逐渐的产生累积效应,从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产业将会从宏观层面退出,另一些则发生合并,这些都将引起部门、区域和国家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重构。这种产业重构同新创企业的出现一样会引发多样化和新的竞争,进而引起企业的退出,同时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企业经济的增长则会带动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和个人层面的物质回报。同样,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会进一步对社会的初生创业带来影响,促进更多的初生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据此,他们构建了创业与经济绩效模型(见图4)。

从Wennekers et al.(1999)以及Thurik et al.(2002)所构建的创业与经济增长的模型及其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来看,创业至少应该从多维度、多层次角度进行分析,个体层次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业并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新创企业带来的企业层面、产业层面甚至宏观层面的变化。从企业层面来看,新创企业的进入意味着创新的出现和扩散,而创新不仅会直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进而推动宏观经济的增长,创新还将带来更宏观层次的产业的调整、重构,也会使得企业之间、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而竞争也会促进企业绩效和国家经济的改善。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将创新、竞争、多样化、选择等因素作为连接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重要因素。尽管他们的研究目的并未揭示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机理,但这些研究却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较大的启示,我们将在这些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深化拓展,构建创业与经济增长的机理模型。 (三)模型的构建及阐释

本文认为,已有有关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多从创业的视角来分析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尽管这也是研究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仅仅从创业的角度出发也可能会使研究结论缺乏丰富性和完善性。因此,本文认为不仅应该从创业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应该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并对创业视角和经济增长视角进行整合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模型。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为ΔY/Y=S×ΔY/ΔK,其中:Y表示产出,ΔY表示产出的变化量,ΔY/Y表示经济增长率,S表示投资率(储蓄率、资本积累率),ΔK为资本存量K的变化量,ΔY/ΔK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即资本(投资)的使用效率。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表明资本和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资本和投资率的增加将带来经济的增长。此后,罗伯特·索洛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ΔY/Y=λ+α×ΔK/K+β×ΔL/L,其中,ΔY/Y、ΔK/K、ΔL/L分别表示经济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力的增长率;λ、α、β则分别表示技术进步的增长贡献率、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不仅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率,而且还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对产量增长相对作用的权数,以及技术的进步。之后,1983年保罗·罗默提出了被称为经济增长第三次革命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经济增长四要素是指资本、非技术劳力、人力资本和新思想,其中新思想主要是指技术进步。从上述学者的经济增长理论来看,他们有关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思想并不矛盾,而且存在传承性。综合他们的思想,本文认为资本、非技术劳力(一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经济增长建立在四种要素的合理使用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

融合创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和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我们认为创业之所以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业有利于促进创业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合理投入和有效整合。由创业引致的经济增长要素的增长和有效整合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现有有关创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提出的创业与经济增长的中间连接因素也可以纳入到上述四种经济增长要素的体系中来加以解释。例如,创业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企业的创新,从而有利于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因此,Thurik et al.(2002)将创新作为创业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连接变量在本文的研究体系中可以得到解释。同样,由创业带来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要素的投入和有效整合将会导致竞争的加剧、多样化的出现,从而引发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内部的选择过程,从而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因此,Wennekers et al.(1999)有关创业与经济增长的思想也能在本文的研究体系中得到解释。 鉴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创业属于多维度多层面的活动,应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考察。本文借鉴Wennekers et al.(1999)以及Thurik et al.(2002)的思想,认为应该从个人层面、企业层面和宏观层面加以考察。创业者个人的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并不能纳入创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只能当创业者真正从事创业活动并且建立初创企业进入市场后,创业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也认为,由于需求型创业在创业的初期并不具备创业思想和技术的创新性,并不能对经济增长带来影响。需求型创业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创业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性和技术引领能力之后,转化为与机会型创业相类似的企业,才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产生直接效应,其影响机理在于:创业促进了经济增长要素(资本、非技术劳力、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投入与整合,带来了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创新的不断出现、竞争的加剧、企业在市场中的进入与退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构,从而促进和推动经济的增长。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还存在修正循环的关系,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提供新的机会,从而促进新的创业者进行创业,实现新一轮的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循环,而且,经济增长也同样可以从个人层面、企业层面和宏观层面得到体现。依据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模型(见图5)。 研究启示及建议

现阶段,我国正掀起一股空前强劲的创业热潮,全球创业观察项目发起人保罗·雷诺兹2009年曾说,全世界有5亿人参与创业,其中有1.2亿在中国。据2010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业活动中位居前列,创业活动十分活跃,中国创业活动指数由2002年的12.3上升到2009年的18.8。从创业类型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从而带动了机会型创业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更多的人迫于生存的需要推动了需求型创业的增长。但无论如何,“中国正在跨过西方国家„管理型经济‟的台阶,快速迈向„创业型经济‟时代,即创新和创业驱动发展经济的阶段”。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创业活动的繁荣,推动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根据本文的研究提出以下启示及建议:

应该针对需求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制定并执行不同的支持性政策。对于需求型创业而言,更多的人是为了满足自我生活的需要,实现自我雇佣,创业者对创业的创新性和资源投入要求不高。从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就业压力来看,需求型创业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占据较大的比率。为了能够促进需求型创业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应该侧重于微型企业创业、小额信贷、创业者培训等领域。比如重庆市2010年就颁布实施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为需求型创业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对于机会型创业而言,创业者更加注重创业机会的把握,技术及创新的推进和应用等,这种类型的创业通常属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业及发展路径。因此,政府政策应该侧重于对创业信息的收集和传播,为机会型创业企业提供研发平台、创业孵化器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该加强需求型创业企业向机会型创业企业的转化和引导。从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需求型创业并不能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而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并且逐渐开展创新活动以及对推动经济增长的要求进行投资后才能推动经济的增长。如果一个国家的创业类型仅仅局限于需求型创业,而且需求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转化渠道不畅,转化时间过长都将影响到该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创业政策的制定不仅应该注重当前需求型创业的启动,还应该前瞻性和引导性,促进需求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顺利转化。

经济增长要素的投入与整合决定了创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因此,如何促进机会型创业企业对资本、一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技术进行投入和整合,发挥经济增长要素的最大效率,将最终决定创业对经济增长推动的作用。如果政策仅仅强调对创业活动的支持,而缺乏对创业过程中如何促进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的把握,缺乏对创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的认识,制定的政策将不能真正找准着眼点对症下药、发挥政策对创业促进的真正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M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Larry C,Farrell. The Entrepreneurial Age: Awakening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in People, Companies,and Countries[M]. New York: Allworth Press,2001

3.张青.创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回顾与分析—基于不同经济学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

4.Bygrave W. Building an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Lesso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J]. Business Strategy Review,1998,9(2)

5.李政,李玉玲.创业型经济的构成元素与发展路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0) 6.李政,金晓彤.发展创业型经济的路径模型与政策趋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2) 7.Audretsch D B. Entrepreneu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R]. Europe Commission, Enterprise Directorate General,2002

8.Birch D. Who Creates Jobs[J]. Public Interest,1981,65

9.Wennekers, Sander; Van Wennekers, André; Thurik, Roy; Reynolds, Paul. Nasc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3)

10.赵奉军,高波.创业精神与经济发展的U型关系及其检验[J].经济管理,2009.3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1.Acs, Z. J. and A. Varga. Entrepreneurship, Agglomer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3)

12.Virgill, Nicola A. V.Putting the Entrepreneur Back into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Policy[J].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Entrepreneurship. New York: Springer. 2008

13.Acs, Zoltan; Szerb, Laszlo. Entrepreneurship,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7,(2/3)

14.方世建,桂玲.创业政策视角下创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J]经济管理,2009.31(5) 15.肖建忠,付宏,胡家勇.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创业精神—“机会拉动”与“平穷推动”解释的扩展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1)

16.Sander Wennekers and Roy Thurik. Linking Entrepreneuriship and Economic Growth[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999(13)

17.Roy Thurik,Sander Wennekers, Lorraine M. Uhlaner.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a Macro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2002,1(2)

18.屠海燕.中国正快速迈向“创业型经济”时代:深圳市创投公会秘书长王守仁教授专访[N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报,2005.9.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