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常州大麻糕(600字)作文

2020-02-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精选作文:常州大麻糕(600字)作文

常州大麻糕是常州特产,它是具有独特江南口感和风味的一种椭圆形大烧饼,它的口味绝对纯正,不同与那些普通烧饼。常州人是特别喜欢用豆浆搭配大麻糕当作早餐的。现在呢,吃麻糕已构成了龙城习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到过常州的他乡异客,或者侨居外地的常州人,一旦相遇谈起常州麻糕,定会眉飞色舞,啧啧称道;甚至垂涎欲滴,回味无穷。无怪乎有人说:常州麻糕是饕餮之珍。 每逢经过常州麻糕店,总是一阵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让我忍不住停下步伐,要去品尝一番。我就在好奇之下品尝了第一块麻糕。刚刚拿到手里,就会闻到一股清香,轻轻地咬一口,味道有些甜,外面皮层吃起来酥酥的,松松的,里面那层吃起来软软的,让人意犹未尽。我听说常州麻糕有甜咸二种口味,原来我第一回吃的是甜味的。诱惑之下,又品尝了咸味的,那真是入口即化啊。淡淡的咸味,不似蛋糕那番油腻。新出炉的大麻糕,更是香味浓郁扑鼻,色泽黄润而不焦,咸甜适度而不腻啊。 后来通过我的了解,才知道麻糕制作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制作时,需选用精白面粉、优质芝麻、白糖、精盐等原料,经过和面、搅拌、揉搓、包馅、成形、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大麻糕还被列为《中国小吃谱》收品种当中的一种,在1983年被评为了江苏省名特产食品,在1985年获得了市优质产品的称号呢。 常州大麻糕真是魅力无穷哪。下回,一定记得多带些给故乡的亲人们尝一尝。六年级:郭心成

篇一:常州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系由长乐茶社王长生师傅创制,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其皮薄酥重,

制作考究,注重火候,为一般麻糕所不及。此点先后在徐州、南京参加江苏省名点小吃展销,获得好评。主要在常州东部地区以及江阴流行。

常州大麻糕始于清道光年间,是当时长乐茶社王长生师傅所制,后经历代师傅改进和提高,便成了流传于世、脍炙人口的常州小吃名点。其色金黄,香脆松软,常州人走亲访友,常以此糕点作为馈赠佳品。此点先后在徐州、南京参加江苏省名点小吃展销,获得好评。在清咸丰年间,由仁育桥畔的长乐茶社王长生点心师傅创制,已有140余年历史。其特点:色呈金黄,香脆松软,皮薄酥重,甜馅醇厚,咸馅味鲜,葱香扑鼻,肥而不腻。为《中国小吃谱》收辑品种之一,1983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1985年获市优质产品称号。常州大麻糕,系由长乐茶社王长生师傅创制,距今已有140余年历史。其皮薄酥重,制作考究,注重火候,为一般麻糕所不及。此点先后在徐州、南京参加江苏省名点小吃展销,获得好评。产品特点 色呈金黄,香脆松软甜鲜,皮薄酥重,层次分明,为常州地区风味名点。

色呈金黄,香脆松软甜鲜,皮薄酥重,层次分明,为常州地区风味名点。 来一块金黄色的大麻糕吧,带你回到小时候的味道,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篇二:常州大麻糕 舌尖上的共同记忆

常州大麻糕 舌尖上的共同记忆

常州大麻糕,江苏汉族糕类特产,是具有独特

口感和风味的一种椭圆形大烧饼,也是常州人最喜爱

吃的家常传统食品。制作时,选用精白面粉、优质芝

麻、白糖、精盐等原料,经过和面、搅拌、揉搓、包

馅、成形、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有咸、甜两

种风味,供购者选择。合格的麻糕一出炉,香味浓郁

扑鼻,色泽黄润而不焦,咸甜适度而不腻,香酥可口

而不脆,色、香、味俱佳。往日,常州大麻糕多为当

地人作早点食用。如今,经过改革创新,精心包装,

外表美观大方,且便于携带,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必

备礼品。

中国江苏网5月18日讯 前不久,《舌尖上的中国2》把常州溧阳的雁来蕈推向全国,对美食一向自信的常州人自豪之余,还略有一丝遗憾。有网友说,“围着常州转了半天,敢不敢再来次常州,常州大麻糕有多好吃,你造吗?”

向外地人介绍常州美食,大麻糕是绝对绕不过的。已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常州大麻糕,是常州几代人舌尖上的共同记忆。

好吃的常州大麻糕在哪里?我们寻求了读者和网友的意见,并花了两周时间实地考察采访,最后向大家推荐15家各具特色的麻糕店。无论你是不是常州人,是不是有大麻糕情结,不妨去寻访一下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这些麻糕店。

当你对这座城市犄角旮旯的传统美食都了如指掌时,和这座城市就会真正亲密起来。

常州大麻糕,舌尖上的共同记忆

清末已经形成多种口味

常州的麻糕是人们旧时早餐的主打食品。外地人称麻糕为烧饼,烧饼的历

史肯定比麻糕要长得多,据说最有名的黄桥烧饼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的岳飞抗金,

当时岳家军在此作战,因筹不到军粮,老百姓就用面、盐、油掺和成面团,做成

圆形的饼放在火上烧,形成烧饼,送给岳家军食用,这烧饼不但能充饥,还便于

携带和保存。随后,黄桥的烧饼一直流传下来,并出了名。

但是常州人从明清时期已经将烧饼改良,不但口味形状改变,而且更适合百姓的口感和需求。至清代末年,常州的大麻糕已经形成了咸佬、甜佬、椒盐佬,形状也有长佬、圆佬、椭圆佬等等,口感也更适合百姓的口味,具有松、软、酥、脆、肥等特点。最早常州麻糕称为“草鞋底”,因形状像伙夫穿的草鞋,3个铜板买一块麻糕,专供那些边走边吃

早餐的伙夫、脚夫、纤夫、轿夫。因为一块麻糕吃不饱,后来在伙夫们的要求下,用9个铜板也就是3块的料,合并做成一块大麻糕。

制作工艺十分繁复

常州麻糕的制作工艺很繁复,首先将面粉兑碱发酵,经过一夜“醒面”之后,进行和面搓揉,直到面团光滑。然后再将油酥和馅心,用板油或豆油擦匀即成油酥,在衬台板上分坯、擀压,包入油酥和各种口味的馅心,加入面粉掺入热碱水,揉成发面团。做成坯之后,用滚筒压成圆(甜)、方(咸)、椭圆(椒盐)等形状,再用饴糖调成液体,刷在麻糕坯的表面,并滚上脱壳的白芝麻,翻转坯子用双手略蘸清水,说时迟那时快,迅速贴在炉桶壁上,慢一点可是要被烫到手的。麻糕要先用旺火烘烤,然后盖上盖,一般3分钟成熟,变成金黄色时,轻轻铲出。出炉的麻糕那是色泽金黄、香脆松软,皮薄酥重,甜馅醇厚,咸馅香鲜,葱香扑鼻,肥而不腻,层次分明。

老常州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就是:早上一块麻糕,搭一碗豆腐汤,这是数代人钟情的早餐。麻糕店一般在做完早市后,到了下午,精明的店主还要再做些“马脚爪”来供应百姓,这种无馅的“马脚爪”吃在嘴里香甜回味,价钱又便宜,深受百姓的喜爱。

木桥头仁育茶社的大麻糕,曾让吕思勉念念不忘

爱吃大麻糕的常州人很多,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吕思勉算得上一个,并且在日记里数次记载。清光绪10年,他出生于常州古城十字街的一户书香门

通麻糕的料做成1块,才能叫大麻糕。原来一块麻糕是老称2两,约为60多克,那

么一块大麻糕应该有200克重才能叫大麻糕。那时候在“禾香点心店”吃早饭,五分钱的麻糕要上两块,再加上一碗八分钱的豆腐汤,一塌刮子还不到两毛钱,一顿早饭就吃得蛮惬意了。

常州大麻糕的传承和创新

自古以来,常州大麻糕讲的是师徒心口相传,可现在能静下心来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大麻糕的传承面临危机。

,当年的武进西林职高(现并入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无意中解决了这场危机。“学校领导把保护、恢复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作为重点教学实践,并聘请了面点大师方兆兴、刘长山等专家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我们学校的严玉华老师还拜方兆兴为师,举行的是传统的拜师仪式。”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的校长张伟贤说,现在,制作常州大麻糕已成为每届烹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或许毕业了,真正从事大麻糕制作的学生很少,但心里对它的情结会留在心里,最传统的手艺不会被遗忘。”张伟贤说。老师们严格按照传统做法教学,经过长达两年半的不断练习,学生制作的常州大麻糕味道相当地道。

,受市文化局民保中心的委托,当时的西林职高承接了常州大麻糕申报省级“非遗”的重任。几年后,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顺利通过省级“非遗”的评定,严玉华和陈平老师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琢磨着如何让常州大麻糕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我们的油酥不光有猪油,还加入菜油和豆油,更健康一些。甜馅心加松子,咸馅心

加肉松,吃起来比传统的口感更丰富。”严玉华说,这些小动作完全不会改变常州大麻糕“香、脆、肥、软、松”的特点。

除了味道稍作改进,常州大麻糕的形状也被严玉华创新了。“我们做过米老鼠、小刺猬、和平鸽等形状的,吸引不少90后、00后,拿出去送礼相当有新意。”严玉华说,她师傅方兆兴一开始还不适应,尝了一口就放心了,“还是常州大麻糕的味,没走样!”

篇三:常州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

历史由来

常州大麻糕,系由长乐茶社王长生师傅创制,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清咸丰年间,常州城内浮桥头有个万华楼茶楼,老板针对小老百姓顾客群,走的是薄利多销的实惠型路线。为了多招揽顾客,茶楼不仅供应茶水,还兼卖自制的麻糕。当时的麻糕三个小铜钱一块,许多挑夫、脚夫买了可以一边走一边吃,不影响赶路或者做活。由于麻糕呈椭圆形,有点像鞋底,吃的人又大多是穿草鞋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大家就将麻糕叫做“草鞋底”。一天,一位独轮车夫对万华楼的麻糕师傅王长生说:“我是做力气生活的,麻糕起码要吃三块。干脆这样吧,我给你一个铜板,你替我用一块麻糕的皮子,包三块麻糕的馅心好否?”王长生欣然同意,于是最早的常州大麻糕便诞生了。王长生因此受了启发,他想:“这样的大麻糕,着实对车夫、脚夫的胃口呀!”便每天制作了出售,果然顾客盈门,茶楼生意更为兴隆。做久了,麻糕不断改良,越做越好越做越有特色,最终成为常州地方名

点。”

产品特点

色呈金黄,香脆松软甜鲜,皮薄酥重,层次分明,制作考究,注重火候,为一般麻糕所不及。常州大麻糕按传统口味,分甜咸二种;按大小形体,有普通麻糕,大麻糕和小麻糕之别。常州大麻糕最受广大群众欢迎,是地方特产之“名点”。

篇四:常州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

传清咸丰年间,常州城内浮桥头有个万华楼茶楼,老板针对小老百姓顾客群,走的是薄利多销的实惠型路线,为多招揽顾客,茶楼不仅供应茶水,还兼卖自制的麻糕.当时的麻糕三个小铜钱一块,许多挑夫、脚夫买了可以一边走一边吃,不影响赶路或者做活。由于麻糕状呈椭圆形,有点像鞋底,吃的人又大都是穿草鞋的体力者,

所以大家就将麻糕叫做“草鞋底”。

一天,一位独轮车夫对万华楼的麻糕师傅王长生说:“我是做力气生活的,麻糕起码要吃三块。干脆这样吧,我给你一个铜板,你替我用一块麻糕的皮子,包三块麻糕的馅心好否?”王长生欣然同意,于是最早的常州大麻糕诞生了。王长生因此受了启发,他想:“这样的大麻糕,着实对车夫、脚夫的胃口呀!”便每天制作了出售,果然顾客盈门,茶楼生意更为兴隆。做久了,麻糕不断改良,越做越好、越做越有特色,

最终成为常州地方名点。

至于这一则传说中,仁育桥畔的长乐茶社何以变成浮桥头的万华楼茶楼就不得而知了,说不准是和小笼馒头的起源地弄混了。不过从传说的故事中,我们可知,常州大麻糕最初的服务对象即是最最平凡的小

老百姓。所以再平凡的东西,只要花心思,一样可以出彩。

常州大麻糕制作工艺精细讲究,选料独特严谨,尤重火候。制作正宗常州大麻糕,须选用上等猪板油、上等白面粉、优质脱壳白芝麻、白糖等原料,经过和面、醒面、搅拌、揉搓、包馅、成形、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常州大麻糕的传统制作方法及过程主要有:

一、和面;老面发酵后,按一定比例对碱水,和匀,等待醒面;

二、制油酥和馅心。油酥的配比基本上是1斤干面对四两板油,擦匀即成油酥。具体环节为:将一定量的面粉放入面缸,倒入熟猪油,揉成油酥。其后,将面粉和酵种放入面缸,加适量50℃热水,和成面团,发酵后,掺入一定量的热碱水,揉成发面团。常州大麻的馅心一般为三种:咸馅心、甜馅心和椒盐馅心。生猪油拌盐即为咸馅心,绵白糖加桂花即为甜馅心。咸馅心是先将生猪板油洗净,尔后撕去膜,刹成茸,放入盆内,加入适量精盐拌匀即可;

三、包油酥和馅心。将和好的面均分成小面团,揿扁,包入油酥,用擀面杖推匀,成

皮子状馅。用馅挑涂抹馅心,若是咸馅心,则在吐沫咸馅心后即刻蘸葱覆其上;若为甜馅心,只需均匀撒上糖桂花便可;最讲究的是椒盐口味的,除了涂抹咸猪油,还要撒白糖、蘸葱,包好馅心后,用手拍打面团,最终将之推平为长17厘米、宽12厘米、厚1厘米,呈椭圆腰子形状的麻糕坯。

四、成坯、蘸芝麻;用热水把饴糖调成液体,分别涤刷在麻糕坯表面,继而逐块蘸满脱壳的白芝麻,再翻转麻糕坯使芝麻面朝下。然后双手略蘸清水抹在糕底。

五、烘烤; 将半成品麻糕坯贴入烧热的桶炉中,每炉可粘贴20块,用小火烘烤。炉口盖上水钵。一般4分钟即可成熟,尔后轻轻铲出。出炉时,即以特制的撩里将麻糕铲出,以使得馅心汁在麻糕内部流淌均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