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学习培训

2022-07-18 来源:客趣旅游网


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学习培训

(一)网络舆情的含义: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个别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突发性、快速传播和升温、不确定性、偶然性、复杂性、群体性。

(三)舆情控制指标

范围:互联网

对象:网民内心的想法(情感、态度、意见)

手段:控制传播

目的:减小负面影响

(四)网络舆论场新趋势

开端:2013年5月3日打击网络谣言

移动化趋势:入口移动化、平台移动化、传播移动化

主体两极化:网络法制化、普通网民规范化、访民极端化

(五)新媒体发展过程

1992年:互联网元年

2001年:博客、微博

2010 、阵地占领:①论坛 ②微博

2、人员准备: ①领导准备 ②网评员准备

4、战术准备:以战代练,协同作战

6、饿夫理论

要善于通过设置新议题来转移公众注意力,防止网民继续搜寻、关注负面信息。

2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3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四、互联网引导概述

(一)互联网对舆论生成的作用与影响

1、传播速度更快

2、影响范围更广泛

3、舆论能量剧增

(三)网络舆论生成与传播特点

1、网络舆论生成与传播者互动。

、权威机构、部门或某些“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生成或传播中具有特殊作用。

、网络舆论的发展过程并非单纯的线性运动。

、网络舆论一旦出现,便会在极短时间内、极大范围内迅速蔓延。例如“华南虎”事件。

、事件隐含的冲突性和对立性越被强化、网络舆论的热度就会越高。

、一些网络舆论的生成和爆发常常具有“诱发性”必须加强对舆情的研判。

(四)当前我国网络舆论形势

、网络舆论空前活跃、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网络舆论的民意表达功能更加突出、直接考验党的执政能力。

、网络舆论的热点成因多元化、并聚焦放大社会问题和矛盾。

、网上舆论向网下行动延伸,舆论对网民的思想行为影响更加深刻。

、微博、微信、博客成为网络舆论的发源地。

(五)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少数部门应对网络舆论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策略不当。

、忽视群众合法的利益诉求,导致群众认为“上访不如上网”。“在网上把问题放大”才能引起关注。

、有的急于平息网络舆论,甚至编造虚假信息掩盖真相,误导舆论。

、有的单位不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把暴露出来的问题归咎于互联网。

、有的单位处理舆论事件时“护官护富”,造成恶劣影响。

、不少地方党政部门面对网上热点与突发事件,以行政干预为主,“只处理,不通报”、“先处理、后通报”、 “堵封删”的应对模式,不但不能化解矛盾,还会加剧矛盾。

(六)如何正确、有效引导舆情

1、尽早作出反应,以形成公众第一印象。

3、“实事求是”保证正面发布的消息真实可靠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