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下25《桃花源记》导学案

2022-06-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八下25《桃花源记》导学案

旺茂一中 刘爱萍

学习目标:

1. 掌握常见文言实虚词,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2. 学习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全神,语言精练准确的特点。 3. 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学习过程:

一.1.网上查阅陶渊明及其作品和本文写作背景:

2.默写《饮酒》,并写出诗中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二.默读全文,圈划勾点,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刘子骥( ) 诣太守( )

2.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圈划出来,跟老师、同学交流解决。

3.解释下面词语:

为业: 缘: 夹岸: 杂: 鲜美: 异: 穷: 舍:

豁然: 开朗: 平旷: 属: 悉: 怡然自乐:问讯: 妻子: 邑人: 不足: 既: 志: 诣: 不复出焉: 于之: 间隔: 皆: 叹惋: 延: 语: 4.找出几个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鲜美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缘 延 津

5.一词多义。

便舍.船 屋舍.俨然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 寻.病 终 寻向.所志 眈眈相向.

三.通读课文,整体把握。

咸:

如此:

遣:

1.故事线索:

2.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3.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情节:

( )----( )----( )----(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源的?

四.反复诵读,探究、提高、升华。

1.桃花源给了你什么样的深刻印象?试摘取文中词句说明。

2.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绝境”,你愿意在桃源居住吗?为什么?

3.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说说你的理由。

4.文章结尾写了一个真实的人“刘子骥”,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5,渔人离开桃源“处处志之”,却再也找不到桃源,为什么?

6.“不足为外人道也”怎么解释,桃源人为何这样吩咐?

7.文章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五.达标巩固。

1.背诵默写课文。

2.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3.写作:今日桃花源

25《桃花源记》

一、 二略

三.1.渔人的行踪。2、时间:晋朝太元年间。地点:武陵郡。人物:渔人。经过:略

3.发现桃源---进入桃源---作客桃源---离开桃源

4.自然环境、生活环境、风土人情等。

四.1.参考答案: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等。注意摘取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2.“绝境”即与世隔绝的地方。回答愿意、不愿意都可以,只要理由充分。

3.回答“不存在”符合作者的写作目的,回答“存在”亦可,但要答出理由。

4.写真实的人及真实的年号只为了增加真实感,让人相信确有其事。实际上,虚构如

此美好的桃源,只是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理想,也反衬现实的黑暗。

5.桃花源的无迹可寻,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根本不存在的。

6.不值得跟外边的人说。不想受外人的打扰,不想让桃源平静幸福的生活被破坏------

7.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最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