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2023-02-03 来源:客趣旅游网
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 专业群概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牵头专业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其他包括计算机网络专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5G移动通信方向)、物联网技术专业,在校生近1200人。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为导向,紧密对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的七大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向云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按云与大数据应用为基础、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渠道、移动应用开发为终端三个维度,集聚、共享、创新,构建三维一体专业群。

二、 建设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信息化代表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信息产业不但推动了全球的经济发展,而且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已有专家将ICT产业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称其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产业”。从数字化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不断演进,以大数据、物联网、VR、AR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层出不穷。整个ICT行业当前的现状还是围绕着云、物、大、智这四个层面来展开,云:主要就是专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的适合性问题、云的集中处理和分布式控制架构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为不同行业提供云服务;物:则是物联网。要求更大容量,更好的敏捷性,更泛

在化,这了适合互联网业务的多样性,新的网络结构和控制机制面临着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虚拟化和现存网络的问题,随着物联网可能出现的爆炸式增长,会使得物联网引发新信息革命;大:指的是大数据,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开放、数据如何变现,提出另一个要求,数据分析能力;智:体现的是ICT发展的高级阶段一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竞争逐步加剧,科技巨头都在AI领域抢占先机。ICT产业新技术不断涌现,分布式的较为柔性可配置的架构和解决方案逐渐成为主流,以产品中心的设计思路逐步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思路,所有企业都向云、物、大、智方面发展,实现多元化模式。

三、组群逻辑

ICT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釆用的各种技术总称,主要包括传

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作为知识型、密集型产业,如今ICT相关产业(软件业、通信业、电子信息业)正加速向智能化转型。面对智能化时代,依照ICT产业链,将所有专业进行优化整合,依托中兴通讯校企合作单位,实现围绕产业链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形成专业链,使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为培养ICT产业智能化人才做准备。

此专业群是校企共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立足育人本位,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目标,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为导向,紧密对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的七大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向云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按云与大

数据应用为基础、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渠道、移动应用开发为终端三个维度,集聚、共享、创新,构建三维一体专业群。培养新媒体运营,WEB前端开发,UI设计,网络工程,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开发,移动通信组网设计,物联网工程实践,智能物联网应用等方面融合性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本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是基于产业链组建的专业群,对专业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的专业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以专业相互支撑为纽带,利于专业的内涵充实、品牌优势的形成。群内专业均隶属于电子信息大类,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跨界相容,教学资源共享度高。各专业分别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技术上有交叉性、连续性、耦合性,专业聚集,可提髙资源的共享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基于“云-管-端”的ICT专业群架构,能够实现各专业间精准融合,推进群内优质资源共享,共筑平台共发展,实现了群内专业集约、协同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基础

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1998年开办以来,经历了21年的历史积淀,培养了1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在长期的专业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物联网技术等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

(一) 师资队伍年轻化

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占比大,35岁以下教师占60%,近三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占35%,其中海归硕士1名,年轻教师潜力大,学习能力

强,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路活。

本学年专业群现有教师积极教学改革,社会实践,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其中省级大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市级比赛三等奖二项;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实用型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6篇;市优秀教师2名,市优秀班主任1名,省民办优秀教师1名。

(二) 学院层面推行专业群学分制教学模式

从2019级开始,学院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经过充分的准备,学院正式启动实施学分制。学分制的核心就是把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想学习的专业、喜欢的课程去学习,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成才途径。将学院的专业划分成若干个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移

动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技术。从2019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始,我们已经开始用专业群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第一学年专业群学习的必修课程完全相同;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了更多的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25%;通过学习成果认定获取学分的方案,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参加技能竞赛获奖、考取各类证书、获得专利、发表作品、获得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证书、创新创业的等等成果,获得相对应的学分;提前拿到规定的各类学分,学院将允许你提前毕业;等等

(三x成立ICT产业学院

2019年,学校与合作企业联合成立“ICT产业学院”,ICT产业

学院立足育人本位,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目标,以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准则,把服务办学水平提升、服务专业建设、服务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学生成长和创新创业作为ICT产业学院建设的根本任务,致力成为立足本地、辐射区域的现代化ICT产业人才培养中心。2019年9月,校企共同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已经建成移动通信实训室和物联网实训室,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培训考证对外服务,科研成果,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是重点。

(四X建成了校企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以“产品引导三段递进”为引导,培养符合职业能力目标的学生,建成了满足专业需求的网络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功能比较齐全的实训室10个,在正常开出实验的基础上,实训室对学生开放;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0余个,有12个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不但为学生提供实习、顶岗等学习机会还为学生的项目设计、毕业设计提供指导,加强学生工作适合能力,促进学生对口就业。

(五)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考证合格率达到98%,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个,三等奖8项。近三年来该专业学生就业率都在99%以上,通过学院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在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业务能力、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参加集体活动、遵纪守法等方面

的表现进行了综合评价,满意率达到93%。

五、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校企联合成立“ICT产业学院”,共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立足育人本位,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目标,以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准则,把服务办学水平提升、服务专业建设、服务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学生成长和创新创业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根本任务,探索“平台共享、方向分流、项目贯通”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打造省内一流的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将本群建成为立足本地、辐射区域的现代化ICT产业人才培养中心。

(二)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建立校企人才互聘机制,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0名,使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5%以上;从企业再聘任培养20名兼职教师,逐步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使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45%以±o

(三) 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实施“平台共享、方向分流、项目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ICT产业链能力培养的“平台+模块”动态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培养具有新媒体运营,WEB前端开发,UI设计,网络工程,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开发,移动通信组网设计,物联网工程实践,智能物联网

应用等能力的ICT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 实训条件改善目标

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学、训、战、创”四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建设更新实训室、新建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工作室和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依托群内四个专业和合作企业,加强开放性、有特色的实习实训场所建设,整合群内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习实训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五)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对口支援,服务ICT产业。与企业合作成立“ICT产业学院”,推广ICT技术的应用,培训各类人员1500人次。

(六) 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学校成立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实施对专业群建设的领导、保障和指导;组建项目工作组,制定项目任务书,明确建设任务、标准、路线、人员、分工、进度,具体牵头执行各项目建设;学校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对专业群建设进行全程指导,对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设,指导建设实施;成立项目建设监督小组,由学校纪检部门、校企共建单位负责人对项目建设全程进行检查、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实训设备釆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六、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

(—)建设一支项目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强的创新型高

水平双师教学团队

1.培养引进专业群带头人2名,建设期内派出参加信息

技术类高端技术培训很多于10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每年国内研修学习很多于4次,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依托ICT人才培养基地、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研发项目,提高科研服务社会能力,承担2项省级科研项目。

2. 培养专业方向有专长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4名在专业带头人

带领下,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发表论文6篇,出版专著1本,软件著作2项。

3, 培养能够开发模块综合项目的课程组带头人6名有计划、分阶

段地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大赛指导、实践锻炼,每年选派1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

4.培养项目化教学需要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建设教师企业工作室,

以工作室为依托,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搭建校企融合平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5.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生产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指

导专业建设。制定兼职教师培训制度,将兼职教师培训纳入学校教师整体培训计划。专兼教师结对帮扶,定期组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学院职称评聘,建设期满,新增副高职称3人。

(二)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专业群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动态课程体系,完善“校企双主体育

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实施“平台共享、方向分流、项目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追踪行业发展前沿,构建基于ICT产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平台+模块”动态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推行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及系统化培养。

2. 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专业群平台共享,基于国家职业资格

标准、中兴认证和企业岗位标准,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整合、优化校企资源,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专业群平台共享。项目组每个模块建设1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2门优秀资源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教材很多于4本,校企共建8门课程。

3. 融合校企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先、卓

越、创新”的特点与行业龙头中兴公司“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的企业文化相融合,打造“责任、规范、创新、卓越”为特色的信息通信文化与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以文化育人。

(三)校企共建省内领先的一体化ICT公共实训基地 1. 完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一体化实训基地,基于群内

各课程模块,构建“学、训、战、创”四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学习一专项训练一实战磨炼一实践创新”四级循序渐进开展实践项目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将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保障ICT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依据规划投资846万元用于新建实训室,新建移动通信等6个实训场所,突出ICT实训基地文化内涵建设,打

造一体化实训基地。

2. 产学合作拓展实训基地外延资源,推进基地跨界开放共享,提

升基地社会服务功能,依托“ICT学院”和校企合作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委托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服务,形成产学联动的良性循环,实现校企共享;构建实训基地开放管理模式,实现实训资源对社会、行业、企业开放,提升实训基地设备利用率和社会服务能力。

3. 开发创新、创意、创业项目,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开

发创新、创意项目,投资30万元新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工作室,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推广创业成功典型案例,培养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

4. 务实合作,转化或取得更多成果,校企双方共同从企业先进成

熟的技术成果中,寻找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成果,通过成功共享或者转让,将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校企双方联合申报并实施相关科研项目、产学研结合项目等。

(四) 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与素养教学体系和培训考证体系

根据企业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要求,对学生进行从职业规划、认知实习、职业评估、企业文化,到系统学习技术课程,进行生产性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共建培训考证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各级各类证书的社会培训与考证。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能力。

(五)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合作企业共同展开与马来西亚两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实践,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新科技人才,以互补互惠互利的形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普惠民生等方面的巨大推进作用。

七、预计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通过校企合作,引进资金、设备(含软硬件)等教育教学资源,

校企业共新建、扩建6个校内实训室,校企共建1个集教学、生产、服务、研发为一体的ICT技术服务(实训)中心,新增校外实训基地

3家,形成生产实训和实习就业的双基地,充分满足学生生产实训、顶

岗实习、就业和双师教研的需要。

2.按学校统一部署,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具有

专业影响力的带头人,培养1-2名领军人物,大力提升师资 队伍技术创造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培养引进专业群带头人2名,培养专业方向有专长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4名,培养能够开发模块综合项目的课程组带头人6名,培养双师型教师18名。

3. 每年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培训与科研合作等达到10

项以上,服务社会收益逐年提升。中兴认证体系学生获初级证100%,获中级30%;教师获中级证100%,获高级证30%;为社会培训超过

200人次。

4. 在保持毕业生现有就业率的基础上,就业对口率80%以上,就

业薪酬逐年升高,学校办学的社会满意度保持在同类院校水平。

5. 形成基于专业内涵、品牌特色的口碑化招生模式,借助互联网

技术和思维,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积极拓展校友会、合作企业的宣传途径,扩展招生渠道。

6. 承担2项省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篇,出版专著1本,软件

著作2项。

7. 培养国际合作学生2-4名。 8. 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一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