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阅读

2021-12-08 来源:客趣旅游网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厦2013质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①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②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1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③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④。”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①致命:致辞。②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③甲:盔甲,代指军队。④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 质:抵押

B.而王且见其诚然也洪培欣 诚:确实

C.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 典:恩典

D.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 矫:假托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东地复全”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臣有傅,请追而问傅

2

②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③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④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

⑤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⑥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王以索取土地作为楚太子返国的条件,慎子认为太子如果爱惜土地而不能归国为父送葬是不义的。

B.楚太子回国即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王不想献地,向群臣问计,得到了不同的意见。

C.慎子综合各方意见,找到了最佳方法,既不用背负失信之名,又兵不血刃,就能维护国土完整。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誓死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齐王无功而返。

3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3分)

译: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3分)

译: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C(典,主管)

3.B(楚东地得以保全,三个臣子的献计是重要原因;昭常的守卫,和秦人的援助都是三人计策的具体运用,也是原因。

①是太子就是否向齐献地以返回楚国欲问计于老师

;④是子良入齐后齐国的反应; ⑥是结果,不是原因。)

4.D(‚昭常假托王命‛有误。昭常是奉了王命的,子良说他假托王命只是托辞。)

5.(1)(3分)我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该采用谁的呢?(三子,三位先生,三个人;宾语前臵句;状语后臵句。各1分。句意不通顺者,可酌情扣分。)

4

(2)(3分)阻挡楚国太子不让(他)走,是不仁道的。(隘,阻挡;出,使„„出;仁,仁道,仁义。各1分。句意不通顺者,可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齐王阻止他,说:‚你要割让东地500里给我,才放你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子说:‚给他土地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因为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太子便答复齐王,说:‚我敬献出东地500里。‛

太子回到楚国,即位为王。齐国派了使车50辆,来楚国索取东地500里。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派使臣来索取东地,该怎么办呢?‛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大家来想办法吧。‛

于是,上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您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万乘的强齐,却又不肯割地,这就失去了信用,将来您很难和诸侯各国谈判结盟。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割地,是守信用;攻齐,是不示弱。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

子良出去后,昭常拜见楚王,说:‚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要割让东地500里,这是割让了东国的一半啊!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乘之实了。所以我说不能给,我愿坚守东地。‛ 昭常出去后,景鲤拜见楚王,说:‚不能给。不过,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去求救于秦国。‛

景鲤出去后,太子的师傅慎子进去。楚王把三个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我该采用谁的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采用。‛楚王怒容满面地

5

说:‚这是什么意思?‛ 慎子说:‚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大王将会知道确实如此;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国子良带上兵车50辆,到齐国去进献东地500里;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又任命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鲤带领战车50辆,往西去秦国求救。‛楚王说:‚好‛。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秦国求救。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武装来接受东地。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要与东地共存亡,我已动员了从小孩到60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30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鲁钝,但愿意奉陪到底。 ‛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受了敝国 家 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 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托王命,大王可以去进攻他。‛齐王于是大举进攻东地,讨伐昭常。 当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50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说:‚你们阻挡楚太子,不让他走,这是不仁道的;又想抢夺楚国东地500里,这是不正义的。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然,我们等着决战一场。‛ 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去告诉楚国,两国讲和。 又派人出使秦国,声明不进攻楚国,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楚国不用一兵一卒,竟确保了东地的安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013南平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天监元年,封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属饥年,以私财赡百姓,所济甚多。

六年,为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①。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

6

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②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③?”即日辟为西曹。时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立学校,招隐逸。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是岁,魏县瓠城人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怀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璋,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成谓宜待台报,秀曰:“彼待我为援,援之宜速,待敕非应急也。”即遣兵赴之。

及沮水暴长,颇败人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荆州尝苦旱,成欲徙市开渠,秀乃责躬,亲祈楚望。俄而甘雨即降,遂获有年。及去任,行次大雷,风波暴起,船舻沦溺,秀所问唯恐伤人。

十三年,为郢州④刺史,加都督。郅州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至以妇人供作。秀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

夏口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秀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每冬月,常作襦绔以赐冻者。

迁雍州刺史,在路薨。武帝闻之,甚痛悼焉。初,秀之西也,郢州人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成为请命。及薨,四州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秀美容仪,每在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都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

7

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南史·列传·梁宗室下》)

【注】①坚船以为斋舫:南朝梁武帝时佛教达于鼎盛,故视斋物为圣物。②征士:不应诏朝廷征辟的士人。③胤:后代。④郢州:隋以前的郢州一般指后来的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南朝宋从荆、湘、江、豫四州析置。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被兵革,人户流散 被:遭受

B.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 寻:不久

C.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 简:挑选

D.百姓安堵,境内晏然。 堵:安定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萧秀“敬重士人”的一项是( )(3分)

①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

②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

③(秀)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

8

④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

⑤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

⑥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重点表现萧秀仁惠爱民的事迹,萧秀每到一处就任,都招纳难民,安抚民众、抚恤百姓,以私人财物赡养百姓,所救济的人很多。

B.文章介绍了当时京口、郢州、夏口百姓累被兵革,人户流散、赋敛繁重,不堪重负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百姓生活的艰难。

C.萧秀到江州任刺史时,不按崇佛的时俗办理,将坚牢的船拨给僚佐,下等的船运载斋物,是他预测到,会遭逢风暴,下等船要破沉。

D.萧秀容貌仪表俊美,引人瞩目。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载记,招揽学士编撰《类苑》;性情仁慈宽容,对待下属的过错不计较。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3分)

9

(2)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3分)

【参考译文】 (一) 安成康王萧秀字彦达,是梁文帝第七个儿子。天监元年,封为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之乱后,屡次遭受兵祸,人家住户大多疏散了,萧秀招纳并安抚民众,仁惠爱民之政大大地推行了。接着遇到饥年,他以私人财物赡养百姓,所救济的人很多

天监六年,萧秀担任江州刺史。将要出发时,主管者找来一艘坚牢的船运送货物。萧秀说:“我怎么可以爱惜财物而不爱护士人。”便教主管者将坚牢的船拨给参谋僚佐,下等的船运载斋物。不久遭逢风暴,斋舫因而破沉了。到达州治后,听说前任刺史取用征土陶潜的曾孙担任里司,便叹息说:“陶潜的德行,难道会不泽及其后代吗?”当天就征辟他为西曹。其时夏季大水泛涨,津渡桥梁都断绝了,地方主管请依旧例租船渡人,按价收钱。萧秀教导他说:“我这刺史并无恩德,水积为患,怎么可以因此而获利呢?”只是调拨船只过渡而己。不久任荆州刺史,加都督。他在那里建立学校,招揽隐逸。征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谀承先、河东郭麻等人。这一年,魏县匏城人造反,杀害了豫州刺史司马悦,引起司州刺史马仙琕的紧张,仙琕发签到荆州以求应允赴援。众人都说应当等待台省的批复,萧秀说:“他那里等待我作援助,援助应迅速,等待救令不能应急。”便立即派兵赴救。后来沮水暴涨,淹毁了很多百姓的田地,萧秀用二万斛毂赡养百姓。派长史萧琛选择州署中贫苦衰老和单丁的役吏,一天就遣散了一百多人,老百姓非常高兴。荆州常常苦于干旱,都希望迁移城市,开凿水渠,萧秀就自陈已过,亲自祈告楚人的愿望。不一会儿甘霖就降落下来了,于是获得了丰收。到他离任时,行至大雷,风波骤起,船沉橹没,萧秀所询问的是惟恐伤亡了人。

10

天监十三年,萧秀担任鄂州刺史,加授都督。郢州地处冲要,赋敛繁重,人力不堪负担,以致以妇女来供作劳役。萧秀抚恤百姓,自己很节约,省下游玩的费用,百姓安居,境内安逸。

夏口经常成为交战之地,很多地方骸骨暴露野外,萧秀在黄鹤楼下祭奠亡者而掩埋之。一夜梦见有数百人跪拜谢恩而后离去。每年冬天,他常常制作襦衣裤,赠赐给受冻的人。迁为雍州刺史,在路途中去世。武帝听到噩耗后,甚为沉痛哀悼。起初,萧秀往西行时,郢州人士送他出境,听说他病了,百姓商人们都为他请命要他归来。到他去世时,荆、湘、江、豫四州人士都撕破衣裳做白帽哀痛哭泣,迎接并送往京城。

萧秀容貌仪表俊美,每当在朝廷上,百官瞩目而望。他性情仁慈宽容,喜怒不形于色。左右的人曾经抛掷石头杀害了他所养的天鹅,斋帅请求治其罪。萧秀说:“我怎能因为一只鸟而伤害了人。”在都城某日早晨,临近去办公事时,厨师送上食物,不慎将餐具弄翻了,他登车而去,至上朝结束了也未吃饭,也不指责那厨师。

萧秀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载记,招揽学士平原刘孝标,让他编撰《类苑》,书还没有写完,就已流传于世。

(二) 孟子说:“文王的园林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可以去,捕鸟猎兽的可以去,是与百姓共同享用的,百姓认为太小,不也是应该的吗?我初到齐国边境时,问明了齐国重要的禁令,这才敢入境。我听说国都郊区之内有个园林四十里见方,杀了其中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杀人罪:这就像是在国内设下了一个四十里见方的陷阱,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是应该的吗?

答案:(二)( 15 分)

11

2. ( 3 分) D (墙,引申为“家”)

3. ( 3 分) C(①④⑤ 是表现箫秀爱民惠民的,不独“敬重士人” )

4. ( 3 分) C (“他预测到,会遭逢风暴,下等船要破沉”有误)

5. ( 6 分)

(l)萧秀教导他说:“我这刺史并无恩德,水积为患,怎么可以因此而获利呢?”(大意对、语言通顺,1 分;“潦”l 分,“利之”1 分)

(2)他登车而去,至上朝结束了也未吃饭,也不指责那厨师。(大意对、语言通顺,1 分;“竟”1 分,“弗之诮”句式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013 3月漳州质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 题。

薛显,萧人。赵均用据徐州,以显为元帅,守泗州。均用死,以泗州来降,授亲军指挥,从征伐。南昌平,命显从大都督硃文正守之。陈友谅寇南昌,显守章江、新城二门。友谅攻甚急。显随方①御之,间出锐卒搏战,斩其平章刘进昭,擒副枢赵祥。固守三月,乃解。武昌既平,邓仲谦据新淦,久不下,显讨斩之。因徇下未附诸郡县,以功擢江西行省参政。从徐达等收淮东,遂伐张士诚,与常遇春攻湖州。别将游军②取德清,攻升山水寨。士诚遣其五太子盛兵来援,遇春与战,小却。显帅舟师奋击,烧其船。众大溃,五太子及硃暹、吕珍等以旧馆降,得兵六万人。遇春谓显曰:“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五太子等既降,吴人震恐,湖州遂下。进围平江,与诸将分门而军。吴平,进行省右丞。

12

命从大将军徐达取中原。濒行,太祖谕诸将,谓薛显勇略冠军,可当一面。帅马步舟师取德州、长芦。败元兵于河西务,又败之通州,遂克元都。分兵逻古北诸隘口,略大同,获乔右丞等三十四人。进征山西,次保定,取七垛寨。与友德将铁骑三千,略平定西,取太原。邀击贺宗哲于石州,拔白崖、桃花诸山寨。与大将军达会平阳,以降将杜旺等十一人见,遂从入关中。抵临洮,别将攻马鞍山西番寨,大获其畜产,袭走元豫王,败扩廓于宁夏。复与达会师取平凉。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良臣蒲伏③道迎,夜劫显营,突围免。良臣据城叛,达进围之。扩廓遣韩扎儿攻原州,以挠明师。显驻兵灵州,遏之。良臣援绝,遂败。追贺宗哲于六盘山,逐扩廓出塞外,陕西悉平。

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以显擅杀胥吏、兽医、马军及千户吴富,面数其罪。封永城侯,谪居海南。分其禄为三:一以赡所杀吴富及马军之家;一以给其母妻,令功过相掩。显居海南逾年,帝念之,召还。卒,赠永国公。

节选(《明史·列传第十九》),有删改)

【注】①随方:这里指依据情况的变化。②游军:流动作战的军队。③蒲伏:通“匍匐”,伏地而行。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友谅寇南昌 寇:侵犯

B.遇春与战,小却 却:后退

C.与诸将分门而军 军:驻扎军队

13

D.面数其罪 数:屡次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薛显富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显随方御之,间出锐卒搏战②显帅舟师奋击,烧其船。

③五太子等既降,吴人震恐,湖州遂下 ④分兵逻古北诸隘口,略大同

⑤良臣据城叛,达进围之 ⑥追贺宗哲于六盘山,逐扩廓出塞外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⑥D. 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显是萧地人,曾任赵均用的元帅,镇守泗州,后来能审时度势,率领泗州军民投降明军。

B.与张士诚五太子援军作战,在常遇春不能取胜的情形下,薛显却能大败敌军,这让常遇春自叹不如。

C.薛显在帮助太祖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因曾滥杀无辜,在大封功臣时被朝廷追究罪责。

D.薛显对明朝忠心耿耿,为向朝廷赎罪,即使被贬居海南,也主动把自己的俸禄部分资助他人。

14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太祖谕诸将,谓薛显勇略冠军,可当一面。(3分)

译:

(2)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3分)

译:

答案 2.(3分)D (数:数落) 3.(3分)A(③是间接表现;⑤说的是徐达而非薛显。)

4.(3分)D(“为向朝廷赎罪”、“主动把自己的俸禄部分资助他人”说法有误,薛显的俸禄被分,是朝廷对他的处罚。)

5.(1)(3分)明太祖告谕各位将领,说薛显勇敢而有谋略,位列于各军之首,可以独挡一面。(句意对、语句通顺 1分;“冠军”、“当”译对各1分。)

(2)(3分)张良臣假装把庆阳城(献出)投降,薛显前去招纳他。(句意对,语句通顺 1分;“伪”、“以”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薛显是萧地人。赵均用占据徐州,任命薛显为元帅,镇守泗州。赵均用死后,他把泗州城献出,投降(朝廷),(朝廷)任命他当亲军指挥,跟随(朝廷大军)征伐。南昌平定后,命令薛显跟随大都督硃文正镇守南昌。陈友谅侵犯南昌,薛显守卫章江、新城二个城门。陈 友谅攻打非常急烈。薛显依据情势抵挡敌军,暗中派出精锐的士

15

兵与敌军拼死搏战,斩杀敌军将领平章政事刘进昭,擒获副枢使赵祥。坚守了三个月,才得以解围。武昌平定后,邓仲谦占据新淦,明军久攻不下,薛显讨伐并杀掉他,把首级向未归附的各郡县示众,凭借功劳提拔为江西行省参政。(薛显接着)跟随徐达等收复淮东,进而讨伐张士诚,与常遇春攻打湖州。他另率领流动作战的军队攻取德清,攻打升山水寨。张士诚派遣他的五太子结集重兵来支援,常遇春与他交战,稍稍后退。薛显率领水军奋力抗击,烧毁敌军的船只。敌军溃败,五太子和硃暹、吕珍等人在旧馆投降,他得到兵员六万人。常遇春对薛显说:“今日的这场战斗,是将军的功劳,我不如啊。”五太子等人投降后,吴地一带百姓十分惊恐,湖州于是被攻克。进军围攻平江,他和各位将领分城门驻扎军队。吴地平定后,升任行省右丞。

(朝廷)下命(薛显)跟随大将军徐达攻取中原。临行前,明太祖告谕各位将领,说薛显勇敢而有谋略,位列于各军之首,可独挡一面。他率领骑军步军水师攻取德州、长芦。在河西务打败元兵,又在通州大败元军,于是攻克元都。他分派士兵巡逻古北各个关口,夺取大同,抓获乔右丞等三十四人。进军征伐山西,临时驻扎保定,夺取七垛寨。他和友德带领三千骑兵,夺取平定定西,夺取太原。在石州阻拦截击贺宗哲,攻下白崖、桃花等山寨。与大将军徐达在平阳会师,会见降将杜旺等十一人,(收编后)就让他们跟从进入关中。抵达临洮,另派将领攻打马鞍山西番寨,缴获他们大量的牲畜和财产,袭击并赶跑元豫王,在宁夏大败扩廓。又与徐达会师,而后攻取平凉。张良臣假装把庆阳城(献出)投降,薛显前去招纳他。张良臣伏地而行来迎接他,在夜里却劫掠薛显营地,(薛显)突围幸免于难。张良臣占据庆阳城反叛,徐达进兵围攻他。扩廓派遣韩扎儿攻打原州,来阻挠明军。薛显驻兵灵州,阻止韩扎儿。张良臣外援断绝,于是溃败。(薛显)追击贺宗哲到六盘山,追逐扩廓出塞外,陕西全部平定。

洪武三年冬天,(朝廷)大封功臣。因为薛显擅自杀掉小官吏、兽医、骑兵及千家吴地富户,(太祖)当面数落他的罪状。封他为永城侯,贬谪居住在海南。把他的俸禄分为三份:

16

一份拿来赡养他所杀吴地富户及骑兵之家;一份拿来给他的母亲妻子,让他功过相抵。薛显在海南一年后,太祖想念他,征召他回朝。死后,赐封永国公。(《明史·列传第十九》)

2013泉州质检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君山记 袁中道

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① 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甫.出,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② 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③ 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耳④ 。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极.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

17

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穷雕镂之巧。昔米老⑤ 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泠,不成寐。

晨起,猛风乍作,趣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 (节选自《珂雪斋集》)

【注】①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②鸭脚:银杏。③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④污隆:高低不平。⑤米老:米芾。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日甫.出 甫:才 B.极.有野趣 极:非常洪

C.穷.雕镂之巧 穷:穷尽 D.趣.别山灵 趣:趣味洪

3.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分)

①东风细细,波平如掌 ②乔木蓊郁,亏蔽天日洪

③新篁绿色照人 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洪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①②⑥ B.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洪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18

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 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

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

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2分)

译文:

(2)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4分)

译文:

答案 2.(3分)D(趣:跑,疾走)

3.(3分)C(①是登君山前所见⑥是夏季君山景色,并非此次登山所见)

4.(3分)B(“道路崎岖”并非“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螺的路”的原因,“登上酒香亭”和“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螺的路”没有因果关系。)

5.(6分)

19

(1)寺庙内的四株银杏,是唐宋以来的物产。(句意正确、语言通顺1分,判断句式1分)

(2)往日米芾说在潇湘得到画中景物,大概说的就是洞庭湖上云气的奇特。(句意正确、语言通顺2分,“于”“盖”各1分)

[参考译文] (一) 万历辛亥年晚春,汉阳王章甫因为悼念中郎到我家。我感激他的情意,送他到岳阳,一起游览君山。因为被风阻遏,泊船在南津港。

天刚亮,东风细微,水波平如掌面。初升的太阳才出来,我和王章甫并舟前进。不久,我们到达君山脚下,看见高大的树木茂盛繁密,遮天蔽日,天色阴沉含着雪气。两旁的山,如同低垂着的长长的衣袖。寺庙内的四株银杏,是唐宋以来的物产。上面栖息着好几百只白鹤,远远看去就像是玉兰花。寺庙的正殿也很雄伟,后面是藏经楼。向西在高大的树林中穿行,新生的竹子翠绿得可以照出人影,从远处看这座山,相当像一抹长长的眉黛,进入山中,寻找世人所说的如同螺髻的十二座山峰,也找不到,都被年岁久远的树木和藤蔓遮蔽,隐隐约约只看见高低不平的山势罢了。然而曲折迂回的小路中竹子苍翠名茶芳香,杂花散发出香气,很曲折,有幽静雅致的特点,好像是江南美丽的著名园林。过了轩辕台,这个地方可以观赏湖中的美景,可惜的是被文昌阁遮蔽了。再次行走在竹林山石的中间,登临酒香亭。

回到寺庙左边形如发 的山上,来到朗吟亭,远望长沙、湘潭,远去的帆船如同战斗队列。一起坐在亭上观看洞庭湖水,大致是水光与天色浑一的景象,这就是这座山通常能让人享受到的感觉,然而也不能够在这之外找到一个不寻常的词语,能照原样描绘出它的清新。走到湘妃庙,穿行在树林中,忽然看见空旷平坦的田野,很有山野的情趣。进入庙里,完全没有一个人。

20

傍晚时分再到山口,找了块石头蹲坐,看洞庭湖水上云气的变化。我对王章甫说:“天下只有夏天的云气最奇特,而湖上的夏天的云气尤其奇特。八百里洞庭湖的水气,向上蒸发到空中,湿润空濛,生动有趣,极尽万物的形态,穷尽雕刻的精巧,往日米芾说在潇湘得到画中景物,大概说的就是洞庭湖上云气的奇特。我又怎么才能在竹林中得到一间小屋,聆听水声观看云气,用来欢度晚年呢?”这天夜里,王章甫大有在这里择地筑屋而居的心意。水上的雾气清凉寒冷,我怎么也睡不着觉。

第二天早晨起来,猛烈的大风突然大作,我们疾走告别山神,乘一帆船驶过岳阳楼下。

2012 双十高三5月热身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①。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②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21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④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悲伤。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素不习治生 治:经营

B.环堵萧然 堵:墙壁

C.夙构者莫之为胜 夙:素常

22

D.延至余家 延:延迟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3分)

①饮酒歌呼穷日夜 ②窘极,则以书易米

③夙构者莫之为胜 ④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⑤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敬梓生性聪明,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无意进取功名。

B.吴敬梓家境不错,继承了不少家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几年之内耗尽家产,生活开始穷困起来。

C.吴敬梓善交文士,但对当时流行的八股文深恶痛绝,因而那些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他。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3

5.断句和翻译。(6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2分)

译文:

②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2分)

译文:

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3分)D(应为“延请、邀请”)

3.(3分)B(③不是直接表现,⑤不能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

4.(3分)C(应为“吴敬梓特别痛恨那些擅长写八股文的人”)

5.(6分)(1)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断对三处得1分,五处得2分)

24

(2)①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 “恒”译对1分,倒装句译对1分。)

②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 “倚” 译对1分,判断句译对1分

参考译文:

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

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

25

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的手哭着说:“你也到了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

我平生结交的朋友,没有比敏轩贫困的。先生抵达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连笔砚都没有。我说:“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敏轩笑着说:“我胸中自有笔墨,不担心这些。”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