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

2021-07-02 来源:客趣旅游网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通过重点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篇一:

俞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让我深有感触。俞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个人认为俞老师这堂课的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中,俞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

1 / 5

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俞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运用了多媒体,如: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的宏伟建筑这段时,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展示圆明园宏伟建筑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多媒体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想与俞老师商榷的是:

一、忌面面俱到,倡浓淡适宜。

在有关圆明园宏伟建筑的教学中,俞老师抓住关键词“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等词加以理解。方法多样,如:联系上下文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借助自己手头上的资料和播放的媒体资料来理解。从而体会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含义。抓住关键句文末一句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这值得提倡!可文中介绍的景观有七处之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因为有几处景观是他们看过

2 / 5

的。因此俞老师在处理这部分的时候可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而后面读漫步园内这几个句子则引导反复朗读,如此,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景观之美,还可以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这种有学有教、有淡有浓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

二、文本感悟为主,资料补充为辅。

资料的补充无疑可以丰厚文本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但是我们希望这个资料不是老师提供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得的。这样学生手头的资料会更趋个性化,而他们在搜集的过程中也会有自我的理解、选择、吸收的过程,使用起来自然也会游刃有余。当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对五年级的.孩子而言还是第一次,所以少不了教师在学生操作前的方法上的引领,比如说要求学生在考虑自身对资料的兴趣的同时又能兼顾文本的针对性等等。

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了和实践相联系的语文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了锻炼,促进和帮助了对课文的学习。但是资料找来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运用好这些资料。不用,会打击学习收集资料来帮助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用得不好,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我想,收集资料的目的不单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这些资料为我们的教学有效的服务。俞老师的课,觉得资料出示得过早,而挤去了较多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也有所偏移。

当然,这仅仅代表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篇二:

今天聆听了郑上路小学王坤老师的一节原汁原味的生本随堂课,感受还是颇深的。讲

3 / 5

课之前,当王老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的时候,大家纷纷感叹:这么多人!于是带着“大班额如何有效地上生本”这样的疑惑走进了课堂。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目标王老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学设计细致到位。《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尤其是重点段昔日的辉煌,涉及内容非常多。因此,细致、指导性较强的自学导航,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学起来也得心应手。本节课,学生们诵读感悟,材料补充,想象体验尽情展示。尽管孩子们有些放不开,稍显生涩,但是可见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到位的,只要孩子们是在不断的成长,进步,超越,这就是生本最大的宗旨所在。

二、学生展示丰富多样。由于自学导航设计的细致清楚,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第一环节的自学讨论交流还是比较充分的。学后的展示效果也很好,有有感情地朗读,有对某些内容进行补充,有根据文中的景物进行合理的想象……精彩的语言屡屡闪现。但是班额实在是太大,展示的还是不够充分,但相信老师长期的坚持,一节课展示几个组,大家都是有机会得到锻炼的。

三、老师的感情朗读指导稍显逊色。也许是课文的内容太多,也许是学生合作展示的形式不利于情感的激发。老师在感情朗读指导方面就略显单薄,尤其是重点段落处理的有些草率。其实,无论是学生的自学,还是讨论交流都是片面的,这里老师就把学生的这些散落的珠子穿起来,这就是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4 / 5

那么在今后我们的生本教学中,我们高段的语文教学还是要在自学、讨论、展示等方面加强训练,让学生会学习会展示。另外对于大班额的班级,老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敢于将与目标无关的,与重点无关的勇于舍弃,减少无效活动。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