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正能量短视频对大学生文化心理的劝服价值

2022-03-05 来源:客趣旅游网
正能量短视频对大学生文化心理的劝服价值

作者:饶浩芸

来源:《今传媒》2020年第10期

摘;要:正能量短视频是指能够传递乐观、向上情感,营造积极、健康氛围的一类短视频。在短视频运作体系尚不成熟、视频内容鱼龙混杂、作品道德水准参差不齐的现时状况下,网民的三观会受到各种负能量的冲击,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在精神、人格、习性上有着鲜明而复杂的文化心理样态。针对这些文化心理样态来思考正能量短视频对大学生群体发挥怎样的积极效应,以及在哪些层面体现出劝服的价值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正能量短视频;大学生文化心理;劝服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0-0082-03 随着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视频APP的迅速崛起,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短视频时代。目前流行的短视频内容中,不乏注重感官刺激的浅层娱乐,滤镜文化铺天盖地,脑残风格的恶搞镜头比比皆是,逐利的审丑仪式大行其道——这些“假恶丑”的内容严重污染着网民的精神空间,日复一日地将网民与“真善美”隔绝开来。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处于校园人和社会人的过渡阶段,生活经验不足、社会阅历尚浅、三观的系统化也未完成,因此对娱乐内容的免疫力不够强,他们不单追捧这种文化,甚至会把成为这种文化的代言人来收割一众粉丝视为很“酷”的事情,继而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对短视频传播的内容进行把关,让积极的、健康的“正能量”播撒在大学生心田,既是短视频这种新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净化大学生媒介文化空间,塑造年轻人良好精神风貌的时代诉求。 一、正能量短视频的概念与特点 (一) 正能量短视频的概念

由于短视频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传播的,为了方便我们理解“正能量短视频”的概念,有必要先从“网络正能量”谈起。“网络正能量”是指互联网平台传播的积极、健康的信息和表达的乐观、向上的情感[1]。优秀网络文化的传播是“网络正能量”的源泉,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特点”,由此可知,“网络正能量”表现为网上传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四大类[2]。

同理,我们可以将“正能量短视频”看作是传播积极、健康的信息和表达乐观、向上的情感的一类短视频,在题材上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進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等范畴。

(二) 正能量短视频的特点 1.题材选择正能量化

传播者在题材选择上倾向于选择带有正能量属性的事物,那些“真、善、美”“爱、智、慧”的故事,那些打动人心、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瞬间需要被发现、被记录、被播撒开来,从而在每个人心中种下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种子,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形成社会性的美丽风景。

2.声画表达正能量化

正能量短视频既可以是精巧唯美、壮丽宏大的视听风格,也可以是网友DIY版的简朴平实、生活气息浓郁的声音和画面。但不论哪种,其声画语言在物理性、心理性和表情性上都应该体现出令人安慰或鼓舞,充满力量、蕴含希望的乐观色彩。 3.受众感知正能量化

传播正能量短视频的最终指向是为了让受众感受到正能量。这里存在一个假设性前提,即从正能量短视频传播的过程来看,由传播主体选择、制作和发出的视频内容被网友接受后,可以感受到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在传播主体、信息内容和受传者三个环节中,最终由受传者感受到的情绪和价值所反映出的正能量的性质和程度才是评价正能量短视频传播效用的关键指标[2]。 二、 当前大学生的文化心理样态

(一)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自信,盲目追捧外来文化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政治势力明争暗斗,以美英为首的帝国主义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各种刁难,穷尽手段来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他们利用各种媒介渠道对我国进行西方文化的倾销,使我国文化领域出现了浓重的“媚洋”“舔美”风气,各种“公知”“带路党”成为网络文化空间中的活跃分子,或鲜明或隐晦地向青年学生输送“欧风美雨”,受此熏陶,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一些“精美”“精日”分子,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是肤浅的,对同胞的态度是冷漠的,这是一个危险的征兆,长此以往,这类人群会成为国家和民族共同体中的最薄弱最易被攻克的一环。 (二)亚文化形塑的后现代人格

近年来,亚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势头有增无减。处于思想最活跃、精力最充沛年龄段的大学生们求新求异、追求个性的心理特点,使其对各种思潮呈现出开放的态度。一方面,“我们不一样”成为很多大学生追求的身份定位,诸如“非主流”“反传统”“反权威”“嘲讽”“恶搞”

等日渐成为某些青年圈子文化的标签;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在青年文化中的蔓延也导致了大学生群体“无所谓”“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和“身心分离”的人格表现。

以“丧文化”为例,从一张“葛优躺”的剧照被制作成表情包在网络上疯传开始,到“佛系青年”身份标签的流行,再到以各种图像配以文字“生无可恋”“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躺尸到死亡”等成为大学生们自嘲式的口头禅,这种文化现象体现的是大学生们迷茫、颓废、悲观的心理色彩。由于互联网独特的信息扩散机制,个体消极的情绪很容易在比特世界中快速传播,让负能量蔓延至整个大学生群体,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赛博文化浸润下的嗜网成性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孩子们在小学及中学阶段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忙于应对各种学习和考试而无暇接触课本以外的事物。尤其是经过高中三年的艰难困苦奋发拼搏之后进入大学,一方面他们希望能在大学里让其长期处于高压之下的身心得以舒展;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着如何融入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的困惑,加之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标配,比起工薪族严苛的上班考勤制度和劳动纪律而言,大学生在课堂内外使用手机的自由度和便利性要大的多,在娱乐、情感的需求以及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不少大学生逐渐沉溺于网络世界,“低头族”“赛博人”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内的“大多数”。以短视频流量之王抖音APP为例,截至到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4亿[3],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抖音不仅用户规模大,用户黏性也很高,很多网友已经养成了半天不刷抖音就“难受想哭”,“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想抖一抖”的习性。除抖音外的其他短视频APP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可以想见,短视频将给当下人们的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无孔不入的,“新媒体依存症”成为时下年轻人最典型的心理症候。 三、正能量短视频对大学生文化心理的劝服价值

(一) 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构建的,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最高宗旨。正能量短视频中的真善美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一致,这种情感倾向与价值属性的内在呼应同样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的三个层面来解读:在国家层面, 短视频中的正能量体现在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中;在社会层面,短视频中的正能量融合在维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容中;在个人层面,短视频中的正能量体现在彰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中[1]。因此,通过正能量短视频源源不断地传播和劝服,可以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二)培养大学生国族情感、树立身份认同在新媒体出现以前,传播中华文化遗产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话语方式都带着一股字正腔圆的官方气质,权威和庄重的叙事风格也给受众带来了距离感,作为网生代的“00后”大学生群体对这种话语方式是敬而远之的,要让当下大学生群体

有强烈的意愿去了解国家、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就必须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短视频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因其简短,可以见缝插针地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传播,又因其节奏明快、内容生动、手法随性的叙事风格而深得大学生青睐。作为一款拥有庞大年轻受众群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在让中华文明接地气,让传统文化家常化方面走在了前列。2019年4月16日,抖音正式宣布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该计划将通过多种手段来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激发年轻群体对非遗的好奇心、培养对非遗的亲近感,成为追捧并积极传播非遗的新生力量[4]。可以想见,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加持之下,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将拥有更多与大学生亲密接触的机会,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培育大学生的国族情感和身份认同。

(三) 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提升心理安适度在大學生群体中,焦虑现象十分普遍,学费及日常花销、学业、人际交往、身体状态、情感状况甚至家庭出身等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长期的焦虑会降低大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甚至走向心理极端。正能量短视频营造的温暖氛围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心理抚慰,对网络世界里孤独的青年个体施以情绪按摩,舒解压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正能量短视频这个窗口看见他人心性上美好的一面,感受他们的真心、认同他们的行为,产生跨越阶层的共情效应。

(四)增强大学生的现实关切度与社会责任感很多正能量短视频是纪实性的,是闪烁着自然光芒的美好事物,在大学生群体中营造正能量传播的氛围,以摄制和发布正能量短视频为目的,来反促大学生去观察现实生活,捕捉打动人心的瞬间,并把它们记录和发布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身心不再完全沉浸于媒介密织的虚拟时空,而是介入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之中。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增强,进而从个体反哺社会的愉悦与满足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评价,在持续正向的自我肯定中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薛宝琴.我国网络正能量传播的内涵与保护机制[J].青年记者,2018(2下):40. [2]薛宝琴,雷跃捷,沈浩.网上正能量概念指标体系的建构及其测试[J].当代传播,2018(5):19.

[3]抖音短视频官方账号.2019抖音数据报告[EB/OL].抖音app,2020-01-06.

[4]周润健.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上线全国招募50名传承人[EB/OL].新华网, http://m.xinhuanet.com/tj/2019-04/18/c_1124382876.htm,2019-04-18. [责任编辑:艾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