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

2024-03-04 来源:客趣旅游网


题目 《论语》和《老子》的现实意义

姓名学号 余俊飞 3109901008 年级与专业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1001

所在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论语》和《老子》的现实意义

——读《论语》,《老子》有感

3109901008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1001 余俊飞

【摘要】 《老子》和《论语》,是几乎贯穿整个中华历史的两部著作,也是被誉为对中国人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两部著作。读著作,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充实,更带给了我们对生活,对自己思想新的理解。 【关键词】思想 影响 《论语》 《老子》

《老子》和《论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两部极富盛名的思想巨作,但两本

著作却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思想。一个是儒家代表,一个是道家代表。虽然在有些观点思想上有着不同的见解看法,但同时,生活在当下社会的我,每当读起这两本书时,有的只是它们带给我的心灵上的洗涤。

《论语》,可以说是我最早接触的一本思想著作。读《论语》就好似和大思想家孔子进行对话,和他的弟子颜渊对话。虽说《论语》诞生时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其流露出的对于生活,对于社会,对于人类本身的看法在我们当代社会却也是适用的。从初中到高中,父母一直要求我读的书便是《论语》,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论语》的真正含义,只是把它当做了“文言文”来阅读。而后,逐渐懂得了它教给我的一些人生道理,一些为人处世的准则。

《论语》教给了我许多值得珍惜一生的箴言。

对于学习,《论语》中有着这样的阐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真正做到了现代社会的“活到老,学到老”。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时不时的会流露出一种对于学习的莫名其妙的厌倦感。这句话虽然看似很平常,但在我对未来无所适从的时候,它告诉了我还有学习可以一直陪伴我。它也告诉了我学习的法宝:“兴趣”“态度”,而这也是自从我读《论语》以来,在学习方面一直看重的。

对于孝道,“人不孝则非正人君子,此类人鲜矣”。这句话是《论语》全文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百善孝为先”,在自己的心里,亲情是任何其他东西所替代不了的。虽然涉世未深,但感觉在物质横流的社会,当一则则父母被冷落,

被责备的新闻出现时,心中都会有所感慨。在我的身边,对自己的父母发牢骚,对自己的父母责备者有很多。《论语》让我更加懂得了亲情的重要,对于孔子这样生活在春秋年代的人来说,都能够对父母,对亲人有着深厚的爱,那么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我们更需要去带给我们的亲人温暖。

对于友情,“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除了亲情,一份真正的友情是我最看重的,也是《论语》中对于朋友,对于友情的阐述所带给我的思考。现在大部分人交朋友有着自己的心机,有着自己的那么一丝的野心和目的。或许,真应该好好看看,交正直,诚实的朋友,交学识渊博的朋友。但同时,《论语》又交我们在朋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做事,说话,掌握一定的分寸。

最后一个,也是当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学会的。学会“快乐人生”。或许,如果孔子生活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他就可能不会有那份闲适的心境来面对这个竞争,但同时,《论语》告诉我们,在面对压力,在面对苦难,需要保持一颗快乐的心。诚然,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忙碌,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或许,有时候,真的一份”闲情”是更为重要的。他教会了我快乐学习,教会我“仁者爱人“,保持自己的一份爱心,热爱生活。人生真正的成功必然要伴随快乐,如果一个人的财富,名利,各项成就,不能给你带来快乐,那么这些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呢?由此,我们要学孔子的快乐主义和包含的快乐人生观。

不可否认的是,《论语》是一本可以伴随一身的书,它教会给我的远不止这些。就像如何做人,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终生研究的课题。《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也是一个最为修养的老师,认真地研读,细心地体会,努力地实践。相信自己的境界必将得以提升,自己的人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变化。看完《论语》得到很多的收益,真的很敬佩这样一位古人,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时常的反思、多一点静静的倾听,少一点抱怨的声音,多用明亮的双眸的去世界万物的变迁,多想想生活的重点,少一点不实际的行动,适当的加减生活的砝码,人生在世,生活无论是怎样,态度决定了命运„„

和《论语》一样,虽然《老子》做为道家代表,有着和儒家不同的思想,

但同样,给我带来的帮助也是无可衡量的。《老子》的文体,不像是《论语》那样的语录集,也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是由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组成。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各章的先后顺序也不能准确地确定。《老子》中的语言没有太多的修饰,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需要反复的体会。牵涉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老子》不像《论语》那样涉及的方面多,它更多的是带给我一种做人的道理,一种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

印象最深的《老子》中的一段话是这样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是故圣人处无为之治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持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刚开始看的时候,对于这段话不是很理解,只知道讲的是关于“美”和“善”的,后面我才知道,这段话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种精神良药。它告诉了我们“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了,也就知道什么不美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了,也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就好像在说,世界上万物都存在着对立的两面性,就像有了善,就有了恶,有了君子,也就有了小人,而后,老子教给我们的是干脆什么都不做,只需要“无为”就行了。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认识的一点,当我们面对社会的压力,既然不能够拥有无尽财富,守着那一方家园,享受天伦之乐,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后面一句话也是给我带来最为震撼的。我们人类自出生之日起就一无所有,从肚子里出来也是光蛋一个连衣服都没有,没有喜怒哀乐也没有功名利禄也没有荣辱得失,什么都没有,那时候的我们生活的很快乐,到后来却偏偏有了喜怒无常,有了患得患失、因为一个字:“贪”。面对着数不尽的诱惑纷争,每个人都想从一无所有到据为己有,但拥有了以后,却又还患得患失,生怕自己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哪一天没有了,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原本就一无所有,也原本就不属于我们。有时候,想通了或许也就释怀了。世界一直在变化,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走着属于自己的路,满足当下拥有的一切。

除了修身,《老子》中最为强调与重视的就是治国。联想当下的社会,城市暴力拆迁、刑讯逼供、城管暴力对待小贩、群体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让百姓们都不禁对社会怀着一种迟疑与惧怕的心情。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或许,这并

不是说决策者占主要责任,但同时,每个人,包括我们平民百姓,都有着自身的问题。从《老子》看来,作为一名决策者,应该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思考什么才是我们老百姓最需要的。对善良和诚实的,要将心比心,对于心不善和不诚信的人,要通过教化,感化他们。决策者站在庙堂之上,不要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要亲近群众,深入群众,听取他们的心声和意见。要注意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而对我们百姓自身而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要再出现诸如“彭宇”事件,“老奶奶摔倒不扶”这些等等可以说是挑战我们道德底线的社会事件。

《论语》,《老子》博大精深,我能读懂的也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读了这两本书,有时候面对一些困惑,想不通的地方都会瞬间豁然开朗,这并不是说它们就着怎么怎么样神奇,而是有着一种可以激励我们摒弃失落,更加积极向上的作用。希望以后有机会自己还能够坚持去读这两本书,因为它们带给我了我很多,也促进了我很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