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修复圆明园?”答案很简单: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比起修复昔日的奇观美景,这一片遗址和残缺反而更加震撼。圆明园的逝去让我联想到了中华法系,在清末列强侵略之后不复再现。清末变法修律的论战与收回治外法权成为法律移植时代的开端。那时的我们已经无暇顾及“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平等观、“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的《唐律疏议》以及“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自然观,时代被匆匆裹挟着向前,来不及回头细看。
圆明园的逝去是肉眼可见的心痛,只是历史不能重来,面对历史可以有一千种解释,我们追寻着她本来的样子,她有着唯一延续的古国文明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意识,她是文明的、光辉的、仁爱的、值得我们骄傲的!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背景下,我们追求并且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但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留有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贡献,梁实秋所著《生活的艺术》展现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钱穆所著《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展现了注重内在修养、自由自在的东方情怀。
感恩与圆明园的这场相遇,我看见了历史,看见了传奇,看见了风雨,看见了风雨后的美丽和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