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教师招聘主观题总结(教育学)

2022-09-30 来源:客趣旅游网
模块一 教育学

一、教育基本规律

1.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 (2)环境。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记忆方法】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记忆方法】一规范,二价值,三功能 4.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记忆方法】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制约作用的表现。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6.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7.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2)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1.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记忆方法】提速个性创两权 3.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学制确立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人口状况等因素的制约。

(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学制的确立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制约。 (3)学制本身的因素

学制的确立既受国内学制的历史发展的影响,也要合理地参照国外学制的经验。 (4)人们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不仅决定着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而且制约着教育制度的内部结构。许多现代教育思想已经对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学生与教师

1.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简述教师成长的途径与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4.简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教师方面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④要发扬教育民主。

⑤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记忆方法】一观二师五学生 (2)学生方面 ①正确认识自己。 ②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②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

四、课程与教学

1.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这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2)课程标准。这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3)教材。这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2.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记忆方法】两独一发

3.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记忆方法】见醋放盐

4.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记忆方法】学习过人

5.简述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6.简述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7.简述说服教育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要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3)注意时机,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4)以诚待人。

8.简述谈话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1)做好提问准备。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9.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1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②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⑤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⑥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缺点

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④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五、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的要求。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记忆方法】一确立,二建立,组织培养 2.简述后进生教育的要求。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六、德育

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简述疏导性原则贯彻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简述知行统一原则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4、简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贯彻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5、简述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