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常识专题练习
---------------------------------------
外国文学常识专题练习
(教案)
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一代”的主要代表作。1954年他“因为精通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他在当代风个性化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1926年,海明威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他把“迷惘的一代”这句话作为小说的题辞,此后,“迷惘的一代”即被人们所承认。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
3、“冰山理论”: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认为应该把身心、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出来。它的理由是,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连接与弥补的。他的叙事极为收敛、简洁,传说他为追求简洁甚至站着写作,不让自己有多余的废话,甚至砍掉那些居于修饰意义和褒贬色彩的形容词。
4、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女权主义者。代表作有小说《奥兰多》《一间自己的房间》《三个基尼》。请我们学过的小说有《墙上的斑点》。
5、意识流:意识流小说是现代派小说的流派之一,20世纪初出现在欧美文坛上,它以法国现代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为哲学背景,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的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心理学基础,创作上侧重于人类意识流动,解释人类精神存在。代表作品有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英国作家弗吉利亚·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等。
意识流叙述打破了传统的因果关联的叙述,用人物的意识流动,如回忆、梦幻、感受、联想、情绪、心理独白等组合作品。意识流手法:(1)内心独白:主人公以独白方式展示自己意识或潜意识的精神活动。(2)自由联想:睹物生情,有感而发,不断产生新的思考。(3)蒙太奇:改变现行叙述放肆,以跳跃、穿插的方式展示精神世界的复杂性。(4)视角转换:联想过程中时空视角不断转换。
5、维克多·雨果:法国著名作家,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在理论上,《〈克伦威尔〉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在创作实践上,雨果的剧本《欧那尼》的上演,彻底击败了古典主义戏剧,占领了欧洲古典主义的堡垒——法国文学阵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他的诗歌、小说还是戏剧,雨果的作品都突出一个主题:对专制暴虐的无比痛恨,对人间苦难的悲悯同情。对人的关怀,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感,成就了他一个圣者的情怀。
雨果一生作品有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他的代表小说有: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合称为“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其中《巴黎圣母院》“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6、伊凡?蒲宁:(1870-1953)俄罗斯作家。创作早期,占主要地位的是诗歌,主要有《落叶》《在火车上》《祖国》等,散文作品主要有:《山口》、《松树》、《圣山》和《安东诺夫卡苹果》等,充满抒情气息。创作中期,对古老文明的源头以及民族生存发展的规律的探究以及这一时期俄罗斯社会的现状促使蒲宁深入思考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创作了“农村写生系列”作品:《乡村》《旱峪》、《扎哈尔·沃罗比约夫》《春日的夜晚》等,和“爱情悲剧系列”作品:《爱情学》《轻盈的气息》《阿强的梦》等。1932年蒲宁的创作力再一次爆发,创作了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名篇,如《米佳的爱情》《中暑》、《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托尔斯泰的解脱》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安东诺夫卡苹果》。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马克西姆·高尔基是其笔名。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的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在小说中共讲了三个故事,《丹柯》是其中第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写极端个人主义者腊拉的暴行及其应得的可耻下场,只因为一个少女拒绝他的求爱,腊拉便恼羞成怒,将少女推到在地,用脚踏在她胸口上,使少女口喷鲜血,立刻丧命。从此腊拉被人们所唾弃,过着一种生不如死而又求死不得的
孤独生活,年长日久,终于变成一团在草原上虚无缥缈的黑影子。第二个故事写故事讲述者伊则吉尔老婆子一生坎坷的经历。
悲剧与悲剧美
8、保罗·戈埃罗:巴西作家,近年来名声鹊起,被认为是继《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之后最受欢迎的拉美作家。1987年,保罗·戈埃罗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充满浓厚宗教色彩的纪实性作品《朝圣》。随后又陆续出版了《炼金术士》《第五座山》《光明斗士手册》《韦罗尼卡决定去死》《十一分钟》等。戈埃罗的创作以理解自己为出发点,长于用朴素的语言、象征的手法来讲述富于意味的哲理。
《炼金术士》是作者最负盛名的小说,这部象征色彩极强的寓言故事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曾在美、法、意、德等18个国家名列畅销书榜首。美国图书馆协会将该书推荐为“青少年最佳读物”。法国文化部部长将保罗·戈埃罗称为“数百万读者心中的炼金术士”。台湾学者将其誉为“现代《小王子》”(《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1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小说亦文亦图,生动有趣,同学们一定要读,网上有,书也好买好借。个把小时就读完了。)
10、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鲁迅称他为“19世纪俄国生物巨人”,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把他的创作看成是“全人类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他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早、中、晚期。早期的成名作《童年》《少年》,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的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
的特色。在1863的《哥萨克》中他首次提出贵族知识分子与上流社会决裂,返回大自然、走平民化道路的主张。中期创作了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及《安娜·卡列宁娜》,他小说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后期有《忏悔录》等。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深刻、有力的一部作品。小说提出了两个主题:一是暴露社会的罪恶,批判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是描写人的堕落和精神上的复活。他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11、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区别
(1)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于发展的过程。而扁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性格缺少变化或性格特征突出而单一的人物。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没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2)圆形人物的基本特征是: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而扁形人物基本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优势,直接以纯净的性格形态出现,能够比较明确、直接、集中地反映人物地典型化。其艺术特征明显体现为单一性、稳定性和和谐型。
12、泰戈尔:印度文学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13、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创作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的代表作。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是《清兵卫与葫芦》。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14、海因里希?伯尔:德国小说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里待了几
个月。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血、残骸、废墟……使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但也有人说伯尔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1947年起即开始发表作品,不久应邀参加著名的文学团体“四七
社”,成为该团体的核心分子。1951年成为专业作家后,作品更多,题材也更加广阔深入。1970年任西德笔会主席,1971年至1974年任国际笔会主席。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我们学过的作品有《在桥边》。
早于1947年,伯尔即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短篇作品。1946年至1951年这段时间内,他的小说主要取材于二次大战。他试图通过战争的描写,揭露和批判德国法西斯的滔天罪行。中篇小说《列车正点到达》、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即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的基调较为灰暗沉郁,反映了德国人民的厌战情绪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其中小说《流浪人,你若来斯巴……》对战争的原因有所揭露,含义较为深刻,能帮助德国人民认识战争的罪恶。
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伯尔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前远为丰富深刻。他着力描写的是小职员、小商贩、手工业者、民间艺人和孤儿寡妇等一些“小人物”的遭遇。虽然当时西德经济正处于复苏过程,表面上十分繁荣,但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依旧十分悲惨,他们终日苦闷彷徨,有的甚至挣扎在饥饿线上,苟延残喘。从《一声不吭》《无主之家》及《九
点半钟的台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伯尔的思想倾向。他的爱憎十分分明,对西德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提出了责难,并且批判了复辟军国主义的思潮。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15、卡尔维诺:《牲畜林》的作者,意大利人,当代作家。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温暖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限、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卡尔维诺是一位有着富于幻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限探索的作家。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代表作:小说《命运交织的城堡》《寒冬夜行人》《我们的先人(三部曲)》(包括《分为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宇宙谐趣》《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16、斯特林堡:瑞典剧作家、小说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间》等。这些都是享誉世界的作品。学习过他的小说《半张纸》。17、萨克·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作家。辛格15岁开始文学创作,创作30余部作品,全都用意第绪文写成,大部分已译成英文。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1950)、《庄园》(1967)和《农庄》(1969)等主要写在现代文明和排犹主义双重压力下,波兰犹太社会的解体过程,其中《庄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另一类小说主要写爱情与宗教问题,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1955)、《卢布林的魔术师》(1960)、《奴隶》(1962)、《仇敌;一个爱情故事)(1972)和《童爱)(1979)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卢布林的魔术师》,西方评论家说它是辛格最佳的长篇小说。
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发表I0余部短篇小说集,重要的有《傻瓜吉姆佩尔及其他故事》(1957)、《市场街的斯宾诺莎》(1961)、《羽毛的王冠》(1973)、《短篇小说集》
(1982)、《意象集》(1985)、《梅休塞拉赫之死及其他故事》(1988)等。此外还有2个剧本、3部回忆录。11部儿童故事集。1978年,由于“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
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学习过他的作品《山羊兹特拉》。
18、加西亚·马尔克斯:20世纪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共30万字,因为独特的艺术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他就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在他的创作道路上,阅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博览群书使他能够从不同的著作中汲取养分,成为一个“各种体裁的多产作家”,出自他笔下的小说、报告文学、随笔、评论不计其数。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家长的没落》《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格兰德大妈的葬礼》《迷宫中的将军》等。
19、魔幻现实主义与《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30年危地马拉作家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发表短篇小说集《危地马拉的传说》,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第一本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集。这个流派是20世纪40至5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继承了拉丁美洲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坚持反映拉丁美洲的现实主义生活,又具有非现实主义的特征,吸收了古代印第安人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以丰富小说的表现内容;同时又具有反现实主义的特征,进行了种种反对传统的试验,遵循非理性原则。它在创作中追求现实与幻想的结合,或者把现实变为神话,或者将现实变为梦幻,化为虚境,或者从现实主义生活中移植带有梦幻色彩的事物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在结构方面打破了主观和客观的自然时序,使时空错置,混淆神话与现实、实感与虚幻、人与“鬼”之间的界限,大量运用象征、暗示、比喻、借代等手法,以使在朦胧、魔幻、神秘的色彩中包孕更多的内容。
加西亚·马尔克斯1976年发表的《百年孤独》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原因是这部作品不仅再现了马孔多镇100多年的历史,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现实性很强;而且这部作品还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使现实与幻境、人事与异象、习俗与神话以及与预兆、感应等交织在一起,死人得以复活,鬼魂与活人对话,天上降下花雨,地毯会飞,少女能够升天,作品显得扑朔迷离,怪诞离奇。
20、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
21、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卡夫卡被公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名其妙被“捕”又莫名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
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骑桶者》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独者内心的恐惧感。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