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修吴氏祠堂序(最新)

2020-11-02 来源:客趣旅游网


谱牒之重,由来已久。我朝发祥长白,肇始朱果,三百年来,麟振振,螽诜诜。天潢之繁衍,着令每十年一修玉牒,所以联合宗姓,敦尚亲谊。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理同,其情一也。

虽然,珩自少壮游武林,每叹浙以西多不讲宗谱。见夫世家大姓,不数传已即陵替,子孙散处。问其世系,茫乎不知。不幸抱伯道之戚,或以甥,或以妻侄,皆得承为人后。其下者,更不问谁氏子,安然引作嗣续。宗姓之乱,莫此为甚,安问亲谊?若吾浙东则不然,一姓一族,莫不安宗祖有祠,联子孙有谱,支派歧出,昭穆秩如。而于继后之一事,尤不容以丝毫紊。此谱牒所由特重欤!

我吴氏原肇姬周,封于吴,以国为姓。迭传至有唐文简公,由山阴迁暨阳。有宋鹿山公,以访新安朱子来东邑,遂占籍为垕吴氏之始祖。有元一代,仅不绝如线。洎有明以迄今之圣清,其间生齿之繁,簪缨之盛,与夫学士文人之继起,富家大室之崛兴,商贾农工,各职所业,夹溪而处,长亘几二十里,是为吾东一巨族。每当春秋佳节修祀事,父老率子弟咸集于祖庙,衣冠肃穆,有秩有序,雍雍乎以情谊相浃洽。若此者,恃有谱牒联属之、维持之也。

族例,宗谱阅三十年一修,前次之修谱在同治辛未岁,逾载壬申而告成。其时珩年十七,方倖列博士弟子员,已附诸父老衣冠后。迨光绪丙戌获通籍,厕身朝右,与族中父老隔,殆十余稔。岁辛丑,珩适奉讳居里闬,父老以届三十年期,集议重修宗谱,命珩拟章程,诸伯叔昆季,相与分任职事。荏苒三载,未获成帙,而珩亦返京供职。比甲辰乙巳,父老重议修纂,赖伯叔昆季力,悉心编次,至今冬乃告蒇事。邮函递京师,命珩为序言以弁首。窃维人心之萃涣,最关国势之强弱。我国今日之势何势也?于是言自强者莫不重团体,务合群,方曰:“四万万人,吾同胞也。”夫眉山苏氏不云乎,今之所谓途人者,其初皆一人之身。诚味斯言,虽在异姓异族,其相亲相近而不相隔阂,关系之密而且切为何如?而况

吾以一姓一族,诸伯叔昆季之居同里,耕同井,晨夕聚晤,非途人之比耶?

方今朝廷锐意图强,采列邦政治,诏告天下,咸与维新。所望于国民为立宪之预备者,在人人有应尽之义务。端自一身任之,一族成之,由族而递推二十二行省,各竭其能力,互激其心志,即四万万之人,直不啻与同胞等。则情意之团结,由涣而萃,由弱而强,得以保卫我国家者,期诸伯叔昆季之各负责任,将于此次之修谱,以联合宗姓而敦尚亲谊,为之兆万。抑尤有幸者,今岁又适值天家举修玉牒,而吾族之谱,际时而成,不禁欢忻鼓舞,拜手稽首而颂曰:“天子无疆之休,吾族无量之福。”谨序。

光绪三十二年,岁在丙午,孟冬之月

赐进士出身、诰授通议大夫、赏戴花翎、三品衔、升用道、外务部和会司员外郎、督理税务处帮提调兼总办加四级,白浦裔孙品珩顿首拜撰并书

我始祖鸿胪公是吴太伯第八十四代,他的先祖在元朝从安徽迁徙到江苏海东地区,并且又在明洪武二年浅语山东 莒洲官地村。在那满一年后,我始祖又迁到郯洲,被称为鸿胪公。

我始祖初来这里,土地一片荒芜,他白手起家,白天在家务农,夜晚学习诗文,历经艰辛,才在此地创立村庄。 因为我始祖天生善良,天资聪慧,所以在齐鲁大地非常出名。于是在明洪武时期被封为仕郎兼胪寺公,至今已经 历经二十五世,有六百多了。在明万历年间,我先祖倾家荡产,历经多年建立了吴氏宗祠一座,以用来祭奠始祖 。

不过后来因年代久远,并且经历了社会动荡、地震洪水等,宗祠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后来为了支援大军南下, 宗祠里的树木已经全部砍伐,用做架桥渡河了。后来虽然种植过

树木以此,但是历经十年动荡,所剩无几。所以 吴氏后人号召吴氏族人,进行捐资,对宗祠进行修复。

我吴氏家谱一直以来是以农耕为主,其中有不少知名人士,国家栋梁之才,历代子孙也多次对家谱进行重修以及 补充,然而历经年代久远,已经残缺不堪。今逢盛世,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为了缅怀先辈,我吴氏族人应该 重修家谱,以慰藉先辈在天之灵。

此次重修家谱消息一出,来自五湖四海的吴氏后代都大力支持,使得这次重修家谱变得非常顺利,通过这次重修家谱,加强了我氏族人的凝聚力和友谊,同时也学习和传承了先辈的优良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还起到了教育后代的作用,由此可见,重修家谱的意义非凡。

宗谱之牍,为记录宗族世系源流之典籍。我国自来即有修谱之传统,以志不忘祖先。今人称炎黄子孙,良有以也。孔子家族世系绵延二千余年,于今代次犹明,亦足资证。欧西各国凡世家往往亦有类似籍册,人类风习,固相通也。曩封建社会,宗谱烙有宗法制度之印痕,自不待言;然其另有之历史资料、档案、文献、姓氏文化、地域文化之价值,不可没也。以吾吴姓而言,考其所始,源自泰伯,脉出延陵,因号“延陵世家\"焉。茂林吴氏。肇自有宋一代,传至今日,亦千年矣。理清其发展脉络,岂厚前述之后四种涵义乎!封建社会已废,故今修谱,宗法制度之色彩不复存在也。

宗贤文海先生,致力蒐集茂林吴氏宗谱资料有年,已得三十万言,并经整理,将付梓印行。藉存吾宗一脉于文籍,记茂林千年于史册,此诚先生之绩也。蒙嘱予以序,因书数行,并附七绝一首于序末。

源出延陵一脉流,魁峰濂水记春秋。 ’

火传薪尽千年后,林茂根深枝叶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