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6)

2024-05-29 来源:客趣旅游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41.综合性学习。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到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中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大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你为保护自然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2)示例:旅游观光,走进大

自然。 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3)示例:①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②植树造林,防止土地荒漠化;③关爱自然界的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意对即可) (4)示例:走进大自然,尝尝那久违的山泉;体验大自然,看看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大自然,建设那美丽的家园!珍惜大自然,就是爱惜我们的生命线。让我们一起努力!

【解析】

试题分析:(1)拟写活动的主题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然后根据活动的对象确定怎样来写。作答时要紧扣本次活动的主题“感受自然”来拟写,语言要简洁,有感染力。(2)这是一次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主题活动,具体的活动安排要围绕主题来设计。但要注意各项活动之间要有连贯性和可行性。(3)提合理化建议,要紧扣“保护自然”这一主题来写。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束语一般需要点明活动的意义,向参加者提出号召,要有鼓动性和号召力。根据这几个原则,围绕着“保护自然”“感悟生命”来拟写即可。

42.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只修改病句。(用校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3)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4)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

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答案】(1)句应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或“时刻”(或将“忘”改为“记得”)。(3)句应该去掉“通过”或“使”。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辨识句子是不是病句,然后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对病句进行修改。(1)表意不明,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或“时刻”。(3)句主语残缺,应该去掉“通过”或“使”其中一个。

点睛:句子的正确使用,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43.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一定乐在其中。

(1)[活动一:创意设计]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有创意的名称:

(2)[活动二:搜集资料] 某同学搜集到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并摘录了其中四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联系从《大自然的语言》中学到的物候学知识,分析“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原因。

(3)[活动三:专题探究]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李明发现,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李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雁: 燕:

【答案】(1)示例一:气象物候,你我齐学 示例二:气象物候流行风 (2)从物候方面来讲,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高,气温自然偏低。 (3)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雁”传递着秋天来临的讯息,寄托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燕:春暖大地,燕子回巢。“燕”是春的使者,常用来表达人们“惜春伤时”的情感。

【解析】试题分析:(1)无统一答案。名称要紧扣“气象物候”,力求新颖。语言应简练、概括性强。(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天山在我国北方,处于高纬地带,同一季节高纬地带气温要相对比低纬区低一些;另外天山海拔较高,地理学告诉我们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综合起来说就是由于天山上海拔高而且地处高纬地区,在夏季也会下大雪。(3)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北雁南飞,表明季节是秋天;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还有时光易逝;漂泊之苦……而“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表明春日的美好;感慨世事变迁;感慨时光不再,年华流逝……还有“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44.(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周而复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香鸟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销声匿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年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冰、雪等)变成水。 (6)________:依次。 (7)________:相差很远。

(8)________:怀胎生育,文中指生长。 (9)________:动作轻快的样子。 (10)春天小草________出嫩芽。 (11)他________了出门打工的念头。

【答案】 (1)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2)花儿飘香,鸟儿叫,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3)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4)每年都是这样。 (5)融化 (6)次第 (7)悬殊 (8)孕育 (9)翩然 (10)萌发 (11)萌生

【解析】试题分析:(1)至(4)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成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成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

(5)至(9)考查根据词义写出的词语的能力。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

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词语语含义的把握,对词语字眼的记忆。根据词语含义去推断应是哪个词语。

(10)(11)根据语境填充词语。因为是形容春天小草发芽,所以应用“萌发”。支配“出门打工的念头”所以应用“萌生”,这种搭配既合乎习惯,有合乎事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