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钉支护在工程中应用

2023-02-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土钉支护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太原市并州路西街与并州路交界口,该工程为地上28层,地下2层,框剪结构。该基坑深 10.4m,距基坑北侧2.5m处为并州西街,距基坑东侧5m处为并州路,该基坑北侧、东侧紧贴人行道,支护面积为3112.98m2,基坑开挖平面如下图所示: 二、支护方案的设计

该场地东高西低,高低不平,相差约2.5m,所以应用不同的方案进行支护,该基坑东侧较深,基底埋深为10.4m,且东侧紧邻并州路,车辆较多;基坑南侧虽然紧邻并州西街,基坑埋深为7.5m。因此,对基坑四周分别采用三种支护方法(详见以下示意图)。根据基坑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其地质条件和基坑各部位深浅不同的特点,分别将基坑四周分为三个区,土钉成孔布点成梅花形布置,横纵间距均为1.5m,对于i区、iii区基坑支护,由于其基坑相对较深且紧临繁华的并州路,流动车辆较多,动荷载大。综合考虑将其设计为预应力锚杆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的施工方法。

三、支护方案的实施和有关问题的处理

1、首先必须通过建设单位了解地下管线的情况,成孔时尽量避开,及时变更设计,保护地下管线。

2、施工中,在基坑东侧(i区)成孔中,由于其原灰土、卵石层较厚,导致难以成孔,以常用的人工洛阳铲成孔及汽锤打入钢管

已无法满足要求。经现场调研和市场考察,决定采用潜孔钻进行成孔施工,经实际使用该设备很适宜在硬卵石层中应用,从而解决了此类地质条件成孔的问题,为今后类似条件下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施工监测中,于2006年5月25日突然发现基坑东侧出现不规则裂缝,究其原因是前一天晚上超深度挖土,没有按照设计方案要求的挖土深度步骤进行,且在东侧第二锚杆还未加预应力的情况下已开挖下一步。针对此情况,立即采取了两项紧急措施:一、对未加预应力的锚杆及时施加预应力; 二、用挖掘机配合在基坑底进行堆土,同时降低竖向开挖面,减轻基坑土体侧向压力,从而保证了基坑的安全。

4、基坑北侧边有一高压电线杆,其所在位置位于基坑开挖线上,且不得移动。针对此种特殊情况,我方采取了如下措施:1、密切加强基坑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反馈,并做好监测记录。2、召开专题会议,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电线杆处进行了局部加固处理。这样,既确保了电线杆的正常工作,又保证了基坑的顺利开挖。 5、在基坑南侧紧贴基坑边有一间监理办公室,而且不得拆除。对此施工方制定专项方案,采取局部加固处理,同时在将部分锚杆改为预应力锚杆。目前,支护施工已完工一年多,该工程也即将封顶,基坑各部位均安然无恙。 四、现场监测结果

开挖前后、施工期间及支护完毕,我方安排专人定期对基坑进

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支护工程变形控制标准的确定,根据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关条文确定该基坑应以一级基坑变形标准来控制。

五、监测结果分析

1、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基坑东侧实际施工放坡仅为1:0.05,且东侧紧临并州路,车辆较多,动荷载较大,故随着基坑的逐步挖深,裂缝产生也就大了。

2、当侧壁在土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侧移裂缝时,土钉并未全部受力,当开裂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支护体系开始发挥作用,土钉完全受力,使位移得到控制,虽存在少量蠕变,但变形非常微小。 3、从监测结果看,基坑最大位移量为25mm,小于安全等级为i级基坑水平位移最大允许值。 六、结束语

1、近年来兴建了大量的高层建筑,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且规模和深度不断加大。因此,基坑工程学应运而生是必然的趋势。

2、基坑工程这个历来被认为是实践性很强的岩土工程问题,发展到今天,已迫切需要理论来指导、充实和完善。只要设计、施工人员重视,并密切配合加强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基坑工程的难题会得到有效的处理。

3、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各工程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千差万

别,在每个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的具体技术方案制定中,必须因地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

总之,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监测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但在我国是近十多年来才涉及的技术难题,缺乏全面的成熟经验,理论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信今后在不断完善和不断认识、提高深化过程中,必定会将这一工程领域的技术水平推向更新的高度,为岩土工程总体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