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
课程设计报告
学 院: 工程学院 专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 级: 0701 姓 名: 郑红 学 号: 220070132 指导教师: 李桂君
起止日期:2009年12月14日~2009年12月25日
目 录
1 设计目的 ......................................................... 1 2.设计要求 ......................................................... 1 3.总体设计方案 ..................................................... 1 3.1数字温度计设计方案论证 ........................................ 1 3.2方案一的总体设计框图 .......................................... 1 3.3 DS18B20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 5 3.4 系统整体硬件电路 .............................................. 6 3.5系统软件算法分析 ............................................. 10 3.6读出温度子程序 ............................................... 10 3.7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 ........................................... 12 3.8 计算温度子程序 ............................................... 13 3.9 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 ........................................... 14 4.总结与体会 ...................................................... 15 参考文献 .......................................................... 16 附录 .............................................................. 17
1 设计目的
1.学会掌握0809单片机.A/D转换芯片的用法; 2.学会掌握8051单片机用法; 3.学会单片机的程序设计; 4.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设计要求
1基本范围0℃-100℃ 2精度误差小于0.5℃ 3 LED数码直读显示
3.总体设计方案
3.1数字温度计设计方案论证 3.1.1方案一
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进行A/D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转换电路,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3.1.2 方案二
进而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单片机课程设计的要求与学习目的,学习A/D转换器的应用与实现和单片机的接口连接,故采用方案一来实现数字温度计的控制。 3.2方案一的总体设计框图
温度计电路设计总体设计方框图如图1所示,控制器采用单片机AT89S51,A/D转换器采用0809传输,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用3位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并用蜂鸣报警器来监视温度的值不超过量程范围。
1
图1 总体设计方框图
时钟振荡 报警点按键调LED单片机复位 主控制显示 温度传感器 器 3.2.1 主控制器
单片机AT89S51具有低电压供电和体积小等特点,四个端口只需要两个口就能满足电路系统的设计需要,很适合便携手持式产品的设计使用系统可用二节电池供电。 3.2.2 显示电路
显示电路采用3位共阳LED数码管,从P3口RXD,TXD串口输出段码。 3.2.3温度传感器
DS18B20温度传感器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等测温元件相比,它能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DS18B20的性能特点如下:
(1)独特的单线接口仅需要一个端口引脚进行通信;
(2)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惟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组网功能; (3)无须外部器件;
(4)可通过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为3.0~5.5V; (5)零待机功耗;
(6)温度以9或12位数字; (7)用户可定义报警设置;
(8)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程序限定温度(温度报警条件)的器件; (9)负电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DS18B20采用3脚PR-35封装或8脚SOIC封装,其内部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2
I/O Vdd C 64 位 ROM 和 单 线 接 口 存储器与控制逻辑 高速缓存 温度传感器 高温触发器TH 低温触发器TL 配置寄存器 8位CRC发生器
图2 DS18B20内部结构
64位ROM的结构开始8位是产品类型的编号,接着是每个器件的惟一的序号,共有48位,最后8位是前面56位的CRC检验码,这也是多个DS18B20可以采用一线进行通信的原因。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可通过软件写入户报警上下限。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内部存储器还包括一个高速暂存RAM和一个非易失性的可电擦除的EERAM。高速暂存RAM的结构为8字节的存储器,结构如图3所示。头2个字节包含测得的温度信息,第3和第4字节TH和TL的拷贝,是易失的,每次上电复位时被刷新。第5个字节,为配置寄存器,它的内容用于确定温度值的数字转换分辨率。DS18B20工作时寄存器中的分辨率转换为相应精度的温度数值。该字节各位的定义如图3所示。低5位一直为1,TM是工作模式位,用于设置DS18B20在工作模式还是在测试模式,DS18B20出厂时该位被设置为0,用户要去改动,R1和R0决定温度转换的精度位数,来设置分辨率。
由表1可见,DS18B20温度转换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分辨率越高,所需要的温度数据转换时间越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将分辨率和转换时间权衡考虑。
高速暂存RAM的第6、7、8字节保留未用,表现为全逻辑1。第9字节读出前面所有8字节的CRC码,可用来检验数据,从而保证通信数据的正确性。
当DS18B20接收到温度转换命令后,开始启动转换。转换完成后的温度值就以16
3
位带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形式存储在高速暂存存储器的第1、2字节。单片机可以通过单线接口读出该数据,读数据时低位在先,高位在后,数据格式以0.0625℃/LSB形式表示。
当符号位S=0时,表示测得的温度值为正值,可以直接将二进制位转换为十进制;当符号位S=1时,表示测得的温度值为负值,要先将补码变成原码,再计算十进制数值。表2是一部分温度值对应的二进制温度数据。
.表1 DS18B20温度转换时间表
..R1R000011011分辨率/位温度最大转向时间/ms993.7510187.51137512750.
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后,就把测得的温度值与RAM中的TH、TL字节内容作比较。若T>TH或T<TL,则将该器件内的报警标志位置位,并对主机发出的报警搜索命令作出响应。因此,可用多只DS18B20同时测量温度并进行报警搜索。
在64位ROM的最高有效字节中存储有循环冗余检验码(CRC)。主机ROM的前56位来计算CRC值,并和存入DS18B20的CRC值作比较,以判断主机收到的ROM数据是否正确。
DS18B20的测温原理是这这样的,器件中低温度系数晶振的振荡频率受温度的影响很小,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送给减法计数器1;高温度系数晶振随温度变化其振荡频率明显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作为减法计数器2的脉冲输入。器件中还有一个计数门,当计数门打开时,DS18B20就对低温度系数振荡器产生的时钟脉冲进行计数进而完成温度测量。计数门的开启时间由高温度系数振荡器来决定,每次测量前,首先将-55℃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分别置入减法计数器1、温度寄存器中,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器被预置在-55℃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值。
减法计数器1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减法计数,当减法计数器1的预置值减到0时,温度寄存器的值将加1,减法计数器1的预置将重新被装入,减法计数器1重新开始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此循环直到减法计数器计数到0时,停止温度寄存器的累加,此时温度寄存器中的数值就是所测温度值。其输出用于修正减法计数器的预置值,只要计数器门仍未关闭就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温度寄存器值大致被测温度值。
4
表2 一部分温度对应值表
温度/℃ +125 +85 +25.0625 +10.125 +0.5 0 -0.5 -10.125 -25.0625 -55
二进制表示 0000 0111 1101 0000 0000 0101 0101 0000 0000 0001 1001 0000 0000 0000 1010 0001 0000 0000 0000 0010 0000 0000 0000 1000 1111 1111 1111 0000 1111 1111 0101 1110 1111 1110 0110 1111 1111 1100 1001 0000 十六进制表示 07D0H 0550H 0191H 00A2H 0008H 0000H FFF8H FF5EH FE6FH FC90H 另外,由于DS18B20单线通信功能是分时完成的,它有严格的时隙概念,因此读写时序很重要。系统对DS18B20的各种操作按协议进行。操作协议为:初使化DS18B20(发复位脉冲)→发ROM功能命令→发存储器操作命令→处理数据。
..VCCDS18B20DS18B20DS18B20单片机.VCC4.7KGNDGNDGND.
图4 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3.3 DS18B20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DS18B20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供电,一种是采用电源供电方式,此时DS18B20的1脚接地,2脚作为信号线,3脚接电源。另一种是寄生电源供电方式,如图4 所示单片机
5
端口接单线总线,为保证在有效的DS18B20时钟周期内提供足够的电流,可用一个MOSFET管来完成对总线的上拉。
当DS18B20处于写存储器操作和温度A/D转换操作时,总线上必须有强的上拉,上拉开启时间最大为10us。采用寄生电源供电方式时VDD端接地。 3.4 系统整体硬件电路 3.4.1 主板电路
系统整体硬件电路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温度显示电路,上下限报警调整电路,单片机主板电路,A/D转换器等,如图5 所示。
6
图5 数字温度计控制电路
(1)单片机8051
8051单片机有5个存储器空间,分别用来安排4种不同功用的存储器: 一\\内部数据存储器;二\\特殊功能寄存器;三\\内部程序存储器;四\\外部程序存储器五/外部数据存储器。
内部数据存储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以及内部程序存储器集成于片内,外部程序存储器和外部数据存储器则安排在片外,用接口电路与单片机连接。4种存储器中,除内部数据存储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是统一编址的除外,各存储器均分开编址,并用不完全相同的寻址方式来访问它们。
A)RAM,共128字节,地址范围为00H一7FH,见下图2。前32个单元(地址00H一1FH)称为寄存器区。其中,每8个寄存器形成-个寄存器组。具体说来: 寄存器0组 地址00H一07H 寄存器1组 地址08H一0FH 寄存器2组 地址10H一17H 寄存器3组 地址18H一1FH B)程序存储器
MCS-51单片机具有64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空间。其中,8051或8751在片内各有4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ROM或EPROM,并处于这一空间的最低地址区。8031片内没有程序存储器,必须在外部扩展程序存储器才能构成单片机应用电路。扩展容量可为64K字节中的任一容量,并且常用EPROM或E2PROM的形式,程序存储器中的某些地址被固定地用于特定程序的入口地址: 地址 用途
0000H 复位操作后的程序入口 0003H 外部中断0服务程序入口
7
000BH 定时器0中断服务程序入口 0013H 外部中断1服务程序入口 001BH 定时器1中断服务程序入口 0023H 串行I/O中断服务程序入口
在编程时,通常在这些入口地址开始的二三个地址单元中,放入一条转移类指令,以使相应的程序在指定的程序存储器区域中生成。程序存储器用来存放固化了的用户程序,取指地址由程序计数器PC给出,PC具有自动加l的功能,从而在无转移类指令的条件下,指令被逐一执行。转移类指令可改变PC值,使程序得以转移。程序存储器中也可固化一片数据区,存放被查阅的表格和参数等。
图5中有三个独立式按键可以分别调整温度计的上下限报警设置,图中蜂鸣器可以在被测温度不在上下限范围内时,发出报警鸣叫声音,同时LED数码管将没有被测温度值显示,这时可以调整报警上下限,从而测出被测的温度值。
图5 中的按健复位电路是上电复位加手动复位,使用比较方便,在程序跑飞时,可
以手动复位,这样就不用在重起单片机电源,就可以实现复位。 (2)直流稳压电源
按设计要求需加直流稳压电源用来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供电。 如图:
图5.1 直流稳压电源
(3)A/D转换部分
A/D转换部分采用ADC0809,A/D转换器0809的任务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它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仪器的接口。其内部原理图如下所示
主要部件的功能:
①256R电阻梯形网络。即R-2R电阻网络。 ②比较器。将输入模拟量与逐次逼近值进行比较。
8
③多路开关。选择不同通道的模拟量。
图5.2 A/D转换器0809内部逻辑图
内部逻辑结构图
引脚意义:
ALE:地址锁存信号。选择8个模拟通道之一 。 OE:输出允许信号,高电平有效。 EOC:转换结束信号。
IN0~IN7:8路模拟电压输入端。 D0~D7:8位数据输出端。
AD0、AD1、AD2:3位地址线,选择8路模拟输入量之一 引脚图如下:
图3.4.2 0809引脚图
图 0809引脚图
9
3.4.2 显示电路
显示电路是使用的串口显示,这种显示最大的优点就是使用口资源比较少,只用p3
口的RXD,和TXD,串口的发送和接收,四只数码管采用74LS164右移寄存器驱动,显示比较清晰。
3.5系统软件算法分析
系统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计算温度子程序,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等。 3.5.1主程序
主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温度的实时显示、读出并处理DS18B20的测量的当前温度值,温度测量每1s进行一次。这样可以在一秒之内测量一次被测温度,其程序流程见图7所示。
图7 主程序流程图
发温度转换开始命令 1S到? 调用显示子程序 初始化 N
Y Y 初次上电 N 读出温度值温度计算处理显示数据刷新
3.6读出温度子程序
读出温度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读出RAM中的9字节,在读出时需进行CRC校验,校
10
验有错时不进行温度数据的改写。其程序流程图如图8示
图8读温度流程图
结束 移入温度暂存器 读取操作,CRC校验 发读取温度命令 发跳过ROM命令 发DS18B20复位命令 Y N 9字节完? Y CRC校验正?N 读出温度转换的子程序: EMPER:
SETB P2.0 ; 定时入口 LCALL INIT_1820 JB 20H.1,TSS2
RET ; 若DS18B20不存在则返回 TSS2:
MOV A,#0CCH ;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44H ; 发出温度转换命令 LCALL WRITE_1820 LCALL INIT_1820
MOV A,#0CCH ; 跳过ROM匹配
11
LCALL WRITE_1820
MOV A,#0BEH ; 发出读温度命令 LCALL WRITE_1820 LCALL READ_18200
MOV 37H,A ; 将读出的温度数据保存 RET
3.7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
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主要是发温度转换开始命令,当采用12位分辨率时转换时间约为750ms,在本程序设计中采用1s显示程序延时法等待转换的完成。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流程图如上图,图9所示
发DS18B20复位命令
发跳过ROM命令
图9 温度转换流程图
结束 发温度转换开始命令 温度命令子程序:
TEMPER_COV: MOV A,#0F0H
ANL A,36H ; 舍去温度低位中小数点 SWAP A MOV 37H,A MOV A,36H
JNB ACC.3,TEMPER_COV1 ; 四舍五入去温度值 INC 37H TEMPER_COV1:
MOV A,35H
12
ANL A,#07H SWAP A ADD A,37H
MOV 37H,A ; 保存变换后的温度数据 LCALL BIN_BCD RET
3.8 计算温度子程序
其程序流程图如图10所示。
结束 图10 计算温度流程图
计算小数位温度BCD值 开始 N 温度零下? Y 温度值取补码置“—”标志 置“+”标志 计算整数位温度BCD值 计算机温度子程序: BIN_BCD:
MOV 39H,37H MOV A,37H MOV B,#100 DIV AB MOV 38H,A MOV 37H,B XCH A,B
13
MOV B,#10 DIV AB MOV 37H,A MOV 36H,B RET
3.9 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
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主要是对显示缓冲器中的显示数据进行刷新操作,当最高显示位为0时将符号显示位移入下一位。程序流程图如图11。
结束 位数不显示 温度数据移入显示寄存器 N 十位数0? Y 百位数0? N Y 十位数显示符号百百位数显示数据(不显示符号) 图11 显示数据刷新流程图
显示数据子程序:
READ_18200:
MOV R4,#2 ; 将温度高位和低位DS18B20中读 RE00:MOV R2,#8 RE01:CLR C SETB P2.0 NOP NOP CLR P2.0 NOP
14
NOP NOP SETB P2.0 NOP NOP MOV C,P2.0 MOV R3,#35 RE20:
DJNZ R3,RE20 RRC A DJNZ R2,RE01 MOV @R1,A DEC R1
DJNZ R4,RE00
RET
4.总结与体会
经过将近三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我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虽然没有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但从心底里说,还是高兴的,毕竟这次设计把实物都做了出来,高兴之余不得不深思呀!
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虽然以前还做过这样的设计但这次设计真的让我长进了很多,单片机课程设计重点就在于软件算法的设计,需要有很巧妙的程序算法,虽然以前写过几次程序,但我觉的写好一个程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举个例子,以前写的那几次,数据加减时,我用的都是BCD码,这一次,我全部用的都是16进制的数直接加减,显示处理时在用除法去删分,感觉效果比较好,有好多的东西,只有我们去试着做了,才能真正的掌握,只学习理论有些东西是很难理解的,更谈不上掌握。
从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真真正正的意识到,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学习单机片机更是如此,程序只有在经常的写与读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这就是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的最大收获。
15
参考文献
[1]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简明修订版).杭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广弟.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3]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廖常初.现场总线概述[J].电工技术,2007.
16
附录
图 数字温度计总原理图
17
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
评语: 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日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