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深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研究 一闫晓丹安徽省利辛县人民政府 摘要:安徽是农业大省,皖北地区在安徽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皖北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 皖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皖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发展低碳农业、开发精品 农业、创建区域性农,3k- ̄4新基地等对策。以期提高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增强安徽省农业竞争力。 关键词:皖北低碳农业精品农业 一、引言 根据201 1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第一产业占GDPfl ̄比重仅 为10.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6.8%和43.1%, 随着第一产业比重的不断降低,国家发展的关注重点越来越偏 向于T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农业发展的关注度明显不足。 然而第一产业是其他两类产业的基础,为其发展提供原材料, 农业的发展对于拥有134L人口的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稳定民 心,保障社会安定的战略产业。因此我国在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的同时,也需要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 意见》指}I|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 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 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为我国发展现代 农业提供了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安徽是农业大省,而安徽农业主要依靠沿淮城市的带动, 皖北地区在安徽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皖北包括 蚌埠、阜阳、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六个地级市和部分县级 地区,皖北地区属于黄淮海平原,历史上曾是中原经济区和江 淮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加总, 2010年皖北地区总耕地面积为209.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是 全省平均水平的1.18倍,农作物播种面积为442.6万公顷,第 一产业GDP为725 1.64L元人民币,占皖北地区GDP总额的20%,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761.6万人,占总从业人口的44%,比同期 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高出19%和17%。皖北地区的农产品种类 多,产量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烟叶、薄荷和肉 类的生产基地,农业一直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然而农业的发 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现代农业对科技进步和国家 政策的依赖程度也显著提高。在新形式下,如何依靠现代科技 的进步,改善自然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皖北地区亟待解 决的重要问题。 为统筹区域发展,加速皖北崛起,多年来安徽出台了多种 “振兴皖北”措施。2010年5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 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皖发(2010)16 号)。为贯彻好各项措施,又颁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 一步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皖人社发 (2010)35号),推出10项新的措施,帮助皖北改善发展条件,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其中多项政策都涉及农业、农村和农 民,特别是关于现代农业的建设。对于皖北地区来说,如何抓 住这样的机遇,克服现有的困难,大力振兴皖北的现代农业成 为当务之急 110 l 二、皖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1.农村劳动力外向型转移严重 农村劳动力由农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有利于第二和第三产 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但 是这种转移的前提条件应该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统 计,皖北地区每年有大批农民进行着外向型劳动力转移,多数 到发达城市打丁。这种转移多数为抛荒型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的田地缺少耕种的农民,存在荒芜的现象。目前在皖北农 村从事生产耕种的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部分青少年学生在 考离学校之后基本上不返回农村,农民工宁愿在城市漂泊也不 愿意回到农村从事耕种。因此,在皖北地区农民主体的弱化已 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缺少精品农业 皖北地区较多的人力资源水平产出较少的GDP,农业部门 以较大的劳动力份额创造 有限的产出份额,皖北地区农业的 劳动边际生产率较低,进一步表明了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部 分数据显示皖北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年销 售收入超过亿元的龙头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产m的产品 多以原料为主,农副产品的加下层级较低,经济价值和科技含 量欠缺,对于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精品农业的开发都有待提 高。数据显示虽然在省内,皖北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农业人 口也较多,但是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的产品仅有40多个,不 到全省四分之一。并且皖北地区农业发展主要依靠种植业,受 自然环境影响程度严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加上皖北地区普 遍存在的劣质土壤环境和长期的旱涝自然灾害都造成了皖北地 区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精品农业欠缺。 3.现代化科技投入和现代化农业劳动者缺乏 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依赖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 主的现代化农业科技,这些因素的合理使用将使得农业的发展 在内涵、结构和体系等方面发生实质性的飞跃。目前,皖北地 区虽然部分应用了分子标记、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和杂种优 势等现代科技,但是应用的规模和深度都十分有限。同时,新 农业科技的推广也需要较高水平的农村劳动力,然而皖北地区 农村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多是利用自身经验从事生产 活动,此外农业的大规模发展还需要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 实际操作方法,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显然还不足以胜任这样的岗 位,而吸引外资的不足又使得皖北地区很难选择相应的具有经 营管理能力的人才,这些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 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和大规模高质量农业企业的兴起。 4.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物资缺乏 据统计部门获悉,2012年上半年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4260 元,而皖北六市农民人均收入为3631元,远远低于安徽省平均 提升传统农业,其生产出的产品必须是精品,从而区别与一般 农业。精品农业具有高品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并同时具备 高市场竞争力、高价格、高收益的特点。皖北地区开发精品农 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进行标准化生 水平,相比较沿江的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地,差距更大。皖 北地区在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而人均纯收入又极低的情况下, 外,皖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大中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更 农民进行生产的热情降低,也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此 业时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1)发展规模经营。精品农业 是缺乏,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设备 产,传统的家庭承包由于其经营规模较小,生产、加工和销售 的欠缺导致了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降 三个环节相互脱离,组织化程度较低,因此无法使得农业生产 低了农业生产效率。皖北地区还面临水资源缺乏的问题,皖北 达到相应的规模和层次,可以采取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带 地区农田水利_T程设置落后,水库蓄水能力差,农田的有效灌 动家庭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以推动农业生产经销的标准化和 溉面积小,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降雨,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三、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1.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增加农业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农业生产者身体健康状况和知 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农民对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的参与能力的提高,最终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并进一步提高农 业生产率,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最终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做好农村的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普及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其次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科学和专业 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皖北地区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根据皖北 地区当地的生产需要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和相应的专业技术教 育,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举办短期培训班,充分考虑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易接受性。最后需要充分发挥各 级农技推广组织的作用,保证稳定和有能力的农技推广人员, 并同时解决好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推广体系,使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尽 快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 2.发展低碳农业 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传统农业可以说是一种“高碳 农业”。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低碳农业 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节约配置,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皖北 地区的低碳农业发展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构建投 融资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加大对于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的投入,即在水电能源、节水灌溉等方面的资金拨款或者 国家补助,其次是挖掘目前农业发展的内部潜力,多种类、多 方式地利用农村资源,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组织,特别是中小企 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贷补偿机制,在政策上支持皖北地区龙头 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贷款担保。(2)加强资源节约管理,构建 节水型农业体系。在加强资源节约方面,首先需要健全和落实 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皖北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严 格把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 三条红线,充分提高皖北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培育现 代农业主体。制定并实施对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税负 减免等优惠政策,保证现代农业主体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低碳农 业的研发。针对皖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不 断开发研究并逐一解决,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为皖北地区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加强指导监督,推进皖北 地区农民合作社的长期稳定发展。 3.开发精品农业 精品农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体系,是运用先进的科技 规模化。(2)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实现农产品区域差异。充分 利用皖北地区各市的优势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每个城市 不同的特色农业。重点推进皖北地区优质小麦、水稻、棉花、 油料等基地建设,特色地区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如可以对砀山 酥梨、怀远石榴、涡阳苔干、萧县葡萄等传统品牌的规模化生 产和质量做进一步的提升。(3)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农业设 施的建设。着力构建精品农业发展的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技 的推进,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积极引进选育特色优良品 种,提升各类农产品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育苗中心,并同时 优化精品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进一步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改 造升级,大力推进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加快发展大棚设施、 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等设施,建成一批设施水平较 高、抗灾避难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基地。 4.创建区域性农业创新基地 在皖北地区大面积加快区域性农业创新基地的创建,以此 带动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以便提高 农技服务功能。在基地创建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围绕皖北地区 的优势农业行业的关键技术研发、新农产品开发、新农技应用 等方面,建立起省级以上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工 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吸引国内外农 业优势企业在本区域内进行投融资,设立研发中心。在部分外 部条件成熟、种养殖集中的地方,尝试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建 设农业技术研发基地,依靠研发基地的研究创新成果和示范园 区应用推广,带动周围农业产业的发展,并且辐射周边,以期 建立起农业行业的龙头企业,确保相关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确保创新基地资金和人才的匹配。 参考文献: …安徽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M]冲国统计出版社,2001— 2O11. [2]牛若峰.农业经济问题叫.中国农村经济,1998(2). 【31陈祥生冲国农村的_x-&,fD、城市化和现代化U】.中共中 央党校学报,2003(7). [41唐思航,韩晓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 关键U].北京社会科学,2010(2). [5】江学青.推进皖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研究Ⅱ】.时代经贸, 2011(77). 作者简介:闫晓丹,(1978一),男,汉族,安徽省利辛县 人。 中国科技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决策分析。 www.sh。anqcn. ang .c om ,c n a} I111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