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说木叶 课型 新授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积累生字词和古诗文,理解其意义并掌握其用法。 把握作者阐述的问题,画出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诗歌的感情,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把握作者阐述的问题,画出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诗歌的感情,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进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水平和能力。。 把握作者阐述的问题,画出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同学们,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有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的木叶指什么呢?(生答:落叶)那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而用“木叶”呢?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华大学中文系林庚教授的一篇文章《说木叶》,看看这位专家怎么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字词积累:袅袅 照浦 褒扬 灼灼 亭皋 寒砧 涔阳 万能锭 言筌 窸窣 迢远 2.古诗文积累 木叶 落叶 黄叶 落木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 ( ) 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 )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 )树,灯下白头人。 无边(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龚德国工作坊主题研修备课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午阴嘉树清圆。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三、整体把握 把握作者阐述的问题,画出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四、 自主学习 1.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1至3段),然后分别简要回答每个问题。 2.“木叶”有哪几个艺术特征? 3.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4.作者是如何阐述他真正要阐释的问题的? (我们从哪些语句得知作者说“木叶”的真正目的?) 五、课堂交流 1.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1至3段),然后分别简要回答每个问题。 明确:“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了许多精彩的诗句;“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它们的不同关键点在哪里? “木叶”“落木”的走俏,“树叶”“落叶”的遇冷,关键点在“木”,换句话说,“木叶、落木”是诗歌语言,而“树叶、落叶”是生活语言,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那么它们暗示了什么,为什么能暗示,这就需要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来领悟了,其实也就是分析上面那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文章是用哪几个自然段完成这个任务的? 4—6段。最后得出结论。 2.“木叶”有哪几个艺术特征? 明确:“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龚德国工作坊主题研修备课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 )。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暗示颜色、触感——微黄、干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 )下。 “木叶”给我们以“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这是木叶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3.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不是。真正目的是为了阐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指诗歌语言里的某些意象,能代表和暗示诗人某种特定的思想和情感的特性。 4.作者是如何阐述他真正要阐释的问题的? (我们从哪些语句得知作者说“木叶”的真正目的?) A.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P47第5段)。 B.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P46第3段) C.“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P48第7段) 六、拓展探究 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你对文中的观点还有哪些可以补充的论证? 你对文章还有哪些疑惑? 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 说 落叶 树叶 板书设计 木 落木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黄叶 叶 木叶 教学后记
龚德国工作坊主题研修备课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