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温州 城镇化道路的成功经验 温州城镇化道路的宝贵经验,在于深刻地揭示了:只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始能加快 城镇化进程;如果农村经济繁荣不起来,城镇化进程就寸步难行 温州城镇化道路的鲜明 特征是:以市场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专业化市场为基础的专业镇模式;坚持大中 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与主要依靠外源性经济的广东省不同,作为浙江省缩影的温 州,其城镇化建立在内源性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许经勇/文口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6月25日 纯收入巳连续22年名列全国各省区第1 市建制镇从1978年的18个发展到目前 的重要讲话,告诫我们要深刻把握当前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 展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奋力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 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6 年名列全国各省区第1位。 (一)以市场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 的146个。建制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66 5%,集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的80%以上。全市建制镇已形成以柳市 镇、龙港镇等30个经济强镇为龙头骨干 的城镇化群体。伴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 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根本 性的变化,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 曾经有人把温州模式概括为“以家 庭工业为基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购销 前景。而温州作为全国市场经济取向改 革的先行者、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 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方面,为我 员队伍为骨十,以小城镇为依托,以一乡 一业一村一品为特色”。也有人把温州模 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这就是:以市场化 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专业市 场为基础的专业镇。温州城镇化道路是 浙江省城镇化道路的缩影。如果说,广东 式概括为“市场解决模式”,“自发自生的 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自发的和内在的发 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63.8%下降到 2005年的7.2%,而农村工业产值占农村 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0.4%上 升到2005年的90.3%。2005年农民人均 年纯收入6845元,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 年纯收入的212%,比1978年的113元 增长50.5倍。 展模式。应当这样看,温州是我国农村市 场经济发育较早、发育较为成熟的地区, 也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在市场化 省的城镇化主要建立在发展外源性经济 的基础上,那么,浙江省的城镇化则是建 立在内源性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此导 的推动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走在全国 的前列。改革开放近30年来,温州的小 致两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明显差别。以发 展外源性经济为主的广东省,无论是人 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别 城镇建设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在于创造了有利于城镇发展的新机 温州市的城镇化之所以能够以较快 的速度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制。这就是凭借城镇的功能优势,依靠市 场化运作机制,引导进城企业投资公用 率先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 模式。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的建 的缩小方面,都明显落在浙江省的后面。 以2006年为例,人均GDP,浙江省为 31684元,广东省为28077元;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浙江省为18265元,广 东省为160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浙江省为7335元,广东省为5080元。城 乡居民收入差别,浙江省为2.64:1;广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城镇 发展的统一。与此相联系,还超前实行包 括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以及投资制 度等一系列配套改革,从而开辟了富有 温州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农村最为重要 设是由政府负担的,城市居民的高福利、 高保障(相对农民而言)也是由政府负担 的。农民进城意味着政府财政支出的扩 大。为了缓解这个矛盾,政府所作出的反 应,自然是限制农民进城,即阻止农村人 口城市化进程。而温州在城镇化过程中 的变化,就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明 显加快,小城镇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全 则创造了化解这个矛盾的成功经验。其 所采取的对策是把以往的政府主导型的 东省为3.15:1。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年 2007 20浙江经济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城市化转变为市场主导型的城市化。政 户,自办企业发展。温州市的龙港镇,曾 被誉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和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迄今龙港镇已有1 万余户、6万多人办理了户改手续。对传 统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了对农民在户 籍、择业、居住方面的歧视性政策,缩小 了由于不同社会身份而形成的经济和社 一围拥有数百家协作企业,形成规格齐全、 技术规范的几千种低压电器产品,现在 正向高压电器、智能化电器发展。作为全 国j大皮革生产及皮革制成品中心之 ,府明确提出了“谁投资,谁受益”和“谁受 益,谁投资”的原则,其具体做法是把城 镇基础设施部分地商品化,推向市场。从 公益型开发供给转向经营型生产供给, 温州现有制鞋企业5500多家,全国 形成了“以路养路,以桥养桥,以电养电, 以水养水”的自我积累、自我平衡、自我 的10家“中国鞋王”温州就占了5家,全 国150家真皮标志企业温州占了半数以 上。而为制鞋业配套服务的鞋料、制鞋机 补偿的新机制。由于城镇化必须以工业化 为依托,因而取决于企业向城镇转移的机 制。在整个转移过程中,温州依靠的是市 场机制,没有行政强制,只有政府的适应 和服务,企业向城镇集中的机制,是凭借 城镇发展企业的特殊优势。具体地说,就 是农民从企业发展要求出发,利用自己积 会差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 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深远和现实的 重要意义。 械等相关行业年产值在150亿元以上。 温州的服装工业企业3000多家,在全国 (二)发展以专业市场为基础的专业镇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温州经 有一定品位的有报喜鸟、夏梦、庄吉、昂 斯等企业,以及诸如法派、华士、金万利、 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美特斯・邦威、骊谷等颇具实力的一大批 企业在支撑着。温州的打火机行业虽然技 术含量没有太多的优势,但依靠专业化市 场运作和社会化分工协作,有很强的市场 温州各地相继出现各自特色的专业市 场,逐步形成了以同类产业区域性集聚 累的资金,投资建设工业小区。企业成了 城镇经济的主体,农民成为城镇的居民。 土地资源是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关键 为特征的“块状经济”格局,使得区域内 部产生了相对集中的产业群落或产业集 群,以及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竞争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 占国内市场95%、国际市场70%。 在专业镇的形成过程中,生产与经 营同类的或相关的行业产品的商贸型企 业和生产型企业纷纷向专业产业区或者 因素。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就在 全国率先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 革,各地小城镇的土地流转和置换制度 因此而逐步形成和发育,土地要素同其 他要素合理组合并产生较好的综合效 益,为小城镇开发建设提供大量资金,这 的专业型城镇,即专业镇。据初步统计, 温州市的11个县(市、区)146个建制镇 中,特色产业(产品)产值超过10亿元的 就达30多个,鞋类、塑料、服装、电器等 工商园区集聚,引发了商品流、资金流、 信息流、技术流和人才流等要素的汇聚 和扩散,提高了城镇化水平。比如,被称 为“中国印刷城”(以印刷为主导产业)的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龙港镇,20年前 刚建镇时,只有5个小渔村、6000多人 口、230万元的工业产值,如今已经发展 特色产业(产品)的产值超过300亿元, 其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0%以上。乐清市 的柳市镇成为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产销 基地(被称为“中国电器之都”),瑞安市 塘下镇是全国四大汽摩配产销基地之一 (被称为“中国汽摩配之都”),苍南县龙 港镇成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被称为“中 些资金在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 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龙港镇20 多年来城镇建设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 这其中98%的钱是通过土地有偿使用等 措施,由进城的农民掏钱的。温州市通过 土地流转和置换,小城镇的生产布局和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提高了相关 到拥有超百亿元的中心城镇,人口规模 达到28万人。温州的产业集聚与集中,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之所以得 到迅猛的发展,是与温州农村产业组织 以家庭工厂为主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家 国印刷城”),永嘉县桥头镇号称“远东第 一产业的聚集度,形成了强劲的综合经济 功能,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的高速度增 钮扣市场”,平阳县萧江镇被誉为“中 国塑编城”等等。目前,温州市已有22个 国字号生产基地、7个中国驰名商标、15 个中国名牌产品。所有这些,都说明温州 长。为了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促进 经济产业集聚,温州市正在进行农村土地 流转制度创新。按自愿有偿、权利义务对 庭工厂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相当薄 弱,借助于产业的相对集聚与集中,即在 一的民营企业不仅具有“小”的活力,同时 形成了“大”的实力。以国内市场占有率 为例,皮革占20%,西服占10%,低压电 等的原则,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 转,实行“一地一证”制,农民凭土地使用 权证和承包合同,可以对土地实行出让、 出租、转包、人股、抵押等流转活动。 定区域内围绕某一主导产业,把各种 相关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相互 之间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来共同完成 器占40%,电子元器件占20%,建工钻头 占60%,阀门占30%,防风打火机占 95%,民用灯具占30%,眼镜占80%,商 标徽章占40%。 伴随着专业市场向纵深发展,围绕 各种主导产业和产品,温州形成了高度 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温州龙港镇的印刷 包装业和柳市镇的低压电器业,之所以 温州市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 难点,就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城 乡二元户籍制度,严重地阻碍着农村城 在全国同业中占有明显优势,并处于长 盛不衰的地位,以及这两个专业镇的规 模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扩大,就在于它 镇化的发展。与现有大城市相比,农村小 城镇的计划体制包袱较轻,容易实行新 户籍制度。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温 州市率先突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 度,鼓励农民自理口粮进城,自建住宅落 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产品群、产业 群和行业群。被誉为中国电器之都的柳 市镇低压电器行业聚集了正泰集团、德 力西集团和天正集团等明星企业,其周 们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效率 优势和创新优势。圈 (作者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 36浙江经济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