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温州旅游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2-08-04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5年第16期 经济研究导刊 No.16.2015 总第270期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Serial No.270 温州旅游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夏正超,孙慧君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摘要:旅游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分析温州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意义、现状以及旅游小城镇在 产业、品牌、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指出要从加强规划、协调发展、品牌战略、产业融合、项目创新等方面 促进温州旅游小城镇的发展。 关键词:温州;旅游型小城镇;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62—02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绿色环保、民生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 教育医疗水平的提高,还能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旅游与 理念,以旅游业为支柱或主导产业,整合相关产业发展,实现 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是城镇化的一种重 旅游与区域一体化、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 要形式和途径,可以克服“大城市病”,有利于提高农民福祉。 高效的小城镇。其外延包含建制镇、集镇,也包括旅游风情小 (三)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镇综合体。旅游小城镇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独特的建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 筑风格、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吸引着来 各地要将乡村旅游与旅游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展有历史记 自各地的都市旅客前去观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 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温州旅游小城镇的分布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旅游,城市近郊的 与海洋文明、耕读文化、农业文明及旅游名镇(村)、改革开放 旅游小城镇以其独特的优势正成为周末度假旅游的首选目 所形成的市场经济文化具有高度的趋同与重合性。旅游型小 的地。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成为各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 城镇的建设不但可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加强 势。讨论温州旅游城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的对策对于 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保护和利用,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促进温州旅游小城镇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一、发展温州旅游小城镇的意义 二、温州旅游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一)能够提高温州旅游综合竞争力 (一)旅游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 温州传统的旅游资源优势集中在山、海、江,即温州的海 温州旅游小城镇发展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展开,一是浙江 洋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和雁荡山一楠溪江风景区旅游 小城镇试点镇发展所确立的苍南县龙港镇、瑞安市塘下镇、乐 发展态度良好。在旅游休闲常态化和旅游产业竞争激烈的形 清市柳市镇、平阳县鳌江镇、文成县大凿镇、泰顺县辖镇;二是 势下,温州旅游正在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深度 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确立的浙江省四级旅游城镇体系,其中 发展。而温州旅游小城镇的分布与优势旅游资源的分布具有 属于旅游小城镇的包括雁荡镇、大荆镇、南麂镇等镇;j是根 较强的依托性和重叠性。发展旅游小城镇可以为传统旅游经 据浙江省十百千工程所创建的瓯海区泽雅镇、瑞安市龙湖镇、 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促进温州旅游综合竞争力的 洞头县东屏镇、苍南县桥墩镇、文成县南田镇、苍南炎亭镇、瓯 提高和综合效益的提升。 海茶山街道、瑞安市湖岭镇、平阳县南麂镇、瓯海丽岙、文成百 (二)旅游小城镇可以提高农民福祉 丈涤镇、平阳县腾蛟镇、文成县珊溪镇等旅游强镇。温州旅游 新型城镇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最终目标就是为了 小城镇发展热晴高,已经形成了一批以旅游业为主导或支柱产 造福广大老百姓。旅游小城镇处于农村和城市的过渡带,可以 业的旅游小城镇,在发展规划、建设投资及产品开发、服务方 实现就地城镇化。旅游可以为小城镇建提供产业支持,农民市 面都有较大的投入,激发了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 民事后可以就地从事旅游业,解决了就业问题;由于旅游的集 (二)旅游小城镇类型多样 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能促进城镇景观美化、基础设施的完善、 从资源特点、分布特点及产业动力角度,温州旅游小城 收稿日期:2015—03—18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局项目(R20140031);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Y201432517);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科技 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温州旅游小城镇发展路径探讨”成果 作者简介:夏正超(1980一),男,河南固始人,讲师,硕士,从事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 262・-—— 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功能分,泽雅镇、瑶溪镇是典 境,但是其发展要依赖以产业为基础的项目来推动。除了城 镇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等项目外,更要有 创新项目来满足旅游消费与旅游接待的需要。而温州旅游小 城镇主要还停留在景观观赏、农家乐为主体的低端发展阶 段,缺乏具有综合带动的创新项目。 型的城郊扩展型旅游小城镇,雁荡山镇、西坑畲族镇是典型的 景区依托型旅游小城镇、瓯海茶山街道是典型的旅游服务型 小城镇、泰顺县辖镇是旅游集散型小城镇。根据城镇资源的特 色,西坑畲族镇是民族文化建设型、南田镇是历史遗存保护 型、南麂镇是生态环境营造型、龙港镇是特色经济培育型、丽 岙镇是复合型旅游小城镇。不同类型旅游小城镇成长的内在机 理不同,建设发展方式也不尽相同。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小城 四、温州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建设的规划编制,建立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推 进机制 镇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市场等情况发挥优势,特色发展。 (三)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温州市旅游强镇一般编制有旅游发展规划,但是缺少 全市范围内的旅游小城镇发展规划。要以美丽乡村、生态旅 游、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走科学发展的路子,通过 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旅游小城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旅游业 由于景区的吸引力、消费的拉动力促进旅游小城镇的投 资增加、基础设施改善、服务水平的提高,进而引发产业聚 集,并形成良性循环。在市场拉动、政策推动的多重作用下,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型小城镇的城镇水平的提 以及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相互衔接,从区域整体内确立旅游小 城镇发展体系。确立旅游小城镇在旅游城镇化中的地位, 高。南田镇在旅游业未发展之前和其他许多普通的农业型城 镇一样以农业为主。然而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城镇的 加强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业对小城镇的带动作 用。对于不均衡的问题,要辩证看待,根据不同区域、不同 类型的小城镇,进行分类指导,实现旅游业比重在增量和总 量上提高。同时要建立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推进机制,调动多 发展中,南田镇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为了适应旅游 的进程,南田镇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建设环境文明 镇,治理城镇内部环境等,以此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同 时南田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特色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 有了游客的需求,以及旅游业的回馈和投入,南田镇旅游城 镇化水平踢显提高。 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促进小城镇的全面质 量提升。 (二)实施重点发展战略,打造典型品牌旅游小城镇 三、温州旅游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均衡 旅游业在旅游小城镇的发展中处于龙头与支柱作用,但 是温州旅游产业对旅游小城镇的带动作用不均衡:一是城市 近郊与边远地区的带动作用不均衡,二是旅游产业的地位不 在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发挥政策支持作 用、市场机制作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发挥浙东海洋资源、 佛教资源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市场知名度,重点发展海洋海 岛小镇、海韵渔情小镇和特色文化休闲小镇。通过典型城镇 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在国内外、省内外的知名度。国际性定 位的旅游小城镇要向“国际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国内性 定位的旅游小城镇要向创新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省内性定 位的旅游小城镇重在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市区内定位的旅 均衡,三是旅游产业对城镇化水平的效用不均衡,四是旅游 产业对促进农民福祉提高不均衡。由此造成旅游小城镇问在 产业地位、产业要素、产业关联、城镇水平方面差异较大,特 游小城镇重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区域周末休闲市场的优 势作用。 (三)以产业融合为契机,创新旅游发展项目 别是对于景、镇的分离型的旅游小城镇,容易造成城镇的边 缘化、旅游产业综合带动作用的弱化。 (二)旅游小城镇品牌知名度不高 旅游小城镇从一定意义上具有产品的性质,作为产品其 完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整合,实现旅游 产业集聚。一是要完善旅游接待服务业,在旅游业内部能够 实现旅游消费的一站式服务。二是要以广义旅游产业为框 架,构建旅游产业和特色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群。发挥温州 资本、市场和改革创新三重优将旅游产业与农业科技、教育 医疗、养生养老、会展商务等产业相结合,通过产业整合、创 品牌效应对于市场的活跃度具有关键的影响。温州目前旅游 型的小城镇,并未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在品牌内涵方面, 旅游小城镇与其他小城镇的特色差异不鲜明,旅游小城镇与 旅游景区的界限、关系及定位模糊。在品牌的影响力方面,大 多限于县域、市域,与以乌镇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以横店 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城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新项目促进旅游与城镇两种职能的发展。温州文成县的天 鹅堡小镇以及永嘉县永嘉书院(旅游景区型综合体)这种 非行政型“旅游小镇”创新发展模式,是一种农村城镇化的重 要趋势。 ( )旅游小城镇的创新项目不足 旅游小城镇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 参考文献: 【lJ夏正超.旅游小城镇的内涵、特征及发展的战略导向研究『J1.安徽农业科学,2015,(9):213—215. [2]高中岗,卢青华.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及其现实启示fJ].规划师,2013,(11):105—108. f3]夏正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浙江旅游小城镇发展路径及对策【J1.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59 f4】钟家雨,柳思维.基于协同理论的湖南省旅游小城镇发展对策fJ1.经济地理,2012,(7):159—164. 【5】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J1.旅游学刊,201 1,(4):13—19. f6]徐云松.浙江旅游创新发展的若干命题【N】.中国旅游报,2013—04—24(1 1) [责任编辑王晓燕J ・———2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