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2023-02-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我喜欢秋天的雨。淅淅沥沥的秋雨,整宿地不缓不急地敲打着窗棂,滋润着这座被榕树荫蔽的城市。..柔柔的雨线,从空中飘然而落,酝酿着一个季节的故事。靠在窗边,聆听着秋雨的倾诉,霎时,一脉悠远..的情思从心底升起。

A xiǔ yìn niàngChà B sù yìn liàng shà C xiǔ yīn niàng shà D sù yīn liàngCh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C项的注音是准确的。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林华新买的那辆车,具有粗旷的外观设计和较高的离地间隙,内饰部分则配备木纹面板和大尺寸中控台显示屏。

B.大型古装电视剧《少年杨家将》的主题曲《决别诗》,讲述了一个铁血男儿在生死离别时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满腔倾诉。

C.晒谷坪里,湿润的稻谷,被顽皮的阳光翻来复去的摩挲,全身燥热发烫,连颜色也变得跟太阳一般,金灿灿的。

D.微波荡漾的西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波粼粼,婀娜多姿的柳丝如同少女洗过的秀发,在波光中轻轻飘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A项“旷”应写作“犷”,B项“决”应写作“诀”,,C项“复” 应写作“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你是很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的。

B.要是你觉得委曲了,不要到处哭着喊着去博取同情,别人的同情太廉价,能让你变得坚强的还是你..自己。

C.桃林间走出一群儿童,女孩子个个花枝招展,男孩子人人眉清目秀,他们都穿着各色的春装,真是....

好看。

D.如果每个人、每件事物都各得其所,那么很多东西都可以和谐相处了,我们生活中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要想正确的运用词语,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B项“委曲”意思是事情的底细和原委,用在此处不恰当。应改为“委屈”。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 B.21世纪是一个重视生命关注健康的时代,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改善身体亚健康。 C.通过这次春季运动会,使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D.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答案】A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树木丛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龟虽寿》) (2)强欲登高去, __________。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李白生性喜爱明月,他在《峨眉山月歌》中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如画境一般,给人以宁静之美。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美诗句,把江水浩淼、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关切和同情的心意托明月带给对方,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和王昌龄之间的深厚情谊。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纯用白描勾画漂泊羁旅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答案】

(1)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2)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3) 回乐峰前沙似雪 一夜征人尽望乡 (4)岐王宅里寻常见 落花时节又逢君 (5)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6.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5分)

(1)在《 》一文中,作者老舍描绘了一幅充满“温情”特点的动人冬景。 (2)短文《咏雪》选自南朝宋 (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3)本学期,在学习经典课文的同时,我们还阅读了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回忆性散文集《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本作品。

(4)《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请再写出两个情节。 _、__ ___ 。 【答案】(1)济南的冬天 (2)刘义庆 (3)朝花夕拾 (4)大闹天宫 三借芭蕉扇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根据下面对话,代王华拟写一则请假条。(只写正文,不超过60字)(5分) 导师:王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入学考试和面试的时间已经下来了。 王华:导师,是什么时间呢?

导师:10月21日上午9点到下午4点是入学文化考试,22日上午是面试。你的文化课成绩和艺术成绩都很好,就看这次面试了,必须全力以赴。

王华:文化考试和面试地点在哪里? 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

王华:可是10月21日到22日我还要上课,那我得马上向班主任请假。

导师:好。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请假条这种常见应用文的掌握程度。一般最常用的格式如下,根据对话的内容来写清要素来写即可。(1)标题(居中):请假条(2)上款(顶格写部门的名称或领导人的名字)(3)正文(请假缘由、起止日期及天数)如:因…需要请假,请假时间自xxxx年x月x日至xxxx年x月x日共xx天,恳请领导批准(4)下款(标在右下)…请假人:x x x,…XXXX年XX月XX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种瓜的父亲(16分) 梅花

父亲卖瓜,自己没有运输工具,是雇了别人的手扶拖拉机去卖。他是个地道的庄稼人,卖瓜对他来说太难了。车停在路边,他坐在车上,和一车西瓜一起晒太阳。汗水顺着他黑黄的脸颊吧嗒吧嗒往下滴。一顶旧草帽根本遮不住多少日头。他坐在西瓜堆里,汗流满面。他是会出汗的西瓜,西瓜里的瓜王。

零星的顾客挑挑拣拣拨拉着车里的西瓜。父亲脸上堆满谦卑的笑,心疼地看那些滚过来滚过去的西瓜。他不停地说,慢些拨拉啊,别碰坏了。

偶然遇上个大主顾,要几百斤西瓜,父亲就慌忙地搬出一个圆溜溜的大西瓜,又慌忙切开,热情地让人家尝尝。尝瓜的人在一牙西瓜上牙齿尖咬上几小口,噗嗤,扔在脚下。鲜红的瓜瓤在阳光里水光盈盈,一地汁水。父亲皱皱眉,心里疼得抽搐一下。

这些西瓜,刚刚坐瓜时只有一粒豌豆大小,是他一颗一颗拨弄着长大的。每个西瓜都打磨掉他手心里的一层皮,每个西瓜都落满他厚厚的一层爱抚的目光。他爱着它们,心疼着它们。现在,他看着脚下糟践的西瓜,心里的疼窜到眉梢,拧成一个疙瘩。他吸一口气,牙疼一般,发出嘶嘶的惋惜声。

父亲不善于卖瓜,就和村庄里的很多庄稼人一样,跑到大路上去等车。每当有一辆两辆空着的卡车驶过来,他们簇拥过去,询问是否是拉瓜的车,询问人家收瓜的价格。但往往是狼多肉少,一辆车上围一圈瓜农竞争。他们相互拆台压价,谁出的价钱最低,车主就跟着谁走了。尽管这样,父亲不善于言辞,还是拦不下一辆车。

后来,他就跑到公路的上游,跑到离家几十里的土门,永丰堡去拦车。偶然的拦来一辆收瓜的车,让他高兴不已。拦来的车停在路边,车主坐在瓜棚里。父亲又递烟又切瓜,依然是一脸谦卑的笑。车主把咬了几口的西瓜扔在脚下,瓜瓤汁水淌着。父亲毫不掩饰地拧紧眉头,心里疼得抽搐。

一车瓜拉走了,父亲捏着手里薄薄一沓纸币,拾起衣襟擦擦脸上的汗,像甩去一个大包袱那样舒一口气。他嘿嘿地笑着说,这下总算卖掉了,不然几场雨就沤在地里了,一个钱也进不来哩……。他小小的高兴一下,随即又阴下脸弯腰捡起车主们啃过的西瓜皮,骂骂咧咧丢进猪食篮子里,看着残余的瓜瓤叹息一声。

我的父亲很真诚的巴望每个吃瓜的人都能啃净红瓜瓤,啃到露出瓜翠为止。他可惜着那些红红的瓤儿。 我和父亲常常坐在地埂上吃西瓜。我们不切开西瓜,只在瓜顶上剜一个洞,拿一把长柄的勺子掏出瓜瓤儿吃,一口一口。父亲和我都鼓起腮帮子,一边吃瓜一边说话。我小时候话多得很,琐琐碎碎的话题父

亲总是耐心听完,从不半途打断。我们吃完的西瓜壳皮儿薄的几乎透亮,没有一丁点儿的红瓜瓤,像两滴翠绿的水珠一样。

我常常把西瓜壳儿放到路边,装作一个完整西瓜的样子哄骗过路的人。看到有人上当翻动空空的瓜壳,就得意的咕咕直笑。父亲摘下一个西瓜,招呼路人过来尝瓜,并歉意地嗔怪一句:我这个黄毛丫头总是捣鬼的很。他和路人闲聊,满意的看着别人啃完的瓜皮,不收一分钱。实际上那时候,过路的人吃个西瓜,也没有付钱的习惯。地里种着呢,谁也不是很较真。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不满十八岁。我也和父亲一样不善周旋,但我实在没有一身好力气去种庄稼,种西瓜。我成了一个地道的商人,在一个破旧的镇子上打拼着,养活我自己。父亲肯定没有料到我会是个买卖人,他一直希望我是个读书人,有一身书香的好气质。但生活总是这样有些小小的不如意。

镇子上很冷,年年夏季都不怎么吃西瓜。我也渐渐淡忘了种瓜的日子。今年的某一天,我去一个深山的寺里松散一下心情。一片幽静的树林里,有石桌和石凳。有人在石桌上切开一只很大的西瓜,香客们围起来吃西瓜。

一会儿石桌上摆满了西瓜皮。我啃过的瓜皮掺在一堆瓜皮里,很突兀。我的瓜皮啃得没有一点红瓜瓤,只剩下真正的瓜皮了。我突然发现这些年我都是这么吃西瓜的,都是把瓜皮啃成一张纸。这是父亲留给我的一个习惯,不经意保持了很多年。

那些被我啃得轻飘飘的西瓜皮,坦然地躺在石桌上。瓜皮上留着我牙齿的痕迹,像一个人走过的路。我小心翼翼拾起瓜皮,像拾起我和父亲的那段日子。

那一刻,我非常想念我的父亲,想念他像西瓜皮一样被我啃得只剩下轻飘飘一页纸一样薄的日子。 8.文中反复讲到父亲对瓜的心疼,具体表现在哪几次?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现在,他看着脚下糟践的西瓜,心里的疼窜到眉梢,拧成一个疙瘩。

②我们吃完的西瓜壳皮儿薄的几乎透亮,没有一丁点儿的红瓜瓤,像两滴翠绿的水珠一样。 10.文章第1段说“他是会出汗的西瓜,西瓜里的瓜王。”联系上下文,怎样理解这句话?(4分) 11.“那一刻,我非常想念我的父亲,想念他像西瓜皮一样被我啃得只剩下轻飘飘一页纸一样薄的日子。”“我”想念的这位父亲是位怎样的父亲?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4分)

【答案】 8

几口的西瓜扔在脚下瓜瓤汁水仍淌着

9.

辛劳及对西瓜的深厚感情。

10

所以是只“出汗的西瓜”。② 这些西瓜曾经只有一粒粒豌豆大小是父亲一颗一颗拨弄着长大的。每个西瓜

11.

【来源:】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仔细阅读文章,围绕“父亲与瓜”的故事逐一概括作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赏析的能力。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1)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2) 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第(1)句话可以从对父亲的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2)句话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 10.

试题分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春风(14分)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2.第①段说:济南与青岛在气候上“是多么不相同”,又说“不无相似之点”。这相似点与不同点表现在那些方面?请根据段意简要回答。(4分)

13.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

(2)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

14.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

15.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结合对本文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准确的语言,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

中的春风。(3分)

【答案】

12.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市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暖。

13.

①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秋天小山的色彩美,表达作者对秋天小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②用了夸张的写法,把躲在被子里的人写成不英雄的人。突出了济南和青岛两地大风的猛烈和寒冷。表达出作者对大风的无可奈何。

14.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15.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炼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能概括出描写对象的特点,然后比较分析作答。济南与青岛在气候上的相同点是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不同点是夏天,济南很热,青岛市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暖。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排比修辞手法的分析应侧重其在结构上的表达效果和表达的内容以及对表达作者感情的作用等方面作答。第(1)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第(2)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衬托手法的理解。衬托(侧面烘托)手法的作用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文章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考点:鉴赏评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描写对象特点的掌握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作者用大笔墨描写了济南、青岛的春风,烘托出作者对春风的理解。结合“所谓春风,似乎应当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一句来作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三、文言文阅读 (20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①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①俟:等待。②欤:句末语气词。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 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9.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答案】

16.①约定 ②丢下,舍弃 ③才 ④害怕,担心 17.C 18.

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19.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解析】 16.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小题。(5分)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________ 、________ 。(2分)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3分) 【答案】 (1)逐 移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句子,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第二句的意思是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地方,家就安在哪里。其中的逐与移二字点明了渔家生活的特点。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指定句子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句子,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与联想,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是刚才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准备在(干枯的)荻花堆中生火煮鱼吃。据此可作答。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作文:40分

请以“那时,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及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选填“幸福极了”、“突然长大了”、“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变得勇敢了”、“感受到了爱”、“懂得了尊重”…… 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独

特感受与真切体验。

【答案】

那时,我羞愧

先生姓许名长青,是我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他是我心中的常青树,即使是岁月的沉淀,风雨的洗礼,他依旧在我心头茂盛如初,经久不衰。

那天,星期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如同往常。我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吃着零食,和同学们杂七杂八地闲聊着。无意中瞥见被粉笔头肆虐的讲桌,还疑惑今天怎么没人值日,但又懒于开口,也就不以为意了。几分钟过去了,预备铃响了,吵闹的教室一反常态,迅速安静下来了。“班长,班长,今天该你擦黑板。”一个很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仿佛一股冷风灌来,一股凉气直往上蹿。“该死的,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忘了?”我用劲拍着自己的头。我悄悄侧过头,用余光扫了一下后窗口,发现老师还没来,于是我“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向讲台。一路上同学们的书在我身后铺了一地,我无暇顾及,拿起桌上一个湿抹布就开始擦黑板,胡乱地擦了几下后回到座位。心里“扑腾,扑腾”地跳个不停,只得低着头掩饰一下。

窗外响起皮鞋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声音很突凸,抬起头,先生夹着三角板,拿着书,腆着肚子,踱上了讲台。用余光瞥了瞥黑板,眉头紧缩,面露不满之色。这时全班都望向我,眼神的聚焦让我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等待着老师处罚。半晌,全班鸦雀无声,皮鞋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再次响起,先生拿着洗好的抹布走上讲台。

展开、叠好,即使是一块抹布,他也叠得那么仔细。他一手按住黑板,另一手高举抹布,踮起脚,圆圆的肚子靠着黑板,显出很努力的样子,擦着上面的黑板。接着,他的身子慢慢下倾,抹布在黑板上留下一个近乎规则的矩形,下蹲,他擦着黑板底部,讲台快要没过他的头了。展开、折叠,依旧是这个动作,他没有偷懒,仿佛这块抹布就是一件工艺品般。全班的眼神再次聚集到我身上,我的脸红到耳根,比成熟的苹果还要红。那时,我羞愧了。看到先生一丝不苟地擦着黑板,胖胖的身子吃力地下蹲,踮起,我真的羞愧了。老师无言的行动,就像一记鞭子,狠狠地抽在我的身上。

我忘记值日,本该受到责备,先生不仅不责备,反倒帮我擦了黑板,他那擦黑板的认真样子,怎么能不让我心生羞愧,且铭记于心呢?

先生虽是数学老师,但却给予了我许多人生的启迪,给予了我许多帮助,既是良师,也为益友。 先生这棵常青树在我心头永远会枝繁叶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意在鼓励学生说实话、吐真言的半命题作文,形式新颖,意境深远,具体构思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写作内容来看,在题目后半部可以填上你感受深的内容,如“那时,我多么感动”“那时,我多么震憾”、“那时,我多么伤心”、“那时,我泪流满面”、“那时,我与死神在抗争”、“那时,我忘记了天荒地老”等等。“那时”是指时间短,具体地说,就是在那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有大事,如中国梦,辽宁号入海等等;有小事,比如老师的问候,父母的关爱,朋友的鼓励等等。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一瞬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懂得坚强,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二是从选材和文体来看,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我们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择熟悉可靠的材料。选取具有真情实感或哲理思考的材料,比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等,关键在于表达出“我”的情感和感悟,基于此,我们可以充分展开联想,深挖写作素材,选取最难忘、最能表现主题的细节行文。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