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作者:闫生厚 张烈芳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年第03期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得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紧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等途径来落实。 关键词:学科教学 核心素养 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通过教学活动来落实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要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一要由“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教师要确立“通过知识获得教育”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的教育思想,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借助知识学习,增进认知理解,依托知识又超越知识,指向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二要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指导他们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探究,进而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放手让学生自学;三要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活动探究、角色体验、感悟升华等形式,营造学习情境的真实性,把抽象问题与真实情景相结合,处理好“真实的虚拟”与“虚拟的真实”的关系,为学生创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
二、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落实核心素养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落实核心素养就要充分依托和挖掘教材内容。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和了解教材的整体布局,全面把握教材的具体内容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地位、任务。首先,要读懂教材。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在单元、章、节的分布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材设计思路,理清教材建构逻辑,理解教材观点,准确掌握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其次,要活用教材。既要尊重教材,不随意处理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再次,要充实教材,时刻关注身边资源、本土资源,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始终保持教学与时代同步,并对资源进行恰当的选取和补充。在此基础上,系统整合,科学取舍,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环节,培养核心素养。 三、紧密与生活实践联系,落实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要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实践创新”作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要素之一,积极回应了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组织教学;教师还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多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参观、讨论、项目研究等,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仅靠某一学科就能够培养的,也不是一个学科所具有的,而是一种跨学科的、需要借助各个学科的共同作用,体现的是一种综合素养。因此,需要加强各学科的横向配合。《意见》强调,“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要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强课程实施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不仅加强与其它课程的有机联系与融通,还要加强与其它课程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在指导学生学习单科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学科间的联系,在学科的有机联系中形成对问题的真正理解、掌握和有效解决;组织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意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核心素养形成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最终实现自主建构,才能让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学会学习”是我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世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教育发达国家均将学会学习作为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都显示了学会学习与学生终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