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022-09-08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者:吴景光

来源:《黑河教育》2018年第08期

[摘要]德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关键字]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位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德育渗透只是一种手段,教育和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实际中,只要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融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发挥教师在德育渗透的主导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谓之“师范”。其中“身正为范”更是蕴含“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教师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诚信人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师作为品德教育的中流砥柱,面对新课题任重道远,要在不断扩充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结合,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中品德渗透的主导作用。 1.教师应以身作则,示范到位

一是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都应不愧为学生的榜样应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待学习。

二是教学态度的作用。数学教材为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材中涉及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思想等较多内容,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及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充分挖掘教材中藴涵的精神、态度、思想方法,并随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还应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得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引领学生认识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使学生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运动变化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3.运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我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的数学典籍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早于西方产生;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称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得出徽率;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这些杰出的数学家及其成果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贡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使学生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4.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在数学教材中,蘊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如许多几何图像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除此之外,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筒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等。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乐其所学。

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使数学的应用形成新的应用数学学科。数学一方面仍发挥基础和应用基础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技术,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展示了数学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强化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明确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产效率问题、企业管理问题均与数学关联紧密,无不受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制约。 二、发挥学生在德育渗透的主体地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是品德教育成败的主体。作为被教育者的学生,是开展品德教育的关键,学校应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更不能听之任之,让其性格自由发展。可以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诚信理念,让学生明确诚信的重要性及丢失诚信的危害性,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将寸步难行。教育学生注重持久性,养成诚信习惯。诚信品格的形成,必须通过长期不懈的习惯养成教育来落实。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行为的短暂性和易改变性,因此,外界意识和行为的强化作用极其重要。在加强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应始终一以贯之,加强诚信教育的反复性,注重诚信行为的持久性。学生的品德教育应当艺术化。通过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事迹为教育体材,让学生感受诚信在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德育渗透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引导到位。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所占的时间最多,立足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品德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愛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现在的信用意识将决定明天社会信用。青少年时期又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对他们最终人格定型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均处于一个过渡期,可塑性强,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是教师所面对的重要课题。而品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做不好品德教育,就会导致整个教育体系陷入“空中楼阁”的境地。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键是靠人的培养,教师要以年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提升自己,与时代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特点,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机渗透,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最终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曾庆春.跟随榜样成长[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5]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9,(01). [6]孙国友,黄孙庆.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进展与趋势[J].基础教育研究,2008,(1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