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新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2021-03-0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基于新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新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综观中国的教育历程,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学校教育总体目标和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具体分工是中小学主要为社会培养有文化、有知识的劳动者,技术学校负责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大学则培养专门人才和知识分子。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都以传授知识为主,技能培训为辅,教学形式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教学为辅。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民族的进步,需要广大社会劳动者的文化教育水平、科学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的相应提高。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在中国已经非常普遍,具有大学学历已经成为大多数社会劳动者的基本条件。此时我们不得不认识到,中国大学教育除了研究生阶段是为社会培养专门的科研、教学、管理人才外,专科和本科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已经转变成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以传授理论为基础和依据培养培养各种劳动能力,如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就成为主要内容。 总结大全

很多大学没有能够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变革调整,导致中国出现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大学教育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增,造成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严重不足,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日趋严重。这一现象本表明,各类大学教育包括以专科层次为主的新高职,仍然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对实际技能培养重视不够。表现为劳动实践教育时间短,教育质量比较差,组织管理松散,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导致就业困难。

为了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本论文认为,必须把理论知识教育、课堂教学与业务技能教育、实习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决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新形势下,旅游企业需要能够直接上岗的各类旅游专业人才。为此,学校必须加大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形成独特的优势,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为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旅游管理专业顺应学校提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借助本地旅游企业的丰富资源,采取各种实践方式,努力培养出有知识、有理论、动手能力强、专业操作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到本地旅游企业工作,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并为梅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绿色的经济崛起”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一)校企合作

1.把专业课堂搬到景区。高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与当地旅游景区合作,签署合作共建景区项目的协议,学校参与景区的规划、管理、营销、服务培训等软件建设。通过合作,学校将有计划安排学生到不同的岗位进行轮训,以帮助学生获得景区管理经营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技能,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缩短学生成才的时间。

2.“工学交替”的授课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学校把学生派往合作的旅游企业实习,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临时用工的难题。实习结束后,校企双方共同为学生发放企业工作经历证书,一方面激励学生,便于共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部分优秀学生甚至可以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作文

3.举办“委培班”。学校可与旅游酒店合作,举办具有定向委培性质的“XX班”,如“陶源班”、“金雁富源班”等形式。按照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身高、形象等条件进行筛选组成一个班。酒店的培训讲师或部门经理会不定期前往授课,经过酒店见习、实习和带薪实习等方式,学生在酒店相应岗位得到锻炼,这样就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毕业后,学生可直接到酒店工作,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缩短学生在单位的适应时间。

(二)名导、名师进课堂

名导是指优秀的导游员,名师是指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在旅游业中,优秀导游员有其出众的导游技巧,更有责任心重、乐于奉献的精神。学校可以把优秀的导游员请进课堂,让他们给学生讲述导游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技能。

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名师有很多,比如艺术名师、研究地域文化的名师、特色工艺名师、酒店管理和景区管理方面的名师等等。学校可以把他们请进学生课堂,特聘为客座教授,定期开堂讲学。青年学子们通过零距离接触艺术,了解各种艺术的文化形态,感受文化魅力,学习各种技艺。由此,学校与民间共同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开启一条高校艺术教育与地方特色工艺相结合的新思路。

(三)组织旅游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旅游实践是大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促进心智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祖国,对他们的发展、就业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形式如下:(1)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或任务)一同参观游览旅游景区,一同研讨旅游生态环境的问题,从相互争辩、讨论中获得新感受、新见解。在乡村游览中,可以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谈,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变化以及通过拓展旅游业实现富民强村的过程,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2)在旅游旺季,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旅游景区开展志愿活动,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和应急服务等服务,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3)在条件允许下,学校应带着学生到乡村全方位感受农家乐,包括帮助村民摘瓜拔菜、添柴挑水,向村民请教民俗艺术,学做农家饭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