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柳永《雨霖铃》赏析

2023-10-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宋词赏析:词以宋称,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有一座高峰,取得了辉煌灿烂

的成就,下面就一起欣赏一下宋词的魅力吧。

高二语文宋词——《雨霖铃》赏析

柳永

寒蝉凄切(1)。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2)帐饮无绪,留恋处、兰州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1)凄切:凄凉急促。

(2)都门∶指疗京。

(3)凝噎∶形容更咽难语的样子。

(4)经年∶指-年或多年。

【赏析】

清秋的傍晚,一场暴雨刚歇,在凄切的秋蝉声中,柳永将要离开汴京南下,在长亭中与恋人依依惜别。江淹《别赋》中曾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离情别恨是文人墨客写诗创词的重要题材。柳永的《雨森铃》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极为浓重,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

上阙采用白描手法,尽情铺陈离别场景;下阙则重在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合。整首词格调缠绵委婉,凄恻动人。

起首三句,道明时间、地点、景物。凄冷的清秋,秋蝉鸣响,黄昏将近,一场暴雨之后,词人在长亭中与恋人告别。此处环境勾勒的恰到好处,未曾离别愁已生,离愁皆暗含于景物之中,“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帐中设宴,无奈离别在即,食不知味。“留恋处,兰舟催发”,正留恋情浓之际,那边却兰舟催发,这是何等的煎熬!此处柳水以极其精炼的笔墨,刻画了情入离别时的矛盾心态,仅七字,就让欲留不得、欲离不舍的缠编情态跃然纸上,随后喷薄而出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把离情推至高潮。离别迫在眉睫,只能悲咽无声,相看泪眼。\"执手\"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与苏东坡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着,以\"念\"字起首,遥想离别之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然自己孑然一身,漂泊无依。此处既有身世之感,又含有相思之情。自身前途未下,情人又相见无期,实乃一片愁云惨雾。

上阕已将离别场景描叙得生动无比,宛在目前;下阕则直抒胸臆,升华主题。下阕首句以情语起,先作泛论:\"多情自古伤离别\";再谈及个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层层渲染,

步步递进。到此处,离情似乎已被道尽写透,谁料他笔锋一宕,开始描述别后的虚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扁舟夜发,词人在酒醉清醒之后,已是拂晓,惊起之后难觅情人踪迹,眼前唯有对岸杨柳,晓风残月而已。清晨凉风拂面,一轮残月挂在当空,清冷的岸上几株杨柳孤零零地立着,此景甚是凄谅。

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细品起来,这段话为确评。前二句作为点缀,以百川下海之势倾泻离愁之苦;后二句紧接着谊染,以晓风残月之景烘托词人心境,衔接自然、前后照应、浑然一体,点染技巧极为高超。

“此去经年”四句将别后想象的情景由近景拉至远景,由“今宵”至“经年”;由“千里烟波”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到“更与何人说”,虚景与实景相互映衬,不仅丰富了词的内容,亦开阔了词的意境。“良辰好景虚设”一句,烘托了词人与情人离别后愁绪满怀、孤单萧索的心境。以问句结尾,极尽渲染之能事,突出了词人对情人的爱之深、念之切。

全词清丽哀婉、曲折回环,是柳永词中含蓄婉约的代表。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普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从中足见此词在柳永词作中的地位。

另外,在语言表达上《雨霖铃》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无论是勾勒环境,还是描摹

情态,都惟妙惟肖,生动自然。此作在当时传唱广泛,风靡-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