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护理业务学习(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2022-11-08 来源:客趣旅游网
护理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学习主题: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主讲人: 学时: 1学时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 一、正常呼吸的生理变化 (一)呼吸过程 呼吸过程由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组成。 1.外呼吸 也称肺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指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气体运输 指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运送到肺的过程。 3.内呼吸 也称组织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即组织换气。 (二)呼吸调节 呼吸运动是一种自动节律性的活动,主要的呼吸肌是膈肌和肋间肌,腹肌和颈肌是呼吸的辅助肌,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1.呼吸中枢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它们分布于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层等部位,正常呼吸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延髓和脑桥是产生基本呼吸节律性的部位,大脑皮层可随意控制呼吸运动,调节脑干中枢的活动。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指由于肺的扩张和缩小所引起的吸气抑制和兴奋的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以维持正常的呼吸节律。在人类,除初生的婴儿以外,平静呼吸时,肺牵张反射并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而在病理情况下,肺顺应性降低,肺扩张时使气道扩张较大,刺激较强,可以引起该反射,使呼吸变浅变快。(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指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当呼吸道阻力增加时,该反射可加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使呼吸运动增强。 (3)防御性呼吸反射:包括咳嗽反射、喷嚏反射和屏气反射。它们都是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的呼吸反射。 3.呼吸的化学性调节 指动脉血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氢离子浓度[H+]的改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CO2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动脉血液的PCO2降低可引起呼吸暂停,PaCO2升高可刺激外周和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反射地使呼吸加快加深,但超过一定的范围则有抑制和麻醉的效应。动脉血[H+]也是通过外周和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进行调节,只是作用不如二氧化碳明显,[H+]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增加; Pa02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作用于呼吸中枢,Pa02降低,呼吸加深加快, Pa02对正常呼吸的调节作用不大,仅在特殊情况下低02刺激才有重要意义。 (三)正常呼吸及其生理变化 1.正常呼吸 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钟,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2.生理变化 (1)年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如新生儿呼吸约为44次/分钟。 (2)性别:同年龄的女性呼吸频率比男性稍快。 (3)活动:剧烈运动可使呼吸加深加快;休息和睡眠则使呼吸减慢。 (4)情绪:强烈的情绪变化,如紧张、恐惧、愤怒、悲伤、害怕等会刺激呼吸中枢,可引起呼吸加快或屏气。 (5)血压:血压大幅度变动时,可以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血压升高,呼吸减慢变弱;血压降低,呼吸加快加深。 (6)其它:环境温度升高或海拔增加,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二、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一)异常呼吸 1、频率异常 (1)呼吸过速: 指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钟,但节律仍规整,也称气促。常见于发热、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通常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大约增加3~4次/分钟。 (2)呼吸过缓: 指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钟,但节律仍规整。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等。 2.深度异常 (1)深度呼吸 又称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 (2)浅快呼吸 指呼吸浅表而不规则,有时呈叹息样。可见于呼吸肌麻痹、某些肺与胸膜疾病,也可见于濒死的病人。 3.节律异常 (1)潮式呼吸 又称陈-施(Cheyne-Stokes)呼吸,指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可持续5~30秒)后,又开始重复如上的周期性变化,周而复始其形态就如潮水起伏,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和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2)间断呼吸 又称比奥(Biot’s)呼吸。指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产生的机制同潮式呼吸,但比潮式呼吸更为严重,预后更为不良,常发生在临终前。 (3)抑制性呼吸 指由于胸部发生剧烈疼痛所致的吸气相突然中断,呼吸运动短暂地突然受到抑制。病人表情痛苦,呼吸较正常浅而快。常见于急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及胸部严重外伤等。 (4)叹息样呼吸 指在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多为功能性改变,常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等。 4.声音异常 (1)蝉鸣样呼吸 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吸入发生困难,表现为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响。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等。 (2)鼾声呼吸 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积蓄,表现为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多见于昏迷病人。 5.形态异常 (1)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 (2)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 6.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及体征,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发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活动,并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临床上可分为:(1)吸气性呼吸困难 特点是吸气显著困难,吸气时间延长,三凹症明显(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的凹陷)。常见于气管阻塞、气管异物、喉头水肿等。(2)呼气性呼吸困难 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3)混合性呼吸困难 特点是吸气、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快、变浅,常伴有呼吸音的异常(减弱或消失),可有病理性呼吸音。常见于重症肺炎、广泛性肺纤维化、大片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和重症肺结核等。 (二)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措施 1.有效咳嗽 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过多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方法。 2.叩击和震颤 叩击指用手叩打胸背部,借助振动,使分泌物松脱而排出体外的方法。 注意:裸露的皮肤、肋骨上下、脊柱、乳房等部位禁忌叩打。 震颤指将手平放于病人的胸壁,操作者的肩膀和前臂做均匀的收缩和放松的动作。 3.体位引流 指将病人放于特殊体位,借助重力作用使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流入较大的气管并咳出体外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有大量脓痰的病人,可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 对高血压、心力衰竭、高龄、极度衰弱、牵引等病人应禁忌。 其实施要点: (1)体位:在临床上应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进行引流,使病人患肺处于高位。 (2)嘱病人间歇深呼吸并尽力咳痰,护理人员轻叩相应部位,以提高引流效果。 (3)痰液粘稠不易引流时,可给予蒸汽吸入、超声雾化吸入、以及祛痰药,以有利痰液的排出。 (4)时间与次数:宜选择在空腹时进行,每日2~4次,每次15~30分钟。 (5)观察:一方面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情况,应停止引流;另一方面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予以记录,如引流液大量涌出,应防止窒息;如引流液每日小于30ml,可停止引流。 4.吸痰法 指利用机械性吸引,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 在紧急情况下,可用50~100ml的注射器抽吸痰液,也可口对口深吸气吸取呼吸道分泌物。 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中心负压装置(中心吸引器)吸痰法和电动吸引器吸痰法,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连接导管,将痰液吸出。 [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适用范围:无力咳嗽、排痰者,如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病人。 [评估] [操作前准备] 护士、物品、病人、环境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1)吸痰前应检查吸引器的性能及调节好负压,一般成人吸痰负压为40-53.3KPa,小儿<40 KPa。 (2)吸痰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插管时不可有负压。 (4)吸痰前后可增加吸氧浓度,吸痰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呼吸情况,及吸出物的性状、量、颜色及粘膜有无损伤。 (5)每次吸痰时间应<15秒 5.氧气疗法 氧气吸入法是通过给病人吸入高于空气中氧浓度的氧气,来提高病人肺泡内的氧分压,达到改善组织缺氧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缺氧的类型和氧疗适应症] (1)低张性缺氧 氧疗效果最好 (2)血液性缺氧 (3)循环性缺氧 (4)组织性缺氧 血气分析检查是用氧的指标,当病人。PaO2低于6.6kPa时(正常值10.6-13.3kPa, 6.6kPa 为最低限值),则应给予吸氧。 [缺氧的程度/缺氧的临床表现] [氧疗的种类]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 (1)低浓度氧疗 吸氧浓度低于40% (2)中浓度氧疗 吸氧浓度40%-60% (3)高浓度氧疗 吸氧浓度大于60% (4)高压氧疗 [供氧装置] (1)氧气筒为柱形无缝筒,筒内可耐高温达15.5Mpa,容纳氧约6000L。总开关:在筒的顶部,可控制氧气的放出。使用时,将总开关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4周,即可放出足够的氧气。气门:在氧气筒颈部的侧面,有一气门与氧气表相连,是氧气自筒中输出的途径。(2)氧气表 压力表 、减压器 、流量表 、湿化瓶 、安全阀 (3) 氧气枕 (4)氧气管道 (5)高压氧舱 [装表法] [吸氧方法] 根据条件和病人的需要,一般常用99%氧气或5%二氧化碳和纯氧混和的气体。 (1)鼻导管法①单侧鼻导管法 将一细导管插入一侧鼻孔,达鼻咽部。此法节省氧气,但可刺激鼻腔粘膜,长时间应用,病人感觉不适。②双侧导管法擦净病人鼻腔,将特制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同上法将双侧鼻导管插入双鼻孔内,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适用于长期用氧的病人。 (2)鼻塞法 :用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带有管腔的球状物,塞于鼻孔,代替鼻导管用氧的方法。鼻塞大小以恰能塞鼻孔为宜。此法可避免鼻导管对鼻粘膜的刺激,病人较为舒适.。 (3)面罩法 将面罩置病人口部,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于氧气进孔上,调节流量。氧流量需6-8L/分。 (4)氧气枕法 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由于氧气筒准备不及或转移病人途中,可用氧气枕代氧气装置。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器以调节流量。使用前先将枕内灌满氧气,接上湿化瓶、导管或漏斗,调节流量即可给氧。 (5)氧气帐法一般应用于儿科抢救时,无氧气帐时,可用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约为病床的一半,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皮管通入帐内。氧流量需10-12L/分,吸入的氧浓度才能达到60%-70%左右。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分,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内原来氧浓度。 (6)氧气管道化装置 医院的氧气供应可集中由供应站供给,设管道通至各病区、门诊和急诊室。供应站有总开关进行管理。各用氧单位配有氧气表。当停用时,先拔出鼻导管,再旋紧氧气开关。 [氧疗副作用及其预防] (1)氧中毒 (2)肺不张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4)眼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5)呼吸抑制 [注意事项] 1.“安全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至少距明火5米,暖气1米。2.供氧时应先调节流量,后连接鼻导管;停用氧时,应拔鼻导管,再关流量开关。3.用氧过程中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温度与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果。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 5.对未用和已用完的氧气筒应分别注明“空”或“满”标志。 三、呼吸的测量方法与记录 【目的】 1.判断呼吸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呼吸变化,了解病人呼吸功能的情况。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评估】)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1)观察呼吸时,要注意女性病人应观察胸部的起伏,男性病人和儿童应观察腹部的起伏。 (2) 排除影响呼吸的因素,保持病人的自然呼吸状态,在病人不知觉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